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三系旅行改装图片大全

求问,图片这款是宝马什么系列车?多少钱能买?详细点最好,宝马...
楼主,你好,之前回答过您的问题了,这辆车是宝马1系,图片中的车应该是改装了m-sport运动套件(2系的运动套件),2系除了旅

三系旅行改装图片大全

求问,图片这款是宝马什么系列车?多少钱能买?详细点最好,宝马...

楼主,你好,之前回答过您的问题了,这辆车是宝马1系,图片中的车应该是改装了m-sport运动套件(2系的运动套件),2系除了旅行版目前没有4门三厢的,1系有两个车款,国产的三厢版本以及进口的两厢后驱,国产1系目前有两款动力的发动机,1.5T和2.0T,都是前驱,目前在售车型有118i,120i以及125i,2.0T分高低功率,120i是低功率,125i是高功率,1系也是宝马更换新的B系列发动机后的新产品,和新的x1一样采用的是前驱平台,不过操控还是同级别领先的

上海正在规划建设一系列旅游重点项目,力争形成“一圈四区三带一岛...

四大发明、地震仪、算盘、钢(钢铁)、伞(现今所用,能张开收回的伞)、牙刷、马镫、丝绸、舵、瓷器、石油井、纸币、火柴、漆器、风筝、热气球、钓竿、扇子、弩、船坞、投石机、中国青铜器。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都有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明的光荣传统。

例如龙和凤。

凤是用鸡头和孔雀身躯及其羽毛组合而成的神奇动物。

龙更具有创造性,龙是由马头、鹿身、蛇躯、鹰爪、麟体、鱼尾组合而成的神奇动物。

再者,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对我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成就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撰写出世界闻名的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化》(中译文书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

罗伯特·坦普尔在李约瑟博士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以简明通俗的文字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

下面按发明先后顺序介绍给大家。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

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

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

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

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

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

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

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

《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

《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

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

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

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

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

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

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

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

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

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

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

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

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

作导航工具。

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

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

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

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

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

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

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

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采用。

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

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

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

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

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

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

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 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

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

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

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

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

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

什么是E级车

展开全部 E级车指奔驰E级,是奔驰开发出的介于C级与S级之间的一款中大型高端商务轿车。

目前公认E级车的鼻祖是1947年的奔驰170,它是战后奔驰开发的第一批车型之一。

与同一年代的170s相比,170的外形较少修饰,装备也进一步简化。

1953年,170的改进型180和190继问世。

从那时起,奔驰E级车就逐渐形成系列,车身型式有轿车和旅行车两种,汽油机排量有2.0——3.0三种,还可选装柴油机。

截止到1961年,170系列总共生产了46.8万辆。

全新的奔驰E级轿车已不同以往,全新的E级将分为运动轿车和轿车两大系列,全系也更换了更省油,更强劲的增压发动机。

一、特点 乘坐舒适,“开宝马坐奔驰”这话深得人心。

空间一般,价格有点高,电子设备小毛病略多。

外观:外观的贵气感和经典造型令网友很满意。

内饰:网友称内饰的豪华,任何车都可以做到,但奔驰车车内车外的质感、豪华感和尊贵感,是任何车都无法克隆的。

操控:转向的感觉不够直接,且几乎没有自动回轮的反馈力,“开快了,感觉方向盘还是不够沉,但高速下车身很稳定”。

动力:网友反映动力还行,但开这样的车的确不是用来飙的,适合不急不忙的优雅感觉,超车就难了。

油耗:在城市拥堵路况有高至16L/100km的;在高速路况也有低至9L/100km的;日常驾驶大多集中在11-13L/100km。

二、基本参数 价 格: 万元 外形尺寸(长/宽/高): 5026/1854/1477mm 排 量: 1998-3498 cc 理论油耗: 8.5-9.7 升/百公 原产地:欧洲 优点:德国品质,成熟稳重,外形年轻时尚,车身稳重大气,内饰豪华精致,配置丰富,空间大,安全性高,动力强劲,操控精准。

