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太空单程旅行

人类有登陆火星的实际计划吗
中新社休斯敦2月20日电 面向全球招募志愿者移民火星的“火星一号”计划,日前公布了男女各半的100人候选名单,4名华人入围,他们将和其他候选者经过

太空单程旅行

人类有登陆火星的实际计划吗

中新社休斯敦2月20日电 面向全球招募志愿者移民火星的“火星一号”计划,日前公布了男女各半的100人候选名单,4名华人入围,他们将和其他候选者经过多轮选拔角逐去往火星的单程旅行。

展开全部“火星一号”(Mars One)是由荷兰私人公司主导的火星探索移民计划,目的是在火星建立永久殖民地,在全球招募志愿者,经过层层筛选最终24人将接受严格培训,从2024年开始将他们陆续送往火星。

该项目为“单程之旅”,一旦出发就不再回地球。

主办方日前公布了从数十万报名者中第三轮选出的百人候选名单,其中男女各半,来自美、欧、亚、非、大洋洲的分别有39、31、16、7、7人。

候选者中包括科学家和学者,以及那些爱好天文、追求极致和勇于冒险者。

有4名华人入围100人候选名单,他们是中国的李大鹏和林晓霞(Xiaoxia Lin音译),美国华裔女子边思恩和英国华裔女性麦琪·刘(Maggie Lieu)。

现年35岁的边思恩家住美国南加州,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国际发展研究学位,从事线上教育工作,另兼表演与模特,也是攀岩爱好者。

她从小立志当太空人,加之父母都在航天业任职,知悉“火星一号”计划后,她马上决定参加。

24岁的麦琪·刘来自英格兰,有伯明翰大学天体物理博士学位。

她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开人类之先,在火星生育子女,名留青史。

资料显示,1982年出生的李大鹏,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就职于邯郸市林业局。

报名“火星一号”志愿者时他坦言:“一辈子,能有几个花费15亿美元的机会?我希望利用这次机会,探索别的星球,让人类散布到更广阔的宇宙空间。

”去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公布研究报告,火星上的环境可能让人类在68天内就死亡,尽管如此,仍有多达20万人跃跃欲试,申请做第一批火星人类居民。

来自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入围者、政治顾问米特(Sonia Van Meter)称,“太空探索给予我的启发,不仅仅是我们在地球以外发现了什么,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全新认识。

如果从地球仰望,知道人类还生活在另一个星球上,那么还有什么事是我们不能做的?”“火星一号”创办人兰斯德普(Bas Lansdorp)强调,候选人必须在心理上能够适应周围只有几个人的生活,并且接受他们无法返回地球的事实。

入围者还将接受更多考验,包括测试在压力环境下的表现,预计年底会从现阶段人选中甄选24人分6组接受训练、...

...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两个火星探测器先后登陆火星,进行...

1.说明的对象 从时间上加以限制 从程度上加以强调(3分,各1分)2.C 不是无法联系与沟通,而是时间长.3.运用了层层深入的手法,首先指出发动机未准备好,接着指出未准备好的原因:一是燃料问题;二是安全问题,最后作结(关键技术还在实验中)(把说明的过程陈述清楚即可,3分)4.本文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坚持真理)上.分析略(3分,归纳1分,分析2分)5.要求:能仿照“提出难题(说明对象)、然后阐述原因”的结构进行说明,想象合理,有理有据即可.(3分)

关于登月的资料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轨道半径: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径: 3476千米 质量: 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

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亮物体。

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

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由于它的大小与组成,月球有时被分为类地“行星”,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苏联飞行器月球2号于1959年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非地球星体上探索。

第一次在着陆则在1969年6月20日(你记得你在哪儿吗?);后一次在1972年12月。

月球也是唯一一个被采回表面样本的星球。

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飞行器大范围地作了地图映象。

月球勘探者号如今正绕着月球转。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

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

月球正对地球一点的引力为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

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

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

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

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在正对月球下方的膨胀非常轻微。

这意味着由于地球自转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响,使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十分确切地存在于两球心连线上。

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世纪减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米。

(相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

不对称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转同步。

比如,它的轨道位相始终相对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变。

由于地球的自转因月球的影响而减缓,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转速度也因地球而减缓,不过在那时作用力要强烈得多。

当月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适合自己轨道周期时(这样膨胀点就在地球正对点),就没有任何的多余扭力了,这样月球的情形就稳定了。

