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散文吧

介绍经典旅游散文吧
1.范仲淹的文,旅行在时光中的永恒 范仲淹凭借几首诗歌,一张画稿,便风生水起地给予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了辩证动感的画卷。如今,画栋雕梁还在,水光云影荡漾依旧

旅行…散文吧

介绍经典旅游散文吧

1.范仲淹的文,旅行在时光中的永恒 范仲淹凭借几首诗歌,一张画稿,便风生水起地给予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了辩证动感的画卷。

如今,画栋雕梁还在,水光云影荡漾依旧。

可是,我们看见的风景却不似从前。

从前是浊浪排空,从前是浮光跃金,从前是气象万千,从前的朝晖夕阴。

这洞庭没变,一目了然的浩瀚;这文字没变,音韵铿锵地悦神。

可是,这辞藻之景,和心中之境本来就迥然不同,何况我们看见,或者没有看见的风景。

是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得洒脱,做却万难。

和谁,还是和你,一起看风景,我牵着你的手,用温度的方式感受这不一样的风景。

你说,世界真大,我们总是用盲人摸象的方式探索。

有时沾沾自喜,自以为是;有时气馁不堪,黯淡希望。

”而我说,“有时,我就是世界,有时,世界就是你。

看风景亦如是。

”——带上你去,看风景。

和谁看风景,用什么方式看更重要;经历过,哪怕不能抵达终点或者彼岸,但是只要曾经经历,便会是永远。

正是基于此,“带上你”或者“你带上我”去看真的风景。

——啊,这是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啊!——这里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只有不尽的旅途,只有你与我……看昙花的花蕊,听落叶的声音,读无字的天籁,思空寂的旷野……用画面和心灵的方式记录着这此时此刻。

2、行吟诗仙,太白用最倜傥的汉语讴歌大自然和诗人们一起旅行,高昂着不羁的头颅,胸怀着浩瀚的渊博,吟万里江山,吞巫山雨雨,藏景秀河山,着一袭长袍,领一身白衫,羽扇纶巾而来,踏马潇洒而去——像风,入乐……欣喜时去马如飞,悲戚时寻寻觅觅,郁闷时沉郁顿挫,伤情时晓风残月,畅怀时对酒当歌——音韵袅袅而吟、而泣,而悲、而呛,慷慨苍辽而歌、而啸、而酒气弥漫、而醇香醉人……是的,怀揣着那刘禹锡珍藏的竹枝,佩带着诗仙仗剑红尘的宝剑,听贾岛敲门的踟蹰般的陶醉,看香山醉翁亭里诗性的豪迈,登临诗圣难以企及的三山五岳,探秘王摩诘清泉石上流的幽谧,或酔一场的风流给汨罗江的苦艾纠结的明月,或梦一场江南六朝粉黛浪漫的烟雨,探秘金戈铁马的大漠拉直的孤烟,聆听寒山寺钟声敲响的久远,点染着春江花月夜的夜色,吟诵着琴棋书画诗的诗情。

因载歌载舞而来,为美酒佳肴而往,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哪怕醉卧沙场君莫笑,哪管醉不成欢惨将别……醉在峨眉山下,任岁月的影子捏碎在平羌月细碎的银光中,酔在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浪漫回眸里;酔在难于上青天的巴山蜀水间,酔在以手抚膺的叹息声中,酔在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遨游的仙影里。

由此观之,不是诗人也会吟。

哪怕酔他九天九夜,哪怕摔碎三千酒盅,哪怕背负满江酒意。

太白啊,用最华彩的诗篇吟诵着他诗韵中酔美的风景。

他带给我们最有浪漫气质的灵魂翱翔之游。

所以,和李白一起旅行,和诗仙一起浪漫。

具有诗人气质,总是和迷幻、瑰丽,美好,单纯联系起来。

所谓诗人的笔下,不如说是诗人期待着人类应该具有的镜像。

这风景多美,多醉。

酔得诗意盎然。

——啊,这是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啊!——这里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只有不尽的旅途,只有你与我……看昙花的花蕊,听落叶的声音,读无字的天籁,思空寂的旷野……用画面和心灵的方式记录着这此时此刻。

3、饱沾心血,和画家一起徒步山水间和画家们一起旅行,背负整个江山,染黑所有白发,踏破三千铁鞋,跨断小桥趟过流水,清炊烟调墨,请月光弄笔,请巫山云雨渲染,请朝夕红日涂抹。

