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林 轮椅旅行
我和家人想去台湾旅游,但有个坐轮椅的残疾人,请问 去台湾合适吗?...
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中心的路段都会铺在地下挖掘的隧道里。这些系统亦可称为地下铁路,简称地
我和家人想去台湾旅游,但有个坐轮椅的残疾人,请问 去台湾合适吗?...
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中心的路段都会铺在地下挖掘的隧道里。
这些系统亦可称为地下铁路,简称地下铁或地铁。
在台湾、曼谷和新加坡则称作“捷运”(Mass Rapid Transit, MRT)。
在中国大陆城市,修建于地上或高架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被称为“轻轨”。
然而,在专业领域,“轻轨”与“地铁”的区分方式在于运量的不同,“轻轨”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小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地铁”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大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台北捷运(全称为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英文为Taipei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简写为Taipei MRT;台北捷运公司则自行称为「metro Taipei」)是台湾第一个都会区捷运系统,连接台北市与台北县各地。
整个捷运系统有高架、地下、平面等模式。
目前已通车的路线,由公营事业「台北捷运公司」负责营运;新路线的兴建与规划,则由附属於台北市政府之下的捷运工程局负责(环状线第一阶段工程、机场捷运三重至机场段除外)。
1996年3月28日启用的木栅线是台北捷运第一条营运的路线,次年又启用了淡水线(包括新北投支线在内,1997年通车),随后几年又有中和线、新店线、板南线、小南门线与小碧潭支线等路线先后通车。
另有数条路线目前仍在兴建、即将兴建或尚在规划中。
历史 1986年3月 行政院经建会核定台北捷运的初期路网 1988年12月 台北捷运首项工程—北投机厂开始动工 1996年3月 第一条路线—木栅线通车 1997年3月 淡水线「淡水站~中山站」段 新北投支线通车 1997年12月 淡水线延伸至台北车站 1998年12月 中和线 新店线「中正纪念堂站~古亭站」段通车 淡水线延伸至中正纪念堂站 1999年11月 新店线延伸至新店站 1999年12月 板南线「龙山寺站~市政府站」段通车 2000年8月 板南线向西延伸至新埔站 小南门线通车 2000年12月 板南线向东延伸至昆阳站 2004年9月 小碧潭支线通车 兴建路线预计通车时间及施工进度 路线 预计通车时间 预定进度% 实际进度% 板桥线(新埔站~府中站)、土城线 2006年5月 98.18 97.91 内湖线 55.11 52.34 剑南路站~南港展览馆站 2008年2月 剑南路站~中山国中站 2008年6月 芦洲支线 2009年12月 64.61 66.00 新庄线 43.63 46.86 回龙站~忠孝新生站 2009年12月 忠孝新生站~东门站 2010年12月 环状线 十四张站~五股工业区站 2010年 十四张站~大坪林站 2011年 大坪林站~动物园站、五股工业区站~剑南路站 2018年 南港线东延段 24.82 27.87 昆阳站~南港站 2008年12月 南港站~南港展览馆站 2010年12月 机场捷运 中正机场~三重站 2011年 三重站~台北车站 2012年 信义线 2011年12月 12.06 11.69 松山线 2012年12月 5.30 5.30 服务概况 营运时间一般从每天早上6点到凌晨12点,大约3到15分钟一班车(因路线及尖离峰而略有差异)。
车站付费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嚼食口香糖及槟榔。
目前每日平均旅运量约97万人次。
除了各车站有售票机贩售磁卡单程票外,乘客大多购买可以与市区公车、短程客运路线长期共通使用的IC交通储值票证「悠游卡」,搭乘捷运可享有单程票价折扣,另外限定时间内也享有捷运、公车双向转乘票价优惠。
台北捷运设有完善的无障碍系统,包括导盲砖、专用验票闸门、电梯及车厢内之轮椅专用区等。
候车月台并设有夜间妇女候车区,保障夜归妇女搭乘捷运列车的安全。
月台安全部分,目前仅木栅线各车站设有月台门,不过未来新建的车站已计画全面装设月台门,木栅线车站以外的其他营运中车站也将陆续增设。
票价区间 距离 ~5km 5~8km 8~11km 11~14km 14~17km 17~20km 20~23km 23~27km 27~31km 31km~ 票价 NT$20 NT$25 NT$30 NT$35 NT$40 NT$45 NT$50 NT$55 NT$60 NT$65 高雄捷运(全称为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英文为Kaohsiung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简写为Kaohsiung MRT)是台湾第二个都会区捷运系统,连接高雄市各地及高雄县部分地区。
整个捷运系统有高架、地下、平面等模式;高架段约占整个捷运路线之24%,地下段则占75%,平面段约占1%。
路线的兴建与未来通车后的营运,皆由以BOT模式组成的「高雄捷运公司」负责(兴建、营运特许期限共36年);附属於高雄市政府之下的捷运工程局则负责路线规划与兴建监督。
初期将形成十字型路网的红线与橘线,目前正在兴建中,交通部核准的开工日为2001年10月30日,兴建期为6年,因此红、橘两线全线通车日期预定为2007年10月30日,但以2006年12月底,红线南段(小港站~三多商圈站)先行通车为目标;另有临港轻轨与其他数条路线正在规划中。
谁知道关于许申高的资料???