这种情况也类似地发生在太阳系其他卫星上。

最终,地球的自转也将慢到合适于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情况一样。

自然,月球也显得不太稳定(由于它的不太圆的轨道)以致于较远端的一部分度数可不定时地看到,但大多数远端表面(左图)一直无法完全观测,直到苏联飞船月球3号1959年上天对其进行拍摄才解决了问题。

(注意:这里并没有什么“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时间。

一些对“黑暗面”的称谓往往是指月亮不为人所见的另一面,因为“黑暗”有“不为人知”之意。

这种称谓在今天不够正确)。

月球没有大气层。

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

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

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这样未来月球探索的代价将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

地壳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内核。

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别炽热。

奇怪的是,月球的质心与它的几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

同样,在这一侧其地壳也较薄。

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平滑与年轻的maria。

maria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

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击的石头碎片覆盖。

出于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的一面。

大多数靠近地球的环形山,火山由科学历史上的著名的称谓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

背面的则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罗,加加林和Korolev(因为第一张照片由月球3号拍到,所以具有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偏向)。

另外,类似于近地区,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环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径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为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并在西侧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阳系中重环山的典型。

(从地球上看;左侧图的正中)。

阿波罗号和月球号计划带回了一块重382千克的石头样本。

这些提供给了我们有关月球的详细知识。

它们具有特别的价值,在月球上着陆后的廿年,科学家们还是在这快最期的样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绝大多数石头看来都有30到46亿岁,这与地球上的超过30亿岁的极稀少的石头有偶然的巧合。

这样,月球就提供了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在地球上无法找到的证据。

根据早先的对阿波罗样本的研究,有关月球的起源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理论:co-accretion同生说,主张地球与月球同时形成于太阳星云;fission分裂说,主张月球是由地球上分裂出去; capture捕捉说,主张月球形成于其他地方,后来为地球所捕捉。

这些理论证据...

英语翻译DonalTrollop,...

2013年,荷兰非营利组织「火星一号」(Mars One)启动了一项火星探索移民计划,宣布公开徵集前往火星的地球人,从网络报名志愿者中海选出两男两女四名地球人。

徵集发布后,全球有200586人报名。

目前,已有4名华人入围100人候选名单,他们是中国的李大鹏和林晓霞(Xiaoxia Lin音译),美国华裔女子边思恩和英国华裔女性麦琪·刘(Maggie Lieu)。

但许多专家认为,人类想在不久的将来移民这颗红色星球,依然困难重重。

关於「火星一号」的探索移民计划,开启这趟有去无回的旅程之前,可得先了解这些事。

「火星一号」是一家非营利性私有企业,该企业有个计划2025年之前,在火星建立首个人类常驻移民基地。

计划发射一枚通讯卫星和一个探测器打头阵,建立一个基地,然后发送4人一组的地球人到火星居住。

这是单程旅行,志愿者永无可能返回地球。

「火星一号」合伙人兼现任CEO(行政总裁)Bas Lansdorp打算通过拉赞助、捐款、开设以第一批火星移民为主角的真人秀节目等方式为这一耗资不菲的项目筹集资金。

「火星一号」计划预算60亿美元。

这一数值听起来好大一笔,但落到实处来看,去年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的一个小组表示,大概要花800亿到1000亿美元才有可能实现载人登陆火星任务。

NASA打算在21世纪30年代使用猎户太空舱(Orion capsule)将人发送到火星的计划从技术方面来讲是可行的,但NASA的预算持续遭削减,所以NASA的登火星计划何时实现也是遥遥无期。

2015年:优秀候选人开始接受训练,将从中挑选24人,以备送到火星。

2018年:在火星上放置一个静态着陆器,并发射一枚卫星在火星与地球之间传递信息。

2020年:向火星发射一台探测器,寻找火星上最适宜人类定居的地点。

2022年:向火星运送供给物品,包括两个居住仓、两个生命维持系统、一个供给仓。

2023年:探测器收集这些供给物品并建立基地,为人类上火星做好准备。

2024年:第一批移民火星的4人离开地球。

约需要6到8个月到达,将於2025年着陆。

目前「火星一号」去年它并未达到其Indiegogo(众筹平台) 筹款活动40万美元的筹款目标——该筹款活动旨在为2018年的火星着陆器提供资金。

即便是SpaceX——另一家对太空旅行感兴趣的公司——也只筹集到了12亿美元,它比「火星一号」存在的时间久多了。

截止到2月28日,「火星一号」的筹款总计是759816美元,仅占其60亿美元预算的0.01%左右。

但Lansdorp 仍然对筹款保持着孜孜不倦的乐观,他表示无意对时间明细表进行重新思考。

此外,「火星一号」还计划依靠记录最终入选人训练过程、准备、火星旅程的真人秀节目的收益。

但形势不太乐观,目前没有媒体购买最终入选者访谈视频的独家放映权。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去月球或者外太空啊

