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具有教育

1 ▼传统认知里,旅游引爆点的打造或者项目的定位,就是挖掘独特性资源,至少是差异化资源。这个理念在景区领域,基本通吃。毕竟那个时代,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上下五千年的国度里,

1

传统认知里,旅游引爆点的打造或者项目的定位,就是挖掘独特性资源,至少是差异化资源。

这个理念在景区领域,基本通吃。毕竟那个时代,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上下五千年的国度里,有太多可以挖掘的独特性东西。

但是到了现在的休闲庄园领域,这套理论很可能就要作古。我们的项目定位和引爆点打造,大多数都不能是挖掘独特资源,更不能是“先天不足,人工去补”。

最好的途径和捷径,只能是植入一个新的引爆点产业。

2

为什么挖掘独特资源——这个曾经通吃的玩法,到了庄园领域不灵了?最核心的一点是,庄园领域已经没有景区时代的独特资源。

从1979年邓小平视察黄山,发表“黄山谈话”开始,中国传统旅游景区开始大跨步发展。之后的30多年里,可以说,国内几乎稍有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已被挖掘开发殆尽。

换言之,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休闲庄园,大多数都是景区发展“挑剩下”的次资源。这时,再去残羹冷炙里挖掘所谓的独特性、垄断性、唯一性等,已经没有太大价值。

其次,相比景点的跨区域观光式旅游,大多数休闲庄园都是区域性的休闲游,未来还要向“第二居所”演进,这就注定是区域性高频消费。

显然,再独特、再垄断、再唯一的静态资源,都不能形成高频消费。就像兵马俑之于西安人,少林寺之于郑州人,除非陪外地朋友去看,否则一年会去几次?

3

有人会说,没有优势资源,我就人工造呗!反正没点拿出手的东西,怎么会有人来?

于是,庄主说要有景,便有了花海,有了巨型雕塑,有了游乐场,有了仿古一条街,有了异域风情,到最后,还有了亮瞎眼球的各种新奇特玩意……

但问题是:这些东西第一年新奇特,第二年半新奇特,第三年呢?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变得“旧淡平”了。

更何况,人工造景以及新奇特的东西,注定耗资不菲。你计算过投入产出比吗?你计算过这些投资要多少年能收回成本吗?

事实上,庄园最害怕的,不是没人流,而是人很多,生意很好,但是仍然亏损。

如果说没有客流,是经营问题,那么有客流仍亏损,就是顶层设计和总体商业策划的问题了。

4

既然没有独特性资源,又不能人工造资源,那么对于“姿色平平”的庄园而言,该如何打造引爆点呢?

我们的建议是:植入一个新产业。

什么样的新产业能够成为庄园的引爆点?个人认为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

第一,需要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市场趋势相吻合。即便做一头猪,也做一头风口上的猪。

第二,需要是“现金牛”项目。即能够投入最少化、回报最大化、见效最快化。

第三,植入农庄后,能够很好串联、融合、促进庄园的其他项目,产生“鲶鱼”效应。

第四、最好能够解决农庄的一些“顽疾”,比如淡旺季问题。

写到这里,有人估计会说,别扯了,哪有这样的产业,能够同时满足这么多条件?

事实上,以前真没有,但现在真有了——就是自然教育和研学旅行。

5

2016年12月,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由随机性变为计划性,由个别参与变为普遍参与。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文件不只是“精神鼓励”,而是由大量政策资金支持。换言之,现在中小学进行研学旅行,费用由国家买单。

这是政策层面。再从研学旅行的属性上看,它不强调硬件建设,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更多是依靠课程的设计来实现研学的目的。

更可喜的是,研学旅行和自然教育的上课时间,一般都在周一到周五,这就完美地解决了农庄的非周末冷清问题。

可以说,目前,也只有研学旅行和自然教育,完美滴满足了政府、庄园、学校、家长这四位一体的利益。想不火爆都难!

6

其实,研学旅行和自然教育的意义,重点还不是单单的引爆点,而是整个产业融合的催化剂和连接线。

对于很多数百亩的种养殖项目,受困于资金和体量,按传统思路,无论是产业化、品牌化还是产业链延伸,都无从谈起。本质上仍是小农经济模式,顶多算是大农经济,竞争力极为有限。

这些项目的突破口,最佳途径就是:植入自然教育产业、结合产业进行场景体验设计、引爆导流、游客进行休闲体验、带动在地化销售、品牌化。

台湾的休闲农业之所以风靡全球,其实秘密并不深奥,粗浅总结起来,核心逻辑就在于此。台湾农产品之所以能溢价25倍,文创只是表象,核心点也在于此。

不仅庄园如此,台湾的乡村旅游也是如此。

比如竹山小镇、比如造纸村等等案例,都是通过对原有没落产业植入自然教育课程,带动大量人流进来,然后通过场景体验,带动原有没落产业的复活。

可以说,休闲庄园也好,乡村旅游也好,要想打造产业支撑、要想复活产业、要想打造休闲体验、要想进行三产融合,自然教育都是一个绕不过、避不开、几乎无可替代的项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