怀揣着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临摹着赵孟頫《道德经》贴;以上天为画板,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风景;以大地为画稿,所有的云雾雪霁都是狼嚎;以实为虚,所有的幻象都是现世;以虚为实,所有的过往都是浮云。

请阎立本领衔八大学士而来,看吴道子潇洒飘逸而去;请徐悲鸿骑上他飞逝而来又一往无前的骏马,请齐白石派遣透明之虾。

梅、兰、竹、菊,诗、酒、花、茶别样楚楚,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自在遥遥——而画在山水之外,情在山水之间——力透纸背的不是力道,不是墨痕,而是泪水、汗水、血水……龙飞凤舞也好,力透纸背也罢;宣纸漫卷化成漫天白雪,案几凝固千年青丝,写意的不是世界本身景象,抒发的才是画家胸襟意气。

飞扬时,尘土漫卷,而他,早已不在红尘中,落魄时,枯藤老树,而他,早已随流水远去,纸张钙化为云雾,心思凝聚成永恒。

画家,卷万般诗绪,蹒跚而远。

即使几行方块字,横、竖、撇、捺尽咫尺间;楷体、隶书、行草、柳体摇曳生姿——这风景,这山水,这自然为基调,并且回归自然的黑白双色渲染的永不磨灭的宣纸上,也许,时光的梳子定格小桥、流水、山峰、奇树的烟雨间。

在只留下笔墨纸砚的书斋,只留下一个楚楚动人的颜如玉们正中研磨的时光的背影中。

——啊,这是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啊!——这里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只有不尽的旅途,只有你与我……看昙花的花蕊,听落叶的声音,读无字的天籁,思空寂的旷野……用画面和心灵的方式记录着这此时此刻心情。

4、在棋坪的迷宫中,找回人生的钥匙和弈秋一起旅行,天圆地方以为坪,黑白昼夜以为棋,散漫天繁星,聚无数风云。

不着...

关于“旅行”的散文或诗有哪些?

1.范仲淹的文,旅行在时光中的永恒 范仲淹凭借几首诗歌,一张画稿,便风生水起地给予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了辩证动感的画卷。

如今,画栋雕梁还在,水光云影荡漾依旧。

可是,我们看见的风景却不似从前。

从前是浊浪排空,从前是浮光跃金,从前是气象万千,从前的朝晖夕阴。

这洞庭没变,一目了然的浩瀚;这文字没变,音韵铿锵地悦神。

可是,这辞藻之景,和心中之境本来就迥然不同,何况我们看见,或者没有看见的风景。

是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得洒脱,做却万难。

和谁,还是和你,一起看风景,我牵着你的手,用温度的方式感受这不一样的风景。

你说,世界真大,我们总是用盲人摸象的方式探索。

有时沾沾自喜,自以为是;有时气馁不堪,黯淡希望。

”而我说,“有时,我就是世界,有时,世界就是你。

看风景亦如是。

”——带上你去,看风景。

和谁看风景,用什么方式看更重要;经历过,哪怕不能抵达终点或者彼岸,但是只要曾经经历,便会是永远。

正是基于此,“带上你”或者“你带上我”去看真的风景。

——啊,这是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啊!——这里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只有不尽的旅途,只有你与我……看昙花的花蕊,听落叶的声音,读无字的天籁,思空寂的旷野……用画面和心灵的方式记录着这此时此刻。

2、行吟诗仙,太白用最倜傥的汉语讴歌大自然和诗人们一起旅行,高昂着不羁的头颅,胸怀着浩瀚的渊博,吟万里江山,吞巫山雨雨,藏景秀河山,着一袭长袍,领一身白衫,羽扇纶巾而来,踏马潇洒而去——像风,入乐……欣喜时去马如飞,悲戚时寻寻觅觅,郁闷时沉郁顿挫,伤情时晓风残月,畅怀时对酒当歌——音韵袅袅而吟、而泣,而悲、而呛,慷慨苍辽而歌、而啸、而酒气弥漫、而醇香醉人……是的,怀揣着那刘禹锡珍藏的竹枝,佩带着诗仙仗剑红尘的宝剑,听贾岛敲门的踟蹰般的陶醉,看香山醉翁亭里诗性的豪迈,登临诗圣难以企及的三山五岳,探秘王摩诘清泉石上流的幽谧,或酔一场的风流给汨罗江的苦艾纠结的明月,或梦一场江南六朝粉黛浪漫的烟雨,探秘金戈铁马的大漠拉直的孤烟,聆听寒山寺钟声敲响的久远,点染着春江花月夜的夜色,吟诵着琴棋书画诗的诗情。

