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肯尼亚旅游业发展史研究

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史
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发展最快的出国旅游客源市常 第三。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

肯尼亚旅游业发展史研究

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史

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发展最快的出国旅游客源市常 第三。

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我国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

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但因为中国政治稳定,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形成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极。

第四;“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

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1660,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杭州成功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大会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将首次在北京召开,国际旅行社1300多家、个人一齐上,对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前景分析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供需双向互动作用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西部不少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

住房、购车。

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

同时;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中国旅游涉外饭店11000家,其中.23万人次;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见表1)。

表1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情况(1991~2002年) 注:①国家旅游局、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共有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万人。

(三)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

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常 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讯等消费将逐渐得到满足,而作为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产生,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推动旅游业发展。

其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机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值达7000亿元,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4%,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充分,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九五”计划时期,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中国旅游业50年》,人数和收入数据为时期加总数; ②国家旅游局。

21世纪前10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国旅游业2001年统计公报》; ③国家旅游局;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98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980万人、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旅游消费成为小康的标志和特征之一。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部门、集体,加入WTO以后,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活力,反而强化了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第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春节的七天假期,旅游需求必然会随之不断增长。

二.7%和46。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底.7%,居世界41位。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占到第三产业的16%强,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

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分析 (一)发展机遇 首先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中国旅游业2002年统计公报》。

总之,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

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84%,国内旅游有较...

肯尼亚的经济

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

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占整体经济的70%。

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

旅游业较发达,为主要创汇行业之一。

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日用品基本自给。

肯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经济陷入困境,80年代中期得到恢复。

90年代初因政局动荡、西方停援及自然灾害等原因,经济滑坡。

1991年起实施结构调整计划并取得成效。

1994年至1996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5%。

1997年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腐败为由中止对肯贷款,加之受自然灾害影响,经济每况愈下。

2000年,肯经济负增长,陷入独立以来最困难时期。

2001年以来,肯经济止跌并开始微弱增长。

2003年,肯新政府出台经济复兴战略,将支持农业和旅游业作为重点,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外援开始恢复,制造业和农业均比上年有所增长。

一段时期内,肯经济仍将面临资金不足和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的制约。

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337.14亿美元货币名称肯尼亚先令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4%汇率1美元=86.5236肯尼亚先令1人民币=14.1344肯尼亚先令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11.95美元通货膨胀率1.9% 肯尼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旅游业为主。

年收入均在3亿美元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

2002年接待游客101.34万人次。

旅游业职工占全国职工总数的9.1%。

主要旅游点有内罗毕、察沃、安博塞利、纳库鲁、马赛马拉等地的国家公园、湖泊风景区及东非大裂谷、肯尼亚山和蒙巴萨海滨等。

2003年,因受恐怖主义袭击威胁,肯旅游业受到影响。

2013年9月21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遭受恐怖袭击一年多,肯政府着力加强安保,以保证国民经济不受安全形势影响,但安全状况恶化、袭击事件频发还是给肯尼亚经济尤其是旅游业蒙上阴影。

特别是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颓势。

2007/2008财年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含外国无偿援助)增长21.4%,达4733亿肯先令;支出增长39%,达5992亿肯先令。

2010/2011财年政府支出9983亿肯先令,同比增长24%。

2012/2013年度财政预算总额1.4599万亿肯先令(约合176亿美元),同比增加26.5%,赤字2503亿肯先令(约合30亿美元),占GDP的6.5%。

2009年底,国际储备40亿美元,债务总额8603亿肯先令,以长期债务为主,其中外债4297亿肯先令,占GDP的21%。

2010年,债务总额占GDP的42.3%,同比上涨4.7个百分点,其中外债5345亿肯先令,占债务总额的50.2%。

2008年,肯共有42家商业银行、1家非银行金融机构、2家抵押金融公司、2家住宅协会和95家汇兑机构,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巴克莱银行、渣打银行、肯尼亚商业银行和肯尼亚国民银行业务总量占肯金融业的60%。

2010年银行借贷利差为12.4%。

2013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7%,通胀率4.05%。

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出口额增长24.7%,为5110亿肯先令,进口额增长39.8%,为1.3万亿肯先令,贸易逆差继续扩大至7890亿肯先令,同比上升49.7%。

2010年经常项目赤字1992亿肯先令,同比上涨54%。

主要出口商品为茶叶、咖啡、花卉、水泥、剑麻、除虫菊、纯碱、皮革、肉类和石油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原油、机械、钢铁、车辆、药品、化肥等。

