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前往东北旅行的衣物购置
冬季的长白山顶,白天最高温度是零下十多度,最低是零下三十多度,能够冬季去看长白天池的,那都是满满的真爱,不过景色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这次在长白山天池山顶,看到了完美日晕景象。
冬季的长白山顶,白天最高温度是零下十多度,最低是零下三十多度,能够冬季去看长白天池的,那都是满满的真爱,不过景色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这次在长白山天池山顶,看到了完美日晕景象。
到长白山旅行方式,首选肯定是坐飞机,自从长白山机场通航后,长白山和大城市的距离边的如此之短,比原来火车、汽车去长白山要方便太多。
去长白山最经典旅游内容,一是去长白山看天池,二是去滑雪,三是泡温泉,四是体验东北风俗。看天池,是很多第一次到长白山游客的首选。现在12月和1月的长白山山下城镇气温,都已经是零下17~30度了,所以各类抵御严寒的衣服裤子都需要添置,各类保暖物品也需要采购,需要从脚趾武装到了头顶,建议购买运动商店里专业防寒服装,要看清楚衣物的防寒温标后才购买。
长白山是中朝两国的国界,这里少有雾霾,只有茫茫的雪野,一些山谷沟壑中,还有丝丝雪云在飘荡,苍茫大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在雪原之上,突兀的平地上,高耸起一座大雪山,非常的特别,这座雄伟高山就是长白山。在它的周围,没有其他高耸的雪山,只见它单独的矗立,气势惊人,让人记忆难忘。
长白山机场就在白山市抚松县松江河镇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内,所以飞机降落前,乘客可以很清楚的从空中看到长白山,长白山的天池是否能够当天看到,不会被云雾遮盖,在飞机上就能判断出来。
长白山机场非常的小,只有两个飞机对接的廊桥,机场行李转盘也只有一个,非常的迷你小巧的机场。
机场附近的交通发达,距长白山西景区大门只有15公里。也可以出发去北坡或南坡景区,不过距离都有上百公里。
从机场可直接坐出租车前往长白山西景区,在机场外面会有很多出租在等候,车程不到半小时,就可以来到西景区的大门口,从这里就开始要换乘景区的环保车进入了。
因为12月以后长白山山顶积雪非常多,所以西坡景区的环保车只能开到西坡滑雪场,之后还有20多公里的山路,目前只能做雪地摩托才能上去,雪地摩托只能乘坐1.4米以上的大人,小孩是不能乘坐的。冬季本来除了雪地摩托外,还有雪地车(带封闭轿厢的雪地履带车)可以乘坐,这种雪地车老人和小孩都可以乘坐,不过目前山顶雪情,所以停运了。乘坐雪地摩托,是目前唯一能从西坡到达天池的选择。老人和孩子目前这个季节来西坡景区,目前来说只能选择去长白山西区大峡谷或山上的滑雪场。
在景区大门口有寄存室,可以寄存行李,此外还有各种装备租赁,包括衣服、裤子、帽子、雪镜、护膝、鞋子等等,各种冬季防寒的物品都可以租到,非常齐全。
冬季上长白山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尤其是脚、手和耳朵,除了景区大门服务中心外,里面的其他服务区里也会有租赁点,觉得冷了就一定要租借保暖。如果不做好保护,可能就会发生冻伤。说个亲眼看到的实例,一位与我同行上长白天池的先生,就是因为坐雪地摩托没有带帽子,虽然雪地摩托单程只有二十多分钟,但低温和寒风的结合,给这位先生造成了耳朵严重冻伤,水泡和出水,差点耳朵就冻掉了。所以请在冬季去山顶的人,千万不可大意,如果是自己买衣物,请一定看清楚衣服的防寒等级和温标,至少要零下10度或更低温标的防寒衣物,才能应对长白山冬季白天的低温,不然请一定要租借景区提供防寒衣服,手、脚和头部一定要保暖好。
从景区大门需要走一段林间的木栈道,才能达到环保车出发的停车场。景区的车辆有两种,一种是像公交车一样的大巴,一种是小的面包车,两种车上都有暖气,不过还是小面包车更加舒适,两种车子按照游客数量随机发车,人满或间隔20~30分钟发车。
景区大门距离长白山滑雪场非常的远,开车需要40多分钟才能达到,沿途看到的都是密林和厚厚的积雪。
看到有铲车在做道路维护,有些路段的雪堆高度超过2米,到处是冰天雪地。长白山是平地上凸起的一座火山所形成的山脉,呈坡度较缓的锥体,所以上山的道路相对比较笔直和平坦,没有之字路和急弯,但越到山顶雪就越多,在天池附近的山峰基本就可以用绝壁来形容了。
在经过一个服务区建筑群后,我们终于在路上看到了长白山的主峰,厚实的积雪覆盖之下,黑色山脊岩石在顶部露出,山势非常陡峭的。
环保车在山顶的终点站是长白山西坡的滑雪场,附近也都是初级滑雪区,山顶上高级(黑道)野雪区,在山坡底下是中级野雪区,整个滑雪区的面积很大,滑雪极限运动的爱好者的乐土,最长的雪道有2.6公里长,垂直落差近700米,这里的滑雪雪季一直可以到4月底或5月。
从滑雪场大本营这里开始,之后的上山道路就要交给雪地摩托了,雪地摩托的车票可在滑雪场的服务中心购买,雪地摩托135元/人,费用中包含保险费。
