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职业道德与礼仪修养谈到的"三性"是指
当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有哪些
充分发挥幼儿的“三性”,爱的目光足够了吗”,调动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创业”的精神上。有位科学家曾说过:“人类在探索太空,它不仅能唤起
当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有哪些
充分发挥幼儿的“三性”,爱的目光足够了吗”,调动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创业”的精神上。
有位科学家曾说过:“人类在探索太空,它不仅能唤起幼儿思想情感上的www、科学化。
7、新信息。
任何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都与家庭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作为老师,面对孩子微笑,他们信任老师,对教师的言行观察细致、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
作为教师,应该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作为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的一切,满足孩子对新事物的渴望、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教育与发展之间存在固定的、必然的联系”的观点显然不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原理与事实、 四项熟练的教育技能1。
四,你真棒”,使其产生成功的体验。
4、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让孩子在朝思暮想中获得爱,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想寻找快乐就要自己去努力。
聪明的老师总会给孩子留点“渴望”的余地。
5、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光给予孩子爱是远远不够的、感受爱,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范围,具有足够的知识魅力,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从事启蒙性质的幼儿教育则更为重要。
幼儿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对待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仅看成是幼儿园的任务,幼儿教育也不能简单的定义为幼儿园教育://www,而家庭教育的质量高低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作为当代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超前的教育理念是指导和完成教育教学的保证和核心,而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
(一)发展观良好的发展观是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基础上的。
现代儿童观视儿童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新事物不断涌现在幼儿面前,而幼儿又有强烈和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幼儿就一定得到发展,“依据关于发展的知识,巧妙的唤起自我运动,有意识的引导发展”是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会产生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外,因此应该相信每个孩子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发展。
(二)大教育观儿童是家庭的一份子、乐观大方、耐心公正,直接强化教育效果。
3、丰富的知识魅力。
幼儿教师是靠科学知识和技能来教育孩子的,尤其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播信息的媒体日益先进和普及,而且能启发幼儿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2、与幼儿友好沟通的能力。
如何用儿童的语言和方式,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话和行为与幼儿交流,是每个幼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与幼儿沟通时,教师应该做到:让孩子倾诉----坐下来听;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与孩子商量----相互尊重;让孩子决定----学会选择;替孩子着想----留点尊严;放孩子出去----认识社会;向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向孩子学习----能者为师。
3、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的能力。
幼儿园环境应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幼儿的特点而精心创设。
让幼儿园的每一个平方都发挥教育功能,把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之中。
因此,在创设环境时,应要求教师遵循: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大小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和经济性原则。
4、教育实践能力:会组织和评价幼儿是教育实践能力的表现。
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做到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教育要求,处理教学内容,并能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形式和方法,优化教育过程,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情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开发幼儿智力,客观公正的评价幼儿,使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五、 五项高度的教师职责1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让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因此,幼儿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养统一的实施育人目标,努力掌握保教内容和要求,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贯彻教养统一,保教结合的原则,确保幼儿身心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2 、树立对幼儿全面负责的教育观念:“对幼儿全面负责”是社会对教师的重托,也是教师的使命。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知识经验的积累,道德品质的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智能、个性、社会性的发展,都是幼儿教师精心工作的结果。
因此要求教师在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中,切实立足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同等的机会,保障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得到发展。
3、主动协调家园关系: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社会幼儿教育大网络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教师与家长是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并给予家长以指导和帮助。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及时介绍幼儿园的活动安排和要求,听取家长的反映和建议,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把家教做为幼儿园教育的继续和补充。
4、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教师是幼儿园的主人,是开展管理活动的主力。
对于幼...
青春期男生发育过程?
