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重庆五大功能区 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重庆五大功能区的区域划分
范围: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区、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约297.5平方公里。定位:集中体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

重庆五大功能区 旅游基础配套设施

重庆五大功能区的区域划分

范围:渝中区全域和大渡口区、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5区处于内环以内的区域,约297.5平方公里。

定位:集中体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建成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都市中心区。

任务:不过多考虑经济增速,但强调结构调整和功能优化,工业总产值比重将大幅下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提高;路径: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代都市形象,适当疏解人口、精细化城市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常驻人口:2014年常住人口:367.76万人 。

范围:包括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处于内环以外的区域以及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全域,约5275.5平方公里。

定位: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是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以及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

任务:此区域在优化结构调整时,更强调经济体量的快速增长。

到2020年,都市功能拓展区要实现GDP10700亿元,工业总产值22000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7.5%和44%。

同时,还要形成21个大型人口聚集区,未来10年新增人口约400万人。

路径:有序拓展城市空间,组团式规划布局,产城融合发展,保护好与都市核心功能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之间过渡带的生态环境。

常驻人口:2014年常驻人口:451.22万人。

范围: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綦江区、南川区、大足区、铜梁区、璧山区、潼南区、荣昌区、及万盛、双桥经开区,约2.32万平方公里。

定位: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是解决好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

任务: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占全市的45%。

路径: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城乡统筹先行,充分利用山脉、河流、农田形成的自然分割和生态屏障条件,建设组团式、网络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山水田园城市集群。

常住人口:2014常住人口:1079.19万人。

范围: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11区县,约3.39万平方公里。

定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

任务:实现生态涵养,突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三峡移民后续发展连片贫困区扶贫开发并举。

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130万,常住人口减少到700万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路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梯度转移,着力涵养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常驻人口:2014年常住人口:816.65万人。

范围: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武隆县、彭水县6区县(自治县),约1.98万平方公里。

定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

任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引导转移人口80万,常住人口减少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强扶贫开发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引导人口相对聚集和超载人口有序梯度转移。

路径:突出保护生态的首要任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常驻人口:2014年常住人口:276.58万人。

重庆五大功能区的简介

重庆五大功能区域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各有特色。

为了推动重庆大都市区的发展和建设,重庆将“一圈”细化、深化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以此拓展空间格局,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和区域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为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关系,重庆在“两翼”地区划分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

其中,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侧重三峡库区水源“涵养”,以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为重点,肩负起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

主城区景点:购物商圈:解放碑、三峡广场、观音桥步行街、杨家坪步行街、南坪步行街观光休闲:朝天门广场、南滨路、洪崖洞、一棵树、洋人街、山城步道、中央半岛温泉、海棠晓月温泉、白市驿天赐温泉、北温泉、南温泉历史古迹:重庆人民大礼堂、湖广会馆、磁器口古镇、通远门、巴曼子墓、龙骨坡200万年人类遗址红色旅游: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曾家岩50号、重庆黄山抗战遗址博物馆、桂园、史迪威将军博物馆文化艺术:三峡博物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坦克库艺术中心、重庆美术馆、画家村、国画院寺庙道观:罗汉寺、华岩寺、老君洞道观、涂山寺名人旧居:梁实秋雅舍、老舍故居、徐悲鸿旧居、三毛南山故居、施光南南山故居自然风光:金刀峡、缙云山、南山植物园、歌乐山森林公园、铁山坪森林公园、鹅岭公园、广阳岛重庆市主城区包括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即通常所称的“主城九区”。

在重庆历史上,这九个区是重庆建置较早的传统行政区。

重庆市官方也以“都市区”作为对这一区域范围的正式称谓。

按照“重庆五大功能区”战略,又细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

中文名称 重庆主城区(重庆都市区) 别 名 山城、雾都 所属地区 重庆市 下辖地区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等9区 政府驻地渝中区上清寺街道人民路232号 电话区号 (+86)023 邮政区码 400000-409912 地理位置 中国西南地区,重庆西部面积 5472.68k㎡

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的划分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何商机?

