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
早上先吃水果,两边肩膀为什么会感觉好累
余浩,字任之,网名任之堂主人,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大学本科学历,自幼随祖辈学医,大学期间,苦心钻研中医理论,结合祖辈传授的临床心得,将
早上先吃水果,两边肩膀为什么会感觉好累
余浩,字任之,网名任之堂主人,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大学本科学历,自幼随祖辈学医,大学期间,苦心钻研中医理论,结合祖辈传授的临床心得,将太极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总结出“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誉为学习中医的“指南针”,指导临床实践,疗效卓著。
目前已出版的著作有《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万病从根治》。
转帖 (曾培杰,陈创涛整理)缘起:每天早上,看病后都要交代很多病人不要吃水果,这些病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常会问为什么呢?老师经常跟他们一解释,就得好几分钟,有时比看一个病的时间还长。
甚至有些病人还听不进去,他们认为水果美容,水果通便,水果吃了,维生素高,营养价值好。
其实,他们只看到表面上有利的东西,没看到后面的弊端。
老师说,要端正一个人的思想,有时比移一座山还难。
他们平常生活之中,老有很多误区,才会使自己身心健康受害。
这些误区如果没有在思想源头上端正过来,疾病就会没完没了。
于是叫我们一定要整理出平时临床中,关于误服水果而导致疾病或加重疾病的医案,让大家明白那些疾病要少服慎服水果,这样才能使更多人防病于未然。
第一:感冒咳嗽反复案这种案例在任之堂见得非常多,附近一对母女,小孩子只有五岁,她母亲带她来看病,是反复咳嗽三四个月,久不愈,以前吃了止咳的药水,没治好。
老师给她开常见的咳七味,麻黄、杏仁、炙甘草、枳壳、桔梗、木香、凤凰衣。
没有给她止咳,而是给她通宣肺气。
一付药喝三天,第一天喝完,咳就好了。
老师交代她一定要戒掉生冷水果。
一周后,这母亲又带小女孩过来看,原来咳嗽又复发了,老师问她,有没有吃水果啊?她母亲说,在家里没有吃水果,但在幼儿园,老师经常要发水果,不是苹果就是梨。
老师说,你要她幼儿园的老师沟通,她这身体怎么能吃水果呢?小孩子就这么大一点,她吃一个苹果或梨子,相当于大人吃五个苹果或梨子。
你试试吃五个,能不生病吗?不把水果戒清,她还会反复发作。
小孩子她就是那股嫩阳,受不得生冷。
这家长经历过这一次后,才吸取教训,跟学校老师沟通,孩子咳嗽就没反复了。
如果老师没把病因道出来,教她怎么去预防的话,她这个病不知道要反复到什么时候。
可见正确的养生知识是多么重要,有了这些东西,可以少吃很多药,反而能得到很多健康。
《黄帝内经》说,形寒饮冷则伤肺。
而张仲景在治疗所有外感病里面,第一忌的就是生冷,生冷包括水果、冰冻饮料、凉拌菜、凉茶等。
因为这些东西它会让上焦的心肺阳气,不能很好地宣发,导致抵抗力降低,邪气排不出去。
肺的邪气排不出去,就会反复咳嗽不愈。
第二:痤疮变黑案在任之堂治疗痤疮的病人,基本天天都有。
得痤疮的病人里面,他们基本上都有吃水果的习惯。
有个女的脸上的痤疮特厉害,瘀得局部都变黑了。
她找老师治疗,老师叫他治疗第一步就是要戒清一切生冷水果。
她惊讶地问,为什么都要戒水果呢?我每天都把水果当饭吃。
老师说,你为什么要吃水果呢?她说,水果美容,水果通便啊,水果还能减肥。
老师说,那你吃这么久水果,为什么不能美容呢?告诉你吧,痤疮本来就是肌肤的一堆垃圾,它要靠气血推动把它拉出来,气血喜温而恶寒。
水是寒凉的,你越吃,那疮变得越黑越硬越难消,是不是啊?她说,是啊,以前我脸上的痤疮都没那么黑硬。
老师说,你结婚没有?她说,还没有啊。
老师说,那你赶紧把水果戒清,这水果多吃了,脸上长痤疮是小事,子宫还长肌瘤,以后生娃子都困难,这些案例我们见太多了。
谈到结婚生子的事,她算是有些警醒了。
于是老师给她开活血跟透邪的药,老师把张锡纯的灵效活络丹,如丹参、归尾、乳香、没药,引到治疗痤疮病人里面,效果还不错。
这样病人吃了十几天的药,痤疮才来消退下来。
她也很高兴,因为以前她吃再多清热解毒药,都没有消退得这么彻底的。
老师说,痤疮不是纯粹的热毒,它是一团垃圾瘀在那里,我们很少用清热解毒,反而多用疏通血脉,透热外出。
按照《黄帝内经》上说的“其上者,因而越之”的思路去治疗,发现效果还不错。
我们再看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的最后一篇中提到果实禁忌的。
其中第一句就是,果子生食生疮。
看医圣当时写书,用到的是竹简,它为什么还要废大量的笔墨来描述这些饮食禁忌呢?因为他就知道,治病是医生的事,但防病保健却是自家的事。
你不把这些生冷瓜果忌掉,她这些痤疮还有其他疮都容易长。
或许病人会问,为什么果子生食它就生疮呢?这道理很简单,人体的郁热要通过汗孔泻出去,但前提是人体阳气要足。
如果阳气不足,想透发出去,又透发不了,瘀在局部,就死各种疮或者包块。
我们医生用药就是顺其性把它透出去。
但病人吃水果生冷之物,却是逆其性在做悖功,把阳气一伤,推动不出去,就把痤疮留下来了。
第三:胃痛发作案很多老年人,他自动都会避开吃水果,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一吃它们就不舒服,因为老年人阳气本来就少,不足以把水果消化,但有些中老年人他却不知道这个道理。
一个胃痛反复发作的中年妇人,她每次来老师这里,老...
