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星际旅行:新旅程

图片来自《卫报》3月14日,史蒂芬·霍金在这个特殊又似乎恰如其分的时间,踏上了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旅程。关于这位天才式的科学家,你最早是从何处听说的?可能最晚不会超过小学六年

图片来自《卫报》

3月14日,史蒂芬·霍金在这个特殊又似乎恰如其分的时间,踏上了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旅程。

关于这位天才式的科学家,你最早是从何处听说的?

可能最晚不会超过小学六年级。因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语文书里就有一篇叫《轮椅上的霍金》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这位科学家。

苏教版《轮椅上的霍金》课文截图

之后,或者更早前,他和贝多芬、张海迪、海伦·凯勒等名人一样作为身残志坚的代名词,在我们的作文里被作为极具说服力的例子反复提及。

我们反反复复书写的这位在轮椅上已经五十几年的科学家,关于他的身体、学术成就和坚持,适用的话题作文之多大概也从侧面证实他精彩的人生。

在这篇课文里提到一个问答,记者问霍金,命运是否让他失去太多,这位科学家回答,他还有思维的大脑、理想和朋友家人。言外之意就是这些常人所拥有的他也并不缺少。如果去掉那些惯见的标签之外,重新去认识这位传奇的物理学家,就会发现一位有趣的霍金。毕竟作为最畅销科普书籍《时间简史》的作者,当年还曾为书的销量打败麦当娜的写真而自豪过。

2016年4月12日,霍金开通了微博并发表了首条问候微博。网友们大呼“活久见”,短时间内就吸引数百万粉丝,之后,偶尔惊现的微博内容都能引发众多关注。

其实,除了登录微博,霍金和中国的故事,早在1985年就开始了,而这些霍金中国行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分外有趣了。

你知道,霍金不只一次来过中国吗?

第一次|1985年4月28日

霍金的第一次中国行是冒着极大的生命风险。当时邀请方是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但是英国大使馆担心合肥太小,对于身体不便的霍金而言实在不便,结果霍金表示:只要能保证他在合肥能够存活,他就来。

然后他来了。

1985年霍金和中国学者合影

从合影中可以看出当时霍金还能够自己发声。

当年中科大的学生回忆起来,还觉得不可思议,当时场面堪称偶像见面会,发表演讲的演讲厅提前40分钟来都只能占到后排的座位。(当年大家还是比较老实,现在可能需要提前一天占座吧!)虽然霍金当时还能亲自发表演讲,但是由于口音模糊,现场翻译的教授级别的老师连出两次错误,被学生们用掌声请下台,换成那位指出错误之处的人来翻译。在场的霍金先生,对这个戏剧性场景并没有什么反应。

而同年,霍金因为肺炎感染,几经抢救,最后以丧失说话能力为代价保住了生命。霍金在2013年发行的传记纪录片中回忆,当时因为这场肺炎医生都快放弃了,最后在当时的妻子简的坚持下,才返回剑桥治疗。

在中科大作了演讲之后,他就北上到了北京,接待者是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黑洞物理和弯曲时空量子场论教学和研究的教授刘辽。霍金提出想要上长城看看,但是长城当时设施条件有限,在霍金“不让上长城,就在北京自行了断”的威胁下,刘教授请了几位物理系的研究生将其抬上长城,圆了其登上长城的“好汉梦”。

第二次|2002年8月

这次是应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的邀请。

丘成桐教授2002年在浙江大学建立了数学科学中心,并召开了“2002弦理论国际会议”,霍金就是被邀请来参加这次会议。在这次来访中霍金还在招待会上答记者问。不过有的记者提问水平就比较有限,问出了“在你心目中宇宙的上帝究竟是什么?是大爆炸还是别的造物主?”、“对中国的科普作品和作家有什么建议”这样的问题,霍金就没有回答这些提问了。

如果不是英国绅士风度在支撑,霍金大大大概也要翻个白眼了ߙ�️!

2002年8月11日下午5点,霍金在杭州香格里拉接受200多位记者的采访

在杭州做了短暂停留之后,霍金又参加北京的会议并发表演讲。会议第二天,霍金在中南海接受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会见。并且得益于长城观光缆车的引入,霍金圆了第二次登长城的心愿。不过,当时在坐缆车之前出于安全考虑,霍金当时第二任夫人否决了一些方案,包括让人抬上去(可能当时没有物理系的男同学们),最后车都要开走了,霍金还是坚持要上长城。

想要与长城独处的霍金大大

第三次|2006年6月

此次到来,霍金受到了热烈欢迎。对当时已经64岁的霍金,几乎是迎着全国人民对他关爱的目光前来。大家当时还就霍金的轮椅智能化程度和北京的堵车问题请教了这位天才。

虽然霍金并没有对北京堵车提出什么太多看法,但是在品尝过烤鸭之后,他表示:“中国的文化、食物我都感兴趣,但最感兴趣还是中国的女性,她们都很漂亮。”

