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哲学电子书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系统化理论的世界观,是以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涵宇宙的性质、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一切中的位置等基本而又高深的问题。哲学是对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的世界观,是以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涵宇宙的性质、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一切中的位置等基本而又高深的问题。

哲学是对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为本源的问题探索,故而形成了“唯心和唯物、以及二元论”的哲学体系。

哲学有着无用之大用,“学习哲学的目得,是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冯友兰)“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庄子)

学习哲学,可提高人心灵境界,探索事物根本,以此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哲学的本质是什么?

我是远方,我来回答!

我每天都在学习哲学,每天都有一点新的认识,可能理解还是不到位,但是还是有一点心得,所以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

我以前认为哲学就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学说,这样说也没啥问题,但是对哲学的慢慢了解,知道了,哲学的范畴越来越小,其实这是一个好事,就像我们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健全一样,有宪法,然后根据这个母法制定出很多法律。

所以大家在研究的时候走了形而上学的老路,片面的,机械的,静止的去看待哲学,这样就抓不住哲学的要领,其实哲学的发展不是路越走越窄,而是越走越精细化,广义的哲学很好理解,宇宙观人生观但是狭义的哲学是啥呢?辩证法?形式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其实好像都是,但是都分出去了,都是哲学的分支,但是现在的哲学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不再是广而泛之,就是逻辑学和辩证法,逻辑学说的是啥,说的是因果,从现象总结,归纳,提出规律,辩证法是啥,辩证法就是一分为二,看待事物从多方面去考虑,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因此在这里说,狭义上的哲学,也就是现代哲学不是解释和扩充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而是让大家更清楚更客观的了解世界,了解我们自己,怎么样了解我们的自己,那就是研究我们的思想,研究我们的意识,客观认识自己。

所以哲学是智慧的学说,是我们认识宇宙,我们认识自己的学说,所以狭义的哲学也就是逻辑,逻辑就是前因后果,思维的递进和归纳总结。还有辩证法,也就是多角度,多面性,认识宇宙,认识自己。

逻辑学也快独立出去了,逻辑学就是我们思想意识的认识和排序,所以哲学的范畴越来越窄,但是人类的认识一直在进步从拉瓦锡观察到分子原子,再到量子学,可能以后还有比普朗克常量更小的因子,可能宇称不守恒理论只是初级阶段,但是我们一直以来在进步,这就是哲学的精神。

所以你要问哲学有啥用,我觉得也没啥用,也有很大的用处,那就是独立思考的精神,那就是实践检验标准的精神,精神就是我们的思维!

哲学绝对是一门科学,越来越窄,越来越清楚,人类认识的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就是这样发展的!

哪里的电子书最全?

喜欢Kindle电子书的福利,自己搜索,精校电子书,一辈子都看不完

吉吉美学 2018-04-09 22:12:10

小编自从发布了高清版PDF电子书免费放送这篇文章后,好多小伙伴也是感到很是书荒,就这些pdf不够看的,况且,pdf格式的电子书仅仅是在电脑上或者平板pad上观看阅读的体验是最好的,换成了手机或者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之后效果很不好。

小编在下文中会分享几个网址,精品的电子书网址,按照名字可以自行去搜索,本文中不会提及网址。

如果不想自己去找这些网址,欢迎私信我,回复“0078”。网址会自动回复给你。

那么如何去搜索电子书呢,我们得先来谈一下电子书的格式

1、目前手机端,无论安卓还是苹果,手机端小编比较喜欢的阅读器是多看阅读。有几个优点,对于精校版本的排版比较好,一改电子书枯燥无味的排版,增加了图文。这个阅读器是支持epub格式的电子书,所以在搜索引擎上搜索的时候就要去搜索对应格式的书籍,之后传到手机端。

2、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主要支持的是mobi和azw3这两个格式,如果把阅读器刷多看系统,也可以支持epub格式。所以下载的时候要下这样的电子书传到设备中。

