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节气】今日立冬,宜养生闭藏

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元稹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元稹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

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田种珍藏 了,衣裘制作 看。

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立冬,这个象征着严寒 开端 的骨气 却被诗人写的如斯 诗情画意:水始冰,地始冻,野鸡一类的鸟钻入水里,酿成 了蜃(河蚌类)了,其实也许是迁移 了。既然动物都为了规避寒邪藏起来了,我们该若何 摄生 ,天然 不问可知 。下面请本期特邀专家刘麟医师为年夜 家带来立冬“藏”的事理 。


本期受访专家:

刘麟,北京市旭日 区管庄第二社区卫生办事 中间 主治医师.

北京市旭日 区首批师承工程、砺剑工程、育星工程、中药特点 技巧 传承工程学员,先后师承于首都医科年夜 学从属 北京地坛病院 王宪波传授 ,首都国医名师张铁忠传授 ,国医年夜 师金世元再传门生 ,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专家团队秘书。



闭藏的奥秘


闭藏之意有二,一是藏体态 ,二是藏心神。

闭藏体态 :因为冬季的当令致病邪气为寒邪,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故而人们应该 避免在夜间冷气 极盛时光 段运动 ,那样会扰动阳气,日间 也尽量不让肌肤过于裸露 于严寒 之下,尤其散布 在腕、踝、肘、膝关节下的五腧穴等主要 部位,若阳气外泄,则易受寒邪侵袭而致病。


闭藏心、神、意、志,勿让心有妄念则心可安、勿让神有所扰则神可宁;意有所存、志勿外露、如有 所获、清心寡欲、养肾填精、安静 乃至 远,是为闭藏之道。常人(没有显著 气血阴阳偏虚的绝年夜 多半 人群)若可以或许 做到身心安定 ,闭藏有度,则可“冬来无恙”!



气贫血 者“耐夏不耐冬”


冬季寒邪当令,虚性体质的人群,各类 表示 会比其他季候 更显著 。如气虚、阳虚体质的人群(气中具有温养感化 的部门 等于 阳;临床上气虚可以成长 为阳虚,阳虚根本 上都是气虚在严重阶段的必定 反响 。中医里气和阳是分歧 但联系关系 的两个概念,阳是相对于阴而言)。


气虚、阳虚者往往表示 为:畏风、体倦乏力、自汗、易伤风 、面色晄白,重甚者畏寒、喜暖、手足冰凉 、夜尿频数、舌质淡、舌边齿痕、脉沉细;女性可涌现 带下清稀、**淡薄 、不易受孕、重者子宫脱垂等;年迈 体弱、身材 极端 衰弱 者,甚至涌现 寒邪直接中及少阴肾经,涌现 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力 萎靡、脉细微等症状。


贫血 、阴虚的人群(血属阴,具有濡养、润泽津润 等感化 ),阴虚者往往口干欲饮水、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部烘热、瘦削 、冷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贫血 者表示 为面色不华、唇、舌、爪甲色淡无华、眩晕、心悸、神疲惫 力、手足麻痹 、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先后不按期 、舌质淡白、脉细数。


气虚、阳虚者可每日一次或者隔日一次艾灸关元、气海、中脘、神阙、足三里等穴,每穴5-10分钟,灸至穴位处温热为度,后果 佳者,可涌现 微微汗出、甚至鼻尖发烧 ,艾灸的最佳时光 应该 是每年的“三伏”和自立冬开端 至“三九”两个时段最为合适 .



对于气虚、阳虚人群,每年保持 艾灸,可起到温补阳气,保健感化 ,小我 需依据 本身 偏虚的水平 ,以不涌现 咽干、口渴为度,还可以贴敷“三九贴”以补气温阳,饮食可以进食偏于辛味(当归、羊肉等)、甘味(山药、黄芪)等食物,辛甘可以化阳。


阴虚者可食用燕窝,百合、银耳等养阴润燥(因为本年 初冬有秋燥回旋 ,初冬时用,严冬时酌情)以及偏于甘味、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石榴等,甘酸可以化阴;贫血 者进食补血汗 、养肝血之品,如乌骨鸡、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


补血药物可选当归15-25g、阿胶5-10g(温水化服)、熟地25g、桑椹子25g陈皮10g 单用或者与补血养阴之食物同用。阴虚、贫血 者避免进食辛辣之品如:胡椒、肉桂,忌喝酒 。阴虚者不合适 **灸,不然 会加重阴虚水平 。


联合 五运六气摄生


本年 立冬时光 为2018年11月7日19:31:39;时光 上属于戊戌年五之气,戊戌之年,赫曦之纪,火运太甚 ,十一月寒凉稍微 ,阳热消降,秋燥回旋 ,整体舒适,十二月及来岁 一月份为戊戌年关 之气,寒湿渐重,雪雾渐多,宜避寒保暖,统筹 祛湿。


冬三月摄生 ,掩护 阳气,“闭藏”是首务。常日 多依小我 体质重视 内涵 气血阴阳的动态疗养 ,适应 天然 界养长之道,选择合适 本身 的锤炼 方法 ,以恬澹 安静 的心态去应对纷纷 庞杂 的世界,进修 中医天人响应 之理,等于 摄生 之道,奉生之旨,防御外邪之道!


作者:孔德明(半月谈记者)

通信 员:王营


主编:王新亚

编纂 :杨建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