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企业数量
泉州哪家企业最牛逼?恒安集团。恒安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卫生巾市场的企业之一,是国内最大的妇女卫生巾和婴儿纸尿裤生产企业,经营领域涉及妇幼卫生用品和生活用纸,总资产200多亿
泉州哪家企业最牛逼?
恒安集团。
恒安集团是最早进入中国卫生巾市场的企业之一,是国内最大的妇女卫生巾和婴儿纸尿裤生产企业,经营领域涉及妇幼卫生用品和生活用纸,总资产200多亿元,员工4万余人,在全国15个省、市拥有40余家独立法人公司,销售和分销网络覆盖全国。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香港成功上市。主导产品安乐、安尔乐卫生巾,安儿乐婴儿纸尿裤,心相印纸巾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2013年,恒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11.86亿港元,上缴税款26亿元。
泉州为什么留不住泉州企业?
泉州留不住新生企业是事实,但是一些老牌企业还是留得住。像一些大型水暖(辉煌、九牧等等)、大型的服装企业(安踏、361等等)与重型钢铁(三安光电等)企业都是在泉州,但是很多公司为了谋求上市或者享受其他地方的优惠政策,就会把公司总部搬到厦门或者香港等一些便于上市或者税收更优惠的城市从而造成了企业外流的现象。
泉州近些年也出台了不少企业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在泉州驻地发展,但是由于地理条件与交通便利性限制,没能吸引到本土企业的热情,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厦门等其他一些城市的便利。
而厦门的规划就好多了,不论是从文创园软件园的一二三期,人才扎堆已经成为了诸多企业发展的首选地。厦门目前也是在追求产业升级调整,把湖里区的人力密集型企业外迁也给了泉州企业的一个信号:厦门可能不会继续支持人力密集型企业,转而大力发展服务型、人才技术型的轻资产企业。
所以泉州留不住新生企业或者外迁企业的根本原因还是创业环境、基建设施、政策优惠这几个主要方面的原因。
泉州企业退休金怎么发放?
企业退休金什么时候发放是很多退休的职工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在泉州,企业退休金的方法时间和全国是统一的,如果开资日期与春节贴近,会提前一两天发放。
泉州企业养老退休金多少?
泉州职工退休金的具体发放标准与员工及企业的缴费金额、总年限、退休年龄、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有关。目前泉州企业养老退休金的发放标准与全国差别不大,全国平均退休金的发放标准是2000多点,2018年估计2500-2600吧。2018年全国将出台新政,退休金将按工龄发,工龄越大,发的钱就越多。
退休金是企业给予老员工生活保障的需要,很多企业设立养老退休金不仅是为了拉拢人才,更是彰显企业人性化的提现,当一个员工工作到一定年限而不能继续为公司效劳的时候,养老退休金就是帮助员工满足生活需求的基本保障。
2018年退休养老金迎来好消息
①退休养老金上调。
2017年泉州去拿时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至2328.32元,月人均增加137.86元。
②养老金入市
养老金入市是指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的个人账户基金进行证券投资。将养老金投资于市场,可以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也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③养老保险利率
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统一和规范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办法》,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作出如下规定:统一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每年由国家统一公布。同时表示,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闽南网编辑 朱惠娥)
泉州著名企业德尔惠倒闭了,是不是真的?