2007年主要出口国为乌干达(16.6%)、英国(9.8%)、荷兰(8.3%)、坦桑尼亚(8%);主要进口国为阿联酋(11%)、中国(10%)、印度(8.6%)和沙特阿拉伯(7.7%)。

肯尼亚的商业习惯、法律、规章等都以旧宗主国的英国为准。

官僚机构衍生,机关部门的事务大多繁文缛节,有关的公职人员都需一一打点来建立人际关系,这方面挺重要。

此外,由于部族主义盛行,国内政治复杂的人事背景,需要加以了解。

在肯尼亚勿谈肤色问题,一切语言行为都不可触犯国旗和总统。

部族意识强烈,排外情绪强。

肯尼亚有9个自然动物园,从事狩猎行时要严守规定。

参观的旅客并不携枪猎兽,而是搭上狩猎车,驰骋于草原,大拍生动物的照片。

旅客必须绝对遵守他们的规定。

这是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也是一种礼貌。

在肯尼亚,7和以7结尾的任何数字都是不吉利的。

当地人性格温和,很容易与人交朋友。

一夫多妻制肯尼亚总统肯雅塔2014年4月29日签署了一夫多妻法案,将一夫多妻制婚姻合法化,以配合一些地方的传统。

肯尼亚自然物产丰富,大裂谷中肥沃的火山土壤出产众多的新鲜蔬菜,而沿海地区则有丰富的热带水果以及新鲜的海鲜。

历史上肯尼亚曾长期作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因此西式餐点相当普遍而且正宗。

大量的亚洲裔居民又为这里带来了为数众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其他次大陆风味的饭店。

沿海地区还是著名的斯瓦希里烹饪的发源地,这是一种中东及非洲烹饪的结合,又含有沿海地区的风味。

RiftValley(里夫特山谷)肥沃的火山土壤,出产众多的新鲜蔬菜,而沿海地区则有丰富的热带水果,以及新鲜的海鲜。

沿海地区还是举世闻名的斯...

肯尼亚经济优势

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

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占整体经济的70%。

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

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占有欧盟25%的市场份额。

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日用品基本自给。

肯尼亚矿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纯碱、盐、萤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银、铜、铝、锌及铌、钍等。

目前除纯碱和萤石外,多数矿藏尚未开发。

森林面积8.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

林木储量9.5亿吨。

工业独立以后发展较快,门类比较齐全。

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所需日用消费品85%由国内生产,其中服装、纸张、食品、饮料、香烟等基本自给,有些还供出口。

较大的企业有炼油、轮胎、水泥、轧钢、发电、汽车装配厂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全国7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

可耕地面积10.48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8%),其中已耕地占73%,主要集中在西南部。

正常年景粮食基本自给,并有少量出口。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咖啡等。

咖啡和茶叶是肯主要出口换汇产品。

肯尼亚自古就是东非重要贸易国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畜牧业在经济中也较重要,服务业包括财政、保险、不动产、商业服务及其他服务业。

肯尼亚是非洲著名的旅游国家,旅游业是主要创汇产业之一。

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貌景观以及无数珍禽异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首都内罗毕坐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中南部高原上,气候温和宜人,四季鲜花怒放,被誉为“阳光下的花城”。

港口城市蒙巴萨则尽显热带风情,每年数十万外国游客在这里尽情享受椰林海风、白沙细浪和明媚阳光。

有“地球大伤疤”之称的东非大裂谷如刀削斧劈一般,南北纵贯肯尼亚全境,与赤道交叉,堪称一大地理奇观。

位于中部的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亚山是世界著名的赤道雪山,山势雄壮巍峨,景色美丽奇特,肯尼亚的国名即来源于此。

肯尼亚还有“鸟兽乐园”的美称,占国土面积11%的59个国家天然野生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众多野生动物和鸟类的天堂。

野牛、大象、豹子、狮子、犀牛被称为五大动物,斑马、羚羊、长颈鹿及其他千奇百怪的野生动物更是数不胜数。

货币名称:肯尼亚先令(Kenya shilling),1肯镑=20肯先令。

回答者: zhxr63 - 护国法师 十四级 12-23 11:54...