为了让你更加了解,给你男生、女生 对照:突增阶段。
女孩最早出现乳房发育,骨盆开始变宽,臀部变圆,身高及体重增长速度超过平均数。
男孩睾丸、阴茎开始发育,身高、体重也迅速增加。
青春中期又称为性征发育期,指在身高剧增的同时,性器官迅速发育,第二性征出现,即女孩出现月经来潮,男孩出现首次遗精,是进入青春期的标志。
青春后期指性器官臻向成熟,到体格发育基本停止阶段。
青春中期每虽然性器官、第二性征已发育成熟,但要到22~25岁才能完全成熟。
青春期发育-青春期生殖系统发育 生殖系统迟至青春期前才开始加速发育,持续时间较长。
女孩青春期约12~18岁,男孩约13~20岁。
(一)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 出生时卵巢发育已较完善,但其原始卵泡尚不成熟。
进入青春前期受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开始成熟,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促进女性器官发育及第2性征的出现:9~10岁骨盆开始加宽,乳头发育,子宫逐渐增大;10~11岁乳房发育,长出阴毛;11~13岁阴道粘膜角化,乳房进 一步增大;13岁后出现较多阴毛、腋毛,一般乳房至B4期时出现初潮;15~16岁子宫发育达成人水平。
(二)男性生殖系统的发育 出生时睾丸大多已降至阴囊,约10%尚位于下降途中某一部位,一般于1岁内都下降到阴囊,但至成人仍可有0.2%未降,称隐睾。
睾丸在胎儿时期形成后就可分泌雄激素调控性器官发育,出生后到10岁这一阶段长得很慢,进入青春前期始进一步发育,其分泌的雄激素促进第2性征的出现。
10~11岁阴茎开始增大,年幼时包皮大多包住龟头,8~10岁包皮上翻。
12~13岁时可开始出现阴毛。
出生时睾丸虽已发育良好,但仅含未分化的生殖细胞。
到性成熟期(12~15岁)始出现成熟精子,睾丸容积达6m1时出现第1次射精。
14~15岁出现腋毛,声音变粗。
16岁后长胡须,出现痤疮、喉结,肌肉进一步发育。
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点,归结起来,有三大变化:身体外形的变化、生理机能的增强、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首先是身体外形的变化。
人从小到大,总是不断地生长发育,但时快时慢,有起有伏。
这个"起伏"在一生当中,有两次最为突出,医学上叫做生长高峰。
第一次生长高峰是在胎儿至出生后2岁,短短的一年零9个月,却是身高体重飞速成长的时期。
第二次生长高峰是青春期,不仅身高体重增长迅速,而且身体内部也有质的变化。
身体迅速长高。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身高长势惊人,每年增高6~8厘米,有的达到10~11厘米。
青春期前,每年只增高3~5厘米。
女孩身高增长开始得早,停止得也早。
第一次月经前后,生长速度最快,一般长到19~23岁停止;男孩要长到23~26岁才停止。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状况的重要标志,如果青少年时期几乎不见长高,或比同年龄的标准身高相差太多,就要考虑发育上的问题。
体重明显增加。
青春期体重增加的速度也很快,每年平均增加5~6公斤,甚至8~10公斤,而成年期每年增加不到 5公斤。
男女之间10岁以前体重相仿,10岁以后女孩猛增。
到了15岁以后,女孩体重缓慢增加;而男孩到了14~15岁以后身体的重量才迅速增加。
体重的增加,反映出身体的骨骼增粗,肌肉发达及内脏器官增大等综合发育的程度。
青春发育的一般规律 青春期生长发育具有一般的规律特点。
青春发育呈波浪式发展。
青春发育期身高体重不断增长,肌力、肺活量不断提高,以及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增强和健全,这种增长变化是呈“波浪式”上升发展的,即不同性别和年龄生长速度不相同,在生长突增阶段,增长犹如波浪中的"浪尖"般跃起,而在增 长缓慢阶段,似乎像"浪谷"般趋平,如身高在生长突增高峰阶段平均可增长7~10厘米/年,远远超过生长缓慢或平稳期增长的幅度和速度。
青春发育表现为一定的程序性和阶段性。
每一阶段的发育水平高低常受前一阶段。
青春发育的过程也具有一定顺序,一般依次经过青春发育早期、中期和晚期,身体各部的发育时间也有一定顺序,如身体形态发育一般是先四肢,后躯干;先下肢,后上肢,呈"自下而上,自四肢远端而躯干"的"向心性"发展规律。
青春发育是不平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青春期学生除神经系统和淋巴系统外大多数系统器官发育进入了第二次生长突增,而生殖系统则似冬眠后的觉醒(青春发育前几乎无增长),生长更是突飞猛进,是青春发育最显著的部分。
而且各系统之间发育彼此统一协调,互相制约和促进,从而保证青春发育过程的顺利完成。
男性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从儿童过渡到青年的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
如果说人生的第一次危机--"断乳危机"是在温暖的襁褓中度过的,幼儿的反抗充其量也不过是无力的挣扎、无望的哭闹。
那么,人生的第二次危机--从精神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却来势迅猛,锐不可挡。
此时身体将发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生理变化,这个时期是男子成长发育的最佳时期。
无论在形态上,还是生理上,都有较大的改变。
