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全域旅游有哪些

“全域旅游”有哪些优势?
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2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共计262个。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公

全域旅游有哪些

“全域旅游”有哪些优势?

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2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共计262个。

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共计238个。

凡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录,将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优先安排旅游外交、宣传推广重点活动,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支持范围,优先纳入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领域,优先支持A级景区等国家重点旅游品牌创建,优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训,优先列入国家旅游局重点联系区域。

希望最您有所帮助

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有哪些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发展全域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发展全域旅游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全域旅游是顺应旅游业发展新趋势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

“全域旅游”有哪些优势?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做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

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说白了就是目的地旅游,不是传统旅游模式,参照北京的十三陵全域旅游,这是国内第一批做的1、通过十三陵特区全域智慧旅游建设,提高十三陵旅游生态环境检测和保护的能力,提高对游客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检测和保护能力,提高对十三陵旅游综合管理监控能力,提高十三陵旅游业务的营销和服务能力。

2、通过十三陵特区全域智慧旅游建设,将十三陵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所涵盖的六大元素(即:行、食、住、游、娱、购)进行有序的整合,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使景区旅游经济效应最大化。

3、通过十三陵特区全域智慧旅游建设,使企业经营与十三陵旅游更有效地进行结合,拓展企业的营销宣传渠道,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如何推进“全域旅游”

实施全域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系统的改革创新,有必要从以下方面着力推进。

(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 发展全域旅游,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在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从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推进综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创新全域综合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

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考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公共服务的需求,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融合、衔接。

二是改革创新旅游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适应旅游业从单一业态向综合产业、从行业监管向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旅游发展认识升级的最典型和最生动表现。

三是改革创新旅游综合执法机制,鼓励推进旅游综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创新,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执法保障。

要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联动。

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安全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

设立旅游警察和旅游巡回法庭,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

许多国家早已设立旅游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希腊、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

这些旅游警察大多会外语、着装醒目、在酒店和旅游景区随处可见,小到问路、物品遗失,大到被敲诈勒索,他们都会马上介入解决。

旅游警察提升了国内外游客的安全感,这是最重要的旅游环境。

旅游警察还是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因循传统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规划。

一是创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理念,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

三是创新旅游规划。

全域旅游模式的规划与景点旅游模式的规划不同,不再只是规划景点景区、宾馆饭店,需要系统全面规划景点景区内外协调发展各、整合各类资源要素。

(三)改革评价体系 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的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

一是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要求,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

二是创新旅游数据征集、分析体系。

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

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现代旅游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是加强综合效益评估,摆脱门票经济“依赖症”。

我国大多数景区仍然处于门票经济。

2014年,除黄山门票占总收入的17.5%外,其余景区门票占比均超过40%,有的景区门票占比更是超过80%。

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经济转变,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游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逐步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严重依赖。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支撑。

这需要巨大的投资,迫切需要抓住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

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等投融资模式改革创新,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五)创新旅游业态 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构建新的发展载体。

推进旅游小镇、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集聚区、特色旅游基地、研学旅游基地、养老旅游基地等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建设。

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闲农业、乡村度假、古镇村落、特色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国家休闲区、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目的地建设。

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游+研学(教育)、旅游+交通、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购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游的新产品新业态。

要加快特色提炼,在创建精品旅游品牌上下功夫。

充分发挥区域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创建区域品牌。

(六)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可强求一律。

作为推进全域旅游主体的地方党委政府,有必要积极务实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

国家每年遴选一批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步实施,滚动发展,上不封顶,下不设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

要采取系列措施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旅游战略的意义和影响将远远超越旅游领域。

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和相信,全域旅游将带来许多方面变革。

其一,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增就业、惠民生的新引擎。

这是历史赋予当代旅游人和中国旅游业的巨大机遇。

其...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有哪些

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旅游消费也成为重点,旅游业作为“带动性强、能耗低、附加值高”产业,也成为后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提出了“全域旅游”创建考核指标。

全域旅游思路即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国内诸多市、县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早在2013年,儒余股份核心团队结合旅游规划实践,就提出了“全民旅游”的发展思路,对全域旅游进行了探索,2014年,儒余股份核心团队编制了湖南省汝城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更是对全域旅游进行了深度剖析。

