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旅行英语
《徒步中国》,户外圈最受欢迎的公众号~(封面图片为电影《77天》剧照)小简曾经身为骑行者,骑行专题自然不可不写。单臂单腿少年骑闯天路,八卦掌传人骑行亚非、拍摄尼罗河肖像,6岁
《徒步中国》,户外圈最受欢迎的公众号~
(封面图片为电影《77天》剧照)
小简曾经身为骑行者,
骑行专题自然不可不写。
单臂单腿少年骑闯天路,
八卦掌传人骑行亚非、拍摄尼罗河肖像,
6岁女童竟能单车环中国?
骑行中东成为战地摄影记者,
青年单车环球4年骑到巴西看奥运,
……
励志、亲情、公益、勇气、梦想、正能量,
这些心灵鸡汤里频繁出现让你热情高涨的词汇,
在这5位骑行者的动人故事里,
淋漓尽致。
强烈建议:
本文最后段落的三段视频,一定要点开看喔~
ps:
当然啦,在我心中,
所有玩自行车的人里,
杨柳松最酷~
1中国环球旅行鼻祖--潘德明
虽然本文是写当代中国的酷酷的骑行者们,
但思前想后,因为尊敬,
还是决定提一提一个历史人物。
中国单车旅行的鼻祖--潘德明。

1930年,中国人被西方称为“东亚病夫”的年代,
在中国没有一个人能参加奥运会的年代,
青年潘德明独自以自行车+徒步的方式,
历时8年,穿越战乱,
成为了中国环球旅行第一人。

在他的三大本《名人留墨集》中:
惊人地盖有571枚各国邮戳,还有20多位国家元首的笔墨赠言,
比如:
少帅张学良、圣雄甘地、诗人泰戈尔、美国总统罗斯福、杀人魔王希特勒等等。。。
关于潘德明的历险经历和报国壮举,
2将中国功夫传到非洲--杜风彦
杜风彦再度返回了非洲,
和摄影师朋友齐林一起去完成一个非洲纪实摄影的项目“尼罗河肖像”,
他们沿着尼罗河。。记录了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的人们。

而小简与杜少侠的结识,
还是因为那次令他在中国骑行界算得上是人尽皆知的亚非骑行之旅。
781天,35000公里,22国家,
从中国的南宁出发,经过东南亚、南亚、中东,
然后进入非洲,一路向南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曾经是北京城里朝九晚五的IT工作人员,
在从未出过国、英语也极度蹩脚的情况下,
却毅然背上重达70公斤的行李开始了单车环游世界的理想。
战乱中东、狂野非洲,
杜风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
未曾经历过的人,恐怕难以想象。
重回非洲的杜风彦
亚美尼亚的草原,埃及的西奈半岛,
苏丹的撒哈拉沙漠边缘,埃塞的东北部地球上最热的地方……
这些都是杜风彦走过的荒野无人区,
经常数天都见不到人,
举目四望,唤一声,得不到半点回应。
在纳米比亚一次野外露营,走出帐篷的杜风彦惊呆了--
帐篷四周全是大象巨大的脚印和粪便!
才知道夜晚一个象群经过。
而骑行奔波后的杜风彦睡得毫不知情,
却幸运的没被大象们踩成肉饼……