2013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重庆 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该《意见》,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功能 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 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

这是在重庆原有的“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城市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

各功能区域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各有特色。

从农业产业发展的角度 来看,五个功能区域的划分也进一步为各个区域农业的发展界定了明确的方向;对不同功能区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顺应主体功能 区域的定位来发展农业,也将带来巨大商机。

在都市功能拓展区,提出要根据城市功能需求为重点,大力发展 都市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为积极发展园区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农 业和精品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的企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等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城市发展新区,提出要积极发展城郊特色效益农业,建设优质 粮油基地和主城菜篮子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农产品市场 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实现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为重点发展大宗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 巨大机遇。

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提出要构建“垫江一梁平一丰都一忠 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和“奉节一巫山一巫溪一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为从事特色效益农业的农业经营主体带 来重大商机。

比如,以鸭、柚、肉牛等为特色的种养业主体,以柑橘、鱼、兔等为特色的加工业主体等等。

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提出要突出保护生态,加快经济社会 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基 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开展乡村生态民俗文化旅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重庆主城有几大区,最繁华的是哪几个区?

重庆主城由九大区组成,分别为:渝中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

重庆主城区内有五大商圈,分别为:解放碑步行街(渝中区)、南坪步行街(南岸区)、观音桥步行街(江北区)、沙坪坝三峡广场(沙坪坝区)、杨家坪步行街(九龙坡区)。

以上这五个步行街商圈都比较繁华,商业和人气也比较旺(每个步行街的地下面都有大型的地下商场),交通也很方便。

所以相对来说这五大商圈所在的区也就比较繁华,这其中又以渝中区和江北区更为繁华。

渝中区:地理位置 地处重庆市中部偏东,长江、嘉陵江汇流处,东、南、北三面环水,西面通陆,与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接壤,呈两江环抱的半岛状。

境内地形狭长,西高东低。

最高处鹅岭,海拔379米;最低处朝天门沙嘴,海拔160米,是中国著名的"山城";因濒临两江,又是秀美的"江城",城市临水而筑,依山而建,城在山中,山在水中,故有山水城市之美誉。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类型,云雾较多,降水丰富,空气潮湿,风力微弱,全区总面积22.5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1平方公里。

历史概况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母城,历史悠久。

从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郡治江州以来,历为郡、州、府、县治所,并曾为巴国国都、大厦国都。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盟军总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等均驻境内。

重庆解放后,市党、政、军领导机关一直驻在区内。

1950年6月建立第一区,1955年11月改称市中区,1995年3月更名为渝中区。

行政区划 渝中区人民政府下辖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较场口、七星岗、两路口、菜园坝、王家坡、大溪沟、上清寺、大坪、化龙桥等13个街道办事处,308个居民委员会,1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 1996年末居民总户数为190,614户,常住人口为575,80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91,537人,女性人口284,266人,农业人口3239人。

全区共有汉、回、藏、满、蒙、苗等35个民族,其中多为汉族。

1996年全年出生人口3087人,出生率为5.36‰;死亡人员4366人,死亡率7.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2‰。

商业贸易 渝中区是重庆市的商贸中心,在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比重已达70%以上。

1996年区域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总额168亿元,区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6亿元,增长18.4%。

解放碑地区是重庆最繁华的商业区和购物中心,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重庆百货大楼、大部会广场、新世纪百货、友谊华侨市场、商业大厦、群鹰购物广场等各类商业企业近千家,在建的还有香港九龙仓集团投巨资修建的大型商业设施等。

渝中区还是重庆乃至中国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有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菜园坝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中药材市场、皮革市场等第一批已形成规模的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仅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1996年就实现交易额32亿元。

工农业基本情况 1996年,区内有工业企业47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下同)229,545万元;区属工业企业353家,其中独立核算工业32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3482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轻工业实现总产值33567万元,增长11.9%;重工业实现总产值19915万元,增长12.3%;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2271万元,工业产销率为97.8%。

区内工业企业主要分布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等28个行业。

渝中区仅有的农业村--红岩村,1996年全村农副工商总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交通情况 渝中区是重庆市水陆客运交通枢纽。

位于朝天门的重庆港是中国长江上游最大的天然良港,由此乘船可直达武汉、上海开通的江海联运可直达香港、日本、东南亚和世界各大港口,1996年旅客吞吐量达723万人,货物吞吐量达732万吨。

地处菜园坝的重庆火车站是中国西南襄渝、成渝、川黔三条铁路大动脉的枢纽和客运中心年客流量在2000万人次以上。

区内公路交通发达,南通川黔公路,北接汉渝公路,西与成渝高速公路相连,日发客车700个班次以上。

区内现有高级、次高级道路100公里(1996年6月30日,下同),长江、嘉陵江两座大桥,菜园坝、牛角沱等4座立交桥,两条架空客运索道分别与南岸、江北连接,近年建成通车的长江、嘉陵江滨江路大大改善了交通状况。

