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导读泰戈尔的《旅行》视频

泰戈尔写的《旅行》诗?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天刚破晓,我就驱车骑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上留下辙痕.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旅

导读泰戈尔的《旅行》视频

泰戈尔写的《旅行》诗?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天刚破晓,我就驱车骑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上留下辙痕.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原来你在这里.这句话和呼唤,呵,在哪呢?融化在千股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了全世界. --泰戈尔

《美好的旅行》 前面的泰戈尔的诗是什么 具体内容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孟加拉语:রবীন্দ্রনাথ ঠাকুর,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反现代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

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生平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

泰戈尔是家中的第14子。

泰戈尔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

1878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

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英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

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

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

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

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饥饿的石头”)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中、短篇小说的创始人。

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孟加拉河流域,多以抨击殖民主义统治,斥责封建道德习俗为主题。

《太阳与乌云》、《饥饿的石头》、《妻子的信》都是永远受人喜爱的名篇。

世人一致认为长篇小说《沉船》、《戈拉》是泰戈尔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孟加拉文最伟大的小说。

《沉船》通过青年大学生罗梅西曲折复杂的恋爱、婚姻故事,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与争取婚姻自主的青年男女之间的尖锐矛盾,批判了包办婚姻以及青年男女婚前不允许见面的陋习。

《戈拉》则通过着力塑造爱国知识分子戈拉的形象,提出了克服宗教偏见,实现各民族解放才是爱国主义的课题。

两部小说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当时印度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泰戈尔在印度独立运动的初期支持这个运动,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

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

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

1941年,泰戈尔留下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随即与世长逝,享年80岁。

泰戈尔22岁结婚,妻子比他小11岁,是一个王公的女儿。

泰戈尔的散文诗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

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

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

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

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

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

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饥饿的石头”)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在印度独立运动的初期支持这个运动,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

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

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

泰戈尔生平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 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闻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哥哥、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

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文坛世家环境的薰陶下,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

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

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901年,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

这所学校在1912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

《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

1910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

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热情歌颂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

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1913年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

1924年曾来过中国,泰戈尔回国后,撰写了许多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泰戈...

泰戈尔的代表作《心中的向往》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

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

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

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

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

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使用的是泰戈尔的诗。

维尔弗德·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受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饥饿的石头”)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在印度独立运动的初期支持这个运动,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

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的荣誉的人。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

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之一。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 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闻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哥哥、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

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文坛世家环境的薰陶下,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

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

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901年,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

这所学校在1912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

《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

1910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

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热情歌颂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

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1913年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

1924年曾来过中国,泰戈尔回国后,撰写了许多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泰戈尔的...

泰戈尔的经历和著作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

在外国泰戈尔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

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参加领导了印度的文艺复兴运动,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

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

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

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

其中印度的国歌就是《人民的意志》(选自《吉檀迦利》)维尔弗德· 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迦利》(意即“献诗”)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

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

1913年作品《吉檀迦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

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其中之一。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小说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8岁就写诗,并展露出非凡的天才,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流萤集》(1928),《园丁集》(1913)《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时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

他的散文诗《金色花》被选入初中一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短篇金香木花被选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闻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哥哥、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

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文坛世家环境的薰陶下,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

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

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901年,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

这所学校在1912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

《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

泰戈尔的资料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

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中文名: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外文名: Rabindranath Tagore 国籍: 印度 出生地: 印度 加尔各答 出生日期: 1861年5月7日 逝世日期: 1941年8月7日 职业: 作家,诗人 代表作品: 《吉檀迦利》,《戈拉》 主要成就: 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诗歌精选

展开全部 泰戈尔的诗歌吉 檀 迦 利 泰戈尔著 冰 心译 1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

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 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 词调。