听到德尔惠倒闭的消息 其实很惊讶 德尔惠作为80年90年初的小伙伴们耳熟能详的鞋子品牌 那时中学做梦都想一双德尔惠的鞋 。 回顾一下德尔惠的历史吧
700公里外的香港,丁世忠对参加安踏上市10周年庆典的700多位来宾说:“十年前没有的(不知名)企业现在做得很大,十年前好多很大的企业现在没了。”他说这句话时,曾经年销售额超过30亿的喜得龙刚刚宣布破产63天,德尔惠创始人丁明亮则已经因病去世了6年……晋江“中国鞋都”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座649平方公里的县城曾出现过上百个运动鞋品牌。历经30多年的激荡,依然立足于市场的品牌屈指可数,许多一度耳熟能详的名字几近消亡……
在晋江,1990年,丁明亮注册了第一个德尔惠商标,安踏也在那一年横空出世。
德尔惠是大陆地区第一个聘请周杰伦代言的公司,双方的合作一直持续到2014年年底,这样的长情仅次于特步与谢霆锋(2016年,谢霆锋以2250万港元入股特步,从代言人升级成股东)。
2007年德尔惠请来李光斗,将品牌英文名从“DEERHUI”变为“DEER-WAY”,广告语从“我的个性”换成了“ON THE WAY”,同时聘请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作为其公益文化大使,由体操冠军肖钦担当代言,从而弥补周杰伦在体育基因上的不足。一系列动作后,德尔惠的上市大计旋即启动。
德尔惠正盘算着“金麒麟计划”,准备在港股上市,由美林作为保荐人,毕马威作审计。何苦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何苦随笔”中回忆,2007年7月30日晚上,他与丁明亮、德尔惠财务总监施文等人正在德尔惠公司总部开会。夜里11点多,丁明亮却接到一个电话——告诉他德尔惠财务总监被公安控制了。
第二天,“德尔惠为上市做假账、财务总监跳楼”的消息甚嚣尘上。何苦回忆中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为德尔惠做财务整理的“福州金财富公司”在晋江南苑酒店8楼办公遭遇警方控制,这家公司曾为泉州许多企业做过上市前财务辅导,但未在工商注册登记。过程中,公司员工戴某试图脱身,不慎摔伤。
德尔惠在这个时候却找不到办法澄清自己,财务总监施文本人频频现身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丁明亮和何苦赶往香港,终止了IPO进程。
代理商借此向德尔惠施压,不少亲友也开始和丁明亮划清界限。最大的冲击来自讨要贷款的各家银行。为了抓紧还贷,德尔惠在全国举行了一次名为“超级盛宴”的大力度促销,迅速回款5000多万元。表面上,这场罗生门引发的危机暂时过去,但实际上却留下了无尽的隐患,甚至成为日后公司一落千丈的导火索。
“福州金财富公司”老板终因私刻公章被判有期徒刑3年,这个判决直到3年后才尘埃落定。并未涉案的德尔惠在这段时间里却是有口难辩。因促销拉下的价格,使消费者忠诚度与品牌美誉度也受到了不小打击。更重要的是,德尔惠错过了2007年的上市良机,只得一拖再拖。
对于德尔惠来说,2007年的麻烦不止这于此。
从2003年起,周杰伦代言的德尔惠连续两年销售增长超过50%,但彼时其产品仍以滑板鞋、跑鞋为主,服装占比很小。德尔惠前员工赵毅回忆,2005年,销售部门曾向丁明亮提出“小店变大店”,鼓励客户在省会及主要城市开旗舰店,在产品中加入更多服装。
他们的建议是,旗舰店由总部给予相应的货架、灯具、装修方面的支持。“你面临的不只是安踏,还有361°,它的投入非常大,贵人鸟也签了刘德华,”赵毅说。但丁明亮拒绝了这个提议,他认为这笔投入应该由代理商支付,而非总部承担。
这样的结果是,德尔惠广州总代理2006年的回款同比2005年并没有增加,依然维持在3000万元,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下降了一半。而对于那3000万元的营业额,德尔惠总部补贴只有几十万元——当时行业平均补贴应占据回款的10%左右。
“那时所有品牌大同小异。你开这个店,道具、货架、灯具总公司都支持,你开那个店,还要自己掏钱。你开我的店,还是开他的店?”赵毅说。
那是一个跑马圈地的年代。“只要有钱,你能找到店,随便开,租金又低,一定是盈利的,”赵毅回忆。
然而,在本该笼络好代理商并大举扩张的时期,德尔惠却开始面临代理商流失。2007年,23个代理商中的17个集体“造反”,只剩6个代理商的德尔惠开始构建直营体系。“门店渠道混乱,渠道老总天天混日子,想着怎么运钱,
2010年德尔惠在全国的门店达到了3000多家后,在品牌风格上也做出了转型,签约中国国家登山队、中国国家马术队、中国网球协会青少年等,正式向运动生活领域进军,倡导全新“运动生活方式”。
但此前盲目扩张的弊病已经开始显露。前德尔惠前员工汪家康回忆,2009年年底临近春节时,他亲眼目睹40多人围着德尔惠总部大门要债。