自驾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斧头山,距市区10公里,有一条宽阔的熊猫大道与市区相连。
公交乘坐1、49、53、63、64、69、71、83路公交到青龙场汽车中心站,再转公交198路或87路即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计程车市中心选择打的士前往熊猫基地游览,车费大概在30元左右。
地铁成都地铁3号线 熊猫大道站 开园时间:早上 8:00~下午 18:00,全年开放。
门票价格:每人次 58 元 6周岁(不含6周岁)~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购半票: 29元/人(请出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或学生证;香港、澳门、台湾等入境游青少年凭《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学生证件等有效身份证明); 60周岁(含60周岁)至70周岁(不含70周岁)老年人购半票:29元/人(请出示老年优待证); 中小学生团体票:29元/人(请出示学校介绍信); 成人团体票:53元/人(请出示单位介绍信)。
免票政策: 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不足1.3M的儿童免票入园; 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老年人、离休人员、老红军、残疾人、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和本人身份 证免票入园(一级残疾可免陪护一名)。
游客中心游客中心坐落于景区大门进门左侧 40米(大熊猫博物馆一楼),游客中心建筑面积为 400余平方米。
咨询服务:现场和蔼可亲、耐心细致的工作人员可为游客提供更多咨询服务。
休息设施:可容纳 30余位游客休息座位,游客在休息之余,还能欣赏电视节目,翻阅报纸以及基地相关的景观宣传资料。
游客中心提供了景区活动节目预告单(包括当日景区节目及阶段性活动预告等),方便游客安排行程。
便民服务设施: 为了方便广大游客, 工作人员还专门提供了免费饮水机、微波炉、针线包等便民服务设施。
出租便携式可选择的语音导游设备和提供讲解服务。
邮政服务:如果游客在游览完景区之后还意犹未尽,可挑选基地特有的纪念明信片邮寄给亲朋好友为整个行程留下温馨的回忆,让生命和自然之美永远相伴左右。
讲解服务站基地在大门入口处设置有讲解服务中心,中心配置有为特殊人群服务的残疾人轮椅、童车、老年人拐杖和语音导游服务等,基地正式讲解人员人数为 9人,普通话达标率100%,大专学历以上9人,比例为100%,其数量与游客接待规模相适应;基地内高级研究员18人可为游客服务;现有中、英、日、粤语四种。
游客可选择中、英、日、 粤语导游以及还可以选择高级导游为游客进行更专业的讲解服务。
游客还可以选择基地特别为普通游客提供的 便携式可选择播放语音导游服务,既便捷又实惠。
停车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拥有自配停车场,位于熊猫大道北侧,基地右侧。
占地面积达 16000平方米;停车场地面为硬化地面,按照标准停车场用不同色彩地砖和划线设置了停车线、停车分区,设立了回车线、分设出入口、设立停车管理亭并由专人值管;停车场管理制度完善;停车场内覆盖有良好的绿色植被,与周围景观协调;设大车停车位30余个,小车位70余个。
停车场内部有规范的车辆停放指示,停车位置充足。
配有基地保卫人员和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为游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观光车 游客若步行游览基地,整个行程需要3个小时;乘坐观光环保电瓶车游览基地则需要1~1.5个小时。
注意事项:票价10元,当日有效站点: 大门口-大熊猫剧场-芭蕉林-大熊猫幼稚园-天鹅湖医疗服务熊猫基地专为游客设立了医务室(急救站),位置明显,有专职医护务人员,备有日常药品、急救箱、救护担架等,基础设施设备齐全,处理能力强。
在景区各类指示牌、游客中心、门票以及向游客免费发放的游览图上都明示了救援电话;与附近“核工业部成都416医院”签订了运送协议。
