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境外旅行险
华华最近有很有困扰,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给自己买一份保险,一是将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二是考虑到越早买越划算,他就主动到网上咨询了不少保险公司,各家保险公司的代
华华最近有很有困扰,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给自己买一份保险,一是将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二是考虑到越早买越划算,他就主动到网上咨询了不少保险公司,各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就给他推荐了各种各样不小于十多种产品,搞得他“看花了眼”。
“我对保险懂的不多,想着买一个大病保险,万一身体出了问题,最起码经济上少很多烦恼。现在就七、八家保险公司的代理人都说自己的产品好,我该怎么选择呢?到底是保险公司重要还是选产品重要呢?大公司和小公司区别大么?”
很多人都有以上类似的问题,“买保险,大公司是不是比小公司更加安全?小公司是不是容易倒闭?”这个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今天,美华君就做一个详细的解答。
中国的保险市场,主要分为财险和人身险公司。而财险公司,一般人接触最多的就是车险,基本被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等瓜分,比较同质化,所以不存在太多选择问题。
今天我们主要谈针对个人的人身险公司。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财险公司、健康险、养老险公司涉足个人保障业务,我们也必须将这些公司一起考察。
看点一
一般人对保险公司“大不大”的印象,其实是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的
一个公司“大不大”往往是依据广告和网点来衡量,那肯定基本上就是一些历史较长、广告较多的保险公司理论上比较“大”了,比如人保(PICC)、国寿、平安、太保、太平等,这些公司也是业内老牌的保险公司。但实际上大的保险公司都是集团化的,财险、人身险、资产管理等等都是在经营的。问题就来了,比如人保,人保财险业内第一,但是人保寿险比较新,份额就比较低,那你说人保寿险公司是不是大公司呢?国寿也是如此,中国人寿寿险规模第一,但是财险就差点。平安人寿和平安财险都是二三名的水平,但是健康险和养老险你可能就没怎么听过。
看点二
群众在意保险公司的大小,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理解什么是保险公司的大小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没有统计数据显示,具体达到某个标准,这个公司就是大的保险公司了。
群众在意保险公司大小,那怎么区分保险公司的大小?
是保费收入?(规模保费/原保费)
是市场占有率?
是注册资本金?
是管理资产规模?
是亿元保费投诉率?
是理赔金额?
是分公司多少?
是产品体系的全面与否?
其实保险公司的大小是相对的,很多人眼中的小保险公司并没有那么小。保险公司会有大小区分,但并不是我们没有听说过的保险公司就是小公司。
要知道每一家保险公司的开立很不容易,每家保险公司背后的股东都是实力派,要知道一家保险公司的筹建需要数十亿的资金投入。
举个例子吧,有人觉得百年人寿是小公司,但是说出背后的大股东可能会吓你一条,应该没人不知道首富国民公公的万达集团。
说到这里还是有人不信,美华君再举两个保险公司股东例子:
中信保诚人寿
中信保诚人寿是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和英国保诚集团共同发起创建,是中国第一家中英合资人寿保险公司。
工银安盛人寿
工银安盛人寿由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全球最大保险集团AXA安盛集团全球500强央企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携手打造。
看点三
小公司到底影不影响理赔
保险公司的大小是相对的,每一家保险公司都不简单。至于很多人担忧小的保险公司会倒闭影响后续理赔,不拐弯抹角,答案肯定是不可能。
要知道每一家保险公司的开设都需要经过漫长的流程,保险牌照的审批非常严格,即使是阿里、腾讯这样的大公司想要拿保险公司牌照都很难。
美华君来说下中国独特的保险监管制度:
一个字:稳!
国家现在对于保险业是强监管,保险公司每年都会向保监会提交偿付能力报告,「中国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二代监管规则,业内简称C-ROSS,是以风险为导向的新一代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具体怎么计算实在太专业了,我这里就不展开了。」
简单来说,根据监管要求和指引,在每季末、每年末保险公司会通过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压力测试后能确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
换句更直白的话说,天朝的保险公司只要通过了C-ROSS下的偿付能力测试,即代表它都能硬扛200年一遇的大灾难(汶川地震这种是30-50年一遇,日本311地震或阪神大地震为50-100年一遇,或者各种股灾),没有例外。也就是目前为止,170多家保险公司,没有一家破产的。就算是保险公司出现破产的情况,原有的保单理赔都不会受到影响,保单赔付是受到保险法保障的。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如果保险公司破产倒闭,我们所购买的保险有两个去处。首先要转让给其他愿意接受进行兼并重组的公司。如果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接手,政府会妥善安排好,国家会指定某家保险公司接手。同时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险保障基金会提供救助,以人寿保险为例:
《保险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意外撤销外,不得解散。
第九十二条: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转让或者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前规定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的,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保险公司的清算资产不足以偿付人寿保险合同保单利益的,保险保障基金可以按照下列规则向保单受让公司提供救助:
(一)保单持有人为个人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90%为限;
(二)保单持有人为机构的,救助金额以转让后保单利益不超过转让前保单利益的80%为限。
综合了“偿二代”、《保险法》、保险保障基金,中国的保险可以说几乎是全球最安全的,人寿保单更是非常的安全。
再小结下,保险公司如果经营不善,国家会及时警告,要求增资,或者保险保障基金托管等,实在倒了,就指定别的公司接收保单和责任准备金等,保单仍然有效。可以说,在中国买保险,安全层面基本是最放心的,尤其是寿险。
当然,投资型保险的收益可不能保证。
综上,可以解决:
“大公司是不是比小公司安全”、“小公司是不是容易倒闭”这类问题。首先你很难说清楚什么是大公司什么是小公司,其次是公司的规模大小和安全性基本没关系。
看点四
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的关系
如果你把平安、国寿等定义为大公司,那么你会发现,从产品的角度上来讲,大公司的产品通常是不如所谓的“小公司”的,原因有几点:
1、中国的保险业还很落后,经过了两次费改,新兴公司的产品往往更能适应这个潮流,所以在产品上更能创新,更有费率优势。费率,是保险的核心要素。
2、大公司运营成本、广告成本、销售成本高,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在4线城市都能看到中国人寿,而你在北上广和我以一样的费率买一样的产品,实际上你是亏的。
3、大公司调头难,尤其上市公司,有利润方面的考虑。
(有人问,某些公司为什么定价比市场高一些?那是因为这样它的利润最大!)