目前的太空旅游是轨道飞行,能实现轨道旅游的主要是国际空间站,可供游客往返空间站的“交通工具”主要是俄罗斯“联盟”飞船和美国航天飞机。

但是,这种旅游的单价在2000万美元以上。

为此,国际上一些机构和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各种便宜的“准太空旅游”。

“准太空旅游”主要包括飞机的抛物线飞行、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和亚轨道飞行。

为了保持在太空旅游领域的优势,美国“太空冒险”公司还宣布了“月球旅游”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游客将首先前往国际空间站,在站内停留一周之后再乘坐“联盟”飞船前往月球,在离月球160公里的轨道上空近距离地欣赏“月景”。

美国“太空冒险”公司雄心勃勃地推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太空行走。

太空旅游大众化 美国亚特兰大太空工程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约翰·奥兹指出,太空旅游市场如果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每次价格必须降到5万到10万美元之间,才能让大众接受。

能够重复使用的宇宙飞船则为向太空运送更多的平民拜访者开辟了一条在经济上切实可行的途径。

2006年7月,首架专为太空旅游开发的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飞机”已由美国加州一家名叫XCOR的太空旅游公司研制出来,并试飞成功。

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前景研究委员并建议开发低成本的商用太空旅游飞船——太空巴士,每次可坐20人左右。

这种设想中的太空巴士,属于能运送游客往返于国际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双程轨道运输机。

而航天能力同样不凡的俄罗斯宇航局则在2004年6月宣布,他们准备用C-21型航天器进行有偿载人飞行活动,每人的旅费仅为10万美元。

多家公司参与竞争 要降低价格,就得进行竞争。

目前,太空旅游的业务都是由美国“太空冒险”公司完成。

而其他国家的一些商业机构也开始准备参与太空旅游业的竞争。

日本“金城日本旅行社”已经成立了一个新的分社,专门开发太空旅游市场。

未来的太空旅游可望向旅游者提供灵活的服务项目,包括从10分钟的低轨道飞行到为期一周的随所居住的太空旅馆在近地轨道上遨游等。

更为诱人的是,他们将每个人的太空旅行费用降低到不超过2000英镑。

2004年9月,英国维珍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理查德·布兰森也表示,他的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内开通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太空航线。

完善太空旅游安全 要把人送上太空,包括一般的游客,首先是要保证安全性,要保证送上去,但是不能让他回不来。

随着太空旅游业的发展,美国等国家已经率先推出了管理太空旅游的相关法规。

美国政府2005年12月发布了长达120页的太空旅游管理规则,用来管理规范未来的太空旅游。

2006年1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出台了第一部针对太空旅游业务的条例。

由于太空旅游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条例暂时没有强制要求太空旅游公司保证旅客人身安全。

(阿碧) 如果要追溯到源头,商业化的太空旅行应该是上个世纪那场著名东西方阵营冷战的遗产。

当时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从陆地到海洋,从地表到太空,在消耗国库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无力承担太空站和地面发射基地等配套设施的庞大开支,不得不向民间的富豪开放,支付一笔庞大的赞助费用后,这些富豪就能和科学家们一起搭乘太空船飞往空间站。

这种太空旅行采取的就是轨道飞行的形式,与亚轨道飞行不同,它要求在离地球表面200至400公里的太空轨道上至少转一圈,旅行者能够能看到完整的地球和更加广阔的太空,并且全面体验生活在太空中的乐趣和烦恼。

然而,这种飞行要支付的费用也是惊人的,基本上都不低于2000万美元,绝不是普通人可以负担的。

因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太空旅行似乎就是富豪们一掷千金的一次烧钱之旅。

不过,最近有一条消息可能会让市场出现变动。

自从“天宫一号”顺利进入轨道之后,中国的首个空间站就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建设阶段。