“熊猫之家”礼品店买一份礼品 献一份爱心熊猫之家位于基地门区入口处右侧,其位置合理,与门区建筑巧妙连接,为游客保留了宽敞的出入通道和门区观景的空间。
熊猫之家建筑外墙均采用棕褐色木质材料进行装饰,其风格与基地门区景观和谐搭配 ,与基地建筑物自然相融,充分突显了基地的生态特色;店内布局合理,货柜、商品摆放整齐、规范。
营业人员热情礼貌,提供中、英文双务,为国内外游客购物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游客服务中心购物点游客服务中心购物点位于游客服务中心内左侧 , 为开放式购物点,面积大小适宜,功能性较强,木质货架摆放紧凑、合理,各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陈设规范,能一目了然地映入游客眼帘,营造了小巧、温馨的购物空间。
熊猫书屋熊猫书屋购物点位于熊猫魅力剧场旁,书屋造型小巧简洁,与熊猫魅力剧场紧凑相连,其布局明朗、书本摆放整齐有序,木质的建筑外观与基地内景观和谐相融,呈现出了古朴生态的风格。
熊猫餐厅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设有中餐厅、休闲露天茶座、小卖部等。
中餐厅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厨师具有其独特的烹饪技术,主要以传统的川菜为主,同时具有各种旅游套餐、会议用餐及各种档次的筵席用餐。
露天茶座可同时接待100人休闲品茶。
轮椅哪里有得卖?上海浦东三林这边哪里有卖轮椅的?我想给家里老人...
展开全部 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中心的路段都会铺在地下挖掘的隧道里。
这些系统亦可称为地下铁路,简称地下铁或地铁。
在台湾、曼谷和新加坡则称作“捷运”(Mass Rapid Transit, MRT)。
在中国大陆城市,修建于地上或高架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被称为“轻轨”。
然而,在专业领域,“轻轨”与“地铁”的区分方式在于运量的不同,“轻轨”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小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而“地铁”指每小时单向运输量大于20000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台北捷运(全称为台北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英文为Taipei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简写为Taipei MRT;台北捷运公司则自行称为「metro Taipei」)是台湾第一个都会区捷运系统,连接台北市与台北县各地。
整个捷运系统有高架、地下、平面等模式。
目前已通车的路线,由公营事业「台北捷运公司」负责营运;新路线的兴建与规划,则由附属於台北市政府之下的捷运工程局负责(环状线第一阶段工程、机场捷运三重至机场段除外)。
1996年3月28日启用的木栅线是台北捷运第一条营运的路线,次年又启用了淡水线(包括新北投支线在内,1997年通车),随后几年又有中和线、新店线、板南线、小南门线与小碧潭支线等路线先后通车。
另有数条路线目前仍在兴建、即将兴建或尚在规划中。
历史 1986年3月 行政院经建会核定台北捷运的初期路网 1988年12月 台北捷运首项工程—北投机厂开始动工 1996年3月 第一条路线—木栅线通车 1997年3月 淡水线「淡水站~中山站」段 新北投支线通车 1997年12月 淡水线延伸至台北车站 1998年12月 中和线 新店线「中正纪念堂站~古亭站」段通车 淡水线延伸至中正纪念堂站 1999年11月 新店线延伸至新店站 1999年12月 板南线「龙山寺站~市政府站」段通车 2000年8月 板南线向西延伸至新埔站 小南门线通车 2000年12月 板南线向东延伸至昆阳站 2004年9月 小碧潭支线通车 兴建路线预计通车时间及施工进度 路线 预计通车时间 预定进度% 实际进度% 板桥线(新埔站~府中站)、土城线 2006年5月 98.18 97.91 内湖线 55.11 52.34 