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南京审计学院发展史

上海立信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和南京财经大学哪个比较好呢?这里要先更正下,南审已改叫审计大学了。在普通人就字面理解,上海立信由于有立信事务所冠名,认为是民办院校。而南审在大

上海立信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和南京财经大学哪个比较好呢?

这里要先更正下,南审已改叫审计大学了。在普通人就字面理解,上海立信由于有立信事务所冠名,认为是民办院校。而南审在大学生分配的年代比较火,必经是国家审计署下属院校。而南京财经大学为新兴大学,选择必选南财经。

南京审计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好就业吗?

工商管理专业是本一批次学科,学科学的东西比较杂,涉及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供应链等相关学科内容。总体而言学科专业实力不错。毕业生就业去向涵盖所有企业工商管理相关岗位(市场营销岗、人力资源岗、综合管理岗)。去年毕业生就业去向银行业的偏多(当然这也是整个南审的总体趋向)。有细节性问题可以具体追问我

能不能讲一讲中医的发展史?

中医在秦汉以前就有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东汉出了两大名医:张仲景和华佗,华佗庙宇遍布民间,被人奉为神灵。我们家乡的华佗庙,三月十五,九月重阳节,烧香的香灰一大堆,从半夜开始到下午,人山人海,阻塞了交通。

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至今还非常实用,被誉为中医之圣祖。可以中医在二千年前就己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由于曹操杀了华佗,中医从此没落几百年,直到药王孙思邈被李世民请出做官,中医才得到尊重。这就是民间故事:药王爷老婆的脚八斤半时,运气转。其实这个故事就是中医的低谷,与中医被重视的一个历史。

到宋代以后中医大发展,出现了金元四大家,明清,中医进入了顶峰。由于西方医学的东进,科技的发展,民国时期,中医受到了挑战,毛泽东时代,中医大发展。赤脚医生都学个一技之长。家传中医进了医院,好中医聘为中医学院当教授,全国建立许多中医学院。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今天医师害了中医。中医都是违法行医。中医进入了灭绝期。

中医没有几十年刻苦钻研,高智商是学不好的。本人不才,自学中医,在实临床方面,还真不服什么人。

南京的咸水鸭,有多少年的发展史?

盐水鸭是南京的特色美食,以其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的特点闻名于世。盐水鸭一年四季皆可制作,但尤以每年八月桂花飘香时节制作的为上品。《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因此盐水鸭也有个别称叫“桂花鸭”。

南京古称金陵,向来有食鸭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当时的史书记载,陈朝与北齐的军队在金陵北郊一代激战,陈朝的士兵食用米饭配鸭肉,士气大振,最终以少胜多,大败北齐。这一段文字虽有夸大之嫌,但应该是南京鸭馔在正史当中最早的记载了。到了宋代,南京城内盛行用鸭配菜,并有“无鸭不成席”之说。

关于盐水鸭的记载,则出现在明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明代流行一句顺口溜:“古书院,琉璃截,玄色锻子,盐水鸭。”这13个字囊括了当时南京城的四大特色。古书院,指的是南京国子监;琉璃截,指的是被称为中世纪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当时人类最高建筑的大报恩寺;玄色锻子,指的是南京著名的特产玄色锦锻;盐水鸭作为一种食品,也能名列其中,可见盐水鸭的风靡程度。

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后,进一步刺激了鸭馔业的发展。除大小菜馆烹制鸭馔外,还形成了鸭铺行业,最高时全市有156家,鸭馔的年销量高达51万只,出现了濮恒兴、刘天兴、马恒兴、韩复兴等新的盐水鸭八大家。

盐水鸭的详细历史,已经无从考证,可是南京人食鸭爱鸭的声名已经远播开去,据不完全统计,现如今南京全市一年鸭子销量3000万只以上。

如果来到南京您一定要尝一尝这个古老而又美味的食品。

如何评价美国的发展史?