新兴公司的创新:
第一个有轻症的是谁?(信诚)
第一个有轻症豁免的是谁?(海康)
第一个有多次重疾赔付的是谁?(华夏)
第一个有轻症多次赔付的是谁?(中英)
最早出现3.5%预定利率的是谁?(中英)
最早有独立主险的是谁?(弘康)
最早出现附加豁免的是谁?(恒安标准)
再说一点,终身寿险,比如约定一个固定保额,30岁男性,20年缴费,一旦身故,给付50万,最便宜的公司保费比最贵的低30%。你会选哪一个?
看点五
长期寿险和重疾险,先看产品,公司不是很重要
中国的保险营销模式,主要还是人海战术,代理人模式,大部分人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就会支付更多的保费,这很正常。有些公司自然会说理赔服务好,拿出一大把例子等等。
理赔服务自然很重要,但是对于长期寿险、重疾险来说,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理赔时提交身份证件和检查、证明材料就行了,如果要多付出30%的保费,来买一个空口无凭的服务,我恐怕是不会去做的。
看点六
境外旅行险、高端医疗、一些财险,先看公司,再看产品
一年期的意外险、医疗险、一些财险,优先考虑保险公司的网点覆盖率和服务便捷性,毕竟这些产品在不同的保险公司,费率都差不多。
说一个业内的常识,寿险公司的附加险,比如附加意外,附加医疗等,基本是不选的,性价比很低,保障不全面,一般是寿险公司高额利润的来源。
意外险,通常会选择财险公司的一年期意外险。
医疗险,通常会选择财险公司或者健康险公司的医疗险。
看点
理财型保险,看公司,也看产品
带有投资性质的寿险,比如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就不仅要看产品本身,还要看公司的经营状况,投资收益数据等。
比如几乎每家公司都有万能账户,有的“大公司”的万能账户保底利率是1.75%,结算5%不到,有的公司万能账户保底利率是3.5%,结算7.2%,你会选择哪个呢?
总结
至于对“大公司理赔方便,小公司可能拒赔”,是不存在,美华君再解释一下:
保险的本质是一份合同,我们买保险就是和保险公司签订一份合同,保险公司按照合同内容来进行赔付,理赔时没有一家公司会多给或者少给保险金,理赔和公司大小、规模、知名度等没有任何关系,是否理赔时取决于是否达到理赔条件。一旦达到理赔条件,保险条款里都是明文规定,一般5日内核定保险责任,情况复杂的,30日内必须核定。一旦核定下来,必须3日内通知客户,达成给付协议后10日内必须给付保险金。同时健康险的诉讼时效一般是受益人或者被保人或者投保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2年,寿险的诉讼时效一般是5年,连诉讼的方式,保险条款都会明文规定的。
举个例子,某大公司的重疾险,轻症最多赔一次,某中等公司的重疾险,轻症最多赔多次,一旦被保人不幸得了两次轻症,这时候大公司是否会跟你讲理赔方便呢?
当然,如果在保障责任几乎相同,保费也差不多的情况下,那选择曝光度高,历史悠久的公司,很合理。但是目前大公司的产品的性价比真的不忍直视。
可还是有人纠结于理赔时效能不能更快点?实际上,对于长期寿险重疾险而言,没有统计数据显示,市场份额超过多少的公司,是会比以下的公司理赔更“快捷”的。
综上,买保险,对于长期寿险和重疾险,首先看产品,然后看公司。对于意外险、医疗险、理财型产品先看公司,再看产品。
具体产品怎么看?美华帮您第三只眼看保险。
美华-坚持极致创新为宗旨,一群来自社会平民的孩子,以奋斗精神创造客户利用的价值,从来不墨迹,从来不懈怠,只为,保护您的财产和健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