剑南路站~南港展览馆站 2008年2月 剑南路站~中山国中站 2008年6月 芦洲支线 2009年12月 64.61 66.00 新庄线 43.63 46.86 回龙站~忠孝新生站 2009年12月 忠孝新生站~东门站 2010年12月 环状线 十四张站~五股工业区站 2010年 十四张站~大坪林站 2011年 大坪林站~动物园站、五股工业区站~剑南路站 2018年 南港线东延段 24.82 27.87 昆阳站~南港站 2008年12月 南港站~南港展览馆站 2010年12月 机场捷运 中正机场~三重站 2011年 三重站~台北车站 2012年 信义线 2011年12月 12.06 11.69 松山线 2012年12月 5.30 5.30 服务概况 营运时间一般从每天早上6点到凌晨12点,大约3到15分钟一班车(因路线及尖离峰而略有差异)。
车站付费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嚼食口香糖及槟榔。
目前每日平均旅运量约97万人次。
除了各车站有售票机贩售磁卡单程票外,乘客大多购买可以与市区公车、短程客运路线长期共通使用的IC交通储值票证「悠游卡」,搭乘捷运可享有单程票价折扣,另外限定时间内也享有捷运、公车双向转乘票价优惠。
台北捷运设有完善的无障碍系统,包括导盲砖、专用验票闸门、电梯及车厢内之轮椅专用区等。
候车月台并设有夜间妇女候车区,保障夜归妇女搭乘捷运列车的安全。
月台安全部分,目前仅木栅线各车站设有月台门,不过未来新建的车站已计画全面装设月台门,木栅线车站以外的其他营运中车站也将陆续增设。
票价区间 距离 ~5km 5~8km 8~11km 11~14km 14~17km 17~20km 20~23km 23~27km 27~31km 31km~ 票价 NT$20 NT$25 NT$30 NT$35 NT$40 NT$45 NT$50 NT$55 NT$60 NT$65 高雄捷运(全称为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英文为Kaohsiung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简写为Kaohsiung MRT)是台湾第二个都会区捷运系统,连接高雄市各地及高雄县部分地区。
整个捷运系统有高架、地下、平面等模式;高架段约占整个捷运路线之24%,地下段则占75%,平面段约占1%。
路线的兴建与未来通车后的营运,皆由以BOT模式组成的「高雄捷运公司」负责(兴建、营运特许期限共36年);附属於高雄市政府之下的捷运工程局则负责路线规划与兴建监督。
初期将形成十字型路网的红线与橘线,目前正在兴建中,交通部核准的开工日为2001年10月30日,兴建期为6年,因此红、橘两线全线通车日期预定为2007年10月30日,但以2006年12月底,红线南段(小港站~三多商圈站)先行通车为目标;另有临港轻轨与其他数条路线正在规划中。
台湾有哪些文化名人和文学作家
争议台湾有哪些文化名人和文学作家:【1】白先勇 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
1952年迁居台湾,1962年赴美并旅居美国,他在台湾只待了10年,仍被视为台湾代表作家,只因为他那部《台北人》。
他第一次进入大陆大众视野,缘于1988年谢晋将他的《谪仙记》改编成电影《最后的贵族》。
那大概是大陆导演第一次试图正面演绎所谓“贵族”范儿,但实现得不理想,白先勇那种骨子里的苍凉更付之阙如。
现在,他为昆曲心醉。
【2】柏杨 1984年9月,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作了《丑陋的中国人》的演讲;1986年,《丑陋的中国人》在大陆出版。
研究者说,柏杨是在“他应该来,也正是大陆需要他来的时候”适时出现的,带来了“酱缸文化”的概念。
因为此书,柏杨在上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思潮中占据重要地位,影响力也延续至今。
2010年,柏杨去世两年后,《柏杨全集》在大陆出版。
【3】包益民 不管作为广告人,还是生意人,包益民始终在阐述“创意”如何改造行业。
在李奥贝纳、智威汤逊时,他卖创意给品牌;创办包氏企业后,他卖创意给大众。
