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旅行父母心情
小宝宝诞生大多数父母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你认为最好的东西,未必是最适合老人的。既然想带父母出去旅游,就得有牺牲精神,不说时时以老人需求为第一位,至少也要考虑到老人的需求。
小宝宝诞生大多数父母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你认为最好的东西,未必是最适合老人的。
既然想带父母出去旅游,就得有牺牲精神,不说时时以老人需求为第一位,至少也要考虑到老人的需求。
我这么说是因为自己这一点做得很不好,所以提出来和大家共勉。
谁叫咱是中年人呢,中年人不牺牲一点自己的爱好,难道还叫老人小孩处处让步吗?至于你心仪的晒太阳沙滩浴海鲜大餐等等节目,还是留着独自旅游时再尽情体验吧。
...
孩子长大父母心情短语
打骂孩子是在实施家庭暴力打和骂,是一种暴力。
是对人格和尊严严重的侵犯。
这样的说法,相信每一个成年人都能够认同。
假如今天某个人被打或者被骂,那么一定会非常的愤怒甚至痛苦。
奇怪的是,我们在对自己的孩子实施这个行为的时候,却远不觉得有那么严重。
可能从来没有从孩子的角度上想过,他们有多么愤怒和难过甚至痛苦怨恨。
所以我有一个发现:家长之所以会“自然而然”地打骂孩子,是因为根本没有真正把孩子的人格与尊严当一回事。
因为年龄小,所以人格和尊严也都“小”,甚至可以忽略。
但是我自己的经历与带孩子的实践让我明白了:孩子绝对有他自己的尊严。
这种尊严有没有得到尊重与捍卫,与他未来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
而打骂与暴力,最大的恶果就是,让孩子的尊严犹如雨打风吹去。
满地飘零,难以收拾。
在考拉更小一些的时候,他挨了我的打或者骂或者其它的暴力行为(比如将他抱到卫生间,隔离他)时,他只是哭。
一边哭一边拼尽全力地寻求我的爱。
他会爬到我的身边,甚至死死扯住我的衣角。
一直到我重新抱起他。
——父母的爱就是孩子的生命,失去了,孩子也会无法生存。
暴力让孩子陷于将要失去生命的惊恐之中。
直面怒气,智慧替换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如果是前者,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予以诱导;如果是后者,调整自己的认知,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尤其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套在孩子身上。
2、不要累积怒气。
3、选择好表达怒意的方式,用更智慧的方法来替换打骂。
我记得《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派克医生曾经说过一段话,意思就是适度的表达怒气也是一种真爱行为(原话不是这样,只是大意)。
打骂也是表达怒意的方式之一。
但显然,这是最糟糕的方式。
每当发怒的时候,要能明白此时存在自己心里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是什么原因让这种情绪存在。
比如我告诉考拉:你从姨婆家出来到现在,已经掐了我四次了,这样我非常痛,我非常愤怒,我讨厌你这个行为。
有时候我还会进行警告:如果你再这样掐我,我就会离开你十分钟。
因为我不想被掐,我怕痛。
有时候我还会拥抱考拉,告诉他妈妈爱他,但不喜欢他的某个不好的行为。
(问题是,我十次只有两三次是这样做)4、最重要的还得仔细观察,找出孩子行为不良的原因。
会让大人发怒,是因为在大人眼中,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
(有一些是正常的,只是不符合父母的要求而)而孩子行为出现问题,父母可能难辞其咎,这时,进行自省是很有必要的。
我注意到,有很多时候,孩子行为不良,是因为他内心有负面情绪,或者有需求,但他还不会表达,于是通过反常的行为来展示。
所以,父母要倾听孩子,弄明白孩子的真正意图,并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只要记住:孩子的反常表现,一定有原因,可能怒气就不会那么快发出来。
5、解决父母自己内心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需要成长。
父母比孩子多一些经验和技能,但大有可能的是,智慧不比孩子多甚至更缺。
父母不会因为成为了父母,心智也随之自动“升级”。
爱发怒的父母常常是有内在的问题。
需要经常内省。
比如我觉得自己从小缺安全感和归属感,内心积累了很多不满与愤怒。
因此,成为人母的我,容易发怒。
这是我自己的问题,需要我自己来负责,而不是交给我的孩子。
6、学会休息,不要让自己太疲惫。
每当我休息不好,或者心情很坏的时候,往往,也是我会对考拉情绪失控的时候。
疲惫会让自己的心神涣散,坏情绪犹如脱缰之马,横冲直撞。
这是我经常有的体验。
所以,要争取吃好喝好睡好,才能有精力来陪伴孩子成长。
当然,这还意味着要牺牲很多,我们当了父母,就没法尽情地逛街,不能玩游戏,甚至可能没法好好地煲一顿电话粥。
不过,相比孩子的一生和自己当父母所带来的收益,我觉得,牺牲那些,还是很值得。
要孩子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是,养育孩子的任务非常繁重,这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这需要各人的智慧。
好在,艰难的时光总会过去,因为,孩子会一天天成长。
一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忽然发现,这个小家伙已经开始照顾父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