作为八卦掌第六代传人,杜少侠身怀绝技。
一路上,面对打劫IP卡、IQ、IC的不入流混混,
杜风彦摆出中国功夫的阵势,
总能把一众打劫者吓得逃之夭夭。
凭借自小学习的功夫,
他还在坦桑尼亚把一系列跆拳道爱好者收为中国武术的门徒。
和杜风彦擦出最多火花的,
是在吉布提认识的另一个骑行者瓦贝里。
这位异国好基友和杜风彦巧遇多次,
临别时送了个装着400美金的信封。
对,没看错,是美金哦!
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是源于瓦贝里年轻时独闯欧洲,钱财花尽,
一位欧洲人曾经赠送他一百美金。
他想让这份骑行者的互助传递下去。
盛情难却下,杜风彦接受了诚意,并保证:
“一定让温暖传递。”
以上为杜风彦作品
我想象不出见过非洲风土人文,
对杜留下了如何影响。
总之,他的环球旅行完成了一半却中止了。
他遇到了黑非洲摄影会,并成为了成员。
此后,他的足迹,他的照相机镜头,
就对非洲大陆有了某种钟情。。
3独腿独臂骑行去西藏--郭少宇
小简今夏重探绝世秘境萨普神山之前,
在拉萨与少宇有过一面之缘。
与小简同是1993年生人,
辽宁小伙郭少宇却在14岁时,
因为贪玩,误触变压器,发生了事故。
于是,体育处处强项的少年,
失去了右手和右脚。
带着假肢上路
今年夏天,在骑行者人来人往的川藏线318国道上,
却有一名骑行者总是能每天让至少二十辆车为他停下、驻足,
走到哪里,争着合影的人群就出现在哪里。
这是单臂单腿已经10年的郭少宇。
当年,电视上的残疾人运动员的身影,
谁都难以想象,他在离开轮椅之后,经过怎样的艰难锻炼,
还顺便拿下了辽宁省运动会残疾人组中,50米蝶泳的冠军,
一路上翻山越岭的高海拔的川藏线,对于普通人也是难事,
何况只有一条胳膊、一条腿的他呢?
单臂单腿骑车,要摔倒多少次?
当他决定骑行川藏线,很多人惊讶地问他:
“你也能骑川藏线?你能骑几天?”
小简熟悉川藏线,诚然,
川藏线每年都有独臂骑士骑行高原天路。
然而,不仅单臂而且单腿的骑行者,
却只有这一个。
“有掏钱给我的,我拒绝了。有想要载我的,我也给拒绝了。还有很多给我食物和水的人,我不想拒绝,但没办法,我驮不动,也只好拒绝。”
19天,2200公里,
他骑到了拉萨。
面对慕名而来采访的记者,他敷着面膜对答:
“这是客栈老板刚给我的面膜,说我现在实在太黑了。”
小简见到他的时候,他晒得很黑,身子瘦得结实。
举止豪气,谈吐幽默,
因为腿部假肢的不利,多走路会疼。
与路人合影
这时,听他说,考虑着要在拉萨开家客栈的想法。
朋友问他:“你能留着看店么?”
他嘿嘿一笑,说着当然不能。
接下来,他继续向着高原西部骑行。
世人惊艳不已的单臂单腿骑行川藏线,
对他来说,
不过是他环华骑行的小小组成部分罢了。
44岁环华骑行?--齐海亮和六一
在央视《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夺冠前,
小简在节目里见到了这对著名的父女。
骑行到阿里了
六一这个可爱小女孩还是4岁小公主的时候,
父亲齐海亮把她放到了自行车后座的拖车上。
一个父亲,一个小女孩,和一只狗,
400多个日夜,
滇藏线、新藏线、小女孩5岁生日纯徒步冈仁波齐转山,
从海边到戈壁,穿越大半个中国。
艰难旅途,一起陪伴着可爱童年成长的,
倒不只是祖国山川,还有父爱。
5岁女孩,冈仁波齐转山
六一的4岁生日,海亮这个父亲却因在骑行去罗马的旅途中而错过。
狂热的爱好与父亲的责任,因为环华骑行融合到了一起。
4岁的六一得意洋洋:要跟老爸一起去罗马了。
跟着父亲从河北去向了海南的骑行路,
却压根没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事。
海亮骑车,六一则坐在自行车后拉着的拖车里。
海亮说,一路上拉坏了5辆拖车。
途中,友人送了一只两个月的狗,七仔。
在海亮34岁生日那天,他们遭遇了车祸。
拖车破碎。
追尾导致了两人一狗全都飞出。
当有惊无险的他们拖着坏了的车子半夜找到落脚点。
六一却仿佛忘记了白天的危险和辛苦,
拍起小手,给满脸沮丧的海亮唱起了生日歌。
真正的考验,还是高原。
滇藏、新藏、新疆戈壁,
三道难关,却还是没难住他们。
当艰难新藏线骑完的七月底,小狗七仔居然丢了。
乌鲁木齐全城找狗,朝夕相处的七仔,
意义早已不只是动物。
六一心里如焚,齐海亮只好在网络留言:
“这是七仔照片,我们真离不开七仔”。
寻狗的消息,从乌鲁木齐流传,
然后这只环游中国的狗儿疯传网络,
一夜间被转发无数,包括网友和媒体。
一个夜间,流浪狗救助站才打来消息,
给这对环华骑行的父女找到了这环游中国的狗儿。

