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小学教材全练

怎么看英国决定引入中国数学教材,全英国小学生开始背乘法表?这并不是文化输出,同时很不幸的是,这也不能证明中国的数学水平可以称霸全世界。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英国的教育。英国

怎么看英国决定引入中国数学教材,全英国小学生开始背乘法表?

这并不是文化输出,同时很不幸的是,这也不能证明中国的数学水平可以称霸全世界。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英国的教育。英国是个阶层流动高度固化的社会,普通民众与精英阶层从出生开始就是较为固定的,所以贝克汉姆那么出名的同时经常被吐槽口音,原因也在于在英国阶层固化是常态,而贝克汉姆是少数实现跨阶层流动的人。当然,英国的精英阶层同样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比如服役并英勇作战、从事公益事业,一战时英国精英(表现为军官)战死比例远远高于一般士兵就是精英阶层承担责任的表现,这也是英国民众能够接受固化的阶层流动现状的前提。

在这一背景下,英国的教育事实上也是分立的,为公办和私立两种体系。公办教育是给民众提供费用不高的基本教育。由于面向经济能力较为有限的普通公众,其更多指向特别是职业教育和专长教育,即我们所熟悉的教育理念。之前由中国老师带领英国高中生的试验,其试验对象是最为普通的英国公立学校高中生,而中国老师则是全国最好中学的中学老师,这一对象选择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公办中学内部自然有等级差异,与中国人印象中的西方教育不同,A类公办高中的学习强度同样非常大,不过由于其不是应试教育,因此可以进行更多的大深度阅读训练而不是为适应应试而进行的高强度机械重复训练,这类高中的学生也许不能进入精英阶层,但是其作为精英阶层的替补,在出现重大危机精英阶层受到重创时将接过社会责任。从优质公办高中出来的学生,接受的不完全是职业教育,其也接触部分精英教育内容。当然,要真正进入英国精英决策的核心圈还存在着一定困难。

另一方面的精英教育则是更为重要的方面,著名的伊顿公学院、哈罗公学都属于精英私立教育体系。目前英国仅有7%的学生上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一般被称为公学、私立学校或独立学校,不过大部分其实指的都是同一种形式的学校。英国精英阶层的中学阶段大部分都在这类学校进行高强度学习。相应的,在精英教育主要进行人文教育,这是英国教育的最核心优势。英国的精英教育体系培养出了大量人才,不仅有如丘吉尔这类著名政治家,社会各界的知名人物,他们对于英国和人类历史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在说完了英国教育体系,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英国采用中国数学教科书其实是公办体系的做法,其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公办数学教育质量,以便让公办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竞争力”。传统英国的数学教育更多的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避免“没那么聪明的人丧失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但是数学本身较高的智力要求确实要求更多的思维训练,这可以通过提高训练强度来实现。引进中国数学教科书,就是试图提高普通英国学生的数学能力,以便提高未来的就业竞争能力和专长的拓展能力。

但是这一改革是没有对英国核心的私立学校有影响的,因为中国的教科书并不能适应精英教育,而更多的是适应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评价体系。英国精英教育的考试制度并非不存在,但强度跟高考绝非成比例,精英教育需要这批天赋较好的学生在青少年时代尽可能多地吸收综合性知识,大强度深度和广度阅读是教育的核心,精英教学最核心的恰恰是人文知识而不是专长的训练,这让从丘吉尔到李光耀都受益终生。精英教育的成果便是让英国未来的社会领导能够具有相当全面的知识体系,应对全世界对英国产生的挑战。

回过头来看中国的数学教育,虽然中国中学生数学成绩显著优于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东亚、印度学生始终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主力,但是应该看到,在数学研究而不是数学竞赛上,东亚和印度学生只占很小的比重。以数学界最有重量级的菲尔兹奖(Fields Medal)为例,已有的18届获奖者共有57人中,亚洲人或亚裔的只有7人(日本3人;美籍华裔学者1人,为丘成桐、澳大利亚华裔1人,为陶哲轩;美籍印度裔1人;美籍越南裔1人),占比仅为12.2%。与参加中学生数学奥赛几乎全是亚洲人面孔的盛况相比,12.2%的获奖率实在是出乎意料的低。