除身高、体重猛增外,主要是第二性征发育,如声音变粗,胡须和腋毛开始长出,生殖器官也逐渐向成熟的方面发...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5国远古宗教 6 、宗教的本义o是指人i与a神的一k种关系. 2 、宗教的最主要特征之f一k,是人w对某种超自然力w量的盲目信仰和崇拜,这使得它与r象征人e类文7明之x理性、理智等在相当程度上v是对立的. 2 、宗教产生的认1识根源是人b与g动物的本质区a别,即意识,是指对自身的本质及i自身与g自然界相互5关系的意识. 8 、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人l类文4化2活动的结果,是人v类文5化7发展史上i一f个j重要的环节. 8 、中6国远古宗教形式以6自然崇拜、动物神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形式,其中0尤e以1自然崇拜和鬼魂崇拜最为5盛行. 7 、自然崇拜就是把诸如日1月8星辰、风6云d雨雪及e至名山w大r川r等自然现象神化4,进而把它作为3一f种超自然的力u量加以8崇拜,祈求它的保护与u赐福.其中0尤k以2日6神为6重.道教与g中7国古代文0化0 0 、秦汉以8后出现的道教,是一k种较成熟、系统的人g为0宗教. 2 、道教的主要思想渊源有三d:一q是中2国古代的鬼魂崇拜;二z是战国以3来的神仙方2术;三u是秦汉时期的黄老道. 1 、道教成为2一s个m有组织的独立的宗教,是在东汉时期.五o斗7米道主要是教人f悔过奉道,以5符水0咒语治病,创始人q是张陵,即张天z师;东汉时期另一n派为5太o平道,创始人v是张角,与y黄巾r军有联系. 6 、道教在魏晋时期有较大w的发展,东晋葛洪从8神仙方4术的角度创立了e道教的凡f鼎系,代表作是《抱朴子v》. 4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由道家经典《老子o》而来,主张道是宇宙万r物之i本原,同时又p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o物. 3 、道教信奉的最高神是三j清尊神,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 0 、中7国古代科学中2不x少0学科与u道教关系密切6,包括化7学、医学、药学、气5功. 7 、道教对中5国古代民俗的影响成为5广y泛,深刻,有些影响甚至延续至今5.佛教的中2国化4与d中4国化6佛教 3 、中8国的佛教是外来宗教,来自于r印度,创始人b是悉达多.乔达摩. 2 、佛教四谛:苦集灭道,是佛教的四个l最基本的道理或真理,也t称“四圣谛”. 8 、佛教的修行方2法是戒、定、慧. 1 、佛教原先比2较注重个p人q的解脱,后者逐渐发展为4强调“慈悲普度”. 0 、42世纪左右,佛教在印度溃灭,世界佛教中1心1移到中8国.此前,佛教在两汉之q际就已g传入k中2国,可以1是汉明帝永平十h年左右. 8 、魏晋时期,佛教分5为6三f派,即心1无l派、即色派、本无t派. 6 、梁武帝、慧远和竺道生是南北朝弘扬佛学说的主要代表人w物,其学说是建立在中5国传统的灵魂不s死的思想基础上e. 4 、隋唐二u代是中7国佛教的鼎盛时期,就表现形式而言,这时的佛教是一u种宗派佛教. 8 、中8国化8佛教是中0国文3化4的组成部分3,对古代中4国文2化2的诸多方5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三p教交融与o儒学的宗教功能 4 、中1国历l史上b的三b教是指儒、释、道三j教. 2 、传统儒学具有宗教色彩:因为7从1思想渊源上p说,儒学是夏商周三v代思想的继承,而在三v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i神观念;整个a儒家学说都是在天a之k下s谈道德,做文3章.董仲舒主张道之z大l原出于p天e,天n不r变,道亦不m变,把天z神化0,也b就是把儒家学说宗教化6.此外,其宗教色彩还表现在修养理论上d和修行方6法上d. 6 、宋明理学具有一e定的宗教功能.该学说治三x教于j一y炉,是一w种新儒学,其表现:一i是表现在作为8其理论纲骨之v“心1性”学说.二x是表现在其修行方0法从5修心3养性转向禅宗式的注重证悟的明心5见3性.后人j称理学是儒表佛里,也b证明了x这一w点fとcx专Пz)nΩΔd骸m摺fとhb
男生青春期发育
青春期教育 一、青春期的特点 (一)生理发育接近成熟 1.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身高、体重出现陡增现象。
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但在青春发育期,每年则长高6~8厘米,多则10~11厘米,中学生显得一下子拔高了。
青春期发育之前,儿童每年体重增加不超过5公斤,到了青春期,肌肉随骨胳的增长而发达起来,肌肉比重加大,体重平均每年增加5~6公斤,突出的可增加到8~10公斤。
男孩显得壮美、有力;女孩脂肪增多,显得丰满、柔软。
2.人体器官的发育和机能的完善 青春期学生的心脏重量增加到出生时的12~14倍,接近成人。
血压和脉搏也接近成年人。
12岁时脑重已达1400克左右,接近成人。
脑细胞内部结构和机能也逐渐发育完善。
加之脑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激素,到青春发育期也都活跃起来,影响到脑和神经,使脑的兴奋性增加,接受和传递信息以及对事物的反应能力也随之增加。
十四五岁的孩子,肺活量已增至2000~2500毫升,逐渐接近成人; 3.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 人体生殖系统的发育是最迟的,进入青春期后,才开始发育,包括第一性征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机能的具备。
第一性征是指与生俱来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又叫主性征。
第二性征是青春期性发育的外部表现,如男女在身材、体态、相貌和声音等性别上的差异,又称副性征。
男孩第二性征的表现为皮肤粗糙,肌肉发达,皮下脂肪少,喉结突起,声音变粗,阴毛、腋毛先后出现,长胡须和出现遗精。
开始遗精是男孩发育成熟的重要特征之一。
健康的男性进入青春期均会发生。
据现有资料统计,我国男孩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是14.11岁。
经过青春期性发育,男孩就逐渐长成粗犷、健壮的青年雏形。
女孩第二性征的表现为皮肤细腻,肌肉不很发达,皮下脂肪丰富,乳房隆起,声调变高,骨盆变宽,臀部变圆,月经初潮和阴毛、腋毛先后出现。
月经初潮是女性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初潮的出现,多半在身高增长速度下降后的半年到一年期间。
据资料统计:我国女孩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是13.5岁。
经过青春期的发育,女孩逐渐长成圆润、丰满的女青年雏形。
(二)生理发育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1.外形剧变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有的学生因自己不匀称的体型而忧虑、苦恼,甚至形成孤僻的性格;有的学生为了避免别人的议论而很少与人交往;有的女学生因体态的变化(如乳房的突起,臀部的宽大),而害羞并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
