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随笔 唯美

大中华旅行文萃第一部风曳江南14当油菜花开的时候——婺源
我虽然是个舞文弄墨的文人,仗剑江湖的旅客,历史文化古迹是最能打动我的地方,但是自有些浑然天成的美景,漫不经心的绚

大中华旅行文萃第一部风曳江南14当油菜花开的时候——婺源

我虽然是个舞文弄墨的文人,仗剑江湖的旅客,历史文化古迹是最能打动我的地方,但是自有些浑然天成的美景,漫不经心的绚丽,就好像在行色匆匆的人生中蓦然见到的一瞥惊鸿。人啊,其实非常容易就会被外界打动,哪怕是一首诗、一篇故事,或者是几缕芬芳。婺源,当油菜花开的时候,那不只是绽放的人间春色,更是在我心中投射的一簇簇金黄的火焰。它让我惊诧、引我沉醉、导我忘忧,让我可以兴奋的在花丛中奔跑,似乎无忧无虑的,如在林莽中的单纯的小鹿。当油菜花开的刹那,我,只是一个孩子。

有些地方,单是名字,就让人诗意阑珊。婺源,听起来是多么美丽的名字啊,中文的某些发音,拼凑在一起,听起来就是那样酥软绵长,让人魂牵梦萦。这座本属于徽州文化的古镇,却被硬生生割裂给了江西,也许当年划分行省,并没有太考虑文化的同属性吧。在婺源,似乎眼前的一切都和江西沾不上边,除了油菜花外,喜欢徽派格调的朋友,也可以在此找到归宿。无怪乎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其实中国强调的美,需要秀外慧中,除了黄澄澄的油菜花之外,在花间深处,古弄坊间浸润的悠久深邃的民间文化,更如在这深巷中飘来的黄酒的味道般醇厚。油菜花让婺源妖娆婀娜,而文化的传承更让婺源蕙质兰心。

婺源乡村,分为很多细微的景点村落,各村之间,景色都稍有不同。如果不是自驾,单是坐县城往返的摆渡车辆,也并没有太多不适。不过若要领略它的王牌景点,建议大家还是走东线和北线,不仅交通更为方便,路况更为平顺,景色也更为集中,行走起来也无需大耗体力。

东线中离县城最为切近的,就是李坑,虽然这个名字有些粗俗,让人觉得是个坑坑洼洼的蛮荒之地,其实坑在徽州语中就是村落之意,毫无闭塞科可言。李坑有点江南古镇的风貌,小桥流水贯穿其中,古宅、古树、古亭一字拉开,颇具韵味,偶有浣衣女子和周围熙熙攘攘的游客相得益彰,进村的小道要经过一大片油菜花,让你对婺源油菜花有了第一次的亲身体会。

眼前的景象真是壮观非常!我是不善于描写景色的,在这里只能勉为其难。眼前被一层层波澜壮阔的黄色充斥,漫山遍野都是翻滚的花海,忽然想起了白乐天的“乱花渐欲迷人眼”之诗。从下往上看,黄垄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分成不同的通道。当整个世界被一种颜色笼罩的时候,你的心中只能想起伟大,或者还有一丝惊恐,就好像即将被这种颜色吞没。但是不管怎样,你都会心生敬意,对着这分浓妆深深鞠一下躬。

李坑村为南宋乾道三年武状元李知诚故里。村内的明清古民居、古桥、古亭、古树至今保存完好。村外两条山溪在村中汇为一条涓涓细流,河上建拱桥别具一格。在河边还有用石板铺就的洗菜、洗衣的溪埠。李坑里有很多民居改建的茶馆,如果在接踵摩肩的油菜花季,前路被各种旅行团的“小红帽”挡住,倒不如找个二楼的茶馆,泡壶茶,倚着贵妃椅,和茶馆的老板聊聊天,游人同老屋古树相得益彰,放在一起来欣赏,也算是乐事一件吧。李坑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众多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

从李坑出来继续前行,江岭绝对是让你美到惊愕的景点。江岭地处婺源县东北,是婺源田园风光的代表。从江岭开始,公路始终在山间盘旋,凭窗窥看,只见层层梯田,线条曲曲弯弯;山谷盆地中的小河边,村庄房舍点点,四周青山绵绵,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农村风光画卷。北方人几乎是没见过梯田的,并且在桂林之时也没有去看龙脊,所以在这里看油菜花梯田,也算是将功补过,拆东墙补西墙。层层梯田,曲折的线条,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河边聚集的三、四个村庄,四周围绕着青山,若出其间,真是清风斯妙境,忘我景人天。罗棋布的注满水的梯田,,层层叠叠,形状各异,在阳光下或在晨曦里,在油菜花的装扮下,犹如条条金丝在山间闪烁,段段金龙在沃野狂舞,面积之大,覆盖之光,却如海浪般波澜壮阔,真似苍穹般浩渺苍茫。伫立一望,恍如天上人间。中间点缀着5座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村落,是如此的画龙点睛,增添了若许人文气息。不由背诵出王维的诗句来“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岁月静好,我们又有什么烦忧坎坷,要咒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呢?