因载歌载舞而来,为美酒佳肴而往,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哪怕醉卧沙场君莫笑,哪管醉不成欢惨将别……醉在峨眉山下,任岁月的影子捏碎在平羌月细碎的银光中,酔在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浪漫回眸里;酔在难于上青天的巴山蜀水间,酔在以手抚膺的叹息声中,酔在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遨游的仙影里。

由此观之,不是诗人也会吟。

哪怕酔他九天九夜,哪怕摔碎三千酒盅,哪怕背负满江酒意。

太白啊,用最华彩的诗篇吟诵着他诗韵中酔美的风景。

他带给我们最有浪漫气质的灵魂翱翔之游。

所以,和李白一起旅行,和诗仙一起浪漫。

具有诗人气质,总是和迷幻、瑰丽,美好,单纯联系起来。

所谓诗人的笔下,不如说是诗人期待着人类应该具有的镜像。

这风景多美,多醉。

酔得诗意盎然。

——啊,这是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啊!——这里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只有不尽的旅途,只有你与我……看昙花的花蕊,听落叶的声音,读无字的天籁,思空寂的旷野……用画面和心灵的方式记录着这此时此刻。

3、饱沾心血,和画家一起徒步山水间和画家们一起旅行,背负整个江山,染黑所有白发,踏破三千铁鞋,跨断小桥趟过流水,清炊烟调墨,请月光弄笔,请巫山云雨渲染,请朝夕红日涂抹。

怀揣着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临摹着赵孟頫《道德经》贴;以上天为画板,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风景;以大地为画稿,所有的云雾雪霁都是狼嚎;以实为虚,所有的幻象都是现世;以虚为实,所有的过往都是浮云。

请阎立本领衔八大学士而来,看吴道子潇洒飘逸而去;请徐悲鸿骑上他飞逝而来又一往无前的骏马,请齐白石派遣透明之虾。

梅、兰、竹、菊,诗、酒、花、茶别样楚楚,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自在遥遥——而画在山水之外,情在山水之间——力透纸背的不是力道,不是墨痕,而是泪水、汗水、血水……龙飞凤舞也好,力透纸背也罢;宣纸漫卷化成漫天白雪,案几凝固千年青丝,写意的不是世界本身景象,抒发的才是画家胸襟意气。

飞扬时,尘土漫卷,而他,早已不在红尘中,落魄时,枯藤老树,而他,早已随流水远去,纸张钙化为云雾,心思凝聚成永恒。

画家,卷万般诗绪,蹒跚而远。

即使几行方块字,横、竖、撇、捺尽咫尺间;楷体、隶书、行草、柳体摇曳生姿——这风景,这山水,这自然为基调,并且回归自然的黑白双色渲染的永不磨灭的宣纸上,也许,时光的梳子定格小桥、流水、山峰、奇树的烟雨间。

在只留下笔墨纸砚的书斋,只留下一个楚楚动人的颜如玉们正中研磨的时光的背影中。

——啊,这是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啊!——这里没有时间,没有地点,只有不尽的旅途,只有你与我……看昙花的花蕊,听落叶的声音,读无字的天籁,思空寂的旷野……用画面和心灵的方式记录着这此时此刻心情。

4、在棋坪的迷宫中,找回人生的钥匙和弈秋一起旅行,天圆地方以为坪,黑白昼夜以为棋,散漫天繁星,聚无数风云。

不着...

推荐几篇好散文吧

1.雨天的魅力 真喜欢这样绵绵的雨,长长地落着,忘记了晨昏,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节令。

啊,尤其在这五月已过去了一半的初夏,雨像薄纱的帷帘一样突然地放下,立刻为你隔住了很多阳光下的喧腾和扰攘,以及过分明白清晰的事物形象。

因为晴天太明亮,声光无尽,脚步杂沓,事情就多得让你做不完;而且它无形中有那种催迫人的力量,使你无法懒惰。

一个亮亮的晴天,你家电话铃响的次数,一定比雨天多;门铃被按响的机会,也一定较阴雨的日子多;而且你自己的心也会不停地忙——特别是我们女人家,一碰到那久雨后的大晴天,就如同捡到了一块金黄色的黄金似的,非要好好地利用一番不可。

