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神州旅行
回忆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是怎样旅游的
北京下雨天去哪玩?推荐以下几个地方供你参考。1、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小西山,距城20公里,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大型山林
回忆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是怎样旅游的
北京下雨天去哪玩?推荐以下几个地方供你参考。
1、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小西山,距城20公里,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园。
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1956年开辟为人民公园,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北京十大公园之一。
香山公园文物古迹丰富珍贵,亭台楼阁似星辰散布山林之间。
这里有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 这里有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寺院“碧云寺”;这里有国内仅存的木质贴金“五百罗汉堂”;这里有迎接六世班禅的行宫“宗镜大昭之庙”;这里有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见心斋”;这里有世纪伟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北平最早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双清别墅;这里有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地--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香山公园地势崛峻,峰峦叠翠,泉沛林茂。
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
公园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鸟啼虫鸣,松鼠嬉闹于沟壑林间。
这里春日繁花似锦、夏时凉爽宜人、冬来银妆素裹。
尤其是深秋时节,10万株黄栌如火如荼,气势磅礴,曾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2、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
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著名游览胜地。
今之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
山前有湖名瓮山泊。
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
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
每年桃红柳绿时,京城百姓扶老携幼,争往西湖踏青赏春,名曰:“耍西湖景”。
时人尚有“西湖十寺”与“西湖十景”之誉。
3、 北京世界公园北京世界公园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诞生的。
全国和北京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级领导亲临视察,来我国访问的许多国家领导人在国事余暇也到公园参观游览,本市广大市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更是对公园备加厚爱,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前来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北京世界公园通过世界五大洲近百个名胜古迹的微缩景观和多采的活动内容,向游客展示了世界各国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服饰、餐饮文化。
使游客在轻松愉快的参观游览过程中能得到丰富的文化享受。
上世纪50
展开全部 1.麦哲伦的故事麦哲伦(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先后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险。
从西班牙出发,绕过南美洲,发现麦哲伦海峡,然后横渡太平洋。
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由于他的阵亡,使麦哲伦失去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机遇。
虽在菲律宾被杀,他的船只继续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被认为是第个环球航行的人。
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
他是第一个从东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
他以3个多月的航行,改变了当时流行的观念:从新大陆乘船向西只消几天便可到达东印度。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圆体,不管是从西往东,还是从东往西,毫无疑问,都可以环绕我们这个星球一周回到原地。
这在人类历史上,永远是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2..张骞的故事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
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
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
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汗,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远的地方。
张骞回来后,使大汉皇帝第一次听到了关于印度、中东以及欧洲诸国的消息。
张骞是第一位横穿阿富汗旅行的中国人,后来的中国商人带着丝绸和玉石,沿张骞所经过的路线,翻山越岭来到中国西北并穿过了戈壁沙漠。
这条路线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
3..玄奘的故事玄奘是一位前往佛教发源地印度取经的和尚。
他从中国出发,旅途历时16年,行程达6•4万千米,途经阿富汗、克什米尔和印度北方等地。
他的旅行是秘密进行的,因为当时的皇帝尚不允许中国人跨出国门到外界去旅行。
玄奘在旅途中多次遇险,危险主要来自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高山。
玄奘有一次在喝泉水时,差点被箭射死。
后来他又在印度北方塔克西拉王国被投入狱中。
为了逃命,他几乎冻死。
4..徐霞客的故事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徐霞客一生钟情于神州山水。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时代,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二十二岁开始,周游全国。
,游历名山大川,历时30余年,不畏艰险,足迹遍布今江苏、浙江、江西、两广,及云贵高原等17省。
每到一地,即按日记事,将所见所闻写成日记体裁的游记。
对各地的山形地貌、川河源流及地质、气候、物产、民俗等深入进行探索,详尽记述。
他详细考察了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的分布、类型、成因和农业利用,是世界上研究岩溶地貌的第一人。
明思宗崇祯十四年 (1641),徐霞客病故。
其遍访各地的游记,由季会明等人整理成书,名为《徐霞客游记》。
5.刘雨田的故事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
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
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的人。
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
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风风雨雨!近十年来,他只身闯大漠,走戈壁,攀险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泪水和汗水为祖国填补了一个以一个的探险空白。
生生死死!他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两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文学、哲学、艺术和考古等多种领域。
他的几部作品已陆续发表,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爱国主义教材选进初中课本,待出的书目是《长城漫记》《丝路纪行》《神秘的罗布泊》《穿越死亡之海》《世界第三极探险记》《探险生涯》等。
6.长江第一漂-------尧茂书肯•沃伦(美)正式向中国政府申请漂流长江,尧茂书首先呼吁: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应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长江的首次漂流。
1985.6,尧茂书经过一年的准备后,自费奔赴长江源头,开始单人漂流长江的壮举。
7.24,行程1300公里后在金沙江通珈峡翻船遇难,32岁。
尧茂书的牺牲,震动了80年代的中国青年,要求继承尧茂书的遗志,完成长江全程漂流,实现由中国人首先征服长江的壮举。
7.徒步壮士-------余纯顺余纯顺,上海人,是职业探险者。
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
他的理想是走访遍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56个民族主要的聚居地。
他的行程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
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
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幅。
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
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
1996年6月,余纯顺走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站--罗布...