海亮每天坚持着日记,400多个日夜后,在青海湖的深夜。
日记本上写上:
“虽然已经骑行大半个中国了,等六一6周岁,再结束旅途吧。”
5骑着自行车从杭州去巴西看奥运--钟思伟
无论微博名,还是微信名,
都是:单车环球钟思伟,
他和小简一样,都是长发飘飘的男孩。
右为钟思伟
2007年,大学生钟思伟骑着自行车在城中闲逛时,
偶遇一个自行车队,
并有长辈鼓励他暑假从长春骑行回江西。
从此,单车旅行和他密不可分。
已经在杭州某旅游公司工作两年的钟,
看到了国外人骑行去伦敦看奥运的帖子。
他动了念头,从中国骑行去巴西看2016年奥运会。
尽管有团队愿意支持赞助,
但固执的钟嫌弃他们的计划不能符合自己的想法,
于是2013年6月,独自上路。
他开始了目前小简所知最完整的环球骑行。
“我的自行车上面有一个车牌,是智利的牌照,
所以每次有人会问我是不是智利人(而不是问中国人),
他们以为智利人翻过安第斯山脉,
跨越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这样过来,
已经很遥远了。
当我跟他们说是中国人的时候,他们露出惊讶。
又听说是跨越了一整个大西洋,从亚洲非洲这样过来,
骑行了4年,就比平常更加热情,近乎崇拜中国人了。”
一路上,狗缘奇佳的钟思伟,竟然在4年里陆续收养了3只狗儿。
此刻,他还在南美洲的秘鲁,至于何时结束单车环球的旅行。
崇尚深度旅行的他,恐怕并不着急。
他在日记中写到:
埃及,被飞车党抢劫,导致车摔人伤,
后沿尼罗河逆流而上,
多次遭遇当地流氓的围追抢劫…
最后被13辆警车和1辆警摩持枪接力护送。
苏丹,尝试到水土不服的苦头,
穿越撒哈拉沙漠时,
经常喝尼罗河沉淀的水导致频繁胃病。
肯尼亚,在马赛马拉保护区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
险些成为鬣狗或者狮子的美餐时,
被印度商人搭救回营地。
马拉维,路边的男子拿着砍柴的长刀追着我抢钱,
还好我骑两个轮子跑得快。
阿根廷,遇到巴塔哥尼亚暴风,
两小时推行不到4公里。
穿越无公路的边境,趟过冰冷的河流,
深陷沼泽缓慢爬行,
不得不让自行车“骑我”。
智利,安第斯山脉的冬季气温,
冰冷的地面让我扎营时经常被冻醒,
还在蒙特港被一男一女持钢钉抢劫,
最后身受八处刀刺伤,还好保住了相机……
仅看他的日记,平淡的三言两语,却在叙述常人想象不出的惊心动魄的非凡历险。。
影视之中都足以大书特书的惊险情节,
却因他的淡然,而不被世人常提到。。。
或许,在他眼中,旅行是一件很私人的快乐事。
6最令小简尊敬的骑行者,是小池。
但他又不只是骑行,更是多面旅行家,
帆船、摩旅,多样精通。
小池
两年前的夏天,小简在上海的穷游沙龙中,
见到小池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数百人的目光里,
身材结实的他穿着人字拖就轻松的上场了,
笑起来有些腼腆的大男孩。
当他开始讲述,我知道,
这是那一年我听过最动人的旅途故事。
视频:《战地之路:从丝路到前线》,作者小池。在骑行横穿美国、结束了美洲3年的旅行和游学后,
在“一带一路”概念近年来火热之前,
2014年的夏天,小池从中国出发,
几乎是沿着古代丝绸之路,
穿过新疆荒漠,经过了6个斯坦国以及阿富汗,伊朗,土耳其。
最终以自由记者的身份进入了全世界都心存恐惧的战火之地--叙利亚。
在旅途中,他落脚的人家,
年长的主人热情招待,满桌摆满了鱼肉菜肴。
小池以为是在贫困的当地遇上了富人家,
岂料两天之后,就只剩下了少许干粮。
原来,主人为了款待他,把剩余的食物全都耗光。
小池知道真相后,决定赶紧告辞。
主人却在问了他是否有女朋友后,
这成为他骑行途中最动人的插曲。

他身具才华,大学学习摄影摄像,
之后也在剧组拍过影视,
到了战乱之地,镜头就有了温度和责任感。
记录了那些,在和平时代依然战火纷飞的国度里,
孩子们依然乐观的笑脸,和生活的困顿。
连救护车都成为被袭击的目标
被热情好客的库尔德居民招待,
他不断地听到了科巴尼这个城市的名字,
科巴尼是叙利亚一侧的库尔德区重镇,
当时正在被ISIS恐怖组织围攻。
数以万计的难民涌入土耳其一侧。
于是,旅途中止,他决定一探究竟。
当时天气很冷,刚下完雨雪,难民营里的人很多,
许多的孩子就在地上玩泥巴,
库尔德妇女们就在栏杆上晾晒衣服。
虽然他们的条件非常简陋和艰苦,
但他还是不断地被难民们邀请进帐篷喝茶做客。
视频:《叙利亚难民在土耳其》,作者:小池由小池筹集的物资送达难民手中,
上面印有“来自中国的人民”字样
很快,他被当地的库尔德组织邀请参与难民营的工作,
一起给难民营里和分散在周围不同村落的难民发放食物、搭建帐篷,
由于他会说西班牙文,还为一个阿根廷医生做过翻译。
在科巴尼工作期间,一个专门接待国外记者的工作者见到他时,这样问他:
“你们中国13亿人,怎么只派了你一个人来?”
小池笑笑,不言语。
他哪里能说,他只是志愿来此工作呢?

小简曾看过一部电影《一千次晚安》,
讲述一个女性战地摄影师的故事,颇受触动。
直到遇到小池,那个遥远的伟大职业,
才在眼前变得生动起来。
正如小简一直说过的那句话:
小池的动人故事似乎也践行了这一点。
仅用ipone手机拍摄制作的精美视频:《A Journey with iPhone》,作者小池。
来自 |地理说
文|舒小简
图|多人
欢迎后台留言,
说说你欣赏的骑行者。
醉美深秋
你准备好去哪里玩了吗
徒步中国
推出十五个最美深秋旅行路线合集
陪你一起走过这个秋天的末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