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和旅行儿童画图片
简单儿童画花草图片怎么画啊?简单的就好了。
当你进入儿童画的世界里,你会被一幅幅充满稚拙、天真无邪、构思独特、造型夸张、色彩斑斓的作品所吸引,这些作品体现了孩子对世间
简单儿童画花草图片怎么画啊?简单的就好了。
当你进入儿童画的世界里,你会被一幅幅充满稚拙、天真无邪、构思独特、造型夸张、色彩斑斓的作品所吸引,这些作品体现了孩子对世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流露了儿童纯真的思想感情。
探究一下如何欣赏(或评价)这些作品很有必要。
这里,我归纳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要看作品有没有童心、童趣。
成人在看儿童画的时候,最大的偏见就是认为儿童画画得不像,而且乱七八糟。
其实,成人的这种停留于表象的观点和观念并不适合于儿童,写实只是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已,稚拙才是儿童画最显著的特征,天真无邪,歪歪扭扭,粗粗细细,曲曲直直,是任何成人作品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
要求儿童过早模仿成人绘画,只注意绘画的技巧,不能体现儿童的稚趣,这样的画不算好的儿童画。
二、要看作品是否能体现出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
作品终究是儿童画的,儿童有具体的经历和感受,才有可能避免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再现浓郁的生活情趣。
有一幅水墨画叫做《它们多想妈妈呀!》,画面很简单:一片芭焦叶,一个盛着小蝌蚪的玻璃缸,旁边放着一个小网兜。
这幅画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小作者对小生命的不幸的同情和怜悯,是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想象画也离不开现实生活这个基础。
有一幅获全国儿童画比赛金奖的作品《我的梦》,表达的是作者到星际间旅行的美好愿望,这与作者平时在电视上看过的宇宙飞船探索太空的情景是紧密联系的。
三、要看作品是否有新意(或独到之处)。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好的作品往往很美,很有新意。
有一幅儿童画取名《建筑家》,描绘的是一大群蚂蚁用它们的智慧和力量建造美好家园的情景,蚂蚁中有搬运的,有砌石头的,有指挥的,有站岗放哨的,楼房中又分会议厅、主人房、储物室,小作者可谓观察入微,独具匠心。
平时,幼儿园的作品多画飞机、汽车、大红花、小白兔之类,能否从《建筑家》这幅画中,在选材、构思上得到一些启发而有所突破呢? 四、要看技法是否较熟练地掌握。
儿童画的类别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蜡笔画、水粉画、水墨画、线描画、卡通画等,熟练地运用这些画种的工具、材料和技法,能较完美地表现对象并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作品的档次得到提升。
...
如何看待儿童画及学习过程
孩子从出生后,就会接触到来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教育与影响,是我们做教师、家长左右不了的现状。
有的时候,我们看到孩子从幼儿园或美术班带回家的作品带有成人味道的、僵硬死板过于成熟的绘画作品。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概念化的画。
概念画就是不论画什么样的内容,画出来的形象总是以同一种形式出现。
比如画太阳就都是画一个圆圈,周围画几条线,代表光;画树就是在树干上画两个羊角似的叉,然后以一个大圈代表树冠等等。
在用色上也是如此,天空全涂天蓝色、白云,太阳画红色,树干则涂褐色等等。
概念化的作品并不是真正的儿童画。
概念化的形象和色彩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就在于,他们一旦以概念化的形象和色彩去画画以后,他们就不再用自己的眼睛去认真仔细地观察周围世界。
孩子们会认为自己已经学会画画了,他们画的形象开始一成不变,死记硬背出来的形象,成了一种机械的重复,这样不动脑子的画,对孩子的成长怎么会有益处呢? 画画是要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内容,以自己的方法表现出来,可是概念化的画却没有这一切,这对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是没有益处的。
所以,作为家长、教师应该时刻关心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发展倾向,及时调整和引导他们向良好的、正确的思维、观察发展。
我们不能以孩子是否能画出漂亮的概念化的画作为目标并以此满足,而应该辅导孩子尽可能快地摆脱这些概念化的画的影响。
引导孩子摆脱概念化的画的影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更多地投入到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逐渐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使他们大脑中存储的死板的概念化形象转换成生活的记忆。
所谓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并不全是指游览、参观或旅行所得的印象;丰富的生活经验更多地是指孩子本身的生活领域:比如,孩子的游戏,孩子对家庭、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孩子与辅导者、朋友的亲密关系等。
这一切甚至比游览、参观、旅行更有实际的意义。
我们的美术课堂,尽管每一名孩子在跟随老师学习着同一个主题的绘画表现,但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学习过程。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可能思维、习惯、能力是一样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所以,他们的作品才是形态各异的。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我的一个启发性问题,给孩子们创设思考回答的空间,鼓励每一名孩子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引领孩子们边学、边想、边画等等这些教学策略,都是对孩子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学习态度、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追求品格发展的过程。
既让孩子们在每一堂新知识、新技巧的学习过程中积累艺术创作表现方法,又能充分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绘画观点,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从孩子的课堂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想法、思维方式、观察能力、表现能力、色彩感觉、绘画技巧的水平、习惯、品格、存在着的问题等等。
这些不正是我们教育结果的反馈信息吗?它为我们下一步的教育教学计划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们一定不能仅从一幅作品、一节课的表现、一次成绩来武断孩子的能力!让我们为——孩子们拥有一份天真、烂漫的独特个性。
——树立健康、良好的品格。
——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而努力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