美利坚合众国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另有数据为963万,包括美属五大湖及内河、港口等水域),人口3.23亿(2016年)。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由来自全球各大洲、各国家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其族群构成和族际关系既独特、又复杂,不同于其他国家一个占人口多数的民族和若干少数民族的模式,这充分体现了如下美国观:一国能够因为拥有不同族裔的民众而受益并因此繁荣昌盛,这座民族大熔炉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产生的。

这里史上只有印第安人,统称土著美洲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族群,使用的语言多达250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美洲像磁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为掠夺、冒险、谋生、逃难、发财等不同目的纷至沓来,也有被贩卖或掳掠的奴隶。

全球移民美国,使其族群更趋复杂化,一般认为移民及其祖先所代表的族群在125—200个之间,二分法最简洁直观:土著美国人和移民。土著美国人是指所有在1492年欧洲人抵达美洲时就已在美洲大陆生活居民的后裔,包括夏威夷人、阿留申人、爱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移民族群包含了98.5%以上的美国人,他们都是移民或移民的后裔,根据一方祖先的出生地分为非洲、亚洲、美洲(拉美)、欧洲、太平洋各岛屿、中东北非、北美(加拿大裔阿卡迪亚人)七类。


与“饱受颠沛的人们”在自由灯火的引领下踏上新大陆同步,美利坚的历史短暂而不暗淡,踌躇满志且无蹉跎岁月。

欧洲人涉足之前,土著印第安人已经在北美大陆生存万年以上,他们捕鱼打猎,以氏族部落为单位聚居生活,族群呈多样化特点,有250多种语言,成百上千个部落(1995年美国政府承认的印第安部落有300余个,另有百多个在争取承认中)。

15世纪末哥伦布美洲之行后,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开始跨洋探险移民之旅。1607年,一百多名来自殖民冒险团体伦敦公司的英国人登陆现美国东海岸弗吉尼亚,建立首个殖民点詹姆斯敦。1619年,一艘荷兰船向北美运来首批20名黑奴。1620年,102名英国清教徒从荷兰乘“五月花号”抵达现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的朴茨茅斯,他们订立的包含平等、公正和自治内容的“公约”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深刻内涵。隔在弗吉尼亚和新英格兰之间的新阿姆斯特丹曾为荷兰所有,1665年以“纽约”新名易手至英国人。到1701年,英国在现今美国东海岸建成从北到南的12个殖民地,1732年,佐治亚成为第13个。

17世纪英国殖民北美期间,移民和教育当为重大事件,1628—1640年,两万多清教徒举家逃避宗教迫害,他们中有富兰克林、爱默森、霍桑、林肯和亚当斯家族的先人。1700年前,共有38万英国人、1万—1.5万荷兰、法国人、近35万黑奴移居该地。1636年,哈佛大学在波士顿奠基,“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名副其实。1693年,美国第二所高等学府威廉—玛丽学院在威廉斯堡成立,它培养出包括杰斐逊的3位美国总统。

英国“王权至上”的殖民统治在一个半世纪后走到尽头,1775年4月,北美民兵在列克星敦打响争取独立的第一枪。1776年7月4日,13个殖民地代表组成的大陆会议上通过《独立宣言》,它开宗明义:“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经过6年半的浴血奋战,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为“自由、自主、独立的国家”。美利坚独立史短暂而辉煌:独立战争开创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新纪元;它最早从宗主国独立,对拉美乃至全世界的殖民地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最先建立共和制国家,宣布第一个人权宣言,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诞生地。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并签署宪法,三权分立、联邦制和公民基本权利等原则贯穿全篇。1789年,华盛顿就任首任总统,他不恋军权,不迷权力,创下8年两届总统任期即告退的先例,卸任后归隐“桃花源”弗农山庄。他与同代人富兰克林、杰斐逊、汉密尔顿、亚当斯、麦迪逊等共同缔造了国家价值观与根本大法,并身体力行,美国正是以先哲和他们恪守的法律制度而伟大。

建国之初国家面临两条道路之争,汉密尔顿主张强力联邦、工商立国、对外亲英,为联邦党(第二次独立战争中不得人心,遂于1815年瓦解)领袖。杰斐逊则力倡各州分权、兴农抑商、反英亲法,创立民主共和党(当时简称共和党,即现今两大政党之一的民主党前身。而共和党前身系1825年从民主共和党中分裂出的一派,1834年称辉格党,1854年正式组建为共和党。1860年林肯成为该党首任总统,共和党别称“林肯的党”)。治国实践中汉密尔顿的政经之道更适合国情,形势比人强,杰斐逊及两位同党总统继任者追随华盛顿—汉密尔顿-亚当斯的方针路线,体现出利益当先、抽象原则让位的实用主义,它也成为两党政治乃至美国文化的基本特点。