又想晒书,又想晒被,更愿痛痛快快洗一次衣物。

因为这富有热力的阳光,能将每一件湿漉漉的衣服晒得又干又脆;能使每一样经它暴晒过的物件留下余香;而这等的好天气又是最引诱人要去旅行和郊游的天气;也是处理各种外出事务最方便的天气;当然,也是最适于拜访朋友的好天气了……好像一到晴天,诸事就争先恐后蜂拥而至,你竟不知道先做那一件才是? 突然间,那盏金黄灿烂的大灯转暗了,在幽黯的气氛里,第一滴雨像珍珠般掉落,然后无数的雨珠串连成线,压抑着飞扬的灰尘……虽然雨的步态转柔,但是你仍然听见它清朗的带着金属韵律的步音;当众弦俱奏又不停地增加更多的弦索时,你就可以听到一曲丰富的雨的交响乐了!这时,你整个地被笼罩在雨丝交织成的帘子里。

首先,你感到了丝绸触肤的凉爽;炎热退却,烦嚣也跟着远去。

隔着一层薄薄的朦胧看世界,不慌不忙,世界是那样宁静可爱;隔着一点距离看人生,人和事都比较好安排。

真的,在这静静的下雨天,谁也不骚扰谁,只见雨中的绿意如润玉,蓓蕾们也都有了血色,同样是我们枯旱的心——日日沉埋在烟尘和烦嚣中的,竟也获得一些泽润,寻回一点宁静,找着那属于自己的声音和思维。

如果雨下得更浓更密,你就更无牵无挂了,很多生活上的杂七杂八都可放下,而且一无愧怍。

只有在这时,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把不想做的事情统统给推开说:“下雨嘛,等天好了再说。

”——这真是最好的理由,谁也不敢责怪你懒惰;其实你虽懒,心灵却像雨水中的叶开始摇曳起来,尤其是在这五月已过去了一半的初夏,让似甘露的雨带给你一份清凉意,给你从容地酝酿那创造的灵泉吧! 2.只要你欣赏 有人说,男人和女人最重要的是相爱。

而我说,相爱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互相欣赏。

曾经与朋友讨论过奉献的问题,她问我:会不会有一天,你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完整整地奉献给一个男人。

我很想反问她一句:为什么不去问一问黄河长江,哪一天她会将自己完完整整地奉献给大海。

永远没有枯竭的思想,也永远没有枯竭的情感,只在于,你能不能接纳,会不会欣赏。

第一次和朋友去打桌球,他看着我将花球和色球乱打一通,自始至终,没有不耐烦也没有倦意。

我相信在这一刻,他明白我从来就没有做一个桌球高手的欲望,而他,却能欣赏我那一种百无聊赖中的消遣和情调。

不久前,与朋友去喝咖啡,结账时我说:让我来付款。

那位朋友看怪物似地盯了我一眼,连声叫着不行,不行!”,并向我解释了一通男人应该付账女人应该矜持,男人的风度女人的自尊等等大道理。

我很想告诉他我并不以为男人付款才有风度而女人付款就无自尊。

我很想告诉他,有时付款也是一种乐趣和洒脱。

然而我什么也没说,我知道,他欣赏不了一份快乐和洒脱。

许多男人对我说,最讨厌女人????嗦嗦,我想,那只是他们无法欣赏那一份蕴蓄在倾诉中的情感而已。

有人说忍受不了女孩的浮浅,也有人说忍受不了女人的冰冷。

其实,许多时候,是他自己欣赏不了。

雪山也冰冷,可她有别具一格晶莹的美:小溪也浮浅,可那潺潺中自有清秀。

欣赏你周围每一片树叶,每一寸泥土,每一丝阳光,每一霏细雨,更何况,每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女人。