旅游的发展史

推荐你看这本书《旅游的发展史>编辑推荐本书对跨越人类四个社会形态、长达数千年的世界旅游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历史上出现过的有影响的旅游活动、旅游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证,从旅游交通与设施、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景点的建没与开发,旅游中介机构和旅游组织、旅行家和旅游文献等多维的角度向人们展求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旅游史画卷。

同时,作为国内第一部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著作,本书对“旅游产生于何时”、“工业革命之前有没有旅游”、“世界旅游史如何分期”、“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书对推进世界旅游史研究、构建世界旅游史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内容简介本书对跨越人类四个社会形态、长达数千年的世界旅游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历史上出现过的有影响的旅游活动、旅游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证,从旅游交通与设施、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景点的建没与开发,旅游中介机构和旅游组织、旅行家和旅游文献等多维的角度向人们展求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旅游史画卷。

同时,作为国内第一部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著作,本书对“ 旅游产生于何时”、“工业革命之前有没有旅游”、“世界旅游史如何分期 ”、“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书对推进世界旅游史研究、构建世界旅游史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简介彭顺生,湖南宁远人。

现任职于文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曾先后在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意大利热那亚大学访学。

自1990年研究生毕业以米,热衷于历史、旅游,家庭教育研究,共出版著作6部,在《世界历史》,《世界史研究年刊》、《北大史学》,《学术研究》,《思想战线》、《旅游学刊》等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学术研究方向为世界旅游史、旅游文化、旅游人类学。

目录序 绪论 一、旅游起源于何时 二、工业革命之前是否只有旅行没有旅游 三、世界旅游史如何分期 四、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范畴是什么 五、编撰方式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世界旅游的产生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社会活动 二、商务旅行的产生 三、西方神话传说与旅行 第二章 古埃及旅行与旅游 一、古埃及旅行与旅游兴起的背景 二、古埃及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 三、古埃及旅行旅游活动 四、古埃及旅游景观 第三章 古希腊旅行与旅游 一、古希腊旅行与旅游兴起的背景 二、古希腊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 三、古希腊旅行旅游活动 四、古希腊旅游景观 第四章 古罗马旅行与旅游 一、古罗马旅行与旅游产生的背景 二、古罗马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 三、古罗马旅行旅游活动 四、古罗马旅游景观 第五章 欧洲中世纪旅行与旅游 一、西欧中世纪旅行与旅游产生的背景 二、西欧中世纪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 三、西欧中世纪旅行旅游活动 四、西欧中世纪的旅游景观 五、西欧中世纪著名旅行家与旅游文献 六、西欧中世纪旅行与旅游的特点 七、西欧中世纪旅行与旅游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八、欧洲其他地区的旅行与旅游 第六章 亚洲中世纪社会的旅行与旅游 一、阿拉伯帝国崛起前的西亚诸国的旅行与旅游 二、阿拉伯中世纪社会旅行与旅游产生的背景 三、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的旅游交通与旅游设施 四、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的旅行与旅游活动 五、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的旅行家与旅游文献 六、亚洲其他主要封建国家的旅行与旅游 第七章 工业革命与世界近代旅游的兴起 一、17~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结束前的旅游概况 二、工业革命及其对近代旅游兴起的影响 三、托马斯·库克与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第八章 世界近代旅游交通 一、近代道路系统的构建 二、蒸汽机与蒸汽机械交通工具 三、内燃机与汽油汽车、柴油汽车 四、汽车发明家时代 五、空中交通工具——飞机的发明 第九章 世界近代旅游住宿业的兴起与发展 一、近代大饭店的兴起与发展 二、近代商业饭店的涌现 三、其他类型的近代饭店与旅馆 四、近代新式饭店与古代客栈的差异 第十章 世界近代旅游活动 一、近代商务旅游 二、近代度假旅游 三、近代保健旅游 四、近代观光旅游 五、近代文化旅游 六、近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第十一章 世界近代旅游景观 一、近代著名建筑景观 二、近代著名园林景观 三、古代历史遗址的开发 第十二章 世界近代旅游中介机构与旅游组织 一、世界近代旅游中介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二、世界近代旅游组织的出现 第十三章 世界近代旅行家与旅游文学 一、惊险刺激的南极探险旅行 二、探险中亚的先驱——阿特金逊与《欧亚纪行》 三、冈察洛夫与《冈察洛夫环球游记》 四、罗伯特·拜伦与《穿行内陆亚洲》 五、其他旅游文学作品 第十四章 现代旅游勃兴的背景 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增长 二、战后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三、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与各国城市化 四、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五、战后各国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态度与措施 六、战后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他因素的作用 第十五章 世界现代旅游交通 一、陆上近、中距离旅游工具——汽车 二、空中主要旅游工具——飞机 三、陆上远程旅游的主力军——火车 四、水上旅游交通工具——轮船、渡船、豪华游船 五、特种旅游交通 第十六章 世界...

