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怎么办旅行汇票
去英国留学携带汇票(学费和生活费)怎么办理,求具体讲解。
1.汇票要分开开,因为收款人名字不一样,交学费的名字写学校名称,生活费写自己名字。去银行办理有工作人员帮助,只需要交
去英国留学携带汇票(学费和生活费)怎么办理,求具体讲解。
1.汇票要分开开,因为收款人名字不一样,交学费的名字写学校名称,生活费写自己名字。
去银行办理有工作人员帮助,只需要交一些手续费,一般1-3个工作日可以开好。
2.如果办了汇票,直接把汇票交给学校财务处即可;如果是刷卡,现场刷卡也行,要么是刷出国前办好的信用卡之类的(比如中行留学卡),或者提早一两个星期到当地办好账户,刷英国银行卡,当然刷出国前办好的卡很可能要收手续费的。
(我同学刷中行的信用卡给了100多镑手续费,自己看着办。
)3.汇票信息最主要就是收款人名字和金额,写好了其他问工作人员即可,不会太复杂,到了英国开了账户把生活费的汇票存入,一个星期左右就能用了。
英国伦敦的旅游路线
英国:迷人伦敦双层巴士观光游、温莎古堡5天3晚自由行推荐行程:第1天 上海-伦敦航班:维珍航空VS251(1210/1730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伦敦西思罗机场)第2天 伦敦一日游(早餐)伦敦市区双层巴士一日观光游110镑5天穷游伦敦回来两三天了,还是来不及更新blog,因为事情太多。
在伦敦的时候,没有带手提(当然啦,住zone 2最边边上的hostel还是对着公墓的六人间,哪里敢带啊^_^),唯一写下的是我已经忘记了内容的几张postcard,在排队等待进入上议院的时候随手写下了许多感想。
anyway,趁着记忆残存,记下我的伦敦行。
day 1:三个小时的汽车后(我定的票只要1镑哦),我于下午一点半到达了伦敦。
victoria coach station 的information center什么都要钱。
于是作罢,拿出手中预先准备的地图,开始了我的徒步伦敦啊。
问了几个人以确保没有走错了方向,一路经过女王的马厩(走过真的有点臭味的),来到了白金汉宫,可惜只有每年8 月9月对外开放。
穿过st james park,看到了st james palace,绕路又回到了websminster 桥,站在桥上欣赏远处的london eye,因为不打算去的。
看到了可爱的大笨钟(长得不笨啊)。
绕回wihte hall,为的是张望下唐宁10号,发现white hall上很多的塑像,可惜我都不知道是谁,10号外很多人举着牌子在示威,可惜啊,我不敢拍照,怕群情激奋欺负我孤身一人。
沿着white hall一路走,扫过宴会厅之类的景点。
这个时候心情还是兴奋的,一点也不觉得背后的书包很重。
走啊走,一直往北。
来到了圣加法罗广场,嗯,虽然很有名,但是我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的。
经过liecester square,看到了所谓soho区,好了我接近目的地了,LSE。
到达之前在M记吃了点东西,见到了SP,和他聊了会。
晚上五点半,open evening,见到了pencil,不过只有匆匆一个小时,大家就分开了。
晚上留宿朋友宿舍,其间感想n多,不过属于私人事情啦,不在这里blabla啦^_^。
统计:今天负重走路5公里以上,竟然不觉得累。
估计是亢奋的。
刚开始走的时候,心情真的很兴奋。
所以忍不住打了个电话回中国。
一个人玩最大的问题是兴奋的时候没人分享。
Day 2:离开朋友的宿舍,买了一张三天通票(15镑多还好吧),先奔赴hostel,放下我的衣服等重物。
我住的地方确实有点脏,不过确实就在地铁旁边,意外着就算我晚上出行都很安全。
而且10镑一个晚上实在很便宜了。
so,还行吧……轰隆隆,利用地铁奔赴我的目的地,圣保罗大教堂。
教堂真的很美很美。
黛安娜的婚礼在这里举行。
在教堂里呆了好久,快三个小时吧。
这里的audit guide竟然有中文,花3镑租了一个,一个人静静的听这里的故事。
在耳语廊用中文说了几句悄悄话,不知道有没同游的人听得懂中文。
最终爬上了stone gallery 和golden gallery,远眺伦敦城。
那天风有点大,在一百多米高的地方,坐在椅子上啃了一个muffin一个苹果。
算作午餐。
然后就离开了圣保罗了。
离开圣保罗,继续沿地图前行。
算作徒步旧伦敦城吧。
经过了许多景点,比如英格兰银行等,一路往东,看到了巴黎彭批杜设计者设计的一栋楼,很丑啊,还算景点(汗……),走走停停,看到了大火纪念碑,就是这场大火,烧出了今天美丽的london吧。
不过之前的死伤,也是让人难过的。
过了桥(应该是london bridge),来到了南岸。
南岸并没有很多出名的景点,除了london dongeon。
但我有我的目的地啦。
去了south walk cathedral,这是当年莎士比亚做礼拜和工作的教堂※经过了一个无名的open market,在这里打量真正的当地人吃什么喝什么。
