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青蛙一周不回来

就在上个星期,年轻人的微博、朋友圈里讨论最多的话题也许还是"李泽言过生日吃880个蛋糕""李太太壕掷百万买地标广告庆生"等,但不到一周,这位出自手游《恋与制作人》的"霸道总裁

就在上个星期,年轻人的微博、朋友圈里讨论最多的话题也许还是"李泽言过生日吃880个蛋糕""李太太壕掷百万买地标广告庆生"等,但不到一周,这位出自手游《恋与制作人》的"霸道总裁"恋人就已经过了气,而取代他的,居然是一只呆萌的小青蛙。

几乎一夜之间,游戏《旅行青蛙》(旅かえる)成为街头巷尾最热议的手机游戏。每个人都在真情实感地晒小青蛙寄回来的旅行照片,担忧出门在外的小青蛙吃不好、穿不暖、没交上朋友。乍看上去,放置类手游《旅行青蛙》与乙女游戏《恋与制作人》是完全不同的游戏类型,但它却迅速取代后者成为新的"爆款"。是玩家"变心"太快,还是游戏本身缺乏持久度?"爆款"手游的生命周期值得反思。

等待青蛙回家的"母亲"们

网友加了"弹幕",反映玩

青蛙家如"老母亲"般的心声

《旅行青蛙》由日本游戏公司Hit-Point研发,是一款简单的放置类型手游。再往前追溯一段时间,该公司出品的《猫咪后院》也曾刮起一阵"养猫"风。

用最流行的网络语来说,不论是《猫咪后院》还是《旅行青蛙》,共同点都是"佛系"。《旅行青蛙》只有两个游戏场景,一个屋内,一个屋外。小青蛙独自居住在石头屋中,它的最大爱好是旅行,不出门的时候,它就一个人在家吃饭、看书、削铅笔。屋外则种着一片三叶草,偶有会有蜗牛、青蛙等小伙伴来串门。而玩家能做的只有收割三叶草、给小青蛙准备食物及旅行道具,剩下的只要等待小青蛙出门旅行、寄回明信片就够了。至于小青蛙什么时候旅行、什么时候回来、是不是会寄回来照片,一切随缘。

然而,就是这款大部分时间只能静静等待、静静围观的游戏,却俘获了一批忠实玩家。目前《旅行青蛙》尚未推出正版的汉化游戏,不懂日语的玩家们硬生生克服了语言障碍,玩得不亦乐乎。从上周末开始玩《旅行青蛙》的"MIO"将小青蛙取名为"小仙女",最近令她很发愁的是,有时候"小仙女"在家看了一下午的书,"也不出去走走";有时候"半夜出去,早上才回来"。"MIO"笑说:"《旅行青蛙》给人的感觉是老母亲般的体验,很操心小青蛙。"小幕是《旅行青蛙》的男性玩家,他认为乐趣在于可以和朋友一起讨论和吐槽"呱呱"们的日常。比如"呱呱还在写手札""我的呱现在困得要死还在看书""为什么呱呱那么久还不回来……"而且,青蛙旅行回来,会给玩家带回各种礼物,这也是一种惊喜。

寄回来的旅行明信片

不少玩家干脆用"儿子"或"女儿"称呼这只呆萌的小青蛙,不仅在社交媒体上晒各式各样的旅行照片,而且还很担忧小青蛙有没有饿着、有没有交上朋友。玩家文文说,《旅行青蛙》看似简单,"却神奇地令人有牵挂感,时不时想看一下小青蛙在做什么事情,盼望着它寄照片回来。"

佛系养蛙vs乙女恋爱

在游戏刚流行时,曾有网友将《恋与制作人》与《旅行青蛙》的图标截图到一起,表明自己最近的状态:"一边谈恋爱,一边养儿子。"

《旅行青蛙》不像《恋与制作人》那样需要较复杂的操作,甚至为了过关狂点屏幕到手指抽筋;这个很"佛系"的游戏,只要求玩家打开游戏,花几分钟时间收割三叶草、打包包裹、收明信片。有趣的是,养青蛙的乐趣,似乎比与霸道总裁间的"虚拟恋爱"更吸引人。

玩家可以利用三叶草购买食品,为小青蛙的旅行做准备

网友小柯刚刚把《恋与制作人》从手机里卸载,决定把有限的内存腾给《旅行青蛙》。"放弃《恋与制作人》,因为它剧情推进得太慢,没新鲜感了,发现有新游戏开始流行就想去玩一下。" 她觉得,养蛙的乐趣在于轻松,不用花太多时间,"而且对喜欢收集的人来说,集集明信片也挺好的,跟集卡差不多。"只过了一周时间,曾天天花数个小时玩《恋与制作人》的小安,却突然"懒"得玩这款游戏了,"我发现养蛙更适合我,我可以完全佛系,想起来给蛙喂点吃的,想不起来它也能好好生活。而《恋与制作人》不氪金就升级慢,最近工作忙也没精力玩了。"

