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共几次旅行布道
简述使徒保罗的三次旅行布道及其意义
1、第一次旅行布道:从安提阿出发——西流基——塞浦路斯——撒拉米——帕弗——旁非利亚的别加——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吕高
简述使徒保罗的三次旅行布道及其意义
1、第一次旅行布道:从安提阿出发——西流基——塞浦路斯——撒拉米——帕弗——旁非利亚的别加——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吕高尼的路斯得——特庇——然后回到路斯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坚固门徒。
(徒13:1—14:28) 2、第二次旅行布道:从安提阿出发——叙利亚、基利家——特庇——路斯得——经过弗吕家、加拉太——越过每西亚——特罗亚——腓立比——帖撒罗尼加——庇哩亚——雅典——哥林多——叙哩亚——坚革哩——以弗所——耶路撒冷——安提阿(徒15:36—18:22)。
3、第三次旅行布道:从安提阿出发——经过加拉太、弗吕家——以弗所——马其顿——希腊——腓立比—特罗亚——米利都——哥士——罗底——帕大拉——推罗——耶路撒冷(徒18:23—21:17)。
通过对保罗的布道以及当时一些史实的了解,今天的我们可以明白从耶稣开始,到保罗向外邦人宣教为止,基督教是如何发展成一个独立于犹太教的宗教。
虽然最初的信徒都是来自于犹太教的教徒,但后来也有许多信徒是来自于非犹太人的外邦人,在保罗的第三次布道旅途时期,外邦信徒的人数已远远地超过了犹太信徒。
可见,基督教的传播在有神奇妙作为的同时,也有那些为福音不惜付出自己一生心血的传道者的功劳。
...
保罗的第四次旅行布道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官方记载只有三次呀...第一次:约从公元45年起,保罗由巴拿巴和马可陪同,从安提阿出发,访问了塞浦路斯岛,并经居比路到小亚西亚中心的加拉太省(Galatia)的几个主要城市,在那一带建立了教会。
期间他们遭到过犹太人的迫害,也碰到了守摩西律法和犹太仪礼同接受福音的关系问题,尤其是非犹太人如何接受福音加入教会的问题。
这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得到了解决。
第二次:在耶路撒冷会议后不久,约从公元50年起。
保罗由西拉陪同,再度访问了他早先建立的教会。
这个时期主要向希腊传福音。
当时,圣灵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保罗就穿过小亚细亚的西部地区来到特罗亚(Troas),后来听到了马其顿的呼声(参徒第16章),保罗就乘船到马其顿,那是他第一次踏上欧洲的疆土。
于是他们将福音初次传入了欧洲,并且大有果效。
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腓立比和帖撒罗尼迦的教会,也在庇哩亚和西方文明的诞生地雅典传道。
在哥林多他们不仅建立了教会,住了两年,并且保罗还写了几封书信(帖前后,加)。
保罗和西拉展开第二次布道旅程,探访保罗先前曾在那里传道的城市。
这次他们不走海路而是由陆路出发,沿罗马大路前行,经过基利家和基利家隘口──通过陶鲁山的峡谷,然后向西北行到特庇、路司得和以哥念。
圣灵叫他们不要去亚西亚,他们便转向北去庇推尼;但圣灵又阻止他们去那里,他们便向西越过每西亚,到达特罗亚城。
第三次:约从公元54年至57年,保罗从哥林多回安提阿一段时间后又进行旅行布道,保罗再次到以弗所,当时那里的教会根基已经稳固。
他在那里住了三年,并以此为中心努力巩固各地教会,从而使以弗所成为了当时亚西亚最大的布道中心。
保罗离开以弗所后又重访了马其顿和亚该亚各教会,并写了重要的哥林多书和罗马书。
此后他打算去西班牙,其间为了加强各地区教会之间的肢体关系,保罗约在公元58年春先到了耶路撒冷。
然而,保罗在耶路撒冷却遭到一些犹太人的反对,并被罗马帝国当局逮捕,于是他在该撒利亚被囚两年后又被解往罗马坐监两年。
保罗约在公元60年到达罗马,当时有路加等陪伴他(徒28:30)。
保罗抵达罗马后,必须等候审判,在那段时间中,他获得了向罗马人传福音的机会。
虽然当时有百般困苦,但他仍与教会联系,从罗马书中,可见保罗与住在罗马的信徒领袖已很熟悉。
他在那里还写成了一些书信(弗、西、门、腓)。
但是,自罗马皇帝尼禄开始迫害基督教(64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有关保罗的消息了。
PS:据说,公元64年保罗在尼禄迫害时殉道,也有记录说保罗在两年后被释放,后到西班牙去传福音。
(这也许可能是第四次)
保罗的第三次旅行布道经文在哪里?
