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上海名录

上海最有旧上海味的地方是哪里?我想很多人来上海,少不了的就是上海的中西合璧风的建筑和马路,比如外滩,豫园,城隍庙、新天地,田子坊。但这些地方都是鲜为人知的热门景点。我就不多

上海最有旧上海味的地方是哪里?

我想很多人来上海,少不了的就是上海的中西合璧风的建筑和马路,比如外滩,豫园,城隍庙、新天地,田子坊。但这些地方都是鲜为人知的热门景点。我就不多加赘述了。今天推荐两个非常值得去的就上海。

是的,前几年我因为喜欢上海,所以背着相机到处走街串巷,去过了上海的很多老弄堂,也寻找到了旧上海,小江南的生活情趣。

今天推荐几个目的地,同时这些地方依旧洋溢着旧上海的的生活气息,当然也有新上海的风潮。但我内心里一直喜欢。

老城厢

老城厢是我前几年去得最多的一个地方,因为走进那里,你要不是抬头看到东方明珠和环球金融中心等上海高标的建筑,你会感觉自己走进了某个江南小渔村。狭窄的小弄堂,低矮的老房子,还有小小的庭院和房间。

行走在迷宫般的老城厢,真是非常有趣,很多人说这里是上海的灵魂。是这座城市沧桑兴衰的缩影。它是近代上海的发源地,是申城的“根”,是上海作为一座大都市的起点和基石。

那边有条弄堂叫天灯弄,我去过很多次,也在这里遇见了如今的好朋友 陈哥和嫂子,还有对面的书隐楼。这都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作为游客,如果您能走进书隐楼,你会想不到在上海还有这种老房子。

地址:地铁9号线 小南门站 天灯弄76号

隆昌公寓

如果你对周星驰的电影《功夫》有印象,那么就来隆昌公寓走走吧。没想到繁华的上海,却还有如此这般家家户户紧密相连的老建筑。隆昌路362号也叫隆昌公寓。

整个公寓如同一座古罗马斗兽场似的方筒形建筑,中间是宽敞的院子,如同一个大广场,被周边呈土灰色的五层楼房团团围住,犹如“围城”一般。

地址:隆昌路362号


张园

我想,提到张园,如果只来过上海一两次的人是不会知道这个地方,但是它却承载着老上海的风气。想不到喧嚣繁华的南京西路旁边,就有这座上海滩最早最大的私家花园。是1882年由原籍江苏无锡富商张叔和所建,取名“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

清末民初讲的“张家花园”是园林,当时欢迎非常好,有草坪,池塘,还种植各种花草。现在讲的“张家花园”是住宅。

但在20世纪10~20年代,上海张园开始衰落,于是在老张园废墟上盖起了一大片石库门房屋建筑,即老百姓说的“张家花园”。我们都知道石库门是上海特有的文化符号,由于地皮珍贵,石库门住宅实际上是被压缩的四合院。如果你想体验上海百年老弄堂,那么就来张园走走吧。看看繁华的上海还有这么一块保留得完好的石库门。

地址:威海路590弄,靠近南京西路地铁站


步高里

我以前在富民路上班,有空也喜欢在这些地方溜达,后来发现了离田子坊不远得步高里。

建筑格局是行列式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砖木结构,二层,红砖外墙,共79幢,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罕见整组建筑里弄住宅。弄堂口的中国式牌楼独具特色。

步高里融合了西洋联排房屋风格,保存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民居文化风俗。屋脊红瓦如鳞,老虎窗藤蔓缠绕。厚实乌漆的大门背后是小小的天井,晾衣竹竿、搓衣板、马桶刷等居家日用品在此唱着主角。

地址:陕西南路287弄


淮海坊

热闹喧嚣的淮海中路,想必很多游客都会去那边购物,但是你知道吗?就在淮海中路边,有一片 新式里弄建筑。

淮海坊原名霞飞坊,位于淮海中路927弄,1924年由教会普爱堂投资建造。属于典型的新式里弄建筑。建筑群总体布局规整,总弄和之弄结构明确,样式和规格统一。大面积整齐的双坡屋面和统一的清水红砖墙面形成建筑群整体特色。在上海里弄住宅中也是不多见的。建筑式样上摆脱了石库门的模式,仿法国式住宅,安装钢窗。

地址:淮海中路927弄

年龄35岁,上海一套房,二线市一套,没有上海户口,在上海10年,有没必要留在上海?

楼盘网感谢邀请!

