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拜举意


据艾乃斯传述:穆圣(愿真主福安之)说:“一个人为真主而去探望他的教胞时,天上就有天使呼唤:“你真好,对你来说天堂真好!”至尊的真主会说:“我的仆人是为我而探望教胞的,他的招待

据艾乃斯传述:穆圣(愿真主福安之)说:“一个人为真主而去探望他的教胞时,天上就有天使呼唤:“你真好,对你来说天堂真好!”至尊的真主会说:“我的仆人是为我而探望教胞的,他的招待就有我负责,真主不会乐意给他低于天堂的回赐。”(《六大美德圣训》第201页1008节)

来云南做短暂旅行之前,就举意要去版纳勐海曼峦清真寺看看并探访一下那里的傣回同胞。

作者与清真寺阿訇

3月22日早上9点多,在朋友的引领下我们一行12人包租了三辆小轿车出发了,汽车沿昆洛公路向勐海驶去。勐海县在距我们所住地告庄西双景大约有50公里,曼峦帕西傣村”约在离县城8公里的地方,当地人称8公里。约1个多小时行程后,我们驶离昆洛主道,进入了一个傣族村子,朋友说我们快到了曼峦回村了,从车窗望去一座漂亮的有伊斯兰和傣家建筑风格的清真寺高高矗立在葱葱绿绿的村舍之中。

当我们的车子开进曼峦清真寺时,受到该寺新聘教长马绍伽阿訇(大理魏山小围埂人)的接待,随后寺管委负责人岩罕拉(傣回)也在接到阿訇打去的电话后赶到了寺里。我们作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说明了来意后,随行人员沐小净礼了“庆贺拜”。拜后寺管委主任岩罕拉用我们听不太懂的汉语向我们大概介绍了一下这里的情况:“曼峦回村与邻近的一个回傣村——曼赛回村,共同组成了有名的两个“帕西傣”村寨。它们是西双版纳州最特别的寨子之一,说特别,是因为村子里的村民穿傣服、讲傣话、居傣房,但信仰不是普通傣族民众所信仰的小乘佛教,而是信仰伊斯兰教。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当地傣族人都称他们为“帕西傣”,“帕西”是傣语里“回族”的意思,“帕西傣”用汉语翻译过来就是“回傣”或“傣回”。 曼峦村和曼赛村二个傣回村,共有160多户人家近900多人口。

居住在西双版纳曼峦回和曼赛回的“回傣”,由于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使用语言等许多方面,既保留有回族的特点,又有西双版纳傣族的特点,因此成为回族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因而产生了西双版纳“回傣”这样一个特殊的称谓。

西双版纳勐海县的这两寨“回傣”都自认祖居大理,约在杜文秀起义离开云南省大理而进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在曼峦村,有人曾见过一本傣文书籍记载着一段该寨的来历。记载说:西双版纳傣历1188年(1826)云南大理巍山经商回民马哥头、马海青、马青龙运盐至曼降(今西双版纳曼峦回附近一傣寨),见土地平坦宽广,请西双版纳傣族头人帕雅捧岱至西双版纳勐海县城子向土司献盐三驮,请求在西双版纳勐海建寨定居。土司收下礼物,令马氏在今曼峦回址建寨。后来马氏兄弟二人捐资在流沙河上修建了一座桥,名为金银桥。马哥头与西双版纳傣族头人之女玉温玛成婚,生下4男2女,一直遵守伊斯兰教的教规,又与当地傣族相互通婚,和睦相处,并一直繁衍至今

据岩罕拉主任说曼峦回清真寺最早约建于清代道光十年至二十年间(既公元1830——1840年),在刚要介绍这座重建落成的新寺建筑时,岩罕拉主任接到县政府打来的电话后,就匆匆忙忙的同我们道别了,并让阿訇接待我们。马绍伽阿訇要我们休息一下,到中午时分时用餐,为了不给寺里和阿訇添麻烦,我们謝绝了阿訇的邀请,并向该寺赠送了我在家早早准备好的八尺榜书“主赐宏殿”的横幅书法作品和转赠了马贵良阿訇的六尺阿拉伯文书法作品“清真言”。作品受到阿訇的声声赞叹、赞美!随行的姐弟们也向阿訇过了“乜提”……  

接下来我们一行在朋友的引领下进入村寨,去探望这里的一些教胞,村巷中遇到村民时他(她)们的道“色兰”声先你而至,让我们非常感动,我发现村民比较富裕,盖的楼房大而漂亮,可能这个村所在的位置紧挨勐海县城,也有一些现代气息。这里四周又都是坝子,平整富庶,他们主要从事水稻,茶叶(也是著名的布朗山普洱茶产区,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和甘蔗种植,生活较为富裕。

朋友将我们引入进了一家大庭院,说是他的一个好朋友家,女主人五十多岁,突然的造访使她看到我们时先是惊喜,而他看到随后进门的朋友时,高兴好象明白了什么,她很大方和热情,也很客气地邀请我们坐入茶台,瞬间端上了干累、水果,拿出了新产春茶让我们品鉴。一会儿女主人的三女儿从茶山归来,干练的姑娘英姿飒爽,热情的招呼客人并迅速安排其大姐为我们准备了傣家饭。干练的姑娘又要匆忙忙的走,说是要去茶山采茶,不能陪同我们一起吃饭了,让我们吃好喝好常来玩。临别时,我也急忙中另时决定给这个干练们姑娘赠送一幅八尺“百字赞”作为她们一家对我们热情接待的馈赠并一起合影留念。在品鉴了新制的布朗山春茶后,我们在女主人的引领来到了她大女儿的街边傣家烧烤店,在一番问候后,主人邀请我们入坐。我们倚靠着竹编的竹椅上品茗之时,一盘盘傣味烧烤端上桌来:香烤牛肉串、鸡肉串,烤香牛肠、肚块,排烤鸡,鸡心、鸡胗,烤鲫鱼等,还有叫不上名的四牒腌菜。主食是菠萝米饭这道饭使来自西北的我们赞叹不已,当然糯米粑粑的糯香更让人食欲大增。

餐后在告别之际,随行的家亲和朋友们也忘不了同热情而烧艺精湛的女主人合影留念,我也在厨间同一个大“蒜屋”留了个影……带着几丝酸楚,轻试去即将涌出眼眶的泪水,在互致“色兰”后,依依不舍的告别,离开了这家热情的傣回同胞和远远望去还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曼恋清真寺……

本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所有投稿文责自负。邮箱:648500383@qq.com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