再如,“自我”形象也在发生作用,因为“自我”形象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及周围人对他的能力和知觉的评价。
例如,少年学生感到自己长大成人,在行动上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并且强烈的要求人们承认这一点。
2.体能增强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1)心肺发育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中学生心肺急速增大,心肺的发育,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激烈的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心脏容量增大,他们的血压、体温稍增,脉搏稍减,并需要足够的营养。
中学阶段对心肺的发育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要注意中学生心脏和肺的保健与锻炼,要对男、女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教育与引导。
例如,对男生,要教育他们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更不要冒险;对女生,要鼓励她们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不要束胸和束腰。
(2)肌肉力量变化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肌肉力量的增长为中学生体力的增强提供了可能性。
中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对于他们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因为,他们体会到力量,会加速他们的“成人感”,促进他们意志行为的发展。
(3)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中学生脑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水平,随着生活环境的复杂化,大脑的机能显著发展。
主要表现在神经元联系的复杂化,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沟回的发展,以及把脑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的联络神经纤维数量的大大增加,脑达到成人通常具有的分化水平。
大脑皮层细胞参与活动数量急速增加,言语系统的最高调节能力迅速增加。
这一切都有利于思维及其他心理的发展,使青少年完全有能力去深入地掌握高难度知识。
3.性成熟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性机能开始成熟并发生作用,是青春期生理发展的显著特点。
性成熟有赖于脑垂体前叶分泌出来的性腺激素。
在青春期,具有抑制早熟机能的胸腺急速地萎缩下去,生长激素和性激素急剧增加,进入成年期出现高潮。
性成熟的这一特点,引起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
例如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并维持其机能,第二性征的出现,男性喉结增大、长胡须,女性乳房发育,骨盆增宽等。
青春期由于性激素分泌增多,使他们产生性的生理冲动与性感。
对于女学生来说,尽管事先具有性的知识,但是对于月经初潮的突然出现,还是会感到强烈的不安和恐惧,有些女学生对月经初潮产生不洁感,表现出情绪不安;有些女学生对于身体的女性化怕羞,因而故意驼着背;有些甚至会陷入孤立或产生自卑感。
对于男学生来说,有的在女生面前好表现自己,不愿教师或家长在女生面前批评指责自己;情感上愿意接近女生,但在行动上又故意疏远,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有些男学生由于梦遗而产生悔恨、恐惧,认为是一种见不得人的行为。
不...
学前教育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一、一颗无私的母爱之心 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
有位科学家曾说过:“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
”而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只有像母亲一样热爱幼儿的老师,才能甘为幼教事业献身。
幼儿教师对幼教事业的爱,来源于对幼教事业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这种爱表现在“俯首甘为孺子牛”和“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上,也表现在全心全意对待幼儿行动中。
热爱幼儿是教师最基本的品德,富有爱心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这种品德和要求促使教师用全部的智慧和心血培养幼儿,全面关心幼儿的成长,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去表达对孩子的爱呢?1、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
作为教师应每天注视孩子,用赏识和赞许的神情告诉孩子:“你太好了,你让我骄傲。
”每天去反思自己“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了吗”?2、用爱的微笑去面对孩子。
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
他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是爱的语言,是表达爱意的最佳形式,作为老师,面对孩子微笑,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3、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爱的语言能够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而爱心是语言流露的源泉。