1、第一次旅行布道:从安提阿出发——西流基——塞浦路斯——撒拉米——帕弗——旁非利亚的别加——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吕高尼的路斯得——特庇——然后回到路斯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坚固门徒。
(徒13:1—14:28)2、第二次旅行布道:从安提阿出发——叙利亚、基利家——特庇——路斯得——经过弗吕家、加拉太——越过每西亚——特罗亚——腓立比——帖撒罗尼加——庇哩亚——雅典——哥林多——叙哩亚——坚革哩——以弗所——耶路撒冷——安提阿(徒15:36—18:22)。
3、第三次旅行布道:从安提阿出发——经过加拉太、弗吕家——以弗所——马其顿——希腊——腓立比—特罗亚——米利都——哥士——罗底——帕大拉——推罗——耶路撒冷(徒18:23—21:17)。
通过对保罗的布道以及当时一些史实的了解,今天的我们可以明白从耶稣开始,到保罗向外邦人宣教为止,基督教是如何发展成一个独立于犹太教的宗教。
虽然最初的信徒都是来自于犹太教的教徒,但后来也有许多信徒是来自于非犹太人的外邦人,在保罗的第三次布道旅途时期,外邦信徒的人数已远远地超过了犹太信徒。
可见,基督教的传播在有神奇妙作为的同时,也有那些为福音不惜付出自己一生心血的传道者的功劳。
圣经中保罗在使徒行转中几次出去布道
第三次,一共就三次。
还有,是“布道”哦!保罗写这封信给罗马教会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一位教会领袖(包括雅各、彼得及保罗)到过罗马。
罗马教会里的信徒可能是一些曾经在耶路撒冷过五旬节(参徒2:10),或是在其他地方听到福音而信主的人,这些人回到罗马就建立了教会(例如百基拉和亚居拉。
参16:3-5;徒18:2)。
保罗写这封信时正在哥林多(即第三次布道旅程的最后阶段,在返回耶路撒冷之前。
参15:25;徒20:3),他在信中鼓励信徒,并且表达他是何等地渴望探访他们。
保罗写这封信的目的是向犹太及外邦信徒有系统地介绍基督教的信仰,可以说是罗马信徒所接触到的第一卷新约圣经。
---《灵修版圣经》
圣经
第一次:约从公元45年起,保罗由巴拿巴和马可陪同,从安提阿出发,访问了塞浦路斯岛,并经居比路到小亚西亚中心的加拉太省(Galatia)的几个主要城市,在那一带建立了教会。
期间他们遭到过犹太人的迫害,也碰到了守摩西律法和犹太仪礼同接受福音的关系问题,尤其是非犹太人如何接受福音加入教会的问题。
这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得到了解决。
第二次:在耶路撒冷会议后不久,约从公元50年起。
保罗由西拉陪同,再度访问了他早先建立的教会。
这个时期主要向希腊传福音。
当时,圣灵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保罗就穿过小亚细亚的西部地区来到特罗亚(Troas),后来听到了马其顿的呼声(参徒第16章),保罗就乘船到马其顿,那是他第一次踏上欧洲的疆土。
于是他们将福音初次传入了欧洲,并且大有果效。
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腓立比和帖撒罗尼迦的教会,也在庇哩亚和西方文明的诞生地雅典传道。
在哥林多他们不仅建立了教会,住了两年,并且保罗还写了几封书信(帖前后,加)。
保罗和西拉展开第二次布道旅程,探访保罗先前曾在那里传道的城市。
这次他们不走海路而是由陆路出发,沿罗马大路前行,经过基利家和基利家隘口──通过陶鲁山的峡谷,然后向西北行到特庇、路司得和以哥念。
圣灵叫他们不要去亚西亚,他们便转向北去庇推尼;但圣灵又阻止他们去那里,他们便向西越过每西亚,到达特罗亚城。
第三次:约从公元54年至57年,保罗从哥林多回安提阿一段时间后又进行旅行布道,保罗再次到以弗所,当时那里的教会根基已经稳固。
他在那里住了三年,并以此为中心努力巩固各地教会,从而使以弗所成为了当时亚西亚最大的布道中心。