雪地摩托都是由专业驾驶员驾驶,后面可以坐1~2个乘客,当我坐上摩托举着相机准备拍摄骑行的飒爽英姿的时候,摩托就像机器野兽一样窜了出去,那寒冷的滋味一下扑面而来,因为太冷,所以呼吸都困难,拍了几张照片后,脸和手就被冻的不行,赶紧盖严实帽子和口罩,脸上被冻的太厉害的时候,盖紧用围巾去捂脸挡着,雪地摩托过弯道的和雪坡的速度很快,需要用手抓住把手,虽然带着手套,但去抓金属把手一段时间,还是会把手冻的麻木,那种体感温度,绝对有零下30度以下,还好只有20多分钟就到了。
在山下,还觉得不让1.4米的孩子上来,这规定有多么不人性,但坐过摩托之后,才觉得这条规定绝对有必要,这样的寒冷上山体验,绝对不是老人和孩子可以承受的,此规定确实还是合理的。
雪地摩托的路线和夏季山顶公路走向基本一致,这里是西坡最为平缓的一段山坡,不过因为冬季大雪和结冰,所以汽车公路都被积雪覆盖,无法用汽车到西坡停车场,这些路段冬季里,就连雪地摩托也要走之字型的路线来迂回上坡。
在坡上的服务站休息暖身后,继续向山顶天池走去,还需要攀登1400个台阶,前面1100个台阶还能被清楚的看见,后面的几百个台阶已经被大雪掩埋,所以最后一段需要从冰雪上踏过去。我简单测量和计算了一下这1400个台阶距离,大概距离约2.5公里左右,冬季这种天气下,往返大约需要1个小时以上。因为冬季长白山地区下午4点就太阳落山了,太阳落山后气温会骤降,还会起很大的山风,所以特别要注意时间,预留好足够时间下山,最好不要拖到太阳下山后,不然气温太冷了。
这里的台阶每隔5个,就会有一个红色的台阶编号,所以已经攀爬了多少台阶一目了然。部分台阶,景区管理人员为避免被大雪掩埋,还专门做薄膜顶盖,以及做成了冰雪隧道,身高高的游客需要低头钻过。
台阶附近积雪的厚度普遍超过2米,一些冰雪隧道需要低头,就怕不小心顶塌了隧道,而被雪埋。
在台阶路的中间位置,有景区的工作人员蹲守,尤其是最上面的冰雪险段,有工作人员在看护。
回首回望上山路,看到了巨大的日晕景观,这是大气光学现象,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冰晶越大光环越显著,有卷层云时,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在太阳周围同一圈上的冰晶,光圈主要由内外两种颜色组成,内侧呈淡红色,外侧呈淡紫色。光晕持续的时间很长,约有两小时,直到日落前才消失。后来当天晚上还下了雪,印证了日晕三更雪的民间谚语。
途中,找了避风木亭休息了几次,终于爬到了台阶的尽头,因为积雪太多,最接近天池部分的台阶,都被埋在冰雪里,就连台阶的扶手护栏都已经被积雪埋没。
越到山顶风就越大,体感温度也越来越冷,零下30度,且被大风吹着,这种滋味非常的不好受,手指被冻麻,拍照都非常困难。手机一拿出来,马上没电关机,就算插着充电器也依然充不上电,这里的气温已经超出了充电宝的工作温度范围。
终于爬上2470米的山顶,这里所有的建筑物体都已被冰雪冻住,没有道路的踪迹,只能在冰雪上寻找前人的足印,寻迹攀爬。
在山顶上有一块中朝两国的界碑,在山坡的边缘拉有红色的围绳,有不准翻越的告示。
顶着很大寒风,爬到上坡顶端,看到了天池全貌,我的眼前是一大个巨大的冰湖,这种景观确实非常特别,也只有在冬季长白山不封山的情况下,爬到坡顶才能看到如此景色。西坡比北坡游客攀爬距离和难度要大,来西坡观看天池,其角度还是不错的,比北坡要少一些山峰的遮挡。
虽然从西坡这里可以眺望到天池各个方位,视角非常的广,不过也没有办法去南坡和北坡,山顶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和坚冰,旁边无路可寻。
目前中国境内主要游客来长白山游览,能够看到天池的,主要是北坡和西坡,北坡景区更加平缓,景点也更多,地形和建筑也较多,游客一般多去的是北坡。
东坡是完全在朝鲜国境内,是一个需要非常曲折才能到达的区域,需要经过旅行社提前组团才能到达,不过东坡据说还可以下到天池边上(夏季),这在中国境内已是不可能的事。东坡山顶到天池,有之字型台阶道路一直延伸到湖边。
南坡的植被是最好的,不过南坡很多地方都是和朝鲜边境比邻,南坡旅游属于高端旅游区域,需要购买价格昂贵的VIP门票,近年来南坡景区地质灾害,不少区域封闭了,尚未修好和重新开放,所以目前还不能从南坡登顶看天池。
到了下午3点半的时候,太阳就躲到云层后面了,地面一下子昏暗下来,山顶的气温急剧降低,寒冷的感觉刺骨而来,顶不住寒冷,只能沿着台阶小心走下去,一些融化的积雪形成了冰面,所以下坡要小心防滑。
原路返回到西坡停车场服务区,在房间里暖了身子,准备停当保暖装束后,继续乘坐雪地摩托下山,下山时比上山有心理准备,虽然气温更低了。一定要穿戴严实,才上雪地摩托,因为摩托一旦开动,车上根本没有什么机会去调整漏风的衣帽缝隙。
这里祝愿每一位冬季来长白山天池游览和祈福的朋友,也都能有这样一个洁白而又美丽的天池记忆。
文章作者:钱玮,中国国家地理认证作者、风景评价师,百度签约度旅人,飞猪达人,搜狐旅游自媒体,乐途专栏作家,同程验客,途牛大玩家,驴妈妈达人,智慧旅游咨询师,自由拟稿人,旅行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