作为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孩子。
“孩子,你真棒”,使其产生成功的体验。
4、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因为人总是在得不到的时候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因此,调动孩子,让孩子在朝思暮想中获得爱,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想寻找快乐就要自己去努力。
聪明的老师总会给孩子留点“渴望”的余地。
5、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光给予孩子爱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体验爱、收集爱,作为老师应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发现爱、感受爱,使其化为对生活、对周围人的热情。
6、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
因为过渡的爱往往会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作为教师应适当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7、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所有生命都该得到尊重。
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作为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
8、把的机会还给孩子。
爱就像口袋,往里装时是满足,往外掏时是成就,付出爱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两种先进的教育观念: 作为当代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超前的教育理念是指导和完成教育教学的保证和核心,而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基础上的发展观和大教育观,更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理论基础。
(一)发展观 良好的发展观是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基础上的。
现代儿童观视儿童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
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树立了对待儿童的新态度,确立了现代幼儿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发展观则强调:(1)教育不等于发展。
那种认为“只要进行了教育,幼儿就一定得到发展,教育与发展之间存在固定的、必然的联系”的观点显然不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原理与事实,是无视儿童观的表现。
(2)教育能够影响发展。
发展是一个内外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幼儿个体素质与环境因素密切联系而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
因此,“依据关于发展的知识,巧妙的唤起自我运动,有意识的引导发展”是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3)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
由于幼儿个体因素的差异,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外,因此应该相信每个孩子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发展。
(二)大教育观 儿童是家庭的一份子,而家庭又是社会的一份子。
任何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都与家庭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对待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仅看成是幼儿园的任务,幼儿教育也不能简单的定义为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家庭教育的质量高低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大教育观指出: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由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公共承担的一项责任和义务,只有三者形成教育合力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并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三、三个十足的个人魅力 一提魅力,人们往往会想到艺术家的艺术魅力,模特的形象魅力,其实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三中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1、高尚的人格魅力: “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规律。
对于从事启蒙性质的幼儿教育则更为重要。
幼儿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他们信任老师,对教师的言行观察细致,反映敏感,喜欢仿效。
因此,职业特点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积极进取、情绪稳定、乐观大方、耐心公正...