美国历史既是美国人的迁徙史,也是国家的扩张史。最初的13州面积94万平方公里,加上英国放弃的密西西比河以东土地合计230万,此时美国已向西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1790年全国人口400万。1803年,拿破仑将215万平方公里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1819年,美从西班牙手中得到佛罗里达。1835—1848年,美国又从独立国家墨西哥手中夺得从德克萨斯至加利福尼亚、占墨全国半数以上的230万平方公里土地,仅支付1500万美元“补偿金”。1846年获得落基山脉至太平洋之间的俄勒冈地区,1867年,用720万美元从俄国买下15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1959年,夏威夷成为美国第50个州。

急剧扩张加深了南北矛盾,内战前的南部经济以奴隶制种植园为核心,东北部和西部自由资本主义“高歌猛进”,后者在土地、人口、经济总量上占据七成以上的优势,当时全国有近400万黑奴。1861年,林肯就职,他“天生反对奴隶制”,并“赞成把荒地分成小块,使每一个贫穷的人都能获得一个家园”。4月,南方迫不及待竖起分离大旗,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一举扭转战局。1865年4月,内战结束,其代价高昂又影响深远:全国人口的12%、350万人参战,62万人丧生,远超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献身者。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将“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传遍世界。

人的解放与工业科技革命相互促进,“美国世纪”悄然开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技术奋勇赶超英法,爱迪生的发明、汽车与飞机的出现、煤炭、油气成为能源主力,有学者亦将彼时出现的股份有限公司视为现代美国的缔造者。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之首。19、20世纪之交,美国不失时机地走向世界,挑战老牌殖民者西班牙并大获全胜。两次世界大战中,它如出一辙上演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的好戏,成为最大的赢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以新政深刻地改变美国社会。

战后美国“如日中天”(确切应为1945年至1950年代),拥有全球半数的制造业和服务产出,以北约和马歇尔计划牢牢掌控大半个欧洲,发起“遏制”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在经历越战泥潭和“金本位”不再的双重打击后,里根—布什时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极大地提升了美国的士气,对伊斯兰文明的偏见和阿以纷争中的偏袒让它蒙受“9·11”之灾,全球反恐领袖能赢得战争,却难以换来和平。

有观点认为,或许是历史经验害了美国,他们认为“以往每当美国参与国际事务,其作为总是能够获得迅速的成功。他们曾经击败过英国人、墨西哥人、西班牙人、德国人和日本人,而它又和其他大国不同,从未有过被侵略、击败或占领的经历......对这样一个国家,失败会是全新的体验。”

21世纪,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依然,2016年实现GDP18.56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25%,预期寿命78.7岁。只是渐失“包打天下”的胆识和能力,全球事务需要更多的协调、共识与合作。

枪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宋史一百七十九卷 兵制中有写到突火枪“突火槍以鉅竹為筒内安子窠如燒放熖絶然後子窠發出如砲聲逺聞百五十餘步”年份为开元庆年,即1259年

这是最早的有记载的火器。

接下来,火器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东,并被称之为马达发(Mardafa),继而传入欧洲。这会不管是哪儿,都已经开始用金属身管替代突火枪那种不靠谱的毛竹身管。

