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日食记旅行记

一个投身渔业45年的北海道老船长的故事,一个维也纳圣诞市集手工艺人热爱陶艺的故事,一个悉尼附近海边有机餐厅老板的做菜日常……我是不是调错频道了,确定这是「旅行短视频」吗

一个投身渔业45年的北海道老船长的故事,一个维也纳圣诞市集手工艺人热爱陶艺的故事,一个悉尼附近海边有机餐厅老板的做菜日常……

我是不是调错频道了,确定这是「旅行短视频」吗?「旅行短视频」不应该是拍摄吃喝玩乐吗?

本文作者:TBO刘俊

还真不全是。4月17日,穷游网宣布联手奇遇远方工作室,联合出品《奇遇》原创系列旅行短视频。用纪录片的手法,跳出传统UGC内容创作的框架,绕开网红和名人为叙述主体,通过讲述当地人生活故事的短视频来传递旅行内容,在穷游网创始人肖异看来,称之为「深度人文旅行纪录片」似乎更为贴切。

进入2018年,告别野蛮生长的短视频领域开始面临内容同质化、变现难实现等等问题,近期的“约谈”风波再生变数,战局未稳的短视频行业并不太平。在这个时候,宣布正式开展内容视频化布局,穷游又有怎样的思考呢?

让旅行更有温度,短视频能做到吗?

在此前接受TBO(旅游商业观察)采访时,穷游网CSO薛蓓蓓曾表示:对于穷游来说,要维持品牌调性和形象,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此番在视频内容战略上的布局,穷游选择错开纯娱乐化的高峰,深耕人文内容导向,在肖异看来,“我们未必是最早做的,但肯定是想得最透彻的”。

据肖异介绍,此次与获得艾美奖的纪录片导演赵琦合作的《奇遇》原创旅行短视频,第一季共30集,每集为3-5分钟的独立人物故事,以此来反映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

“我们希望用户通过视频感知到目的地的美好和魅力,从而转化成旅游的动力和新的兴奋点。例如到了保加利亚,你会因为想起视频中的敲钟人,专门到索菲亚大教堂附近等待整点的钟声响起。”

事实上,旅行可以算是最适宜纪录片的内容题材之一。例如旅游卫视的《行者》栏目,以旅行者的个人化视角来纪录旅行过程,是中国大陆收视率最高的旅游节目之一。但相比类似以旅行者为第一人称的视频内容,《奇遇》更像是“绕了一个弯”,让当地人自己讲述,让旅行者自己感知。

在旅游视频创业者阿飞(化名)看来,类似内容并不容易激发观看者产生直接的旅游消费冲动,虽然显得格调更高,但往往也需要更长的市场培育时间。

对此,肖异也表示,“沉下来做好内容,我们并不急于得到立竿见影的成果;对用户而言确实需要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要持续做到几十期或许才能达到规模化的效果。”

而对于纪录片内容的把控,肖异则认为,专业的工作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据肖异介绍,《奇遇》短视频的内容主要由赵琦导演团队来把控,借助赵琦导演在业内的资源积累,《奇遇》的拍摄足迹将遍及全球,而不是刻意选择热门旅游目的地。

乍一看,无论是从选题内容还是呈现方式上,《奇遇》都不具备“一夜爆红”的品相。但这对于为了保持品牌调性、一直在进行无形用户筛选的穷游来说,反倒可能是他们最想去做的。

“无论是做哪方面内容,我们希望用户可以「feel the quality」,感受到内容的品质和其所传递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所在乎的”。

据穷游方面介绍,目前,第一季《奇遇》纪录片已于穷游网视频频道及各大视频网站上线,上线两周全网播放量已近千万;第二季视频拍摄也已在筹划过程中。

视频内容变现,该怎么走?

对于一个以内容起家的出境游垂直社区,穷游去做任何内容变现的事情似乎都顺理成章。但肖异对此番视频内容变现的态度目前还相对保守。

以《北海道第一温泉》短视频为例,该视频主要讲述了日本京都泷乃家温泉女主人的故事;但在该视频下方的“为您推荐”位置,虽然有POI的地点链接,但并没有出现泷乃家温泉体验的售卖产品。

对此,有业者桔子(化名)表示,穷游推荐产品与视频内容的直接关联性还不是很高,并由此推测《奇遇》视频内容的实际转化效果并不理想。

而穷游并不担心,肖异的回应是,“中国旅行者的成熟,特别是在日本温泉这样的热门体验上,大大超出行业一般的认知。通过人文灵感种草得宜,聪明的旅行者会有自己的消费决策。目前虽然不一定是完全与视频内容相匹配的产品,但其与目的地的关联性是一定的。另外视频刚刚上线,后台程序也处在测试的阶段。”