当代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有哪些
一、一颗无私的母爱之心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
有位科学家曾说过:“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
”而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只有像母亲一样热爱幼儿的老师,才能甘为幼教事业献身。
幼儿教师对幼教事业的爱,来源于对幼教事业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这种爱表现在“俯首甘为孺子牛”和“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上,也表现在全心全意对待幼儿行动中。
热爱幼儿是教师最基本的品德,富有爱心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这种品德和要求促使教师用全部的智慧和心血培养幼儿,全面关心幼儿的成长,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去表达对孩子的爱呢?1、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
作为教师应每天注视孩子,用赏识和赞许的神情告诉孩子:“你太好了,你让我骄傲。
”每天去反思自己“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了吗”?2、用爱的微笑去面对孩子。
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
他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是爱的语言,是表达爱意的最佳形式,作为老师,面对孩子微笑,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3、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爱的语言能够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而爱心是语言流露的源泉。
作为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孩子。
“孩子,你真棒”,使其产生成功的体验。
4、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因为人总是在得不到的时候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因此,调动孩子,让孩子在朝思暮想中获得爱,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想寻找快乐就要自己去努力。
聪明的老师总会给孩子留点“渴望”的余地。
5、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光给予孩子爱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体验爱、收集爱,作为老师应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发现爱、感受爱,使其化为对生活、对周围人的热情。
6、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
因为过渡的爱往往会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作为教师应适当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7、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所有生命都该得到尊重。
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作为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
8、把的机会还给孩子。
爱就像口袋,往里装时是满足,往外掏时是成就,付出爱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两种先进的教育观念:作为当代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超前的教育理念是指导和完成教育教学的保证和核心,而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基础上的发展观和大教育观,更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理论基础。
(一)发展观良好的发展观是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基础上的。
现代儿童观视儿童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
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树立了对待儿童的新态度,确立了现代幼儿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发展观则强调:(1)教育不等于发展。
那种认为“只要进行了教育,幼儿就一定得到发展,教育与发展之间存在固定的、必然的联系”的观点显然不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原理与事实,是无视儿童观的表现。
(2)教育能够影响发展。
发展是一个内外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幼儿个体素质与环境因素密切联系而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
因此,“依据关于发展的知识,巧妙的唤起自我运动,有意识的引导发展”是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3)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
由于幼儿个体因素的差异,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外,因此应该相信每个孩子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发展。
(二)大教育观儿童是家庭的一份子,而家庭又是社会的一份子。
任何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都与家庭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对待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仅看成是幼儿园的任务,幼儿教育也不能简单的定义为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家庭教育的质量高低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大教育观指出: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由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公共承担的一项责任和义务,只有三者形成教育合力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并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三、三个十足的个人魅力一提魅力,人们往往会想到艺术家的艺术魅力,模特的形象魅力,其实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三中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1、高尚的人格魅力:“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规律。
对于从事启蒙性质的幼儿教育则更为重要。
幼儿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他们信任老师,对教师的言行观察细致,反映敏感,喜欢仿效。
因此,职业特点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积极进取、情绪稳定、乐观大方、耐心公正、热情开朗。
不论是外部...
民事诉讼证据要求是什么?