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

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 余量待充满。

2 当你命令我歌唱的时候,我的心似乎要因着骄傲而炸裂,我仰望着你的脸,眼泪涌 上我的眶里。

我生命中一切的凝涩与矛盾融化成一片甜柔的谐音—— 我的赞颂像一只欢乐的鸟,振翼飞越海洋。

我知道你欢喜我的歌唱。

我知道只因为我是个歌者,才能走到你的面前。

我用我的歌曲的远伸的翅梢,触到了你的双脚,那是我从来不敢想望触到的。

在歌唱中的陶醉,我忘了自己,你本是我的主人,我却称你为朋友。

3 我不知道你怎样地唱,我的主人!我总在惊奇地静听。

你的音乐的光辉照亮了世界。

你的音乐的气息透彻诸天。

你的音乐的圣泉冲过一切阻挡的岩石,向前奔涌。

我的心渴望和你合唱,而挣扎不出一点声音。

我想说话,但是言语不成歌曲,我叫 不出来。

呵,你使我的心变成了你的音乐的漫天大网中的俘虏,我的主人! 4 我生命的生命,我要保持我的躯体永远纯洁,因为我知道你的生命的摩抚,接触着 我的四肢。

我要永远从我的思想中屏除虚伪,因为我知道你就是那在我心中燃起理智之火的真 理。

我要从我心中驱走一切的丑恶,使我的爱开花,因为我知道你在我的心宫深处安设 了座位。

我要努力在我的行为上表现你,因为我知道是你的威力,给我力量来行动。

5 请容我懈怠一会儿,来坐在你的身旁。

我手边的工作等一下子再去完成。

不在你的面前,我的心就不知道什么是安逸和休息,我的工作变成了无边的劳役海 中的无尽的劳役。

今天,炎暑来到我的窗前,轻嘘微语:群蜂在花树的宫廷中尽情弹唱。

这正是应该静坐的时光,和你相对,在这静寂和无边的闲暇里唱出生命的献歌。

6 摘下这朵花来,拿了去罢,不要迟延!我怕它会萎谢了,掉在尘土里。

它也许配不上你的花冠,但请你采折它,以你手采折的痛苦来给它光宠。

我怕在我 警觉之先,日光已逝,供献的时间过了。

虽然它颜色不深,香气很淡,请仍用这花来礼拜,趁着还有时间,就采折罢。

7 我的歌曲把她的妆饰卸掉。

她没有了衣饰的骄奢。

妆饰会成为我们合一之玷:它们 会横阻在我们之间,它们丁当的声音会掩没了你的细语。

我的诗人的虚荣心,在你的容光中羞死。

呵,诗圣,我已经拜倒在你的脚前。

只让 我的生命简单正直像一枝苇笛,让你来吹出音乐。

8 那穿起王子的衣袍和挂起珠宝项链的孩子,在游戏中他失去了一切的快乐;他的衣 服绊着他的步履。

为怕衣饰的破裂和污损,他不敢走进世界,甚至于不敢挪动。

母亲,这是毫无好处的,如你的华美的约束,使人和大地健康的尘土隔断,把人进 入日常生活的盛大集会的权利剥夺去了。

9 呵,傻子,想把自己背在肩上!呵,乞人,来到你自己门口求乞! 把你的负担卸在那双能担当一切的手中罢,永远不要惋惜地回顾。

你的欲望的气息,会立刻把它接触到的灯火吹灭。

它是不圣洁的——不要从它不洁 的手中接受礼物。

只领受神圣的爱所付予的东西。

10 这是你的脚凳,你在最贫最*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

我想向你鞠躬,我的敬礼不能达到你歇足地方的深处——那最贫最*最失所的人群 中。

你穿着破敝的衣服,在最贫最*最失所的人群中行走,骄傲永远不能走近这个地方。

你和那最没有朋友的最贫最*最失所的人们作伴,我的心永远找不到那个地方。

11 把礼赞和数珠撇在一边罢!你在门窗紧闭幽暗孤寂的殿角里,向谁礼拜呢?睁开眼 你看,上帝不在你的面前! 他是在锄着枯地的农夫那里,在敲石的造路工人那里。

太阳下,阴雨里,他和他们 同在,衣袍上蒙着尘土。

脱掉你的圣袍,甚至像他一样地下到泥土里去罢! 超脱吗?从哪里找超脱呢?我们的主已经高高兴兴地把创造的锁链带起:他和我们 大家永远连系在一起。

从静坐里走出来罢,丢开供养的香花!你的衣服污损了又何妨呢?去迎接他,在劳 动里,流汗里,和他站在一起罢。

12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

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许多星球之上,留下辙痕。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 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在这里!” 这句问话和呼唤“呵,在哪儿呢?”融化在千股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答“我在 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了全世界。

13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

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

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只有愿望的痛苦在我心中。

花蕊还未开放;只有风从旁叹息走过。

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我只听见他轻蹑的足音,从我房前 路上走过。

悠长的一天消磨在为他在地上铺设座位;但是灯火还未点上,我不能请...

泰戈尔的介绍

简介展开全部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

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

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

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

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

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

维尔弗德· 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枷利》(意即“献诗”)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

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

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

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在他的诗歌中,泰戈尔也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绝望和悲痛,但他的和平希望没有任何政治因素,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个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其中之一。

...

关于泰戈尔的资料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资料:《接受学视野下的泰戈尔研究》《泰戈尔研究专家与民间诗社》《多维视野中的泰戈尔——20年代中国的泰戈尔研究述评》《泰戈尔与中国现代文学》《泰戈尔美学思想研究》《泰戈尔作品在中国的研究及翻译现状的思考》《泰戈尔诗歌中的生命美学建构》《论泰戈尔思想与文学创作中的宗教元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