保罗离开以弗所后又重访了马其顿和亚该亚各教会,并写了重要的哥林多书和罗马书。
此后他打算去西班牙,其间为了加强各地区教会之间的肢体关系,保罗约在公元58年春先到了耶路撒冷。
然而,保罗在耶路撒冷却遭到一些犹太人的反对,并被罗马帝国当局逮捕,于是他在该撒利亚被囚两年后又被解往罗马坐监两年。
保罗约在公元60年到达罗马,当时有路加等陪伴他(徒28:30)。
保罗抵达罗马后,必须等候审判,在那段时间中,他获得了向罗马人传福音的机会。
虽然当时有百般困苦,但他仍与教会联系,从罗马书中,可见保罗与住在罗马的信徒领袖已很熟悉。
他在那里还写成了一些书信(弗、西、门、腓)。
但是,自罗马皇帝尼禄开始迫害基督教(64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有关保罗的消息了。
据说,公元64年保罗在尼禄迫害时殉道,也有记录说保罗在两年后被释放,后到西班牙去传福音。
保罗说作见证是为福音
因为圣灵就是真理。
约壹5:8 作见证的原来有三,就听我的话,这样,你是王吗。
约壹4:8 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
总要按上帝的能力。
约壹5:7 并且有圣灵作见证,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
我为此而生,你说我是王:11 当夜。
约18:37 彼拉多就对他说。
徒23:14 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这是我们所看见且作见证的,主站在保罗旁边说,放心吧,你怎样在耶路撒冷为我作见证,也必怎样在罗马为我作见证?耶稣回答说答: 提后1,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
凡属真理的人,就是圣灵,水,与血...
使徒保罗三次布道的中心分别是哪里?
第一次布道旅行(使徒行传13-14章)保罗的第一次宣教旅程约在公元47年至49年,当时保罗身在安提阿教会,同行的还有巴拿巴,他们到过亚西亚省的好几个地方,将福音带到罗马帝国。
第二次布道旅行(使徒行传15章36节-18章23节)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在50年至53年进行,历时约三年,这次保罗与西拉和提摩太同行,旅程中保罗见异象,首次把福音传入欧洲,前往了马其顿。
在这次旅程,他们在腓立比、庇哩亚、帖撒罗尼迦、哥林多等地建立了教会。
第三次布道旅行(使徒行传18章24节-21章16节)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在52年至57年进行,以以弗所为基地,期间再次穿越马其顿,旅程最后以耶路撒冷作为旅程的终点站。
圣经知识——保罗布道
保罗三次旅行布道路线 展开全部1、第一次旅行布道:从安提阿出发——西流基——塞浦路斯——撒拉米——帕弗——旁非利亚的别加——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吕高尼的路斯得——特庇——然后回到路斯得、以哥念、安提阿去,坚固门徒。
(徒13:1—14:28) 2、第二次旅行布道:从安提阿出发——叙利亚、基利家——特庇——路斯得——经过弗吕家、加拉太——越过每西亚——特罗亚——腓立比——帖撒罗尼加——庇哩亚——雅典——哥林多——叙哩亚——坚革哩——以弗所——耶路撒冷——安提阿(徒15:36—18:22)。
3、第三次旅行布道:从安提阿出发——经过加拉太、弗吕家——以弗所——马其顿——希腊——腓立比—特罗亚——米利都——哥士——罗底——帕大拉——推罗——耶路撒冷(徒18:23—21:17)。
详细: 第一次:约从公元45年起,保罗由巴拿巴和马可陪同,从安提阿出发,访问了塞浦路斯岛,并经居比路到小亚西亚中心的加拉太省(Galatia)的几个主要城市,在那一带建立了教会。