特意跑去那个叫Lxxxxxxx Market的地方(忘记了名字了sorry)。
18世纪已经矗立在河边的一处地方,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远航万里后,在这里登岸走向london和欧洲。
转完后回到河边,已经接近天黑,这里的晚霞不如我们那的艳丽,是淡淡的红,月亮很美。
附近有座比较现代的city hall,上传的照片里有一张有,就是和tower bridge在一起一个蛋蛋建筑。
河边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是快五点半吧。
快步走向london bridge station,去我预谋中的目的地,west end。
来到west end(位于soho区),发现即使所谓打折票依然很贵。
拿了一本宣传手册,仔细研究究竟要看哪一部。
花了半个小时研究出来,又安静的在M记坐了会儿,实在太无聊,四处乱逛,发现那天竟然是BFI伦敦电影节的最后一天。
嗯,三百多部电影会在这期间上映,真好。
好多人聚集在一个电影院前面,因为据说会有明星来。
张望了一会,无奈位置不好,只看到涌涌人头。
六点四十五分去到其中一个订票中心,决定我要买《悲惨世界》的票,无奈的是订票中心电脑出了问题,查不到坐位什么的。
于是那个人说,自己去那个theater买吧。
可怜的我,花了20分钟,跨越中国城,才去到那个theater。
theater里面最好的票要50镑,我又贪心的想给我的首次musical 有个最好的体验。
于是走出theater,站在外面挣扎着要不要花那50镑。
结果,看到了黄牛党!!!!!!没想到英国也有这种好东西啊。
就在theater门口完成交易。
20镑!!!stage!!最中间的位置!!!简直太棒了!!!Day 3:今天来到了西敏寺,西方国家的人和我们很不一样,...
可以告知伦敦的旅游网站吗?
国外汇款一般都选择中国银行和农行的西联汇款。
西联汇款:就是当在中国给美国汇款的时候,国内一但汇出,不管钱是否到帐,你美国的朋友都可以按照你们之间指定的证件或是密码到规定的银行取钱!这是国内最快的国外汇款,可是有指定证件或密码支取,必须知道收款人的取款行,而且手续费可能比较高。
中国银行在购买外汇和汇款方面做的比较专业,过外汇款一般三天到七天就可以到账,手续费相比较便宜些。
拓展资料:汇款汇款(Remittance)也称为汇付,是付款方通过银行,使用一定的结算工具(票据),将款项交收款方的结算方式。
汇款主要是用于贸易中的货款、预付款、佣金等方面,是支付货款最简便的方式。
汇付方式可分为信汇、电汇和票汇三种。
去伦敦旅行,在国内换英镑还是在英国当地换?,马上要去英国旅行...
那如果您护照丢了,请照以下几步操作1.报警–务必尽快(一定要在24小时之内)报告当地警察局,拿到警察局开的报案证明和reference号码,报案过程中一定要让警察把丢失的护照号码写在报案证明里面,后面在补办护照的时候会很用得上 2. 联系保险公司,尤其是如果您还丢了其它东西,例如钱包等,很多保险公司有可能会有人帮您,比如借您点钱等等,也方便回国之后问保险公司赔偿3. 去当地中国大使馆,办理新的中国护照或者旅行证。
我们的经验是一般需要2-3天,如果手续齐全的话。
4. 如果附近有英国使馆,去当地的英国使馆,看看能不能给您补英国签证。
但是别抱太大的希望,很多会叫您回中国去补签证。
5. 如 果补不了英国签证,请拿着您的警察局报案证明,您所有的老护照复印件,签证复印件,学校在读学生证明(总之,证明您是从英国来的证明文件越多越好),新护 照或者新的旅行证,坐飞机或轮渡回英国。
务必在起飞前多给几小时到机场或者码头跟边防人员交涉,在机场或者码头入境时向边防人员显示可怜,希望他们能帮 您。
TITICACA的经验是,有很多时候,他们会给您以一个临时签证,让您先进英国。
6. 回英国之后,准时找home office申请新签证7. 把所有单据保管好,向保险公司提取赔偿以上信息均来自网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去伦敦旅游要带些什么物品
护照; 护照复印件(3-5份) 公证件(3-4份) Offer; Offer复印件(1-2份) 机票 接机人联系方式 住宿文件 零钱,带些零的美圆和澳圆 护照照片(20张左右 1寸,2寸) 衣物: 短T 短裤 长裤(夏)4-5 长裤(冬)2-3 袜子 内裤 (这个建议也是多带点吧) 夹克 毛衣(怕冷的带一件) 薄外套 帽子(根据个人吧) 运动服(喜欢运动就带上几身合身的运动服) 旅游鞋几双 黑皮鞋,白衬衫,黑裤子(这里打工基本需要的) 拖鞋 棉外衣 汗衫 卫生用品: 浴巾 被罩 床单(两套) 枕套 电器: 笔记本电脑 移动硬盘闪存(U盘)充电器 计算器(看专业吧,有的需要) 刮胡刀(男生,女生如果需要的带上刮毛刀) 转换插头(这里所有电器都是3头的) 录音笔和mp3/MD(根据个人喜好吧) 相机(需要就带吧) 电脑配件: 网线(3米左右) 摄像头(和家里联系方便一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