当初在巴厘岛看梯田,让身边的许多老外大声壮美,听其他人讲,更有许多老外甘愿去越南看梯田的,只可惜中国旅游在国外一直宣传不到位,更没有将中国的山村乡野为主题的广告,这等梯田风光,不知要甩过东南亚几万条街。如此秀色可餐,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在国外几乎没有知名度,不觉有些遗憾。

婺源还有一处村落,不以油菜花为胜,而以它清澈隽秀的村野风貌闻名,这就是庆源村。庆源村地貌极为奇特,狭长的山谷两侧,海拔千米以上的二条山脉对面相峙。整个村貌犹似一条船,船身依屏对镜、船头船尾形成狭窄的隘口,是进出村庄的咽喉之地,也将整个村落严严实实地遮蔽起来。庆源村山高气清,土肥雾重,空气清新不染纤尘,泉水清澈赋含灵气。每当菜花、梨花和桃花盛开之际,庆源人家笼罩在一派“金山、银海、胭脂云”的景象之中。特殊的生态环境小气候使这里物候较县城推迟半个多月。大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感叹。即便是油菜花季,这里的游人也是不多的,真可谓是人间一片净土,心中一亩桃源,安静的让人忘却人生。一条小溪串村而下,溪中建有7处石碣,沿溪人家在漪涟中时隐时现,27座石桥木桥将二岸连为一体,溪磅由条石叠建形成二华里长的青石街面,并间有10余处凉亭,二侧溪埠在上下桥底斜相对应。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蓝天、碧岭,此时村中的桃花,梨花刚盛开俨然一副自在武陵源的样子。在桥边伫立,看着那静谧唯美的景象,真的不愿迈步,感觉如同破坏了一幅淡泊写意的画卷。置身其中,深呼吸着大自然的甘露,这初春的美丽,隽永的水墨,令我真想仆倒在地。返璞归真的快感,走出樊笼的轻松,让我久久不愿离去。

不过,因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这里的经济基础条件应该比其他地方更为落后,基本上看不到工业经济的一点痕迹,虽然对于久居城市的游客大呼过瘾,但是中国的“三农”问题,在这里看得最为清晰。这里的许多民居都年久失修,并且村民脾气也异乎寻常的暴躁,宰客欺骗更是俯拾皆是。希望旅游业的春风早日吹向这里,让村口油菜花的金黄,让庆源村拂了一身还满。

婺源最为特殊的景点,就是江湾。也不知怎么的,太上上皇竟然同这里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村凭显贵,一时间名满天下,一个本没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小镇,竟然成了婺源之首,游客络绎不绝。在江湾,最为庞大的建筑群就是江氏祠堂,一座牌楼撑起整条古街。被政治渲染的地方,风景还在其次,怀着一颗平常心,也不必给与太多评价。走出江湾,已是日悬正空,该是填饱肚子的时候了。走进一座江氏饭店,心想,让江皇帝的血脉为我端茶送水,也是美事一桩啊。老板娘见来了生意,笑脸相迎,问我爱吃什么。我就说,本人素不喜鱼肉,唯喜豆腐菜蔬等清淡之物。江氏女颔首道,她可以用豆腐做成类似肉丸和鸡蛋状的食物供我享用。我一听来了精神,欣然应允。不多时江氏女就摆了三个菜,一个家乡豆腐,算是开胃,另一个丝瓜炒蛋,但是蛋确实用豆腐做的花儿,最后是珍珠豆腐丸,类似肉状,看上去根本看不出是豆腐。我心大悦,吃起来更是难分荤素。不一会风卷残云,大快朵颐,吃的个盆干碗净,沟满壕平。三个菜64元,根据2011年的标准,也算便宜。我练练夸赞江氏女的厨艺,江氏女却说在这江湾之地,擅长厨艺之人甚多,她也只能算三角猫的功夫了。呵呵,也许德宗江皇帝,也是烹饪高人吧。

我并非一个善于寓情于景的人,寥寥数笔之后就乏于言辞,婺源的景致,也许并不适于浓墨重彩的大幅渲染,稍稍勾勒白描几笔,便可突出其神韵。中国的风骨,永远都是重在写意,而不是写实,即便是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也都是在高深的庭院门口,静静的抽着旱烟,对岁月的咏叹都随着他嘴角喷出的烟雾,袅娜的消失在湿润的空气中。油菜花,虽然耀眼,但是配合着中国的山水民俗,总会给我一层浓郁的,略带娇羞而又悠远的回味,不像我在欧洲见到的油菜花海,只留下浓妆艳抹的痕迹。也许对于中国的热忱,相似的山水,却在眼中铺开不同的意境。

————2018年2月24日晨于澳洲清雅山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