楼主在上海年薪20万,是一个及格线的收入水平,不算高也不算低,每月需要还款8000,生活上家庭的开支还是比较紧的,楼主自己也发表了自己的不满,想回老家,如果楼主为了孩子决定愿意回老家,笔者个人看来还是比较支持的,毕竟楼主已经在上海置业,如果将上海的房子卖掉,加上自己这些年的存款,少说也应该有两三百万+,这在上海这样的城市真的算不上什么,但是在老家小城市却能过上不错的生活水平,至少能够买得起150平米的大房子,孩子读书方面也不会有楼主上面说的顾忌。

在大城市为的就是多挣点钱和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如果楼主离开上海,损失的是自己目前的工作和孩子接受外部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但回到小城市生活压力不会那么大了,孩子也能在当地不错的学校,只是硬件资源会差一点。

无论是去是留,楼主都是可以选择的,也是有理由可以选择的,如果觉得在大城市里感觉心累了,回到小城市又何妨,如果觉得小城市里机会少,至少楼主这些年也在大城市里挣到了不少。

以上为个人原创内容,仅供参考!

初到上海,你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说实话,第一感觉是,“哇,繁华都市,我这是乡下人进城了”,我说这个话的前提是在我来上海之前,我并没有到国外去旅游过,甚至北京深圳都没有去过。

  • 因为在武汉读完大学,自己跑到上海来找工作,说实话,在我来上海之前,我并不知道上海是多么的繁华,只是听说上海,这个地方比较公平,欢迎全国各地的精英。刚来上海的时候因为同学的缘故住在浦东的川沙,那是2013年,当时川沙看起来像三四线城市一样,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大上知道我开始投简历,有一家陆家嘴的金融公司叫我过去面试,我怀着是这个心情过去了,说实话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在网上查一下陆家嘴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然后坐2号线到陆家嘴那一站下来,当我从地铁出来的时候,突然眼前的高楼大厦让我震惊了,觉得自己的气质与这种高大上的地方不相符合,毕竟刚毕业的学生又没有多少钱,气质也没有培养出来,所以在这样的地方心中难免感觉到自卑,就是感觉自己是乡下人进城了。

  • 然而真正能够体现上海美的,我觉得是上海的夜晚,尤其是外滩跟外滩对面的万国建筑群。



  • 还有淮海中路,两边全是高大上的商场


上海本地人喜欢去哪些上海旅游景点?

前两天我做出租车,师傅是老上海人,正好跟他聊到这个问题。

师傅说:“很多乘客问我推荐来上海去哪里玩,其实从里心里讲,我真的觉得还要还啥好玩的,尤其是那些景点,送我门票我都不屑于去。“

我就问了一句:“您去过吗?”

他回答:去过呀,没什么好玩的嘛!

我呵呵一笑:您去过几次?

他得意地说:我去过好多次了,经常带外地的亲戚朋友去,真的不好玩,又不能不带他们去,他们想去的哇。

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哪里是不屑,是去过的次数太多了。

比如如东方明珠,外滩,城隍庙这些网上所说到上海必去的旅游景点。其实第一次去看看是很好的,也算长见识了。但是每次去,其实都还是老样子,多去两次就没意思了。

而真正的上海味道,却是在那些不起眼的小巷弄里面。可是游客哪里知道?上海本地人其实也不会巴巴地跑去小巷子里去玩,只是有一种情怀在这里,觉得老巷子比那些有人如织的景点更上海。

上海人有点小资情调,愿意花钱去看音乐剧,展览等很多小城市人觉得没用的东西,这叫做腔调。而旅游景点,一定程度上显得太大众,不够有特色,不够显示内涵。

附上游客还是应该去看看的上海的十大景点:

1、迪士尼。门票很贵,提前订票,位置偏远,酒店也要提前订。

2、外滩。外滩是上海不容置疑的标志。傍晚华灯初上的浦江两岸,万国的建筑,国际一流品牌的店面,还有如今红遍上海的外滩酒吧群。这些都是你不得不去外滩的理由。

3、城隍庙。城隍庙里又豫园和豫园商城。人气很旺。特别是那里的小吃,举世闻名。

4、淮海路。虽然上海的南京路是远近闻名的购物一条街。

5、人民广场。这是上海的中心,并且有著名的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

6、南京路步行街。南京路步行街可能是上海最有名的购物街。

7、陆家嘴。陆家嘴是上海的金融中心,高楼鳞次栉比,可以去参观的有东方明珠,金茂大厦, 正大广场购物中心,滨江大道。

8、田子坊。小资情调。

9、世纪大道。全场4公里的世纪大道连接陆家嘴和世纪广场。世纪广场是上海最大的广场,南有科技馆,东有世纪公园和公园步行道。

10、科技馆。带小朋友去比较好,大人就算了。

我是专注教人变美的时尚达人气质派,欢迎你的关注!

上海为何叫魔都上海?

魔都是最近才兴起的称呼!