期间他们遭到过犹太人的迫害,也碰到了守摩西律法和犹太仪礼同接受福音的关系问题,尤其是非犹太人如何接受福音加入教会的问题。
这在耶路撒冷会议上得到了解决。
第二次:在耶路撒冷会议后不久,约从公元50年起。
保罗由西拉陪同,再度访问了他早先建立的教会。
这个时期主要向希腊传福音。
当时,圣灵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保罗就穿过小亚细亚的西部地区来到特罗亚(Troas),后来听到了马其顿的呼声(参徒第16章),保罗就乘船到马其顿,那是他第一次踏上欧洲的疆土。
于是他们将福音初次传入了欧洲,并且大有果效。
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腓立比和帖撒罗尼迦的教会,也在庇哩亚和西方文明的诞生地雅典传道。
在哥林多他们不仅建立了教会,住了两年,并且保罗还写了几封书信。
第三次:约从公元54年至57年,保罗从哥林多回安提阿一段时间后又进行旅行布道,保罗再次到以弗所,当时那里的教会根基已经稳固。
他在那里住了三年,并以此为中心努力巩固各地教会,从而使以弗所成为了当时亚西亚最大的布道中心。
保罗离开以弗所后又重访了马其顿和亚该亚各教会,并写了重要的哥林多书和罗马书。
此后他打算去西班牙,其间为了加强各地区教会之间的肢体关系,保罗约在公元58年春先到了耶路撒冷。
然而,保罗在耶路撒冷却遭到一些犹太人的反对,并被罗马帝国当局逮捕,于是他在该撒利亚被囚两年后又被解往罗马坐监两年。
保罗约在公元60年到达罗马,当时有路加等陪伴他(徒28:30)。
保罗抵达罗马后,必须等候审判,在那段时间中,他获得了向罗马人传福音的机会。
虽然当时有百般困苦,但他仍与教会联系,从罗马书中,可见保罗与住在罗马的信徒领袖已很熟悉。
他在那里还写成了一些书信(弗、西、门、腓)。
但是,自罗马皇帝尼禄开始迫害基督教(64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有关保罗的消息了。
据说,公元64年保罗在尼禄迫害时殉道,也有记录说保罗在两年后被释放,后到西班牙去传福音。
可以说,保罗在他的三次旅行布道中,在许多地方建立了教会,他不但亲自牧养他们,而且即便是离开了也会时常关照、纪念。
保罗的布道为教会树立了正确的信仰观,不但使他们相信弥赛亚确已来临,并且受死、复活了,而且主张外邦人可以以自己的身份接受福音和洗礼。
通过对保罗的布道以及当时一些史实的了解,今天的我们可以明白从耶稣开始,到保罗向外邦人宣教为止,基督教是如何发展成一个独立于犹太教的宗教。
虽然最初的信徒都是来自于犹太教的教徒,但后来也有许多信徒是来自于非犹太人的外邦人,在保罗的第三次布道旅途时期,外邦信徒的人数已远远地超过了犹太信徒。
可见,基督教的传播在有神奇妙作为的同时,也有那些为福音不惜付出自己一生心血的传道者的功劳。
相信,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像保罗那样的宣教者,都会有何乎主用的时代工人,他们不仅会成为时代的先锋者,更是上帝的宣道者。
基督教向外宣教的成功离不开圣灵的作为,也离不开使徒们全身心的奉献,下一期我们将具体介绍有圣灵工作的五旬节和使徒们召开的耶路撒冷大会的具体内容,以便于我们更全面的理解初期教会的宣教。
圣经上保罗是什么人?
圣经上,保罗原来是一个迫害基督徒的犹太人:【扫罗(即:保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使徒行传8章3节)】。
后来,保罗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被主耶稣拣选,成为外邦人的大使徒。
《使徒行传》9章详细记载了保罗转变归主的经过。
保罗三次宣教旅行,把基督福音传到欧洲。
保罗还写了许多给教会的书信,其中13封书信被收录在新约圣经中,是牧养教会的重要经文。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