但这会的点火都还得拿一根香一样的玩意伸进身管后面的火门里边点火,很不方便。15世纪的时候,用扳机控制火绳,进而引燃药池的火绳枪出现。

但火绳枪需要有人保留火种,而且受天气影响很大。16世纪,使用燧石击打产生火花,引燃药池的燧发枪逐步流行,在之后直到19世纪这都是最重要的击发方式。

17世纪,因为滑膛枪的精度射程感人,采用膛线的线膛枪开始有限的在狩猎圈子兴起,但因为工艺和弹丸限制,尚未普及。

19世纪初,雷汞的发明,让枪械的点火方式从燧发逐步转成火帽击发,效率更高。同时定装药的纸包弹流行,撕开纸,火药倒进去,然后再连着纸和弹丸从前面塞进去。

同一时期,因为前装枪因为效率低下,后装枪的尝试开始。但是因为闭锁不牢,效果当时并不好

同一时期,因为火帽的发明。击锤和转轮联动的转轮手枪开始出现

到了19世纪中期,出现了纸壳定装弹旋转后拉枪机的德莱塞针发枪

闭气性极好的米涅弹,解决了膛线问题,从此线膛枪走向巅峰滑膛枪开始告别自行车。

金属定装弹,尤其是金属底座解决了后膛枪闭锁不严的问题,从此后膛装填成为主流。

19世纪中后期,金属中心发火定装弹、针发、旋转或者起落闭锁的单发步枪主流

随后盒式、管式弹仓的连珠步枪开始出现

19世纪末无烟火药的出现让枪械的威力提升一个大台阶,枪械开始从手动装填朝着靠火药动力自动装填走,并且子弹口径从10mm+降到7-8mm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气式、枪管后座式、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蓬勃发展,并且逐渐小型化(步枪、手枪、轻机枪);旋转后拉/直拉步枪等也开始晚上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一战前后:冲锋枪、全自动手枪的应用,突击步枪的早期概念

二战:通用机枪,突击步枪,半自动步枪,狙击步枪的应用 中间威力步枪弹的闪现,冲压工艺的普及

战后——20世纪中后页:全威力自动步枪的尝试和淘汰。中间威力步枪弹的崛起和被小口径步枪弹打脸,半自动步枪逐渐退出一线,专业狙击步枪的出现,无托步枪的兴起,新材料的轻量化普及。

其实二战到现在基本咱们都有个谱,不细说了。实际上前面也就是说了个大概过程,要是详细说的话能写一本很厚的书。这篇权当抛砖引玉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是怎样的?

书法,简单理一下

书法是后来才有的概念,最开始是文字。

在很久很久以前,先民们在打猎、采摘、繁殖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些东西用脑子不容易记住,比如说部落有多少人,打猎猎杀的几头鹿,于是先民们开始做一些符号,结绳记事或者在石头上刻画一些简单的符号,就跟画画一样,这就是文字的雏形。

再后来发现需要记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些符号系统也就越来越丰富,文字就诞生了。

先民们开始尝试在不同的载体上留下这些符号,现在能看到最早的是某些陶器上,或者刻在骨头上或者龟甲上的,这就是甲骨文。

再后来,发现在铸造青铜器的时候可以把字铸造在青铜器上,因为载体是金属,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都可以成为大篆,当然有大篆就有小篆,秦包括秦以后,篆书被进一步规范,规范后的篆书被称为小篆,那时候的小篆名家是李斯,对就是秦国的丞相,现在可以看到的《峄山碑》、《会稽刻石》就是小篆的代表作。

秦汉时期,以为要处理大量的文书,而篆书不便于书写,也是出现了一场从基层官吏开始的自下而上的“隶变”活动,就是篆书变为隶书的过程,持续了几百年,最终到汉朝隶书成熟。隶书的经典之作有《乙瑛碑》、《礼器碑》、《张迁碑》等等。

隶书出现后,出现了草书和楷书,其中有一种草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被称为“章草”,同时隶书也在向楷书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称为“楷化”,楷书经理魏晋六朝,直至唐朝楷书可谓炉火纯青,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等大书法家。

宋朝是文人是大夫最美好的时代,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包括苏东坡、米芾、黄庭坚、蔡襄等等。

明清时期书法可谓百花齐放,在明朝以前,书法几乎都是信札、尺牍、手卷等拿在手上看的,而明朝之后大幅书法出现,实现了“拿在手上看”到“挂在墙上看”的跨越。同时,明清时期书法作为社会分工更加明确,涌现出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书法家,比如张瑞图、王铎、傅山、金农、郑板桥、刘墉、沈曾植、何绍基等书法家。

总而言之,世上本没有书法,写的人多了,也便有了书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