除了实地中国行,霍金还曾向中国听众做过六次关于宇宙的演讲

虽然霍金的《时间简史》几乎被奉为“应该人手一本”的科普读物,但是很多人还是表示“不知道看完之后只吸收0.1%的还能不能算看完”。毕竟是拥有被称为20世纪最聪明的头脑之一的人,霍金的研究领域是关于宇宙论和黑洞,随便一个专业名词就能让连地球都没搞明白的普罗大众晕头转向。

毕竟这是战胜了谢耳朵的男人啊!

霍金三次中国行期间一共发表了五次演讲。第一次来中国,他在合肥的中科大发表了两次演讲:关于黑洞形成的理论和时间为什么总是向前。第二次来中国,在浙大发表了《M理论宇宙学》,M指膜,在北京发表了《膜的新奇世界》的演讲。第三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了45分钟关于宇宙起源的演讲。

他的第四次演讲是介绍当时他最新发现的替代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用以解释和描述整个宇宙开端到终结的M理论。M理论提出,时空不仅仅是我们所认知的四维,还有十维甚至十一维。而我们看不见其它维的原因是因为额外维全部被卷到一个小尺度空间,这个空间可能比1厘米的一百亿分之一还小,正因如此,目前的科技手段还无法检测验证。(好了,理论介绍到此为止,接下来关于第二张膜、影子膜的讨论霍金讲得字我都认识,但是组合起来就看不明白了ߘ�)

关于宇宙起源的演讲,回答是两个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霍金从创世纪神话谈起,系统而清晰的介绍了从古至今科学家们在关于宇宙起源问题上的争论和研究。在这些介绍中,如果遇到艰深一点的,他就打个比方:

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应该归一战以后的德国。在18月期间价格增大来一千万倍。但是,它和早期宇宙中的暴胀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里膨胀了十的30次方倍。和通货膨胀不同,早期宇宙的暴胀是非常好事情。它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正如我们观察到的......

在晦涩或是本人觉得并不枯燥,但是大家可能觉得枯燥的地方就抖个机灵:

询问在时间的开端会发生什么,有点像当人们认为世界是平坦的,询问在世界的边缘会发生什么一样。世界是一块平板吗?海洋从它的边缘上倾泻下去吗?我已经用实验对此验证过。我环球旅行过,我并没有掉下去。

而第六次演讲则是在去年的11月15日,霍金通过视频形式在腾讯的WE大会上发表关于星际探索对人类未来的意义。霍金表示,如果人类想要延续下一个一百万年,我们就必须大胆前行,涉足无前人所及之处!

事实上,霍金除了众所周知的物理学贡献之外,还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对科普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不管是基于个人英雄光环所引发的追逐,还是试图用也许并不简单的语言解释深奥的物理学问题的努力,霍金确实达到用自己的IP吸引大众对科学的关注。

霍金的另一面,非典型网瘾老年

提起霍金为中国网友称道的事件之一就是2016年4月12日他开通个人微博账号,并且在短短两天内吸粉300多万,成为微博涨粉最快的大V了。

虽然是社交媒体的积极尝试者,但是历数霍金近两年的短暂微博使用史,他一共只发了20条微博,每条都以中英文两种语言发布。在为数不多的微博里,霍金回答了网友的评论提问,是关于“庄周梦蝶”,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不是在梦里。霍金耿实地表示,我们现在还没法知道,估计等以后科学更发达才可能得到答案。

除此,还有2016年发表的高考祝福和中秋祝福,在后面这条里他还诚恳地请教了网友最爱的月饼口味。霍金的最后一条微博是回答王俊凯关于移民外星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提问。

霍金回答王俊凯提问微博截图

3月14日,王俊凯在微博上为霍金去世消息发文

而现在,这位非典型网瘾老年现在应该真正实现了和牛顿、爱因斯坦打牌的愿望。

《星际迷航》里霍金亲自出演与牛顿、爱因斯坦打牌

在证实霍金去世之后,很多人才意识到这位在许多人看来与牛顿、爱因斯坦比肩的科学家其实才76岁,但是却在轮椅上长达五十几年。

网友留言

霍金曾经在自己的一篇名为《一切都是注定的吗》的演讲里回答关于宿命论的问题。他说:“一切都是注定的吗?答案是‘是’,的确是‘是’。但是其答案也可以为‘不是’,因为我们永远不能知道什么是被确定的。 ”

这个回答很霍金。

但是,同样,霍金真的走了吗?或许他只不过又开了一次霍金式的玩笑,然后去宇宙其它地方研究关于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