小青蛙寄回来的旅行照片

发现《旅行青蛙》的时候,手游爱好者吉利正被两篇万字期末结课论文压榨得焦头烂额。"它让大家突然发现了不需要'肝'的游戏是多么适合日常生活繁忙、没太多时间可以投入游戏的年轻人群体。它同时也很治愈、很温馨,可以安抚焦躁。""肝游戏",就是拼命打游戏的意思,很多玩家也把耗时间、吃精力的游戏用"爆肝"来形容,比如此前流行的手游《阴阳师》就是一款靠"肝"的游戏。为"肝"游戏熬夜伤身,失去了手游本来放松、休闲的意义,《旅行青蛙》则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即便隔了一两天上线,青蛙还是会好好待在家里,游戏中的各种道具、图片同样可以获得。吉利认为,很多玩家从《恋与制作人》转投入《旅行青蛙》的怀抱,正是因为它不需要投入太多,玩家不必为时间焦虑,无需为道具损失而不安,可以随时随地从游戏中找到获得感,这也迎合了突然从网络上走红的"佛系"概念。

在家看书的小青蛙

"我觉得乐趣在于等待,对青蛙出门、旅行过程、回来的礼物等未知结果的期待。青蛙在家的读书、做手工等状态也都很人性化,惹人喜爱。"亮亮是少有的《恋与制作人》男性玩家,但他也认为,《恋与制作人》说到底是一个女性向的游戏,很多男生就算听说了这个游戏也会因为游戏的定位而不感兴趣,不像《旅行青蛙》受众比较广。"我的朋友圈里,《旅行青蛙》已经全面取代《恋与制作人》,大家都在晒蛙在各种日常画面细节,《恋与制作人》进行到后期剧情节奏变慢,已经没什么好发的了,而蛙是新鲜的,各种探索都是第一次,这也是'虚拟恋人'们频率减少的一个原因。"

爆款手游的寿命有多久?

朋友圈晒"蛙"的多了起来,在同人界,各种养蛙的段子、漫画同人也已经铺天盖地。不过也有人依然坚持晒"虚拟恋人"。楚小花就是这样的坚持者,她认为玩《恋与制作人》是看电影、小说的互动打开方式,而养青蛙流行未必是游戏本身有多么优秀,"只是因为现在社交媒体推波助澜,一个东西火了,加上一些手段推广,很容易形成一种全民的文化现象。"

的确,《恋与制作人》的"爆款"也好,《旅行青蛙》的"流行"也罢,大多数玩家都是跟风下载。如玩家小静说,她下载《旅行青蛙》,只是因为这是热门话题所以"玩玩看","它不一定真的能吸引我很久。"

对于《恋与制作人》仅过一周,热度便迅速降下来的现象,亮亮认为,这与游戏进入"瓶颈期"有关,"李泽言生日那几天,玩家都在拼命攒钻石给李泽言刷蛋糕,刷得很疲惫,养蛙火起来的时间点刚刚好。"

快时代,玩家"变心"太快,"爆款"游戏的生命力难道只有一周时间?小柯认为,一般周期不太会只有一周,"像农药之类的就能维持挺久的,主要还是游戏本身的模式和后期产商对它的经营有没有符合玩家的期待吧。"

龙图游戏首席执行官杨圣辉曾观察到,近几年手游市场变化显著,2013年时市场人口红利非常明显,到2015年左右逐渐进入各个细分垂直领域的精品化过程,普通的游戏已经没有市场。"有一段时间大家都说二次元是挺好的东西,很多发行公司人手一个二次元,大家都在试,绝大部分产品并没有有效的呈现。"在他看来,好的游戏,本质上需要站在核心用户的角度去想问题,"有的团队,虽说美术品质做得挺符合用户需求,但是他们在做商业化设计、玩法的设计时,还是过于急功近利,希望赚短期的钱;这跟这帮二次元用户的想法很不一样,他们不喜欢这样的行为,他们喜欢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以及对卡牌的收集,他们在意的是真正游戏性的东西。"

游戏是否能留住玩家,归根结底看游戏的品质。"爆款"之后的细水长流,或许是真正检验游戏品质的关键。玩家走了,或多或少是因为玩家对游戏有点失望。无论如何,当下最热的还是《旅行青蛙》,至于未来如何,就像游戏本身一样,交给"等待",交给"时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