证据的三性是: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
证据的要求是查证属实。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幼儿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思想素质
作为当代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一颗无私的母爱之心 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
有位科学家曾说过:“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
”而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只有像母亲一样热爱幼儿的老师,才能甘为幼教事业献身。
幼儿教师对幼教事业的爱,来源于对幼教事业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这种爱表现在“俯首甘为孺子牛”和“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上,也表现在全心全意对待幼儿行动中。
热爱幼儿是教师最基本的品德,富有爱心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这种品德和要求促使教师用全部的智慧和心血培养幼儿,全面关心幼儿的成长,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去表达对孩子的爱呢? 1、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
作为教师应每天注视孩子,用赏识和赞许的神情告诉孩子:“你太好了,你让我骄傲。
”每天去反思自己“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了吗”?2、用爱的微笑去面对孩子。
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
他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微笑是爱的语言,是表达爱意的最佳形式,作为老师,面对孩子微笑,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孩子”。
3、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爱的语言能够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而爱心是语言流露的源泉。
作为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孩子。
“孩子,你真棒”,使其产生成功的体验。
4、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因为人总是在得不到的时候最想得到,轻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因此,调动孩子,让孩子在朝思暮想中获得爱,使他们明白,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想寻找快乐就要自己去努力。
聪明的老师总会给孩子留点“渴望”的余地。
5、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光给予孩子爱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体验爱、收集爱,作为老师应让孩子从生活的细节中学会发现爱、感受爱,使其化为对生活、对周围人的热情。
6、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
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
因为过渡的爱往往会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作为教师应适当约束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7、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所有生命都该得到尊重。
包容孩子,让他们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作为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
8、把的机会还给孩子。
爱就像口袋,往里装时是满足,往外掏时是成就,付出爱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到:索取可以使人满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两种先进的教育观念: 作为当代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超前的教育理念是指导和完成教育教学的保证和核心,而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基础上的发展观和大教育观,更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理论基础。
(一)发展观 良好的发展观是建立在正确的儿童观基础上的。
现代儿童观视儿童为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个体。
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树立了对待儿童的新态度,确立了现代幼儿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发展观则强调:(1)教育不等于发展。
那种认为“只要进行了教育,幼儿就一定得到发展,教育与发展之间存在固定的、必然的联系”的观点显然不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原理与事实,是无视儿童观的表现。
(2)教育能够影响发展。
发展是一个内外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幼儿个体素质与环境因素密切联系而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
因此,“依据关于发展的知识,巧妙的唤起自我运动,有意识的引导发展”是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3)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
由于幼儿个体因素的差异,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外,因此应该相信每个孩子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发展。
(二)大教育观 儿童是家庭的一份子,而家庭又是社会的一份子。
任何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都与家庭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对待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仅看成是幼儿园的任务,幼儿教育也不能简单的定义为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家庭教育的质量高低是影响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大教育观指出: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由家庭、社会和幼儿园公共承担的一项责任和义务,只有三者形成教育合力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并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三、三个十足的个人魅力 一提魅力,人们往往会想到艺术家的艺术魅力,模特的形象魅力,其实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三中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1、高尚的人格魅力: “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规律。
对于从事启蒙性质的幼儿教育则更为重要。
幼儿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他们信任老师,对教师的言行观察细致,反映敏感,喜欢仿效。
因此,职业特点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思想健康、品...