在台湾人开始关注设计时,他适时创办杂志PPAPER连接创意界和大众,使之成为华人世界最为流行的设计读物;在创意成为新的竞争力时,他又拿出了International Creative Business,让创意者看到商业化的无尽可【4】蔡康永 他是导演,是主持人,是总编辑,是经纪人,是作家,是女鞋设计师,是才子,也是“不乖小王子”。
人生不是一句话能够解决的,但他自有自己的说话之道;社会现实未能尽如人意,但他却为残酷社会去写善意短信;娱乐节目未必只靠喧闹,他的《康熙来了》单靠对话就为电视世界带来焕然一新的风气——他是冷峻社会的心理医生,也是台湾腔里最会说话的人。
【5】蔡明亮 同样作为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他是台湾电影中最具国际视角的独行侠,坚持游离于主流之外,拒绝向商业叙事妥协,以先锋实验的独立性打造出国际影坛的另一张“台湾脸”。
从早期的《青少年哪吒》、《爱情万岁》、《河流》到后来的《天边一朵云》,蔡明亮式的后现代隐喻总能获得跨文化的认同,但你也总能在他的电影里看到他对台北这个都市空间的关注和雕琢。
【6】蔡氏家族 蔡万春、蔡万霖兄弟于1962年创建了国泰人寿,蔡氏家族登上商业舞台。
1979年,国泰集团分家,蔡万霖的霖园集团业务遍及保险、投资、证券、工程等多个领域,逐渐成长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
蔡万霖之弟蔡万才于同年创立的富邦金融集团日后也成为金融旗舰,他和继承霖园集团的侄子蔡宏图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当选台湾首富。
【9】蔡衍明 在每间超市,你都能买到旺旺雪饼和旺旺仙贝,旺旺集团麾下的产品是最早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台湾食品之一。
“米果大王”并非蔡衍明唯一的成就,他还是中时集团的最大股东、中天电视的经营者、香港亚洲电视的第三大股东。
在媒体和食品两个迥异的行业,他都坚持“缘、自信、大团结”。
【10】蔡志忠 他是漫画家里的禅意布道者,将中国文化精神用简约趣致的方式传播于大众,将千年来流传的传说当代化、形象化。
从老庄学说到孔孟之道,从唐诗宋词到佛经禅语,从西游水浒到鬼狐故事,他的100多部作品行销多国。
从艺49年,他不仅是台湾最好的漫画家,也是动画电影导演、物理学钻研者和桥牌高手。
【11】柴智屏 她当过三级片编剧,但现在已是“偶像剧教母”,是娱乐界的“魔法师”,是“亚洲之星”——这些名头其实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她制作了《流星花园》,让我们和F4一起看过流星雨。
她是“宁做黄莺也不做秃鹰” 的美丽制作人,她的人生就如一部励志的偶像剧。
【12】陈澄波 他是台湾本土画家的早期代表人物,绘画以“圆形构图”为标志,色彩忧郁,充满乡土味和“素人”个性。
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他走遍台湾写生创作,作品在日治时期多次获奖,提高了台湾画家的地位。
1947年,他在“二·二八”事件中遇害,很多作品也被销毁或破坏,留存不多,但因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备受追捧。
2007年,他的《淡水夕照》在香港佳士得以4819万港元成交。
【13】陈界仁 他是台湾当代艺术界的一把尖刀,剖开及展示残酷现实。
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从事摄影创作,2002年介入影像、装置及行为艺术。
他的摄影代表作《凌迟考》,将中国半殖民地时期留下的杀戮照片进行数字化再创作;影像代表作《加工厂》,展现了制衣女工在劳工纠纷悬而未决的情况下重返荒废工厂的景象。
他的长镜头关照弱势群体,却不施以温情,其作品的沉重与直接让台湾人回避,却在国际艺坛引起强烈反响。
【14】陈升 他是沉郁顿挫的知音大叔、玩心未泯的文艺中年、不像歌手的歌手、严肃的制作人、玩票的专栏作家、热情的公益人士。
他对世事爱得深又无所谓,对音乐多情又专一。
面对悲伤,他唱:我把悲伤留给自己。
他百变、多面、非主流,活得千姿百态,五彩斑斓,是人们不愿入眠的台北一夜。
【15】陈树菊 她是台东中央市场的女菜贩,却是台湾最值得尊敬的慈善家,多年来捐出了近1000万元新台币做慈善,李安导演专门写信向马英九推荐她为“台湾之光”,《时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