中国有两个中心,一个政治中心,一个经济中心。

政治中心毋庸置疑,是北京,又叫帝都!

经济中心毫无争议,是上海,又叫魔都!“魔幻的地方”。

为何魔幻:因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整个上海,每天都在发生这巨大的变化,像一座有魔力的城市!也许你今日身无分文,但是进了魔都,3年之后,你也许就腰缠万贯!相对的公平给了任何“勤劳”的人以希望!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都会有机会实现!这是“奇迹”。

其次,“魔都”一词的最早出处是1924年出版的一本叫做《魔都》的书,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的代表作。《魔都》记录这段时间在上海的种种体验。在他此后的“关于上海的书系”之中也是非常有名的。书中对魔都上海的阴暗面,以及自己在上海“放荡形骸”的详细情形,都作了如实的描写。但是我不至可否!因为我不是那个年代的人!

也就是有人说“魔都”来源于日本!但是我认为这是耻辱! 而我也会去正视!第三,动画片「中华小当家」中、有一集将上海作为魔都的存在(这几印象尤为深刻,上海作为魔都的造型简直浑然天成,浪漫非凡)。

但是无论如何!

我爱你,上海!

【如果您有上海的新闻,也请联系我!】

天下奇观,生上海长上海有了车却不能在上海行驶?

就想问你几个问题,没拍沪C之前,你知道政策吗?知道沪C是不能进市区的吗?我想你是知道的,你不会傻到连这个政策都不知道就去上了牌。就算你很傻,但也会有人告诉你,所以,你是知道这个政策的。没拍沪C之前,你知道市区牌照多少钱吗?你应该是知道的,但你为什么会去拍沪C呢?因为你没钱,不,你几万块来应该拿得出来的,只是不舍得,有两个原因,1你觉得这么贵,无所谓啦,反正在郊区工作,市区难得进去一次,有进去,就坐地铁坐公交,反正也挺方便的,2(这个可能不大成立)你有一个专空子的心,想等以后放开了,自己就赚到了。现在为什么开始叫了呢?因为,你可能工作生活发生了地方性的转变,沪C车开始会走外环或者市区路线了,这时候因为你是沪C这两条你都走不得,不得已绕路,路途变得远了,或者车直接放家里了。给你生活工作带来了不便利了。这时候你就开始想了,我一个310开头的人,开着沪C,却不能在自己的城市里开,一大批外地车都可以进市区,为什么我的不行。你憋屈了。开始发牢骚了。怪这怪那的,怪政策的不人性了。完全忘记了当初的自己是怎么想的不上市区牌,而上郊区牌了。这时候你开始在网上来说这事了。想通过其他路径只得一微妙变化,让郊区牌可以进市区了。最后我想说,你想得美。

都说上海最发达,上海农村生活怎么样?

上海也有农村,关注沪郊笔记,感受沪郊风物和温度!

首先,上海不但有农村,而且有9个涉农区,1600多个行政村。上海农民的人口还是相当可观的!

要说生活水平,不在全国范围内比,仅仅在上海地区内横向比较的话,说实话,近郊地区和远郊地区的生活水平还是相差很多的。

以嘉定、宝山、浦东等地区的农村来说,由于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说实话很多地方耕地面积已经很少了,不少农村虽然保留了行政村的概念,但实际上农民已经通过动迁等方式离开了土地,住进了城里。同时,近郊地区的房价在这几年来可以说涨速飞快,一般动迁农户能在当地拿到2~3套房的话,基本上可以说是生活无忧了。

上图为浦东周浦地区动迁小区,下图为金山廊下镇农民宅基,生活状态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有人说,农民洋房是别墅,宅前屋后有农田,空气好什么的,那你怎么不想想城市配套设施呢?看病怎么办?超市离家远、出门等半小时也等不来一趟公交车……这些都是农村落后的地方,是的,上海的农村。

同时,远郊地区和近郊地区农民收入还有一个很大的差距,主要是最低保障性收入。通常动迁后的农民可以享受城保待遇,而尚未动迁的农户,则仅仅享受的是农保待遇。以金山区为例,城保每个月1800多元,农保则每个月仅有950余元。农民如果不种地打工,就没收入了,可是种地打工?当地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一些工厂大约会给1500~2000元一个月,当然是以临时工的形式的,实际上也没什么保障。

用数据来说:2014年,金山区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436元。而嘉定区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的收入26474元。相差一年,相差7000元,在基数不高的情况下,这个差距还是挺大的。更何况嘉定的整体房价、城市配套、就业岗位要比金山区好上不少。这些钱能干什么事,大家自己想把……

为了大家对上海远郊地区农村有个感性的认识,我就放几张图供大家参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