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学旅行意义
研学旅行有什么意义?
研学旅行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又是社会实践的崭新要求。研学旅行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主题选择和线路安排应该与教育教学
研学旅行有什么意义?
研学旅行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又是社会实践的崭新要求。
研学旅行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主题选择和线路安排应该与教育教学目标紧密融合。
首先是立意高远,紧跟国家战略,把培育创新精神放在首位,与西安系统推进全面改革创新实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工作紧密结合,努力让研学旅行根植活土,有本有源。
其次是全面加强学生的综合运用、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
三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研学旅行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使研学旅行的历程成为道德实践的过程,成为文明素养展示的过程.
研学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对中小学生进行研学旅。
一、主要内容与基本原则(一)主要内容研学旅行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一种普及性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重点突出全员参与、集体活动、走出校园、实践体验。
(二)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
研学旅行活动内容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培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2.实践性原则。
研学旅行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接近自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参加研学旅的好处1社会实践参加研学旅行走向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博物馆正好是对孩子们平日里学习到的课本知识的印证。
世间万物皆是学问,可以有效加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2放松心情经过一个漫长学期的学习,是该让孩子放松一下心情,走出校园,走出家门,走向大自然。
3独立自主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往往给孩子提供了除学习以外的一切服务,许多孩子都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观念和习惯,参加研学旅行正好可以孩子一个机会。
4增强自信平日里千篇一律的学习生活,磨灭了孩子接触未知世界的勇气,通过研学旅行为孩子专门设计的活动,可以让孩子有信心去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认识新团队成员,并从中得到收获。
5坚定目标研学旅行中会安排无数孩子向往的名校,有机会与名校学子面对面接触,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树立学习的榜样。
6学会感恩现在孩子都是父母掌心的宝贝,生活中都是被呵护的对象,参加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意识到父母平时付出的辛苦,意识到这个世界也需要通过自己努力去创造美好生活。
7磨炼意志孩子们平时习惯遇到问题就让父母帮忙完成,更没有吃苦的意识,参加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要完成任务就必须服从指挥,必须坚持到底。
8增进友谊参加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认识新的朋友,学会与新小朋友相处之道。
9持续进步孩子放假是放松不是解放,让孩子意识到学无止境,参加研学旅行让孩子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去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增长见识。
10团队意识参加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学习到团队配合的技巧,感受到团队荣誉感。
研学旅行是一种最好的、最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们看到真实的世界,体验真实的生活途径。
研学旅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课堂的延伸,更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方式。
通过言传身教、活动设计浸润孩子,让他们变得更有爱心,更能够和别人分享,更有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也要提醒家长,酸甜苦辣都是营养。
在行程中,不要排斥多给孩子一些独立自主的机会,让研学旅行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历程。
关于我们诺之舟教育:诺之舟小小实践家主要是从孩子的真实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实践活动和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转化成活动内容。
通过制作、服务、研究、体验等方式提升小小实践家的整体综合素质。
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小小实践家们能通过实践教学模式和丰富的实践内容提升孩子们的十大核心素养,比如公众表达,组织策划,人际交
写一篇研学旅行感受小文章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例文:金秋十月,秋高气爽。
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和充分准备后,我校决定组织八年级部分学生于10月19日到杨凌农林博览园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早上7点,所有的学生早早的来到学校教学楼前集合,登上了开往杨凌农林博览园的旅游大巴车。
一路上学生欢声笑语,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怀着好奇的心情,对农博园充满了向往之情。
虽然已强调纪律与安全,但第一次带学生出来,我还是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们第一站到达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无土栽培区)。
一下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虽已十月,但大棚内仍百花争艳,让人赏心悦目。
园区引进种植国内外优质瓜果蔬菜、名优花卉新品质,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
先进的设施,先进的种植技术,让我们领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
对农业示范园的参观,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感受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与众不同,受益匪浅。
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进行参观,他们认真听讲并不时拍照、做笔记。
看到学生的表现,我的心稍稍放松。
第二站我们到了杨凌农林科技大学博览院。