3、如果想用手机端看支持kindle格式的电子书,也可以下载kindle(电子阅读器)。有了这个阅读器就可以直接观看mobi和azw3格式的电子书了。

如何找到心怡心怡的电子书呢

云海电子图书馆:这个网站涉及到的类目比较丰富。而且分类很详细。每一个大项都会分类出许多小项。网站提供了搜索栏,可以搜索自己想要的图书,找到之后会转到网盘的链接,下载起来很方便。

苦瓜书盘:小编认为这是一个及其良心的书籍资源库,本着书籍的网站就全都是书籍,没有一丝的广告参与,可以看出网站的经营者的良苦用心,好的网站的确值得推广,找到书之后会提供多种格式提供下载,可以按照文中提到的格式去放到相应的阅读器中,网站上也设置了购买正版书籍的通道,如果喜欢纸质书,还是去购买吧,毕竟那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

我的小书屋:这个网站就更厉害了,小编这里推荐的就是它的合集资源,超多的合集啊,下到你手软,强烈推荐,好不好自己看。

有了这些书,相信小伙伴们不会在去为找不到电子书而发愁了吧,关注我,每天都会有好的内容呈现。

点赞只是你举手之劳的事情。

哪个电子书好用?

题主说的是看电子书软件,还是电子书阅读器?

如果是电子书软件,那有很多都可以免费看书,比如:微信读书、网易云阅读、网易蜗牛阅读、kindle、掌阅、京东阅读、多看阅读、咪咕阅读、豆瓣阅读、当当阅读等等。

目前我在用的是微信阅读和网易蜗牛阅读。微信阅读可以跟好友PK阅读时长,可以看到微信好友正在读什么书,给自己筛选图书有个参考。网易蜗牛阅读的好处是每天开放一个小时的免费阅读时间,可以免费阅读平台上所有的图书,这个对自己有督促的作用,至少每天那一个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不想浪费!


如果你问的是电子书阅读器哪个好用,那就看你需求了:

如果是喜欢自带图书资源的小屏阅读器,那亚马逊kindle、掌阅ireader、京东JDreader都可以。

如果喜欢自由一点的,可以选择BOOX阅读器,采用开放的安卓系统,可以自己安装漫画APP、阅读APP等,打破平台局限,想看哪个平台的书,就下载什么阅读应用。

如果经常看PDF文件,以上提到的小屏幕阅读器都不适合,你需要买个大点的阅读器,比如BOOX Note、BOOX Max2、索尼RP1、remarkable等10寸以上的电纸书。

更多资讯,可关注我的头条号,第一时间看我每日的干货更新。

你认为哲学是什么?

哲学就是人们对宇宙人生等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哲学分支有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

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在古代,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庞杂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是能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各种问题,都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时期的哲学研究对象,包含了具体科学的对象,哲学和科学浑然一体。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当今哲学界的两大派别。

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将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理念(法则)等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认为人可以凭借感觉器官及其延伸(科学仪器)完全认知世界,而至今尚未被认知的部分只是由于技术的不发达,人完全认识世界是必然。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认知的或不能被完全认知,此处的不能完全被认知并非“尚未被认知”,而是指世界的某些部分或某些层面,人类是永远无法知道其真相的。“概念世界”是研究不可知论时不可不提的概念。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试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源的哲学学说,它和一元论相对立。

知识论:除了包含唯物、唯心、二元等思想的本体论外还有知识论,知识论分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个对立学说。




什么是哲学?

该回答来自三联中读作者《读书杂志》

读书与自学 | 陈嘉映:哲学是什么

对哲学这样的概念下定义,主要的用处是提供一个入口,让人可以踏进一座迷宫。

哲学是什么

文 | 陈嘉映

(原载《读书》2000年第1期)

“哲学”这个概念不可能有一个放在什么场合都合适的定义,就像“宗教”、“文化”、“品德”这些概念一样。这并不表明大家不懂这些概念,或理解得不清楚,“跳”这个字出现在任何场合我都明白它的意思,但我无法给“跳”下个定义。

所以,历史上对哲学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并不是很可怪的事儿。而且,这些定义虽不相同,却也不像有些人设想的那样五花八门,它们多半都互相联系着,有点像同一个迷宫的不同入口。的确,对哲学这样的概念下定义,主要的用处是提供一个入口,让人可以踏进一座迷宫。