缺点:高速发飘,刹车偏软,价格高,养护成本大,油耗高,小毛病多。

[1] 三、E级回顾第一代 1953年奔驰推出了车厂内部称为180的车型,该车型就是奔驰170车型的继承者,也就是第一代的奔驰E级,从此奔驰中大型车的历史正式拉开了序幕。

1953年奔驰生产的E级轿车底盘编号为W120。

该车采用了创新内嵌大梁式的设计,另外车辆的悬挂则采用了摇臂式悬挂。

对于第一代的奔驰E级轿车来说,最大的特点就要算是其内部宽敞的空间。

当时定位在家庭用车的E级轿车为乘客提供了最大的空间舒适性。

动力方面,第一代的E级轿车采用1.8升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为52马力,并且采用4速手动变速器,之后奔驰又推出了该车行的柴油版车型。

1955年奔驰又推出了190车型,底盘升级为W121。

该车装备了双化油器1.9L 120马力的发动机。

到1961年停产为止,第一代的奔驰E级车型总共生产了43万辆之多。

第二代 1961年,奔驰推出了底盘编号为W110的第二代E级轿车,新车最大的变化就是采用了鱼鳍状的车尾设计。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造型,是因为当时E级轿车的制造借鉴了凯迪拉克的部分车型设计造型。

与第一代的E级车型相比,第二代车型的性能有了全面的提升。

6缸发动机首次运用在奔驰E级上,另外更加宽大的轮胎和 重新设计的悬挂系统都让新车乘坐起来更加的舒适。

在第二代E级轿车的内部,奔驰也延续了宽敞舒适的特点,仪表盘则采用了类似于温度计样式的设计,这个消费者带来不小的视觉乐趣。

动力方面,除了80马力的1.9L汽油发动机外,奔驰还为E级轿车提供了2.0L的柴油发动机。

1965年奔驰推出了第一款装备6缸发动机的E级轿车,2.3L的排量和105马力的动力让该车成为第二代E级轿车的旗舰。

同第一代车型一样,第二代E级轿车同样受到市场的认可,其产量占到奔驰轿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到1968年,奔驰累计生产了62万辆的第二代E级车型。

第三代 1968年1月,奔驰正式推出了底盘编号为W114的第三代E级车型(包括W115的车型)。

放弃“鱼尾”设计的第三代E级轿车,运用了大量的简洁明快的直线设计元素直立式的前大灯。

在空间方面新车继续加大,更加突出了E级轿车豪华的主题。

从这一代车型开始,E级轿车的车型开始丰富,共有15种不同的车型可供消费者选择。

发动机方面更是首次提供了四缸、五缸和六缸三种不同的型号。

虽然W114和W115使用了同样的全新设计的底盘,在外观上有些细微差别,但主要区别在于W114均搭载大排量的六缸发动 机,而W115则主要搭载五缸或四缸排量稍小的发动机。

这一代的E级轿车车型十分丰富,输出功率也多种多样,80~150马力的车型奔驰都曾经生产过。

1975年,E级轿 车首次采用了3.0升直列五缸柴油发动机,车型编号为300D,虽然排量很大,但却只能输出77马力的动力,即使是这样,这台发动机在当时还是堪称世界最 强力的乘用车柴油发动机。

到1976年停产为止,这一代E级总共生产了183万辆,占到了同时代奔驰轿车总产量的77%。

第四代 1976年,底盘代号W123的第四代E级轿车正式登常这一代E级的车灯由上一代的直立改为水平,水箱隔栅的造型也更现代化。

在外观上,这一代E级与S级(W116)十分相似了,内部空间自然是更加的宽敞。

在底盘方面,新车采用前双A臂后半拖曳臂的设计,并且配备了在当时很先进自动水平调整装置,无论载荷多少,均可将车身维持一定高度。

除了上述的一些变化,第四代E级轿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燃油喷...