这里是农业主题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同时也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
园内建设有昆虫馆,蝴蝶园,中国农业史馆,植物馆,动物馆,土壤馆,种植资源圃等各式博物馆。
走进博览园,感觉就是进入了生物世界的大观园,各式动植物标本,活体,配上色彩明快的解说展版,现代的声光电展示技术,令人留连于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让人大开眼界。
的确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学生兴趣极高,围着讲解员不停地问,不停地做着记录,没有我所担心的混乱,没有任何学生脱离集体,秩序井然。
午餐期间,由于部分学生把书包放在车上,没有午餐,好多学生主动把自己的午餐分给那些没带午餐的学生,没有了斤斤计较,没有了是是非非,他们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在此刻充分体现出来了。
吃完午餐后,他们都能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内,班干部又及时将学生组织起来做游戏,做到了散而不乱。
【拓展】什么是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也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根据各地的意见,主要矛盾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安全问题,如陕西省让西安市以外的城市开展研学旅行,但均因安全问题迟迟未能开展;二、经费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研学旅行,主要是通过家长收费,政府拿一点、学校出一点做起来还比较困难;三、协调问题,研学旅行涉及的方面多、部门多,如协调不到位,很多活动难以广泛开展。
研学旅行应该学什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的渠道和载体。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以及家长,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要动员社会广泛的资源,包括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祖国大好河山、工厂、农村、企业、学校等,都可以作为研学旅行的基地,让学生去看、去体会、去感悟。
第三,形成一个研学旅行基地的网络,每个基地的课程资源、特点、接待条件等都上网,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首先鼓励就近搞研学旅行,根据年龄的不同特点可以搞跨区域的研学旅行。
第四,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
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文化的内涵、革命的精神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
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讲解员的培训,要体现这份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要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爱听、听得懂和听得进去。
...
杨凌研学旅行有感四百字作文
“研学”是什么?从字面意思上讲,就是一边研究,一边学习,看来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
这个星期二,学校组织我们去杨凌农业科技馆参观研学旅行,我们并不是出去游玩,而是要在这次别具特色的旅行中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
一到杨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矗立的后稷像,这座雄伟的塑像左手拿着谷穗,右手拿着锄头,他的神情严肃,而又庄重,似乎极目远眺着这一望无际的山川,又好像是在迎接到杨凌来的每一位客人。
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块风水宝地。
杨凌农业科技馆是一个主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博览馆,这里除了有很多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昆虫、植物、土壤知识和农业科技史,还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这次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昆虫馆,因为我是一个“昆虫迷”。
这座展览馆从远处看就活像一只趴着的巨型瓢虫,外形独特,非常有创意!古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
”早就听说这里的昆虫馆名扬天下,今天有幸能来到这里,果然名不虚传。
一走进昆虫馆,我的眼珠就被那一排排陈列地整整齐齐的昆虫标本牢牢吸引。
不计其数的昆虫标本形态万千,种类繁多:有四脚朝天的甲壳虫,有准备战斗的螳螂,有瘦得像麻杆一样的竹节虫,还有四肢紧紧缩在一起,看起来胆小如鼠的面具虫……就在这时,一声声蝈蝈的钢琴声从我的耳边响起,我抬头一看,大吃一惊,竟然上面是庞大的人头蜂巢穴标本!吓死我了! 这里最吸引我眼球的还是世界名蝶展厅,因为色彩斑斓,花花绿绿的蝴蝶会带人进入一种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
其中最吸引游客的蝴蝶是“光明女神蝶”,它蓝白相间,从远处看,好似还发出光彩夺目绚丽的亮光,太美了。
这可真是一次超棒的研学旅行,让我大开眼界,我在这里见到了许多从未见过和听说过的昆虫。
我要带着我的好奇和疑问,回去好好了解一番。
这次难忘的旅行让我感到了快乐,让我感到了大自然的奇特魅力所在。
...
为何说研学旅行是新的旅游蓝海市场?
据报道,日前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已被明确列为必修课程,受益于政策利好,研学旅行在国内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作为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研学旅行越发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康辉旅游作为历经33年发展的旅游企业,提出要研究研学、游学旅行的情景模式,打造个性化研学旅行产品,将研与学、游与学真正有机结合。
同时以研学旅行为突破口,探索出“旅游+教育”新业态与发展模式,要求各地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向学生宣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大作用,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专家表示,旅行是载体,研学是内核,研学旅行可以对素质教育的深层次推动作用;寓学于游,满足广大少年儿童成长发展深层次需要,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助力。
...
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参加研学旅行?
展开全部研学的本质,是通过关注和利用学生观念的丰富性,借助学生对“旅行”、“研学”的热爱和乐于分享的状态,鼓励学生整理观念,并建立起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一致性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生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聚焦于思考力的研学,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质量、催化孩子优秀品格、反哺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个两岸学生的“领袖思考力”研学走读很不错,孩子回来进步很大。
“领袖思考力”研学走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