若问我哲学是什么?我会回答,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讲道理学。这可以看作了解哲学的一个出发点,本文分别讲讲“讲道理”和“科学”这两个概念。

人在各种各样的场合由于各种各样的诱因说话,命令、请求、感叹、讲故事、开玩笑,其中一项是讲道理。“不许出去”,这是下命令,“别出去,外面冷得很”,这是讲道理。讲道理一般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因为外面冷,所以别出门。

人是一种讲道理的动物,只有超级专制的父母才会只命令孩子这样做那样做而从不说明理由,只有把人民当做奴隶的政府才会只下命令不讲道理。然而,即使我们每次问为什么都徒然遭到一通训斥,我们依然会忍不住问为什么,为什么给他的多给我的少?为什么今天让我向东明天让我向西?为什么太阳老是圆的而月亮有圆有缺?问为什么,是人的本性,回答为什么、讲道理,也就成了生活中一件通常而又重要的事情。父母哪怕瞎编,也得编个道理出来:不能撒谎,撒了谎鼻子长疮。同理,很专制的政府也需要一套意识形态,好像它滥捕滥杀还挺有道理,实际上,由于专制政府的许多做法很不自然,所以它需要专门豢养一整批意识形态专家来为自己辩护。

有很多种讲道理的方式。一类是为命令和行为提供理由:“别出去”,“为什么”,“外面冷得很”——因为冷得很所以不要出门。我们似乎还可以接着问:“天为什么冷”,“因为起风了”,“为什么起风”等等,这样的追问没个头,但这是另外一种追问了,是对自然因果的追问,不再是为命令和行为提供理由,不属于狭义的讲道理。我们也许不追问一个原因的原因,而疑问某一个理由何以成为理由,就是说,不问为什么天冷,而问“为什么天冷就不出门呀?”——“这么冷的天出门会冻掉鼻子”这不是向外追溯因果,而是把原来提供的理由(天冷)分解为一个因果(天冷会冻掉鼻子)和一个理由(因为会冻掉鼻子所以不要出门)。这种向内的追问通常不过两三道我们就无言以对。因果可以无穷追问,理由却很快有到头的时候。

另一类讲道理,是从某件具体的事情引申出一个大道理来,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为什么呢?用心一也。大道理偶一讲之,讲在妙处,可以让人豁然开朗,老讲大道理,必定让人不胜其烦,世界上的事物莫不一分为二,数分成正数和负数、整数和分数,人分成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鸡蛋分成蛋白和蛋黄,诸如此类。

哲学是讲道理的科学,科学研究普遍有效的机制,混在一起,哲学就成了普遍有效的道理,成了大道理。结果人们都把哲学当做讲大道理的,当成一堆大道理。其实,道理之为道理的普遍机制全然不同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不仅如此,掌握道理之为道理的机制,恰恰是为了提防某一条有的放矢的道理膨胀成放之四海中任何一海皆无所谓的大道理。我生性怕听大道理,所以才入了哲学这一道,可人家听说我属哲学专业,寒暄未毕就摆出好多大道理来和我论道,心里常叫苦不迭。不过如前提示,把哲学当成讲大道理,事出有因,既然投了哲学这行,这黑锅该背也得背着。

蚯蚓没有爪牙之利,为什么能在土里钻来钻去?“用心一也”是一类回答。另一类回答则完全是另一套,谈的是环肌、纵肌、刚毛等等。我们可以选些对照词来标识这是两类回答:“用心一也”回答为什么(why),“环肌纵肌”回答怎样(how),前者讲的是人生的道理,后者讲的是自然的机制,等等。这样小来小去换些说法固然不无小补,但我们终究要直面“‘为什么’和‘怎样’是什么关系?”“自然在哪里结束人生在哪里开始?”这些疑问。研究这些问题属于哲学的本职工作。

还有一类讲道理,不是从具体事例到大道理,而是直接从道理到道理。例如从甲在乙左推出乙在甲右,例如一个人说如果A所以B,今非B所以非A,另一个人可以说他推论错误,这些都是在纯道理层面上讲道理。