如何读到《走进中医:现代人认识中医的八堂必修课》这本书
我觉得,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有必要成为河北中医药大学!现在一些健在的中医学院的老教授,老专家,老建设者们,你们出来说句公道话吧!最近,连辽宁中医学院也升格为辽宁中医药大学了!而我们的当年的河北省中医学院,现在已然沦落成为河北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医科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了!我的意思并不好说,校本部不好!而是河北也要发展自己的中医药大学了!中医需要振兴!河北需要中医药大学!而这个先决条件就是中医学院早日成为中医药大学!以后照样可以和校本部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合作!以上观点为我个人观点,谢谢指正!同时,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为了发展河北中医药献计献策!
中医或中药高手进,急问。
请帮我翻译一下这个处方。
正解如下(从左至右顺序):云O皮即茯苓皮,伏毛即大腹皮,桑合皮即桑白皮和合欢皮二种,刺加即刺五加,苏梗全名紫苏梗,吴于即吴茱萸,木瓜是本名,赤参即丹参,吉更就是桔梗,云O就是茯苓,炒二术即炒苍术和炒白术二种,炒山是炒山药,薏仁即薏苡仁,公丁指公丁香,合欢花,木香,厚朴都是原中药名,大白就是槟榔,通花根是木通,小计即小蓟,元君?根据处方有可能是甘草,各丁根据用量分析可能是钩藤或者忍冬藤,是后者的可能性最大。
这个处方以温中行气活血,健脾利水消肿为主要功效,按该方配伍分析,主要是利水消肿除胀为重,可以用于肾炎浮肿尿少或伴潜血,下肢或全身肿胀,食纳较差的症状,亦可用于尿毒症之关格。
但木瓜用量较重,有恐不利于小便通畅,木通用量稍重恐有损肾脏。
该方配伍和用量似有一定功底,但观处方中之别名的运用和药名书写之不规范,想必并非出自中医高人之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留言。
语文实践。
《为你打开一扇门》,把你领进了文学的殿堂,用恢宏的气...
上热下寒,一般是指上焦、中焦(头面、上肢、胸、胃部)有火气(通俗的说法,不是很准确),出现口干舌燥、手汗、烦渴、目赤肿痛、头痛、口腔溃疡等症状;同时兼有下半身(小腹、子宫部、前后二阴、腿、脚)的寒症情况,比如怕冷、腹泻、白带淋漓、痛经、月经愆期、不孕、脚冰凉、抽筋、水肿等。
具体症状因人而异,寒热又有程度轻重不同、偏颇不同。
因为寒热是一对矛盾的病机,比较不好用药,因此这类病证需要调理的时间比较长。
至于您说的身体没什么反应、年轻,这个问题要这样看。
一是中医诊断病证,不在于他有多少症状,而是只要能通过症状(有时候一两个就行)诊断出背后的疾病本质(我们称为 证),即可下诊断。
这种疾病的本质是长期不便的,也许限于年龄,身体还比较强壮,症状没有全部发出来,但是这个病本质,这个病因、导火线是存在的。
另一方面,18岁不见得就体质好,疾病也不见得年轻人就不能得,关键看这个人的气血阴阳情况,一般年轻人气血盛、阴阳和,但不是说年轻人就是气血盛、阴阳和。
三是寒热错杂也有分虚实,虚证老年人居多,实证年轻人居多,您有可能是属于实证类的。
建议您可以服用两周到一个月左右药物看看(如果是调经的话总的等到下次来月经才能比较明显知道是否有效),如果果然如医生说的,那么两周到一个月的治疗应该就能有效果了,您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原来没注意到的地方得到改善了。
这样的话可以坚持诊治,如果没效在考虑换医生。
祝您健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