只要你能,欣赏那一抹背对着高朋满座时的冷落和寂寞,我将把那一扇孤独的窗儿敲开,共享那一空星与月的交溶。

只要你能,欣赏那成功时的平淡和失败中的微笑,是非成败便成一江流水,载起你的双桨我的小船你的奋斗我的理解。

只要你能,欣赏这世界一半的另一半,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拥抱一个完整的世界。

这世界树叶有千万片,这世界女人有千万种,不一定都要相守,不一定都要相爱,只是你能欣赏。

3.一朵化成千万朵 一个貌仅中姿的女人在热恋着她的男人眼里,无异天仙之美。

一朵花,甲喜爱得入了迷,乙、丙、丁却不一定欣赏。

推而至一支曲、一幅画、一篇文章,际遇莫不如是。

这说明美没有一个客观标准,美感因人而发。

但是,那个女人、那朵花却的的确确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这又说明了美感不完全是主观因素,而是主、客观纠缠交错的创造。

你我欣赏景物而生美感,原因是把内在的自我,外投到景物上去。

在漫天冰雪中见到梅花,她那一枝独秀的形象,立时引发你我内心的情意感受又迅即扑回到梅花身上。

在这刹那之间,你我的情意与梅花合而为一,交融在一起,无分彼此。

美感...

有好的短篇散文吗?

月到天心---林清玄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

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定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

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浑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

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到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

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

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

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些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

由于我们知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独一无二、光明湛然,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亮也是心中的月。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

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

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阳明的《蔽月出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了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

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有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散文吧”里东西不错·~~

红色旅游游记散文

很早就想去花房子看看,这里有一个很出名的名字“鸡鸣三省”,我想见识一下这一声鸡叫可以传到三省的地方,而且现在的花房子已经成了红色旅游圣地。

对这样一个有着历史内涵,又有人文景观的地方,作为一个昭通人不去看看,似乎是一种遗憾和惭愧吧。

??9月14日,分别13年的同学周约我们去花房子游一游,欣然同意。

从威信扎西出发,沿出川二级路而下,车很平稳,我们大家兴致勃勃往外看去,虽然是秋天,但有很多树子还是绿色的,远山是灰蒙蒙的雾和绿绿的树,一路上树木苍苍,威信的确不枉是“绿色明珠”之称。

??出了双河,道路坑坑洼洼的,灰尘在车后扬起,大家忙着关了窗子。

隔着玻璃,看到左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边没有白色的塑料,废纸等。

石块很多很大,有的光滑,有的尖利,但都是干干净净的,如果在上面看书,躺一会儿一定是件惬意的事儿。

??顺河而下到了一座桥的时候,沿山而上,路很陡峭,车速很慢,好不容易到了水田街上,往右拐进了一条3米宽的小路,路更差了,即使很小心还是几次撞着车底盘,终于来到一村子,人户稀疏,没有人声闹嚷,很恬静的一个小庄子,我们看到了一栋木房子,用红油漆刚装饰一新,我想这就是花房子了吧。

我们在房前的坝子停了车,走在石子路上,我看到红色的墙,青色的瓦,是一栋四立三间的木头房子,我这就是我心中梦绕魂牵的花房子啊!我慢慢走上台阶,走进屋檐下,带着凝重,我轻轻抚摸着柱子、门窗以及窗子上的雕刻。

想到当年红军的那种大无畏精神,我不由生起一种肃穆。

??一会儿来了一个女子,把门开了,一问知道是花房子的管理员。

我们问:“可以进去看看吗?”她说:“欢迎你们进去看,请多提建议,多宣传一下我们的红色旅游地啊。

”我们鱼贯而入,在房子第一间摆着两张床,被子很白,很整洁。

从侧门进入画像的大厅,有两张方桌,有一个文件柜。

在墙上还有很多党史上记载这次会议的文章,以及一些领导人在回忆中提到有关花房子的文献,我们各个都神情肃穆。

??休息够了,我们沿石阶而上,路很陡步数也多,妻等几个女性累得不行,好不容易到了山顶,极目远望,周围群山叠叠,苍松翠柏。

花房子就在我们的脚下,在这座山的前面有十座小山,很秀丽,似乎在保护着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山上造了个平台,平台上似乎是水泥造成的假山,青油油的,象石灰岩一样。

