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青蛙蜗牛不饿

“好可爱,我对着它露出了老母亲般的微笑。”



一天只“割草”,“肝”、“氪”远离我


《旅行青蛙》是Hit-Point公司研发的一款放置类游戏。在游戏里,“呱妈”们

“好可爱,我对着它露出了老母亲般的微笑。”

一天只“割草”,“肝”、“氪”远离我 《旅行青蛙》是Hit-Point公司研发的一款放置类游戏。在游戏里,“呱妈”们通过收割泥塘中定时长出的三叶草,购买食物、帐篷、灯具等一系列道具,帮助小青蛙收拾行李。接下来,“呱妈”们就可以把游戏放到一边去了,小青蛙会根据系统规则的运算来决定自己接下来要做些什么。在小青蛙旅行时,“呱妈”们会收到来自远方的明信片和土特产,会帮忙招待孩子的蜗牛和蜜蜂朋友。与此同时,“呱妈”们继续采摘着三叶草,在家中桌上摆好食物,等待着小青蛙不期然的归来。 毫无疑问,《旅行青蛙》的玩法平平无奇,甚至略嫌寡淡。耐人寻味的是,它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杀出重围,成为众多手游用户的“清流”之选,凭借的正是这样一份平平无奇的寡淡。

在这样“重口味”的大环境下,《旅行青蛙》的寡淡就变成了“清流”。抛开体现日本风土人情的种种细节,整部作品极其简单:地图只有两张——家和家门口。所有事件都随机发生,相对规律的活动只有“割草”,三叶草随着真实时间的流逝长上一茬,“呱妈”们采上一茬,就会陷入无事可做的境地里,使人“肝”无可“肝”。与此相应,《旅行青蛙》的充值系统也给人以“氪”无可“氪”的感觉。用户只能购买三叶草,花钱仅能为小青蛙的行程提供可能概率的影响,并无百分之百确认的结局,“氪”的行为本身被剥夺了大部分意义。

在《旅行青蛙》中,Hit-Point公司用日语发音巧妙地玩了双关——青蛙(かえる)和回家(帰る)的读音近似,《旅行青蛙》亦是《旅行回家》。在小青蛙难以预测的远游与归来之间,“呱妈”们享受着“即”与“离”转换间产生的情绪感受,并戏谑地将这表达为一种近似亲子关系的体验。
“呱妈”们采三叶草赚钱,给“蛙崽”买吃的用的,在小青蛙出门前把行李袋子塞得鼓鼓囊囊,孩子在外玩耍时又在家中桌上摆满食物盼着娃早点归家。“呱妈”无法干涉“蛙崽”的行为,只能把自己的期待藏在那些会有微小概率影响孩子的道具里。“呱妈”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出门,也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回来,这对亲子间没有言语的交流,“呱妈”只能借偶尔寄回的明信片想象“蛙崽”的生活,然后甜蜜地担忧孩子在外冷不冷、饿不饿、有没有交到新朋友……如此形容乍听上去,“呱妈”与“蛙崽”似乎就像一对寻常的母子。在这段关系中,“蛙崽”气定神闲地靠着规则运算若即若离,“呱妈”们就要热情许多,他们视自己手机中小青蛙为独一无二,据其种种随机行为想象出具体的性情:一直在小桌子旁吃东西的是吃货,总不着家还了无音讯的是浪子……“呱妈”们在把“蛙崽”人格化并寄托情感这方面非常主动。
与电子游戏中的虚拟角色进行关系构建并不少见。例如,在《阴阳师》中,扮演着阴阳师的青年们把升级、培养式神的过程形象化为哺育、喂养,对式神以“崽”呼之,自称“阿爸”“阿妈”。而在这段时间同样风靡的《恋与制作人》中,玩家和游戏中四位男性角色则靠着类似恋爱的情感彼此联系。这些跨越现实与虚拟界限的关系需要现实中人用款款深情去主动“入戏”,人们必须首先相信情感真实,才能与电子屏幕中的角色构筑稳定联系。但在深情的同时,现实中人也有薄情之处——他们在此处寄托情感,是因为游戏逻辑的设置为这些关系套上了玻璃护罩,他们在这里永远安全、不需负责。
“呱妈”与“蛙崽”之间的关系舒适而有界限。首先,小青蛙永远安全,即便大家在社交平台上开着有朝一日它也许会被做成干锅牛蛙的玩笑,也明白即使他了无音讯,也一定只是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里纵情欢乐,而不是遭逢了什么意外。其次,游戏语法的存在使得“呱妈”们对自己能够获得的回报早已准备,期许不高自然不会落空,现实中人的情感就像小青蛙一样安全。在安全的基础保障下,彼此间的付出与相处全然是属于自己的个人选择,“既无约束,也无惩罚”,纯粹由情感本身支持维系。相对于传统现实中的关系,“呱妈”与“蛙崽”间的关系摆脱了被动式道德的说教,转而为主动式愉悦的慷慨。当代青年们努力寻找的舒适关系,在这只小青蛙的身上率先试验成功。
对把握舒适关系的尺度而言,“养蛙”只是当代青年们多次尝试中的一站。新浪微博的一位网友曾这样描述过潇洒的“呱妈”与“蛙崽”:“蛙很清楚,现在自称爹妈宠它爱它的家伙们翻脸比它翻书还快,可能过完年他们就一窝蜂萌其他物种去了。蛙早已看透了一切,所以无悲无喜地度日。它宅家沉浸单调的事中,有伴没伴都无所谓;它有那么多想去的远方,有钱没钱都会出发;它寄出明信片和土产,有一天没人收了,不过就是旅行的乐趣少了一点而已。”
“呱妈”们就和“蛙崽”一样,无需仰仗他人就能为自己赋予意义。小青蛙在旅途中结识友人,青年们在手机里养式神、养男人、养青蛙,只因这使他们由衷地感到惬意与快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