万里长城长多少公里?
6700公里吧据说,飞向太空的宇航员曾经报告说,从遥远的月球观察地球,能够辨认出的人类工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
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 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 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
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
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 上的奇迹。
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 水等”。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
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 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 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 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 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
(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 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
)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 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
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 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 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万里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行进。
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焊的篇章,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
金戈铁马、逐鹿强场、改朝换代、民族争和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
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物丰碑,将水文在中华大地。
在万里长城身上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客、诗词名家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边塞诗词已成了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流派。
如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五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五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
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至今还广泛传唱着。
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长城以它巍巍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
这种精神激励我们永远前进。
旅游观光不仅是游山玩水,而且还兼有强健身体、增加知识、联系友谊以及进行经贸等活动的综合功能。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旅游事业更是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多民族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是有中国特色旅游的强大支柱。
万里长城以其婉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
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在旅游开放中,万里长城具有独特的优势。
今天国内外游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诗句来表达一定要亲自登上长城一览中华悠久文明、壮丽河山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英国前首相希思在参观长城时说:“中国的过去与将来都同样具有魅力。
……抵达长城时,我觉得比以往从照片上、刺绣上和绘画上见到的长城,更为壮观了”。
这正表明了旅游者要亲自登上长城参观游览的心意。
古塞雄关存旧迹,九州形胜壮山河,巍巍万里长城将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永在。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
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末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好多年前,中国的长城便已被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始建於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建成万里长城。
后经历代王朝陆续修筑,汉、明两代修筑的规模更大得惊人,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平均底部阔6.5米,而顶部为5.8米。
它每隔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了望之用。
]
19世纪的中国社会背景
发生在20世纪初期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主政体,从此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革命。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为后来人民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石。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90年,翻开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书籍,阅读当年革命志士的壮烈事迹,吟咏当年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凝铸的诗文,一种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力地扣击着人们的心弦。
21世纪,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我们必须牢记历史。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生活在19世纪的中国是不幸的。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来,中国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血腥镇压义和团,清政府于1901年屈辱地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土大片沦丧,主权旁落殆尽,四亿同胞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
20世纪中国在世界处于什么位置?难道中华民族就没有复兴的机缘了吗?中国救亡图存,奋发图强的出路在哪里?世纪之交,有千千万万的爱国者再思考这些问题。
(一)近代中国新政治力量的出现——资产阶级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开设了一些小型的近代工业,中国农村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也遭到了破坏。
古老的大地上,出现了象征近代化标志的近代工业。
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不是从原有的工场手工业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走的是一条与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不同的道路。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19世纪70年代的兴起阶段,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的初步发展阶段。
19世纪70年代,开始有一部分中国商人、地主和官僚,以官督商办(包括大部分官办、官商合办民用企业)和商办两种形式,投资兴办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和军事工厂。
中国资本主义兴起阶段,在航运、采矿、电报、纺织、铁路、冶炼等行业中的官督商办一类的新式企业,大小计二十多个。
机器缫丝业是商办企业里出现最早、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创始者是广东南海县商人陈启源于1872年筹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两年之后,广州附近即有4家丝厂相继兴办。
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分为上层和中下层两个部分,上层大多是大地主、大商人、买办、官僚转化而来的,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下层一般是手工业作坊主和中小商人转化而来。
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大体从1895年至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设厂,使许多人感到发展民族工业已经刻不容缓。
近代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也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裕的余地,兴办工厂的丰厚利润也刺激了一部分地主、官僚、买办、商人等进一步投资于近代工业。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的蓬勃兴起,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895年前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发展速度、设厂数量、投资规模远远超过了以前各个时期。
甲午战前,中国近代工业的资本总额中,官办或官督商办的企业占主要地位。
这时,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厂矿的资本总额,已超过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取得了主要地位。
1895~1900年,中国设立的商办厂矿的数字和资本总额,分别达110家和1700万元,超过了过去20多年的总数,过去20多年设厂总数不到80家和资本总额仅730万元。
20世纪初,特别是1903年以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二次高潮。
甲午战后,民主意识和爱国思想渐入人心,进步的人们越来以“抵制外货,自保权利”来作为筹办企业的口号。
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引起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华的商品倾销和投资活动。
自甲午战败以后,接踵又被强加上《辛丑和约》的奇耻大辱,清政府财政空虚,外债扶摇直上。
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清政府采取了所谓“奖励设厂”的政策,希望从新型企业中开拓财源。
“奖励设厂”政策在客观上对地主、官僚投资兴办近代工商业起了一些刺激作用。
在种种因素的推动下,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新的高潮。
这次发展的规模、投资的金额、投资的范围都超过了第一次高潮。
1895~1913年间,历年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厂矿,共计有549家,资本额总计为120288千元。
与1872~1894年间相比,历年设立的厂矿家数和资本额都增大了6倍。
投资的范围更广,除原有的缫丝业、棉纺织业、火柴业等在这一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外,民族资本还进入了烟草、肥皂、电灯、玻璃、锅炉、铅笔、化妆品等行业。
1905年,民族工业以“抵制美货”的反美爱国运动为契机,大力发展,抢占商品市场。
1905~1908年间,中国出现了设厂办矿的热潮,四年当中,新设厂矿共238家,资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