2011年德尔惠则迎来了结构、人员最齐备的一年,订货量达到35多亿元。就在这时,丁明亮却被病魔击倒。
2011年6月28日,丁明亮因癌症不幸病逝,距离他的51周岁生日只有十几天。这位英年早逝的企业家留下了未竟的事业和遗憾。上市一事也因此不得不搁浅,此前掌管设计开发的胞弟丁明炉接过了公司。
“200块钱7件”后的时尚风
2012年,以李宁全年亏损近18亿元为标志,奥运后遗症开始显现。中国体育品牌对市场的美好预估与自我陶醉终究变成了一个巨大泡沫。更加疯狂的打折、促销,不计成本的大甩卖,成为最直接的应对办法。
同在危机中的德尔惠亟待资本市场的援助。正当德尔惠准备再次进军港股时,地方政府建议德尔惠在国内上市。考虑到香港股市的融资能力有限,同时在国内体育用品第一股的诱惑下,德尔惠开始了漫长的IPO之路。
但为德尔惠服务的券商并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及2007年那场“风波”,导致重大事项漏报。德尔惠不得已更换了券商。加之排队IPO的企业数量剧增,证监会的审核也日趋严格,德尔惠只能在队伍中一等再等。
正在上市冲刺阶段的德尔惠选择放弃运动风格,直接转型为“快时尚”品牌,并在2013年7月将品牌标志更换为蓝色“Deerway”,甚至还请来了一位快销行业的供应链管理人员。
时任德尔惠品牌总监曾静当时对新浪财经表示,未来在德尔惠的产品中,带有运动风格的产品会越来越少,时尚化和生活化的产品将越来越多。
体育品牌往快时尚转型,在理论上看似无懈可击,但到了实际执行层面,快时尚对供应链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没有在这方面的深厚积淀,就无法掌控这朵带刺的玫瑰。美特斯邦威后来的轰然倒塌就是一个例证。德尔惠的转型战略执行了不到一年就草草收场,但留下的库存等后患,直到现在都无法彻底消除。
转型并不成功的德尔惠祸不单行。2014年7月,在IPO漫漫长路上耗费2年多的德尔惠终于按耐不住,向证监会提交了中止审查申请,止步国内资本市场,转而计划到香港上市。而作为IPO募投项目的厦门观音山大楼,也在终止IPO后被出售。
在长达七年的等待期里,德尔惠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相关财务费用已是一笔巨款,代理商越来越慢的回款更让公司不堪重负。“德尔惠与代理商之间,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何苦感叹。
回首德尔惠前后8年的上市之路,不可谓不坎坷。股灾人祸、谣言噩耗,终于把一个品牌拖到精疲力竭。
“德尔惠的事,谁也躲不了干系,有企业自身的决策失误,也有当地政府的推波助澜,有市场的暗流涌动,也有券商的推诿扯皮,德尔惠是摆在中国证券政策下的鲜活’祭品’,何苦对懒熊体育表示,他希望在时机成熟时,写一本书来记录这段曲折的历程——《折戟沉沙IPO》。
2015年, 元气大伤的德尔惠遭遇关店潮。《山东商报》曾在当时走访了德尔惠在济南的几家门店,发现市区多数门店在打折清仓后彻底关闭。2010年高峰时,德尔惠在济南市区有10多家店,五年后却几乎退出了市区市场,只能转战郊区。这正是德尔惠彼时的缩影。
那一年,德尔惠品牌中心解散。“最近一、两年我们和媒体没有任何来往,就像偷偷摸摸在做一样,现在也没有代言了,视觉方面可能会弱很多,官网我们还在,微博还有,粉丝也都还在,但没有人去打理,”凯天体育员工刘金龙说。
之后,德尔惠被整体交给凯天打理。凯天体育于2016年12月注册成立,目前有约60名员工,法人代表为唐明强。他的另一家公司名为福建省零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同样于去年12月注册,注册地址为晋江池店镇新华宝公司内。
时间才下午4点半,德尔惠总部大楼却是大门紧闭,一片漆黑,供奉的神龛闪着微弱的光亮。
德尔惠工业园内,由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题词的“质量成就德尔惠品牌”标语仍摆放在正中间,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部分厂房尚在使用,外墙上挂着一条长长的横幅:“回归本质,稳扎稳打,开拓创新,铸就美好未来——凯天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现在德尔惠的品牌属于凯天了,”凯天体育员工刘金龙告诉懒熊体育,“整个体育品牌在下滑,人家是慢慢溜下来的,我们是一下子掉下来的。”最高峰时,德尔惠在全国拥有4000多家门店,而现在,刘金龙说这个数字不到1000家
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尔惠的资产基本已经转移到了这两家公司。“丁家现在是老三(丁明亮三弟丁明坤)负责财务,产品他会抓一下,”刘金龙表示。