世界各国的旅游发展模式有哪些类型

一是旅游资源条件好,靠近主要客源国,但经济单一,以旅游业为主体。

二是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地位高,权限较大。

三是外国公司在旅游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比较首先,从旅游学的角度比较。

不同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为不同旅游类别发展先后顺序上的差异。

其次,从经济学的角度比较,由市场力量推动的延伸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较高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旅游业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居民的消费需求推动的。

旅游的发展史及世界旅游史该如何划分?

旅游概论教学基本要求(36课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旅行和旅游现象的产生、发展及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构成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为理解我国的旅游方针、政策和发展旅游事业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2. 理解旅游及旅游业的基本概念。

3. 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分布及特点。

4. 掌握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

5. 掌握生态旅游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对旅游市场的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使学生初步了解旅游业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2. 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旅游概述教学内容1. 旅游的概念:定义;旅行与旅游的区别;内容。

2. 旅游的特点:广泛性;综合性;参与性;季节性。

3. 旅游的属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4. 旅游的类型: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

5. 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我国旅游组织。

教学要求1. 了解旅游的属性、旅游组织。

2. 理解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3. 理解旅游的特点。

4. 掌握旅游的类型。

(二) 旅游简史教学内容1. 世界旅游简史:古代;近代;现代。

2. 中国旅游简史:古代;近代;现代。

教学要求1. 了解世界旅游历史发展的概况和各时期旅游的特点。

2. 了解中国旅游历史的沿革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

3. 理解世界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4. 理解我国近代旅游的特点。

5. 掌握我国发展现代旅游业的方针。

(三)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教学内容1. 旅游者:概念;必备条件;类型;基本要求。

2. 旅游资源:概念;特点;类型;主题公园;开发与保护。

3. 旅游业:概念;性质;特点;地位;作用。

教学要求1. 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2. 理解旅游资源的类型、旅游业的特点和作用。

3. 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

4.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

5. 掌握旅游业的概念。

(四) 旅游业的构成教学内容1. 旅行社:概念;类型;作用;职能和业务、质量保证。

2. 旅游交通:概述;作用;类型;旅游者的选择。

3. 旅游饭店:概述;类型;等级;旅游者的要求。

4. 旅游景区(点):概述;等级;旅游者的要求。

5. 旅游商场:作用;类型。

6. 旅游娱乐:概念;作用;现代旅游娱乐方式及设施。

7. 旅游会展业:概念;作用。

教学要求1. 了解旅游商场的作用。

2. 了解旅游娱乐的作用。

3. 理解旅行社质量保证。

4. 理解旅游者对旅游饭店的基本要求。

5. 理解旅游景区(点)的概述和等级情况。

6. 掌握旅行社的基本概念、类型、职能和业务。

7. 掌握旅游饭店的等级和类型。

8. 掌握旅游交通、旅游商场和旅游娱乐的类型。

9. 掌握旅游会展业的作用。

(五) 旅游市场教学内容1. 旅游市场的概述:概念;形成的条件;旅游者流动规律。

2. 旅游市场的划分:概念;标准。

3. 我国的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

教学要求1. 了解旅游者流动规律。

2. 理解旅游市场的概念。

3. 掌握旅游市场形成的条件、旅游市场的划分。

4. 掌握我国客源市场的分布和特征。

(六)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1. 生态旅游的定位:生态旅游的概念;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2. 国际比较与生态环境游:生态的区分;中外生态现状比较;生态环境游的意义。

3. 旅游可持续发展:完整的产品体系;严格的管理体系;新型的绿色体系。

教学要求1. 了解生态的分类。

2. 理解生态环境游的意义。

3. 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

4. 掌握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

(七)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1.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更加方便、快捷和舒适;方式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和文化化;流向继续向东亚及太平洋地区转移。

2.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完善的产业结构;促进协调的区域发展;完成集约式增长方式的转变;开创国际化发展模式;大中华旅游圈的兴起;假日旅游。

教学要求1. 了解世界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2. 掌握我国旅游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前景。

四、学时分配建议序 号 课 程 内 容 课 时 分 配1 旅游概述 42 旅游简史 33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84 旅游业的构成 85 旅游市场 46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37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2机 动 4合 计 36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