预计2020年左右,空间站会投入使用,除了科研人员之外,很可能会开放太空旅游项目。

这样就会打破俄罗斯在长距离太空旅行上的独家地位,或许会有降价的空间。

更令人期待的是民间航空传奇SpaceX在未来也可能会开展太空旅行,用自己的火箭将旅行者送到国际空间站。

然而,高端太空旅行毕竟市场太过狭窄,空间科技的巨大能量必然会向下释放,在亚轨道飞行的商业化上取得更多的进展。

除了前文提到的SXC之外,维珍集团旗下的维珍银河在1月10日进行了“太空船2号”火箭驱动超音速的第3次试飞,最终达到了21,600米的高度,预计今年年内会正式送预定了太空旅行的游客进入太空。

在维珍银河的乘客里不乏像布莱德·彼特夫妇这样的名人,SXC的CEO据说也预定了一张船票。

与SXC相比,维珍银河的太空船2号一次能搭乘更多游客,每个游客通过头顶圆型观景窗遥望太空,每个位置的售价为20万美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公司提供了更大胆的设想。

一家名为World View的美国公司,宣布将推出一项氦气球太空旅行服务方案,能够通过氦气球把旅客送到三万米高空的大气层边缘,这项服务的费用初步拟定为75,000美元,是目前为止价格最便宜的太空旅游项目。

另外,荷兰的一家私人企业发起的“火星一号计划”提...

旅游签证买单程机票是不能出境吗?

一次签证只能使用一次。

二次进入就要办理二个。

期限代表在这段时间内你可以使用这签证。

过期作废。

有时候会查,几乎每次出去都会要求给他看,并且还要拿出钱来给他看。

当时我也把同样的问题提出来问他,他们也无言回答,只是说有要求这样做。

为避免麻烦你就在网上把回程的票给预定好就可以了。

人生就像一场单程旅行是什么意思

普通人什么时候能去太空旅游: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对太空旅游表现出浓厚兴趣,但价格问题始终是发展太空旅游业的一个很高的门槛。

2000万美元的代价,足以使大多数普通人对此不敢奢想。

潘厚任说,太空旅游之所以昂贵,是由于要把飞船送上近地轨道需要消耗数以百万吨计的昂贵燃料,因此无论是航天飞机还是宇宙飞船,把每公斤重量送上近地轨道的价格都在2万美元以上。

配合飞船发射、跟踪联络及返回地面设施的费用也不低。

价格降不下来太空旅游的普及就无从谈起。

不过世界各国也一直都在想方设法降低太空活动的费用。

美国国家宇航局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开发的称为“闯险星”的单级入轨新型太空飞机,希望能把这一价格降低到航天飞机的1/10。

有人估计,10年之后由于技术的进步,若能将一次太空旅游的价格降到5万美元、甚至一两万美元,则全世界每年可能会有50万人到太空旅游。

从目前的情况看,潘厚任介绍,比较便宜的是花5400美元乘坐飞机进行抛物线弹道飞行,体验一下微重力飞行的感受;或者乘坐俄罗斯米格-25飞机飞达25千米高度,包括在莫斯科两天的食宿共收费12500美元。

曾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宇航员阿尔特林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建议,用发行太空旅游彩票的办法,使更多的人都有机会中奖,圆昂贵的太空旅游之梦。

要降低价格,就得进行市场竞争。

目前,太空旅游的业务主要由美国“太空冒险”公司完成。

而其他国家的一些商业机构也开始准备参与太空旅游业的竞争。

日本“金城日本旅行社”已经成立了一个新的分社,专门开发太空旅游市场。

未来的太空旅游可望向旅游者提供灵活的服务项目,包括从10分钟的低轨道飞行到为期一周的随所居住的太空旅馆在近地轨道上遨游等。

更为诱人的是,他们将每个人的太空旅行费用降低到不超过2000英镑。

打算资助霍金进行太空旅行的理查德·布兰森也在2004年表示,他的公司将在未来几年内开通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太空航线。

除参与市场竞争,美国在立法方面也先走一步,率先推出了管理太空旅游的相关法规。

美国政府2005年12月发布了长达120页的太空旅游管理规则,用来管理规范未来的太空旅游。

2006年1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出台了第一部针对太空旅游业务的条例。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