这其中当然有世界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也有东亚数学教育自身的问题。过早过高强度的数学教育容易让青少年过早失去兴趣及其伴随的好奇心和钻研,这对于需要智慧和钻研的数学研究是非常不利的。东亚和印度众多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绝大部分人都放弃了数学界的钻研,转向金融、经济、计算机等其他应用型专业中。这点也值得亚洲的教育界反思。

数学教育是世界的,不单单是中国的,因此不存在文化输出。而英国政府的反应其实也是很明确的——提高英国普通学生的数学能力以获得职业竞争力,但不涉及精英教育。对于中国而言,情况可能相反,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精英教育空间,目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与精英教育的要求差距太大。英国有英国的问题,但英国人借鉴中国的思路并不等于中国自己的教育没有问题,作为中国人,这点也是需要我们警醒的。

你如何看待现在的小学教材?

应该融入更多的大脑开发,智力,锻炼思维的内容

初一数学的优+解析和中学教材全解,哪个好?

可以关注下我,我发的全部是自己学生的错题,比较经典!后期继续更新

小学奥数教材有没有好的推荐?

已经是第三遍回答这个问题了。我就直接复制粘贴了。如果被折叠了,诸位可以自行打开看一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书难度不同,而且同样的书对于不同的学生难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到底那本书适合自己还是很难说的。我这里的推荐都是以孩子校内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奥数学习比较少甚至是没有的情况分的难易。

之前有人问过我,这些书是不是都做过,我保证我推荐的书每一本我或者我孩子都用过!以下所有分析都是我个人的实践总结。

《举一反三》


这套书算是比较经典的入门级教材了,难度不大氛围A、B、C(现在叫优化升级版本)三个版本。前两个讲解比较详细,最后一个是习题练习。目前是销量比较高的一套,适合课内提优的需求。

《奥数教程》



这套是老牌经典教材,一套三本,目前已经有新版了,我孩子三四年用过。 这个也非常好,自成体系,并且有没记错的话应该会二维码扫码讲解来着。 并且网上有真对这套教材的视频课程,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搜一下。

《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



这一套是经典中的经典,已经绝版,某宝有售,孩子一直在用。这套书应该是很多数学大牛的启蒙读物了。另外这套书还有配套练习《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思维训练导引》。 我家每年会做一本作为预习。

《高思学校竞赛数学导引》



高思的经典,这套书是从三年级开始的,每章分三个难度梯度,难度变化非常明显,如果孩子能够拿下“超越篇”竞赛一定有奖。我孩子一直在做。同时可以使用一下乐乐课堂APP,里面的数学和这个衔接非常好。 另外还有一套是“课本”,全彩页,难度比导引低很多,也可以作为入门级的学习一下。课本的图我就不贴了。

《数学思维启蒙》/《数学思维训练》(现在叫《思维创新大通关》)



学而思的经典之作,这书一般我们叫做“白皮书”,都是竞赛真题题目,难度较大,不建议刚学奥数的孩子去做!前两个书名号启蒙是低年级的,思维训练是高年级的。现在都改版了,难度又有提高,叫做大通关了。这书孩子要是能刷完、刷懂,那么孩子的竞赛就是奔着一二等奖去的了——尽管暂时禁赛了。这本书是竞赛必刷之一。

《明心数学资优教程》



明心跟上面的那些一样,也是经典之作。难度梯度明显,内容也很全面,而答案讲解详细,这书我买也买过。 另外明心还有一本叫做小学数学年鉴的书,这本书没禁赛之前每年会收录当年个大竞赛的真题,适合学有余力冲击杯赛的学生用。

《奥数精讲与测试》



也是经典之作!不过我只买过并未做过。

另外还有入门级的学而思全套教辅,比如各种《秘籍》和专项练习什么的

,因为我给孩子买的时候都是老版,新版我没再买过,所以不做评论了。

各种视频

实际上现在网上有大量的一些机构过去就传出来的视频课程。我们习惯于称之为“录播课”,题主完全可以自行搜索(实在找不到就问我要吧),当然了,如果题主自己在这方面很专业,那么完全自己学也是可以的!

报班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系统学习,并且自己又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我还是建议报个班吧。无论是在线的还是面授的,现在的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中、小学教材的错漏是工作失误吗?如何理性看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用教育机智,把他当做一个反面教材,来对学生开展教育啊

有些小学三年级没发科学教材,这是为什么?

那是各地方教育部门的事了,

小学教材:数星星的孩子是南阳人吗?

张衡当然是南阳人,张衡也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