关于实际转化的效果,虽未透露具体数据,但肖异表示,转化效果比预想要好很多。

但这似乎也反映出了新的问题,平台内是否可以找到足够多的高关联性产品进行推荐?每个视频观看者从视频中感受到的需求并不完全同步,而且从观看视频内容产生消费意愿,再通过多次搜索完成消费决策,此过程中的损耗率如果不能凭借优质推荐得到降低,那视频内容变现的效果或将再打折扣。归根结底,整合资源和供应链把控的能力或将成为新的挑战。

不只是视频内容,老牌旅游UGC的内容变现似乎都绕不过这个问题。关于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布局,肖异并未做过多透露。但在肖异看来,内容变现的边界并不局限,“不止是游记,一件T恤、我们线下的Q-home服务都可以算作内容。未来基于Q-home在当地的资源优势,我们在视频内容方面也会有进一步的计划跟布局。”

另外,在旅行短视频的战略上,穷游并没有采用迅速发布海量低门槛UGC内容的策略,而是通过PGC内容切入。这在阿飞(化名)看来,或许会是一件更费力气的事情。阿飞认为,如果没有让广大网民自发参与进来的通道,其当下传播效果或许不错,但其持续性和稳定性并不乐观。

但在肖异看来,穷游并不具备类似抖音的流量优势,上来就做UGC视频内容难度可能更大,而且内容管控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此外,PGC和UGC并不是对立的,例如穷游锦囊制作团队产出的是PGC,但很多灵感或者内容都是来自于UGC;肖异透露,穷游接下来也将在PGC视频内容站稳脚跟后,探索平台发展UGC视频内容的更多可能。

更值得玩味的,或许还是肖异对待视频内容变现的态度。“实话说,这次纪录片短视频拍摄的成本,对于我们来说是个不算小的数目。但我们并不是要一个短期的爆发力,而是希望内容的影响力可以更长久。好的纪录片是可以重复看好几遍的。”

穷游是不是慢了一步?

用穷游人自己的话说,穷游算得上是一家最有资格谈论“自我节奏”的公司。但用桔子(化名)的话来说,“现在才来做视频,穷游是不是慢了太多了?”

从表面上看,无论是2014年短视频全面爆发,还是2017年短(微)视频的全新风口,穷游入局短视频的时间节点似乎滞后不少。但从穷游自己的角度来看,他们跳过了UGC视频创作的混战期,在监管纵深之时,用深度人文纪录片短视频来扩展内容,正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

而在旅行短视频的赛道上,如今早已挤满了不少玩家:除了旅行者镜头(旅行短视频垂直社交)、快快旅行、旅视(旅游攻略视频)、Hi走啦等专注旅行短视频的App之外,不少短视频栏目也在不断融入旅行内容元素,例如《日食记》也已上线“日食的旅行记”视频内容,并且计划与线下旅行社合作推出相关旅游产品。

某种意义上来说,穷游多少有些落后了,毕竟现在入局已经错过了旅行短视频的起步红利期;但穷游的优势或可体现在其后发优势上。

短视频要想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关键还在于打造自身的商业壁垒和品牌IP化,创业旅行短视频平台最缺乏的正是这些。

而在这一点上,穷游在细分需求、差异定位、价值主张、品牌成熟度等方面都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壁垒及优势,而且其用户粘性的优势也将为其带来一批稳定的、可转化的种子用户,只要能够保证高质量、可持续的视频内容输出,完成前期用户培育,穷游的视频变现并非不毛之路。

另外,单纯从内容角度来说,最核心的则是深度垂直化,这一点上旅行短视频则是典型代表之一;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垂类中的机会点,习惯于生产普遍性的内容来获取用户,像旅行攻略、个人旅行体验等等内容,虽然可以利用滤镜、VR、音效等技术手段加以包装,但本质上还是比较基础的切入方向。

而穷游利用当地人的生活故事来做深内容,虽然短期内转化效果可能并不亮眼,但却是只有少数人在尝试的点;在缺乏有力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依托多年社区运营的内容积累,穷游还是有可能跑通这条路的。

在短视频激战正酣的当下,穷游的入局能否为旅行短视频领域带来新一波节奏?有投资人对TBO表示,目前来看,用视频内容进行导流是大势所趋,此次穷游联合出品《奇遇》系列短视频的效果值得期待。

未来穷游在视频内容方面会取得怎样的成绩?又会有哪些进一步的规划和布局?TBO将继续保持关注。

为作者刘俊打赏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TBO千人读者社群&欢迎加入--

申请入群&商务合作

媒体聚焦观点切磋资源对接广交英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