在假山上有一只昂首的雄鸡,就是“鸡鸣三省”这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了。

站在这山颠,凉风习习,远处雾蒙蒙的,偶尔有两声狗叫,显出一片静谧,我们不禁心旷神怡了。

有几个站在台上喊叫起来,声音似在回荡,又似飘渺不在。

大家坐了一个多小时,沿着另外的一条石梯而下,我想以后带儿子来看看,让他知道先辈是怎样创造今天的生活的。

朱自清散文旅行杂记原文

《旅行杂记》作于一九二四年,朱自清先生于这年的暑假,抱着增长见识的目的,前往南京参加中华教育改进社召开的第三届年会,然而事与愿违,所谓的教育改进会不过是一幕闹剧.文章从作者前往赴会入笔,中间穿插了几项会议内容,让事实活灵活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于叙说当中插入反语,含讥带刺地嘲讽那些所谓“大人物”,使文章的语言带有明显的讽刺色彩.例如文中第一小节题目称做:《殷勤的招待》,而事实却是由会员们自己东奔西撞,朱先生自个儿想办法挤了“一身大汗,才弄到一张三等车票.”“大家都着急,而招待员竟不出来!”这便是所谓的殷勤.而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场面却是“躬逢其盛”——迎接齐督军、韩省长、高督办的驾到,只见车水马龙,黑色的警察和灰色的士兵一片静默肃立,“空空的讲坛上,这时竟济济一台了”,反差的强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本文还以速描般的笔法,漫化式地勾勒了几幅人物场景,作者特别将会议的主要议题部分加以重点渲染,如督军齐燮元、省长韩国钧、督办高恩洪犹如“大雄宝殿上的三座佛像”端坐在台中央.齐燮元扯开喉咙训话,甩腔拖调一字一板地在“中华教育改进社”上做拆字戏法,先讲“教育”,继说“教育改进”,再谈“中华教育改进”,最后则在“社”上大做文章,层层递进,胡说八道,简直是“半篇八股”.韩省长有一篇开会词发给大家,朱自清先生见里面有一节论及现在学风的不良,颇有痛心疾首之慨,很想听听他的高见,殊不知他却高谈什么“统一要靠文化”的谬论,令作者不知其所云.而除全体大会之外的分组会议,作者前去旁听也倍感扫兴,有一次所议的是“采用他,她,它案”“足足议了两个半钟头,才算不解决地解决了”.作者不无调侃地写道:“这次讨论,总算详细已极,无微不至;在讨论时,很有几位英雄,舌本翻澜,妙绪环涌,使得我茅塞顿开,摇头佩服”.作者用了大量反语,将这些所谓的“教育改革家”的无聊、空虚、庸俗的嘴脸,活脱毕现地勾勒出来,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含讥刺于字里行间,把作者的失望,扫兴融进形象的描绘之中.由此我们也可以领略到朱自清先生在叙事散文中的某些风格了.

散文《生命列车》的作者是谁

展开全部 这篇散文诗被广泛的转载,作者是森春雪,原文如下: 生命列车 久以前,我读了一本书。

书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

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 时常有事故发生; 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

我们以为我们最先见到的那两个人--我们的父母,会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们。

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留下我们,孤独无助。

他们的爱、他们的情、 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从寻找。

尽管如此,还会有其他人上车。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他们之中有我们的兄弟姐妹, 有我们的亲朋好友。

我们还将会体验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

坐同一班车的人当中,有的轻松旅行。

有的却带着深深的悲哀… … 还有的,在列车上四处奔忙,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 … 很多人下车后,其他旅客对他们的回忆历久弥新… … 但是,也有一些人,当他们离开座位时,却没有人察觉。

有时候,对你来说情深义重的旅伴却坐到了另一节车厢。

你只得远离他,继续你的旅程。

当然,在旅途中,你也可以摇摇晃晃地穿过自己的车厢,去别的车厢找他… … 可惜,你再也无法坐在他身旁,因为这个位置已经让别人给占了… ... 没关系。

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离别… … 就是不能回头。

因此,尽量使旅途愉快吧! 善待旅途上遇见的所有旅客,找出人们身上的闪光点。

永远记住,在某一段旅程中,有人会犹豫彷徨,因为我们自己也会犹豫彷徨。

我们要理解他人,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理解。

生命之谜就是: 我们在什么地方下车? 坐在身旁的伴侣在什么地方下车? 我们的朋友在什么地方下车? 我们无从知晓… 我时常这样想:到我该下车的时候,我会留恋吗?我想我还是会的。

和我的朋友分离,我会痛苦。

让我的孩子孤独地前行,我会悲伤。

我执著地希望在我们大家都要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相聚… … 我的孩子们上车时没有什么行李, 如果我能在他们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会感到幸福。

我下车后,和我同行的旅客都还能记得我,想念我,我将感到快慰。

献给你, 我生命列车上的同行者, 祝你 旅途愉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