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草莓旅行

采摘园哪里可以采摘草莓,有去过的没?
西安长安县那边路边上有好多摘草莓的地方啊坐921路公交车到学府大道西口下车路边的地里就是摘草莓的地方了直接就可以看到,我们4月12号

草莓旅行

采摘园哪里可以采摘草莓,有去过的没?

西安长安县那边路边上有好多摘草莓的地方啊坐921路公交车到学府大道西口下车路边的地里就是摘草莓的地方了直接就可以看到,我们4月12号刚去过30元一斤很好吃的。

我们去的时候都是一些别人摘剩下不大,听老板说5月份好像会有一拨长好那会儿去最好,还有不要大中午的时候摘大棚里特别闷热很难受的。

早上或者傍晚摘比较凉快点!这是我们上次去的经验希望采纳!

济南周边采摘旅游有没有好去处啊……董家的草莓都没有意思了,每...

济南周边采摘进去山东金鲁班有机农业示范园啊~示范园在齐河,去年很多单位组织大客户旅游都去的那里。

园子里都是有机种植的蔬菜,有机养殖的莱芜黑鸡和有机猪,产品保证健康,安全,适合老年人和小孩吃。

现在有二十个冬暖大棚和20个拱棚种植蔬菜,品种常年保持在15个左右,东西很多,摘了就能吃,特别爽~去的话提前打电话,信息网上都有的自己查吧

南方草莓的冬天种植方法已经是苗的草莓

南方草莓的冬天种植方法如下:一、种植管理1、中耕与施肥。

中耕松土,利于有机物分解。

11月至12月应浅中耕3次。

初花期与坐果初期各追肥1次。

亩施尿素10千克,磷肥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35千克。

2、花芽分化前期的管理。

9月上旬移栽的草莓苗,除及时补充水分外,应加盖遮阳网遮荫。

网离地面1.2 米,便于人员操作。

要及时摘除枯叶、老叶及腋芽和匍匐茎,保持5-6片叶。

花芽分化需较低温度和短日照,可在遮阳网上加盖草苫(草帘)。

通过揭与盖草苫的操作过程,人工造成短日照的条件及较低温度,促进顶花序和腋花序的分化,时间有月余。

3、灌排方法。

在开花与浆果生长初期,分别灌水1次。

宜用沟灌,使水灌到沟高2/3处为好,让水渐渐渗入畦土,沟内余水排出。

若天旱,应5-7天灌水1次。

用橡胶管前端套上一段金属管进行穴灌,既省水,又能保持畦土疏松。

秋季多雨时,应及时排水。

草莓园四周应早做排水沟道,使棚内畦沟水能排尽。

4、加盖塑膜。

10月至11月上旬,是草莓花序分化期末,可撤除遮阳网。

江准地区,“立冬”后盖地膜,“大雪”前覆盖大棚膜,使棚内气温保持在28-30℃。

“暖冬”年份,“冬至”时节加盖中棚塑膜。

“冷冬”年份则应同时盖上大、中棚塑膜。

总之,“小寒”至“大寒”时节,棚内气温应保持在25℃以上,至少也在23℃以上,只有满足以上气温,草莓才能正常生长。

5、通风操作。

草莓苗生长的土壤湿度应在70%-80%为宜。

棚内空气湿度以60%--70%为好。

因此,当棚内气温超过30℃时,应通风。

11月至12月应于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揭开大棚及中棚两头塑膜通风。

当棚内湿度超过70%时,也应通风,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花期棚内放养蜜蜂,可在大、中棚两头另做尼龙丝网,便于顺利通风。

大棚通风的另一作用,是防治草莓白粉病。

6、采收。

草莓苗开花、坐果到浆果着色,软化,释放特有香味,时间约 30天。

草莓浆果成熟后,应分批采收上市。

一般亩产草莓1500千克。

二、病害防治1、叶斑病:又称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

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防治对策:及时摘除病叶、老叶。

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700倍液,十天后再喷一遍。

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200克对水75千克进行喷雾。

2、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花、果、果梗和叶柄。

叶片上卷呈汤匙状。

花蕾、花瓣受害呈紫红色,不能开花或开完全花,果实不膨大,呈瘦长形;幼果失去光泽、硬化。

近熟期草莓受到为害会失去商品价值。

防治对策:在发病中心株及其周围,重点喷布波美0.3度石硫合剂。

采收后全园割叶,喷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灵5000倍液等。

3、灰霉病:是开花后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实、叶上均可发病。

在膨大时期的果实上,生成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密生灰霉使果实软化、腐败,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对策:于现蕾到开花期进行,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500倍~700倍液等喷雾。

根腐病: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

支柱在中间开始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根的中心柱呈红色。

防治对策:草莓移栽前用40%芦笋青粉剂600倍液,浇于畦面,然后覆土,整平移栽,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田间菌源基数,减少传染机会。

4、黄萎病:该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症状是幼叶畸形,叶变黄、叶表面粗糙无比。

随后叶缘变褐色向内凋萎,直到枯死。

防治对策:严格引入无病植株种植;缩短更新年限;用氯化苦13.5升~20升或太阳能覆盖薄膜灌水进行土壤消毒;已发病者必须拔除烧毁。

[4]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