今年春节过后,凯天也搬到了新华宝公司内。公司内右手边一栋楼的四层,就是目前凯天的办公地。在一间小小的会客室里,沙发、茶几杂乱地摆放,一旁的大纸箱上印着大大的蓝色“S”,和斯凯奇(Skechers)的Logo高度相似,几乎难辨真假。
刘金龙介绍,除了运营德尔惠,凯天也生产销售另外两个运动品牌——纽巴伦和赛凯奇,分别是美国运动鞋品牌New Balance和斯凯奇的山寨版。
而德尔惠品牌还将继续调整,“今年(门店)要控制到500家左右,把一些非盈利的店铺都关掉,”刘金龙交叉着双手,用低沉的语气缓缓说道。
他对德尔惠依然抱有浓厚的情感信心,“我们的产品是有客户群体、基础的,消费群体对这个品牌都还比较认可,新开的第九代店的店铺形象也不错,投入成本也很低,如果说有钱,我们的产品还能搞起来。”
把品牌交出去,这对站到幕后的丁明炉来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解脱。
12月14日,《福建日报》上发布了一则债权资产包的处置公告,泉州三家企业停业、负债9亿,资产被处置。 其中就有德尔惠
泉州企业为什么近几年外迁到厦门了?
泉州虽然民营经济发达,民富程度高,但毕竟行政级别和经济地位还达不到一定高度,而厦门是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外企多,注册公司多,有更多企业迁移至此很正常。不过泉州的外迁企业主要是办公类型,或者说是总部外迁,而工厂性质像加工制造类并没有迁移变化。厦门的自身条件符合福建境内一切企业需求标准,对省内吸引力即便福州也难以媲美。
泉州企业年终奖一般什么时候发?
年终奖是企业福利的一种,多数企业是会根据员工工作的时间折算(比如平均拿一个月的年终奖,如果你工作了半年,就拿半个月的)。为让员工过上一个好年,泉州地区的企业一般会在过年前后发放年终奖,部分绩效好的企业会发一个月的工资。
年终奖发不发?发多少?全凭老板的业界良心。
年终奖一般是在过年的前后发放,但并不是每个公司都会有,年终奖不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福利,一些单位提供有竞争力的“年终奖”福利,为的是能留住更好的人才,也为了在春节期间讨个喜庆。年终奖会由合同和单位的规章制度决定,也会按照你的入职月份占比来进行发放的。
年终奖是工资还是福利
年终奖到底是应发工资还是单位福利?这个问题还得从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内部关于薪酬的规章制度等内容来进行判断。
如果劳动者在入职单位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年终奖”的给付方式和数额,并且约定了具体的给付时间。不管是年底双薪的形式还是绩效考核的形式,这类的“年终奖”都应视为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进行给付。即使没有在劳动合同中进行“年终奖”的约定,只要该单位有发年终奖的惯例,那么这也应当视为是给员工的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对年终奖只字未提,而是根据用人单位的整体盈利情况来决定年终奖的发放数额和对象,有些用在抽奖环节上,用奖品的形式代替年终奖。这样具有不确定性和临时性的年终奖,则只能算是单位给予的福利,不能算作工资。(闽南网 朱惠娥)
泉州企业搬到厦门 ,对泉州发展是好还是坏?
1、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说肯定是不好,泉州品牌接近200个,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还有福建名牌等,大部分泉州品牌的营销和研发中心如果都搬去厦门,那么泉州的高端品牌和人才、资金都会跑去厦门,泉州就是一个工厂了,缺乏了高端的营销中心、高端人才、资本和顶级的圈层关系,那么泉州就仅仅是制造中心不是金融和商业中心了
2、从企业角度来说,搬去厦门确实有利他们发展,毕竟厦门的就业环境、人才、教育、高校、资本、国企、政治地位和区位优势,包括金融、IT、高新技术、国家政策都是很难得的优势,还有机场、港口容量等都是一个很不错的交通优势,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享受税务优惠和人才的便利包括金融交通教育的优势以及政府和政策重视,对于企业来说是利好,但是我还是希望这些企业不要搬离泉州,留在泉州助推泉州发展啊,真的泉州很需要你们,你们是泉州骄傲,也是泉州培养,我们应该共同提高泉州竞争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