青春期生理发育的详细顺序。
(男生、或是男女对照)
青春期教育 一、青春期的特点 (一)生理发育接近成熟 1.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身高、体重出现陡增现象。
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平均每年长高3~5厘米,但在青春发育期,每年则长高6~8厘米,多则10~11厘米,中学生显得一下子拔高了。
青春期发育之前,儿童每年体重增加不超过5公斤,到了青春期,肌肉随骨胳的增长而发达起来,肌肉比重加大,体重平均每年增加5~6公斤,突出的可增加到8~10公斤。
男孩显得壮美、有力;女孩脂肪增多,显得丰满、柔软。
2.人体器官的发育和机能的完善 青春期学生的心脏重量增加到出生时的12~14倍,接近成人。
血压和脉搏也接近成年人。
12岁时脑重已达1400克左右,接近成人。
脑细胞内部结构和机能也逐渐发育完善。
加之脑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激素,到青春发育期也都活跃起来,影响到脑和神经,使脑的兴奋性增加,接受和传递信息以及对事物的反应能力也随之增加。
十四五岁的孩子,肺活量已增至2000~2500毫升,逐渐接近成人; 3.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 人体生殖系统的发育是最迟的,进入青春期后,才开始发育,包括第一性征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机能的具备。
第一性征是指与生俱来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又叫主性征。
第二性征是青春期性发育的外部表现,如男女在身材、体态、相貌和声音等性别上的差异,又称副性征。
男孩第二性征的表现为皮肤粗糙,肌肉发达,皮下脂肪少,喉结突起,声音变粗,阴毛、腋毛先后出现,长胡须和出现遗精。
开始遗精是男孩发育成熟的重要特征之一。
健康的男性进入青春期均会发生。
据现有资料统计,我国男孩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是14.11岁。
经过青春期性发育,男孩就逐渐长成粗犷、健壮的青年雏形。
女孩第二性征的表现为皮肤细腻,肌肉不很发达,皮下脂肪丰富,乳房隆起,声调变高,骨盆变宽,臀部变圆,月经初潮和阴毛、腋毛先后出现。
月经初潮是女性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初潮的出现,多半在身高增长速度下降后的半年到一年期间。
据资料统计:我国女孩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是13.5岁。
经过青春期的发育,女孩逐渐长成圆润、丰满的女青年雏形。
(二)生理发育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1.外形剧变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有的学生因自己不匀称的体型而忧虑、苦恼,甚至形成孤僻的性格;有的学生为了避免别人的议论而很少与人交往;有的女学生因体态的变化(如乳房的突起,臀部的宽大),而害羞并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
再如,“自我”形象也在发生作用,因为“自我”形象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及周围人对他的能力和知觉的评价。
例如,少年学生感到自己长大成人,在行动上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并且强烈的要求人们承认这一点。
2.体能增强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1)心肺发育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中学生心肺急速增大,心肺的发育,使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从事激烈的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心脏容量增大,他们的血压、体温稍增,脉搏稍减,并需要足够的营养。
中学阶段对心肺的发育是十分重要的,班主任要注意中学生心脏和肺的保健与锻炼,要对男、女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教育与引导。
例如,对男生,要教育他们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更不要冒险;对女生,要鼓励她们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不要束胸和束腰。
(2)肌肉力量变化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肌肉力量的增长为中学生体力的增强提供了可能性。
中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对于他们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因为,他们体会到力量,会加速他们的“成人感”,促进他们意志行为的发展。
(3)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中学生脑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水平,随着生活环境的复杂化,大脑的机能显著发展。
主要表现在神经元联系的复杂化,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沟回的发展,以及把脑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的联络神经纤维数量的大大增加,脑达到成人通常具有的分化水平。
大脑皮层细胞参与活动数量急速增加,言语系统的最高调节能力迅速增加。
这一切都有利于思维及其他心理的发展,使青少年完全有能力去深入地掌握高难度知识。
3.性成熟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性机能开始成熟并发生作用,是青春期生理发展的显著特点。
性成熟有赖于脑垂体前叶分泌出来的性腺激素。
在青春期,具有抑制早熟机能的胸腺急速地萎缩下去,生长激素和性激素急剧增加,进入成年期出现高潮。
性成熟的这一特点,引起了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
例如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并维持其机能,第二性征的出现,男性喉结增大、长胡须,女性乳房发育,骨盆增宽等。
青春期由于性激素分泌增多,使他们产生性的生理冲动与性感。
对于女学生来说,尽管事先具有性的知识,但是对于月经初潮的突然出现,还是会感到强烈的不安和恐惧,有些女学生对月经初潮产生不洁感,表现出情绪不安;有些女学生对于身体的女性化怕羞,因而故意驼着背;有些甚至会陷入孤立或产生自卑感。
对于男学生来说,有的在女生面前好表现自己,不愿教师或家长在女生面前批评指责自己;情感上愿意接近女生,但在行动上又故意疏远,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有些男学生由于梦遗而产生悔恨、恐惧,认为是一种见不得人的行为。
不管是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