漫谈MG3与MINI的关系

"在去年广州车展的展台上,一款名为MG3的小车在万众瞩目中惊鸿亮相,赢得了参观者的蜂拥围观。

两台MG3垂直挂在墙上,其中车顶印有英国国旗的一辆格外显著,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人都认为,单从外观上来看,MG3与经典小车MINI颇有些神似,不少业内人士甚至以“入门级mini”来为MG3下定义。

事实上,MG3与风靡车市多年的MINI确有一段不解之源。

[localimg=400,244]1[/localimg]MG小车发展至今,第六代车型MG3也即将在中国推向市场,意义非凡。

从外观来看,被称为“入门级MINI”MG3带有浓重英伦风尚,从内而外散发出不可抵挡的魅力与诱惑。

MG3系出名门,经由著名英国汽车设计师TonyWilliams领衔的中英团队倾力打造,整车首度采用欧系车型最为时尚的“Faceted Flow”流面切割设计,造型大胆前卫、动感十足、棱角分明、个性张扬甚至带有未来色彩的科幻感。

[localimg=400,269]2[/localimg]MG3不只在外形上神似MINI,内饰设计更是体现了“我爱潮流,更爱潮流随我”的理念。

极具复古风的白色圆形大表盘,是不折不扣的“I-**”苹果风格,黑白设计十分惹眼。

在“果粉”当道的时尚潮流中,MG3独有的“I-**”内饰与Apple设计风格不谋而合,只需扫一眼就足以让人过目不忘,这与“80后”的玩乐精神一拍即合,堪称现有A0级车型中独一无二的“苹果派”。

[localimg=366,300]3[/localimg]与MINI相比,MG3实用意义更胜一筹,其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3999mm/1728mm/1517mm,轴距为2520mm。

不仅各方面数据要比MIMI都更大一些,而且在所有AO级小车中也数一数二。

MG3虽然整体看起来不如MINI夸张与耀眼,但是张弛有度的设计规格更容易被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实用性更为突出。

对于很多人来说,MINI已经不是单纯的一部车子,而被赋予了很多理念,比如“个性时尚”、“追求自我”、“永恒经典”等等,但是同样对于大多数人而言,MINI昂贵的价格也往往令人“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被称为“入门级MINI”的MG3便是承载着“完成梦想”的使命而来。

有消息称,MG3即将在3月26日上市,除了固有车型外,还会推出个性定制版,将个性主义演绎到极致。

相信不久之后,我们会在街巷中,不经意的邂逅一部部鲜活亮丽,名为MG3的英伦小车。

奔驰车级别如何区分

展开全部 C、E、S是奔驰3个档次的四门轿车。

奔驰最典型的级别,肯定是S-Class了,代表着奔驰顶级豪华车,自从50多年前的第一代S级诞生起,就牢牢霸占着世界第一豪华轿车的位子。

竞争者包括宝马7系和奥迪A8。

其次就是E-Class,是奔驰行政级车的标杆,是一款中高级轿车。

竞争者有奥迪A6或者宝马5系。

再次就是C-Class,是定位一般家用的轿车。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奔驰C级的名气并不大,是因为虽然它的舒适性、安全性、工艺质量都不错,但是操控性却一般,于是更多人会选择它的竞争对手宝马3系和奥迪A4。

另外还有B-Class和A-Class,是奔驰中小车的代表,A-Class更是最小的奔驰车型。

M-Class和R-Class则分别代表了城市用越野车和豪华运动旅行车。

SL-Class代表了大型纯双座敞篷跑车系列、SLK-Class则为小型纯双座敞篷跑车系列。

而CLK-Class和CLS-Class则代表了敞篷跑车和轿跑车。

GL-Class和GLK-Class则代表了越野车和豪华中型SUV。

我要寻找改变中国的100个发明创造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

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

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

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

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

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

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

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

《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

《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

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

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

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

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

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

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

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

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

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

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

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

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

作导航工具。

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

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

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

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

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

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

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

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采用。

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

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

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

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

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

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 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

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 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