正在规划建设的还有轻轨客运系统、雷家坡立交桥、黄花园嘉陵江大桥、石黄隧道等。

这些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将形成东西六条主干道贯通,南北桥梁、隧道、索道相连,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区内共有公共交通运营线路78条,1092公里,拥有车辆1108辆,客运总量达17145万人次,并有各类城市出租汽车5202辆。

旅游景点 渝中区独特的山城、江城风貌,造就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城市景观。

入夜,华灯齐放,万家灯火与水色天光交相辉映,登高览胜,宛如繁星万点汇成九天银河,令人心旷神恰。

渝中区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既能领略巴渝十二景中的洪崖滴翠、金碧流香、朝天汇流、浮图夜雨,又可游览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拂图关"、东周"巴蔓子将军墓",...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

计算机硬件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 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 包括 内存储器(内存、显存)外存储器(硬盘、优盘、各类存储卡)输入设备 包括 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板、扫码器之类输出设备 包括 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之类...

重庆的经济优势在那?

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特大城市,具有七大优势: 1.地域独特,政策扶持。

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西南工业、商业的重镇,产业基础雄厚。

国家不断对重庆的支持,为重庆市提供高起点的政策支撑。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中国东西结合部,是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

交通四通八达重庆具备区位优势,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承东启西、南北沟通的结合部,是撬动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战略支点。

重庆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17条跨省公路连接周边。

作为全国五大铁路枢纽之一,9条铁路将重庆联入中国铁路网;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开通130多条国内外航线,2010年将成为旅客吞吐2000万人次,货物吞吐30万吨的西部空港口岸;作为长江上游最大港口,三峡工程完工,通航能力提升,重庆可利用黄金水道直接通江达海 2.基础设施功能完备。

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

重庆是中国西部电网的负荷中心之一,煤炭、天然气产量大,能源供应的保障程度高。

重庆横贯中国大陆东西和纵穿南北的几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干线在重庆交汇,3000吨级船队可由长江溯江至重庆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

3.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

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正着力壮大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建筑建材、食品、旅游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外贸大幅增长作为西南最大的贸易口岸,重庆辐射着西南、西北和华中10多个省区,开建寸滩港等大型基础设施。

2007年,重庆进出口总额为70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28%。

截至去年底,重庆外贸经营企业超过2400家,比1996年增长了约20倍。

4.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人才相对富集。

重庆拥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34所高等院校,60多万科技人员。

5.规划明确,整体上市。

目前,重庆市正在考虑从30多个国有控股集团中选择8家优质的集团公司实现整体上市。

其中包括金融类资产,如西南证券和商业银行;工商产业类资产,如商社集团、重庆钢铁集团、机电控股、仪器仪表集团;基础设施类如能源集团和水务集团。

6.“四个一批”。

市委、市政府专项提出发展资本市场目标:改造一批———力争今后每年规范完成40家左右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工作;储备一批———建立上市公司储备库,争取每年有15家左右达到上市的条件;上市一批———力争每年有10家左右企业通过IPO或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做强一批———力争在3年左右时间通过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培育5~10家资产规模超百亿元的大型蓝筹上市公司。

7.超越深圳模式。

如今,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享有特殊政策,它的意义可媲美甚至超过当年的深圳、浦东、渤海新区。

市场潜力巨大。

重庆人口众多,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和城镇工矿搬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都将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重庆八大优势包括:一是我国处于重化工发展重要阶段,重庆的产业优势与此正相吻合;二是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将有8条铁路和8条高速公路通过重庆辐射全国,这在中国尚属惟一,重庆还是长江上游航运枢纽;三是劳动力成本具有相对优势;四是金融匹配能力较好,中国的商业银行都在重庆设立了分支机构,便于融资;五是拥有大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六是在中国东部地区电力、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普遍紧张的情况下,重庆的土地和电力等资源拥有相对优势,重庆市政府对外来投资工业者承诺,不拉闸限电;七是高校科研机构众多,科研和人才优势突出;八是拥有西部开发、库区开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系列优惠政策等,还有与深圳、浦东开发区类似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即工业所得税率为15%,而不是其他众多地区的33%,适宜工业的强劲发展。

重庆有几个化工园区?