讲道理是说话的一种形式,取了讲道理的形式,不一定真有道理,谁说谎谁鼻子长疮,所以不能说谎,这说法取了讲道理的形式,但其中的所谓道理可能根本不成道理。反过来,不取讲道理的形式,绝不意味着讲得不合道理。林妹妹进了荣府,“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房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云云,那是描述,不是在讲道理,但讲得有条有理。不仅描述等等需要合乎道理,甚至不讲道理也得合乎道理地讲,“我是流氓我怕谁”够不讲理的,但这讲法本身合乎道理,要么他怎么不说“我是小学语文老师我怕谁”哪?“道”和“说话”意思差不多,“道理”和“说话之理”差不多,说话要让人听懂,就得在某个层面上讲道理,与此相应,讲道理的科学也就在某个意义上是说话的科学或语言的科学。哲学是广义的逻辑,逻辑或Logik,来自希腊话里的logos、logein,就是“说话”的意思,“道理”的意思。

道理该分成几类,讲道理和合乎道理的关系如何,不讲道理和不是在讲道理的关系如何,所有这些都可以研究一番,都是哲学或讲道理的科学该去研究的内容,这里不多说了。

上面解释了一下“讲道理”,下面再说说“讲道理的科学”里的“科学”这个概念。不过,“科学”是个极大的概念,这里只浅近谈谈科学和艺术的区别。

“艺术”这个词最朴素的意思差不多等于办法、方法。做一件事情有人上来就胡做,我们说,你这样胡来不行,做事要有个方法。有方式方法,就是有art,有艺术。方法、艺术、性格、道德,所有这些词,既泛指某一领域,又特指这一领域中正面的、优秀的。道德研究包括研究不道德的行为,而“有道德”则专指道德优秀,同样,“艺术”既泛指方式方法,又特指优秀的方式方法。我制作一个椅子,不会做,胡做,做出来歪七扭八,又难看又不结实。一个小木匠来做,他有一套做椅子的方法,做成个正正经经的椅子。公输班来做,那就是件艺术品了,得收在博物馆里。当然,公输班做椅子不是想送给博物馆,他就是想做把椅子。从前,艺术不是为博物馆服务的,艺术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做成,做漂亮。这层意思其实我们现在也不陌生,放马有放马的艺术,烹调有烹调的艺术,有的人字写得真艺术,有的人话说得真艺术。

讲道理也有艺术不艺术之分,有时候讲不好乱讲,有时候正正经经讲出一番道理来,有的人不止于此,他掌握讲道理的艺术,同样的道理让他一讲就讲得那么娓娓动听。

掌握了一门艺术,是广义上的一种“知”,“会编篮子”差不多等于说“知道怎么编篮子”,而且这种知来得尤为真切。不过,这种亲知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知识,这两种不同的知识,有时称之为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反过来,讲得出做一件事情的道道,不一定就做得好这件事情。据说一个曾培养出游泳世界冠军的教练本人是只旱鸭子。

这两种知识的区别,有时称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或理性不及的认知和理性认知,或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没有两个固定的语词来标识这种区别,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术和科学也算一对。不过须注意,虽然我们倾向于用一对对立语词来表示这种差别,但实际上“知”的形态不是明确地分成了两种,而是形成了一连串的等级和过渡。相对于跳高运动员,跳高教练的知识可说是理论知识,但是在体育运动研究所里工作的研究人员,比跳高教练的知识又要理论多了。可以设想背摔式的设计者是个瘫子,根本跳不起来,他研究人体结构和力学发现了背摔式,后来人们用这种姿势打破了世界纪录。

科学是知其所以然的认识。不过说到“科学”,还有系统化的意思。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用episteme来称谓科学(知识),episteme和后来的scientia,本来也就是“知道”、“认识”之类,但后来专指成系统的知识,以与doxa(零星的偶发的见解)相对。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把“科学”理解为知其所以然的系统认识。

我们谈了谈“讲道理”,谈了谈“科学”,这时再来看历史上对“哲学”的各种定义,就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这里放过这个课题,只说说关于中国有没有哲学的争论。