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

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

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

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

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六面体活字模,加热变硬,按韵排在转盘上。

印时把活字铺在有松脂、腊等粘合物的铁板上,周围用铁框扎紧,放在火上加热使粘合物熔化,冷却后活字就粘在铁板上了。

印完后烤热铁板取出活字,以备日后再用。

1403年朝鲜的李太宗创办了最早的金属铸字工厂(当时朝鲜也用方块字),又过了30年朝鲜参照古印度的梵文,创造了一套拼音字母以代替方块字。

现在的朝鲜文有40个字母,只需要少量字母就可拼出所有的字。

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创造了一套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

用硬金属雕出凸模字,再用锤字把凸模字压在软铜上,制出凹模,用凹模排在框架上印刷。

到15世纪时大概已开始采用铅锡合金。

他在1451年印出欧洲第一本用活字印刷的书――《多纳托斯拉丁文法》。

约在...

美国人发明了哪些东西?中国人发明了哪些东西?

以下产品或科技是由美国人发明的:通讯方面:电话,手机,互联网,地球同步卫星转播,全球定位系统电器方面: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微波炉,洗衣机,空调,冰箱电子技术:三极管,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

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编译器,各类应用软件,游戏,(比如现在正在用的windows,和浏览器)交通工具:4轮汽车,飞机,液体火箭,航天飞机,登月,登陆火星,宇宙探索光学影印:胶卷,摄像机,激光,现代排版印刷,数码相机,复印机石油化工:现代石油化工,塑料,尼龙,不粘锅。

能源:发电机,输电网,原子能。

中国比较知名的发明都较为古老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之外,中国还有很多发明: 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 瓷器、丝绸、黑火药、金属冶铸、深耕细作、24节气等。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发明是什么?

最早的发明是什么意思,这个最早都是无可考究的上溯到原始人的发明够不够早?你的意思是说中国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吧?我国的100个优秀发明创造!我骄傲!我自豪!!我国人民自古以来都有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明的光荣传统。

例如龙和凤。

凤是用鸡头和孔雀身躯及其羽毛组合而成的神奇动物。

龙更具有创造性,龙是由马头、鹿身、蛇躯、鹰爪、麟体、鱼尾组合而成的神奇动物。

再者,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对我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成就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撰写出世界闻名的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化》(中译文书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

罗伯特·坦普尔在李约瑟博士指导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以简明通俗的文字介绍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

下面按发明先后顺序介绍给大家。

1、鼓: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

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

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

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

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

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

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

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

《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

《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

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

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

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

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

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

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

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

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

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4、指南针: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

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

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对此记载更详。

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

作导航工具。

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

125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指南针的磁制已装在有度的卡片上面,并以中央旋轴保持平衡。

16世纪时把指南针镶在带平架上,在船上发挥作用。

19世纪铁船用指南针要装上一片弗林德斯顿铁,以校正船的磁力所引起的误差。

20世纪制成的船和飞机用陀螺罗盘仪指南针。

根据旋转顶点稳定姿态与星体有关的原理,陀螺罗盘有两大优点:既不因接近金属而偏转,双指向真正北而不是磁北。

1908年德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此类实用仪器。

最优良的指南针是美国人斯波里所制。

1910年在“德拉威”号船上试验成功,很快就被美国海军采用。

总之,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后来传遍全世界为全球航海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5、养鱼法: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

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

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

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

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

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8、印刷术:公元前1324年,中国人已会雕刻印章,用墨水印在文件上,印刷术是世界上第一种传播媒介,有了它才可把资料信息传播出去。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起就使用印章,刻上人名或官衔。

印章本来是官衔的标职,到公元 前1324年,又开始用来加盖在文件上;最初是用墨水,到公元五、六世纪才开始用红色印泥。

中国印章大多用皂石、玉石、竹子甚至象牙雕刻而成。

中国人认为,有印章为凭的文件书信和票据经签字更可靠。

现在的印刷书籍中,最古老的是《金刚经》,由中国人王 印刷,如今已成孤本。

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

后来落在英国人手中,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泥六面体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