一、重庆城口工业园 城口矿产资源十分富集,享有“西部矿都”之美誉,拥有锰、钡、煤、大理石、古生物化石等2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锰矿藏量达2500万吨,属全国五大矿区之一;钡矿藏量达6500万吨,居亚洲之首。

2008年12月,城口正式启动工业园区建设,其规划面积为450公顷。

根据城口地理条件、资源储备和工业发展基础,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分组团分批次予以建设。

首批园区建设面积为112公顷,分为“高燕组团”和“庙坝组团”,主要分别发展锰矿高端产品和农林特色产品精深加工骨干产业。

二、重庆彭水工业园 彭水工业园区于2006年1月获市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设立(渝园区领导小组[2006]1号)。

园区总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首期启动面积1.98平方公里。

规划地域从保家三江口水电站至保家镇西南部,东靠319国道,西临郁江,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贯穿园区,园区至县城18公里,至重庆300公里。

三、重庆双桥工业园 重庆双桥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2003年3月批准的市(省)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规划建设面积5平方公里,是双桥区新城区的重要组团,是渝西工业经济走廊的发展高地。

目前,双桥工业园区正着力打造全国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中国西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

四、重庆酉阳工业园 酉阳工业园区是由重工业园区与轻工业园区组成的复合型园区,总占地面积11.7平方公里,其中,重工业园占地6.46平方公里,轻工业园占地5.25平方公里。

酉阳工业园区的前身是酉阳工业规划区。

即现在的龙江重工业园范围。

以龙江组团的重工业园于2003年开始筹建,2004年开始吸纳企业入驻,以矿产品加工、冶炼、化工为主,以建材、机械制造为辅,现有企业24户,规模以上企业18户,已投产企业21户。

2007年,园区工业总产值8.4亿元,实现增加值2.4亿元。

以板溪组团的轻工业园已开始基础设施和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建设,拟以食品、药品、服装加工、电子产品生产为主。

五、重庆巫山工业园 2007年县委、县府在认真分析县情、立足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决定大力实施“工业富县、工业强县”战略,着眼于解决城乡移民就业,结合打造劳务经济,以职教中心人才、技术优势为依托,组建巫山职教工业园。

着力发展以电子信息、轻纺服装、小型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制造业。

六、重庆奉节工业园 奉节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分安坪、苹堂和朱衣3个片区。

其中:安坪组团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先期启动4平方公里:草堂组团规划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朱衣组团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

七、重庆巫溪工业园 巫溪县按照“一园三组团”格局,积极推进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2008年被列入全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近年来工业园区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发展高速度,产业高积聚”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园区各项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八、重庆秀山工业园 重庆秀山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领导小组2006年批准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位于我县中和镇辖区内,交通方便,区位优越。

该园区紧邻国道319线,距渝怀铁路秀山火车站约3公里,渝湘高速公路约5公里,国道326线穿园区而过。

工业园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1.6平方公里,拓展区8.4公里。

九、重庆石柱工业园 重庆石柱工业园区是2006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主要包括“一区三园”,即南宾工业园区,临港工业园、有色金属园、非金属矿业园。

核心区——南宾工业园区总体规划12平方公里;三大延伸区包括:5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园、1平方公里的有色金属园和2平方公里的非金属矿业园。

十、重庆空港工业园 重庆市空港工业园区是重庆市政府首批批准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于2002年1月正式动工建设。

园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总体规划建设面积达54平方公里。

包括空港工业园和空港工业园B区(原重庆市两路工业园)。

十一、重庆龙桥工业园 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的涪陵,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景观矗立于长江之滨,区内有小田溪巴国遗址、点易园、“水下碑林”白鹤梁等名胜古迹,以盛产“涪陵榨菜”而享誉中外,历史上作为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曾享有“川东第一重镇”的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涪陵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近六年国民经济平均保持16.5%的增速,工业生产平均保持21.7%的增速,已逐步成为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较发达的涪经济强区。

十二、重庆南川工业园 重庆市南川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审批的重庆市级特色工业园区。

园区所在地交通便捷,渝湘高速公路,南涪铁路贯穿南川全境。

园区距离重庆主城45分钟车程,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重庆寸滩深水港码头一小时车程,融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成为渝南黔北通往重庆主城及我国中,东部的重要接点。

园区水、电、气、道路、光线,通讯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完善。

入园企业除可享受《南川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对重大项目还可按照《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的方式,对其实行特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