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去浙江打工旅行

休息时,“打工换旅游”者到松花江上玩耍。坐了将近30个小时的硬座火车,江南妹子王雨欣走出哈西站。这是她第一次自己出远门、第一次来东北、第一次感受什么叫“天冷人热情”…

休息时,“打工换旅游”者到松花江上玩耍。

坐了将近30个小时的硬座火车,江南妹子王雨欣走出哈西站。这是她第一次自己出远门、第一次来东北、第一次感受什么叫“天冷人热情”……

一下火车,手机就被冻没电了。王雨欣找不到用手机APP订的青年旅行社的位置和电话,是站前民警把王雨欣让进派出所,手机充电开机,并联系到一台出租车,将王雨欣顺利送到麦田青旅。

“哈尔滨人真的超爽。”王雨欣是一名以“打工换旅游”方式来哈旅行的大学生。在麦田青旅,同样的旅行者还有五六名。1月30日晚,记者来到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与麦田青旅的王掌柜及同学们聊了起来……

A 来冰城“打工换旅游”需要“百里挑一”

在上海电力学院读大二的贾天亮是两个月前在朋友圈看到哈尔滨一家青年旅行社推出的“打工换旅游”的帖子,他觉得非常新奇,就报了名。当时,贾天亮在才艺一栏写道“做过志愿者、善于沟通、学习能力强,可以进行公众号的维护工作”。

元旦前,贾天亮收到了青旅的邀请,他的申请通过了。

在贾天亮申请的“麦田青旅”,有床位百余张、客房数十间,从青旅开张那天起,为旅客提供各种不一样的旅行方式,就是王掌柜一直思考的事情。“‘打工换旅游’报名的特别多,基本涵盖了全国所有大城市,其中不乏名校学生,超过千人。”王掌柜原来是位白领,后来出于对青旅文化的喜爱,才出来创业的。

王掌柜说,“打工换旅游”也叫“义工旅行”,源于欧美,后进入台湾及港澳,近几年在内地盛行。其实就是旅行者有专长出专长、无专长用劳力,换取免费的食宿,以最小的开销进行深度旅行的体验过程。

根据简历和时间安排,“麦田”最终向十几位同学发出了邀请,真可谓“百里挑一”。

贾天亮在麦田青旅工作。

B 看看北方民俗,“这个春节不回家”

来自山西省吕梁市、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的何宇翔就是“打工换旅游”者,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家人第一个念头就是担心他一个人在外旅行的安全。但在小何的坚持下,终于成行来到冰城。

男孩还好办,女孩就更让家人不放心了。王雨欣来哈之后,父母一天几个电话,直到她发回在青旅吃、住的视频,才放下心。

目前,在“麦田”进行“打工换旅游”的有6人,分别来自浙江、武汉、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他们住在一楼大堂旁边的一间员工间,里面有5张上下铺,下铺有纱帘,可以保证私密性。“这里原来是床位客房,后来大学生的到来,就给他们居住了。”王掌柜说。

按照约定,每位“打工换旅游”的同学在“麦田”的时间为30天,几位同学刚刚到来,算下日程,要在哈市过春节。前几天,贾天亮和王掌柜商量,想回家过年,王掌柜欣然支持。于是,贾天亮订了特价的年三十晚上的机票,大年初一能回到河南省平顶山市。

除了贾天亮外,其他5人都选择在哈市过春节。“一方面是在‘麦田’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想看看北方春节的民俗。”王雨欣说,在冰城住了几天,口音都有些变化了。

C 工作更像玩,体验不一样的感受

“工作一天,休息一天。工作主要是收拾客房,换洗床、被单。中午就基本没事了。随后在大堂打台球、看书,和客人聊天、交朋友,晚上会参与一些沙龙、一起玩桌游……”王雨欣说,大学时过的就是集体生活,在这里十分习惯。

朱凯旋是深圳人,在武昌理工读大二。从高考后,他已经是第4次“打工换旅游”了,前三次去的是大理、青海和三亚。“各地的‘打工换旅游’也有不同,在大理是一家摄影工作室,除了吃住外,还给开一点工资。在三亚时,老板则安排过一次潜水。”朱凯旋介绍,自己学过调酒,来到“麦田”被王掌柜安排在一楼大堂水吧,调咖啡、热饮,有时也要招呼进店的客人,帮助提下行李。当然,每天还要早晚陪“旺财”散步,“旺财”是萨摩与松狮的串狗,憨厚听话,行动有些像大熊猫,是“麦田”大堂里不折不扣的大明星。由于“工作”不多,朱凯旋上一天休两天,相比之前的经历,小朱说,哈尔滨的“打工换旅游”,时间最宽松。

朱凯旋最享受每早遛狗的过程,会遇到周边很多邻居。大家一起聊着冰城里的新鲜事,朱凯旋由此也知道了“更新饭店好吃的豆腐脑”“老道外曾经有过圈楼、有过桃花巷”……

说是工作,其实对大学生来讲更像玩。上周三,朱凯旋主持了一场“舍友分享会”。他邀请一位中文名字叫“一介”的法国住客,弹起吉他,分享着他的旅途见闻。“一介”说,在中国共享单车、扫码支付等都比国外方便……这样的活动,在“麦田”每天都有。主持活动是“打工换旅游”的一部分,同时也给了他们一展才华的空间。

法国住客“一介”与大学生们分享旅途见闻。

D “打工换旅游”者这样说冰城

“在陌生的城市里,生活一段时间,深度旅行”,这是“打工换旅游”者的初衷。由于行程方式的不同,他们不仅游览了当地美景,领略了风土人情,同时也体会到了不寻常的幸福。

上周日,王雨欣和一名网友去穿越了松花江冰面,一直走到了航务码头,然后又从中东铁路公园返回江南。“第一次走在冰封的江面上,第一次跳到冻在冰里的船上,第一次在江面拍出了冰雾照片……”让王雨欣念念不忘。

几天前,何宇翔的同乡来哈旅游,他做了一把东道主,在一家知名的烧烤店给朋友接风,“朋友十分羡慕,我也满是自豪。”何宇翔说。

短短数日,几名年轻人对冰城有了自己的理解,七嘴八舌说了起来:

“没想到世界会这么冷,冻梨、冰棍真好吃……”王雨欣说。

“东北人豪爽,什么都大,一份外卖几个人围着吃。”上海人贾天亮觉得一切那么夸张,又那么实诚。

除了在市区旅游外,“打工换旅游”者还会串班,相约去漠河、亚布力等地。每次出行,王掌柜都会协助安排,包括在外地的吃住行,毕竟“孩子们来到冰城,‘打工’与‘旅行’同等重要”。

据了解,目前我市很多青旅、民宿都推出了“打工换旅游”的方式,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这种前沿时尚的出行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旅游超旺季”用工的欠缺。当假期来临,南来北往的年轻人,正以这种方式融入冰城,来细细品味黑土气息,领略冰雪独特魅力,感受这里的人文生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