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的旅行
#捷丝旅(高雄站前馆)(JustSleepKaohsiungSt?
大盈江大盈江风光纵贯滇西边陲的盈江县。其源头均在腾冲:一源出于双海和芹菜塘,一源发自古永狼牙山,两源流于盈江下拉线北部交汇后,始
#捷丝旅(高雄站前馆)(JustSleepKaohsiungSt?
大盈江大盈江风光纵贯滇西边陲的盈江县。
其源头均在腾冲:一源出于双海和芹菜塘,一源发自古永狼牙山,两源流于盈江下拉线北部交汇后,始汇为坦荡自如的大盈江。
大盈江末段进入虎跳石,过古里卡后即沿国境线走行,至与红崩河(又名南卯江)交汇处出缅境,此段又称太平江。
江岸两壁间距仅7米,激流蜂拥而入,谷内巨石崛起,落差愈益增大,致使水波左冲右突。
激流腾空,水花飞泻,数里深谷一片喧嚣。
沿江而下,由于激流强烈下切,河道深邃,巨石横亘江心,崖泉飞瀑比比皆是。
凯棒亚湖凯邦亚是景颇语,意为山谷地。
1993年,中国德宏与马来西亚合资在山下建了一个装机容量为6.3万千瓦的水电站,电站的蓄水库就选择了这片山谷地。
这山谷地是高山上较为低凹的浅丘盆地。
四周的山脉,形成马蹄形。
在马蹄口筑了一道高45米、长74米的大坝,便把这8平方公里的山谷地变成了一个人工湖。
径流面积达22平方公里的湖周山脉,多系亚热带原始森林。
此地从夏到冬,从早到晚温差极小,高不过28℃,低不过10℃,即可避暑,也可避寒。
莫里瀑布又称扎朵瀑布,位于潞西、陇川、瑞丽三县市结合部的莫里峡谷,藏于山峦叠翠、万木峥嵘、双峰对峙的广弄山和广马山之间的热带雨林深处。
清澈的泉水从60米高的悬崖陡壁倾泻而下,有“叠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的景象,似一匹巨幅白绸在空中迎风飞舞,高峰悬崖间雪飞云涌,响声雷鸣,瀑布下又有温泉涌出,景观十分奇特。
莫里瀑布为德宏乃至滇西南落差最大瀑布。
“莫里”位于潞西市、瑞丽市和陇川县交接区的瑞丽市一侧,瑞畹桥东北约5公里处。
莫里又被称作“扎朵”,相传佛祖曾在这里的温泉旁戒斋沐浴,后来留下了一只硕大的足印,为纪念佛祖的亲临,后人用大佛脚印的印巴利语“扎朵”称呼这里。
走进莫里,你会感到有种神秘的感觉始终追随着,据说,这里是中国负氧离子最高的一个天然森林氧吧。
独树成林榕树在瑞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无论山坝间、村寨里、道路旁都有种植,或独树成林,或相连成片。
人们视榕树为神树,只种不坎。
在德宏榕树在所有树种中站的比重最大。
这棵树位于芒令村旁,远看路边左侧是一片绿油油的树林,瑞丽人称之为迎客榕。
迎客榕树型奇特,左右前后姿势多变,为众多影视专家所青睐,《边寨烽火》、《孔雀公主》、《带手铐的旅客》、《西游记》等十多部影视片都在这里拍摄过外景,著名影星王晓棠、刘晓庆、陈运和等均到此。
边贸街 在瑞丽市内有一条长达1公里多的贸易集市街,被人称为“边贸街”。
这里卖货的均是中缅边民,货物有本地傣族特色的木雕、皮革、纺织等工艺品。
民族风情游览区瑞丽市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潞西市的一个镇,是去瑞丽市或畹町参加边贸活动和到缅甸作边境出国游的必经之地。
德宏民族风情游览区,位于潞西芒市市区,占地面积近千亩。
它把市区和市郊风景秀丽的孔雀湖风景区连在一起,一改省内外民族园、“民族风情园”构思,而采用博物分类的组合方式把德宏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风情有机地搭配起来,强调知识性与娱乐性的结合,参观和参与相结合,民风民俗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总体展示与具体演示相结合。
在游览区内设有民族活动中心广场,有风情村,融情村,有大金塔和宗教文化宫,也有当地少数民族古朴的村寨,有植物园、花卉园、有少儿游乐场、有民族风味餐饮街、有民族工艺品购物中心等。
民族文化宫是八十年代中期建设的,属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该景区内的“周恩来总理纪念亭”是为纪念1956年12月周恩来总理和贺龙副总理出访缅甸时同缅甸总理吴巴瑞一同来到芒市参加两国边民联欢大会所修建的,亭高27米,基座为四面八方形,大理石栏杆,设有20个门户,金黄色的多层次重檐层面,28只陶瓷金孔雀错落有致的装饰在飞檐上,建筑风格是以傣族建筑为基调,融入了缅式建筑的特点。
菩提寺是小乘佛教的寺庙。
傣语称“奘相”,意为宝石寺。
这座寺庙虽然不大,占地面积尽3600平方米,但它确实享誉东南亚的著名南传上座部佛寺。
据史书记载,菩提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相传当时茫施(今芒市)长官司长官的大儿子舍弃官位,削发为僧,修建此寺。
因寺前是一株很大的菩提树,便借树取名为菩提寺。
三百余年来,屡遭战乱浩劫,破了又修,毁了又建,历经沧桑,直到现在。
土司衙门南甸土司衙门,也叫南甸土司司署。
南甸土司头人刀氏龚姓,原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
明初随军征讨云南,因屡建战功,后升官定居于此,逐渐被当地土著傣族文化融合,成为汉傣文化融合的典范。
原南甸宣抚司辖地广阔,实力雄厚,世袭为官二十八代,历时五百余年,在云南边上地土司中影响很大。
司署驻地曾几易其址,清咸丰元年(1851年)定居现址,历经三代土司的不断扩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完善成现规模。
该建筑区按汉式衙门布局,由4个主院落,10个旁院落,47幢、149间房屋组成,占地面积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
可谓“层层院进八方通,幢幢殿阁殿中殿”。
房屋规划整齐,主次分明,木制结构,粗梁大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