中国有没有哲学?西学东渐以来,就断断续续有这方面的争论。回答首先得看我们把哲学理解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抑或理解为讲道理的科学。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与讲道理的科学是有内在联系的,本文未及讨论,暂时把它们当做两回事来看待。中国人当然一直有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但我愿意把这称作思想或思辨;若坚持把这叫作“哲学”,就没什么要争论的,因为所有民族当然都有哲学。如果这里真有个争点的话,我认为是在争论中国是否发展出了讲道理的科学。

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科学。然而,中国人很早就记录了行星位置的变化,很早就对日蚀月蚀或无数其他现象提出了“科学的解释”,那么,怎能说中国人没有科学呢?说中国没有科学,显然是说没有发展出牛顿、伽利略那样的近代科学体系,而不是说中国人从来只有迷信,没有客观可靠的知识。沿着这样的思路来想,我的大致看法是这样的:从孔子以后到魏晋,中国曾有一段哲学的繁荣。孔子讲了好多重要而深刻的道理,但我不认为孔子建立了一门讲道理的科学。孔子讲了一套道理,墨子讲了一套道理,都是事关华夏文明何去何从的要紧道理,于是大家来琢磨哪套道理是真道理,怎样就成道理怎样就不成道理。在这种环境里发展出了哲学,典型的像庄子、老子、孟子、后期墨家、荀子,一直到魏晋玄学的辩名析理。魏晋之后,哲学渐渐衰微。后来有道学理学,听起来像是讲道理的科学,实际上不大关心科学。海德格尔多数时候也是这样使用“思想”和“哲学”这两个词的,所以他说希腊思想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手里才成了哲学。只不过他多数时候从消极方面看待这种转变,这一点我不大同意。

我知道中国在魏晋以后没什么哲学这个结论大有商量的余地,但这里不再详述,倒是想提出几点容易引起误解之处。第一点,认识需系统到何种程度才宜称为“科学”,原无先天的标准,对讲道理的艺术进行了一些反省,是不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进行了哲学思考,是不是就有了哲学?心里记着这一类问题有助于避免流入字面之争。第二,说中国没有哲学,不等于说中国人不讲道理,也不意味着中国人讲道理讲得不好,讲得不够艺术。没有哲学,单单是说没有形成讲道理的科学。第三,没有哲学,不见得是个缺陷。最后这一点,我想多说几句。

没有哪个民族没有技术和艺术,但并非每个民族都有科学。人们曾好问中国为什么没发展出近代科学,后来有人指出,问题应当反过来问:西方怎么就发展出了近代科学?之所以换个问法,是想提示,没有科学是常态,没有什么东西命定我们发展出科学来。我们可以没有营养学却吃得挺富营养,而且味道极佳,这类话已成老生常谈。科学不是必然要有的,也不是必要的。同理,对于讲道理来说,讲道理的科学并不是必要的。不懂哲学的人可以很会讲道理,反过来,哲学家不都是道理讲得最好的,就像游泳教练不一定游泳游得最好。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来:哲学有什么用?这有时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也应记得,也不是事事都要先看有用没用的。人们现在通常都认为科学很有用,把科学技术叫作第一生产力,其实,西方开始发展近代科学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科学有用,也很少用科学有用来为发展科学张本。由科学所支持的技术变成第一生产力是后来的事情。不必需的东西未见得不重要。没有近代科学,人类照样种地盖房吃喝玩乐,但出现了近代科学,它就要反过来剧烈改变种地盖房吃喝玩乐的方式。科学,包括讲道理的科学,改变了西方人的生存面貌,进而改变了人类的生存面貌。至于这种改变是福是祸,则笔者不敢专断。

有什么好看的电子书?

良心推荐《历史的尘埃》,《佣兵天下》。

哲学学的是什么?

哲学主要是解决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何为方法论,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界一些客观存在的物质和一些社会现象。怎样从中找出事物内在发展的规律,以便为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找到可靠的依据。

具体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随意下结论。要客观的分析问题发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所产生的作用 ,才能得出正确的的结论,也就才能正确的制定政策,指导工作。

再进一步说就是唯物辩证法,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同样,对历史上发生的事件,我们在分析时,也不能脱离当时发生的年代,当时的背景去分析,去判断正确与否,否则,就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于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

总之,学习哲学就是要求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方法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而不是其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