而全域旅游到底是什么?与旅游总规有何差别?到底应该怎么发展? 一、什么叫全域旅游?有什么好处? 1、发展背景 门票经济时代即将过去,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更注重“综合旅游消费”带动,旅游发展逐渐从“人次、总消费量”的单一指标评价走向“人次、过夜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重复旅游次数”等多重指标评价,因此,以“独立景区开发”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将逐渐“力不从心”,全域性的、联动性的旅游发展将成为重点。

2、概念内涵 与传统旅游业发展思路不同,全域...消费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旅游消费也成为重点,旅游业作为“带动性强、能耗低、附加值高”产业,也成为后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提出了“全域旅游”创建考核指标。

全域旅游思路即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国内诸多市、县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早在2013年,儒余股份核心团队结合旅游规划实践,就提出了“全民旅游”的发展思路,对全域旅游进行了探索,2014年,儒余股份核心团队编制了湖南省汝城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更是对全域旅游进行了深度剖析。

而全域旅游到底是什么?与旅游总规有何差别?到底应该怎么发展? 一、什么叫全域旅游?有什么好处? 1、发展背景 门票经济时代即将过去,未来的旅游业发展更注重“综合旅游消费”带动,旅游发展逐渐从“人次、总消费量”的单一指标评价走向“人次、过夜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重复旅游次数”等多重指标评价,因此,以“独立景区开发”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将逐渐“力不从心”,全域性的、联动性的旅游发展将成为重点。

2、概念内涵 与传统旅游业发展思路不同,全域旅游的“全域”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空间上打破独立景点的“全城”,参与上打破景区工作人员的“全域”,产业上打破旅游单一发展的“全域”。

空间上的全城:即为“打破独立景点”发展思路,将原有的独立的大景区建设变更成为全域性的,多角度的旅游开发,将城市、乡村、街道的建设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提升本地居民的居住体验,第三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使得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参与上的全民:即为“促使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将来旅游业的发展从“政府知道、投资商明白、从业者服从”拓展到“全民皆知旅游发展特色,全民改变服务思路,全民都可做‘导游’”,一方面杜绝“宰客”现象,第二方面通过全民发展真正将本地特色与本地文化做活、做生动,真正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与参与感”。

产业上的全域:即以“旅游+”的思路去发展旅游。

一方面,将旅游发展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内核丰富“旅游消费”的内容,提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挖掘旅游的附加值,带动本地区“多元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旅游业的“宣传、推广”作用,提升地区品牌、提升产业环境,辅助产业招商。

总体来说,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是期望通过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构建多元化的发展动力,使得“居民舒心、游客开心、商旅动心”。

3、核心意义 对于本地居民来说,不但产生了新的就业机会与岗位,也带来了新的生活气息,游客不会成为“干扰生活”的侵入者、不会成为“待载的羔羊”,而成为服务的对象、欢迎的客人。

对于游客来说,原来的“看景”转变为“体验一种本地生活,观赏一片本地景观、了解一类本地文化”,真正成为“体验旅游、度假旅游”,真正实现“玩的开心、住的舒心、吃的高兴、消费放心”,真正“融入地方、爱上地方”,实现“长停留、多频次、高消费”。

对于投资商来说,旅游项目的投资不再是“独木孤舟”,全域范围的旅游形象提升与旅游项目开发,使得单点项目具备更好的投资环境,带来更多的“附带游客”,项目的投资建设也将成本更低、效益更好。

对于政府而言,社会气象发生变化,经济活力增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可步入良性循环。

二、全域旅游什么地方适合做?有什么特点? 全域旅游,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五类地方最适合: 其一:中心城市及知名旅游区 【特征】具备一定的旅游基础,已经具备1个或多个旅游吸引力。

当前旅游人次已经达到一定规模(>1000万人次),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格局,但城市旅游发展增速放缓,旅游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

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

统筹各方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旅游业涵盖了多个层面,荟萃了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和边塞等多种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开发价值。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旅游同样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

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

统筹各方面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发展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标准化的热点,难点有哪些

全域旅游引领旅游标准化发展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全域旅游的实践可以推动我国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完善。

长期以来,我们基本的旅游标准化体系集中在景区、旅行社和饭店,很难适应市场。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变化,旅游行业的界限已经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旅游标准化体系已经很难适应大旅游的需要,所以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通过空间域、要素域、产业域和管理域的完备,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第二,全域旅游可以推动区域化旅游标准体系的形成。

通过全域旅游实践,可以大大加快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通过区域旅游的合作,突破行政界限的限制,这样为我们区域旅游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第三,全域旅游的实践可以加大旅游标准化指标覆盖的范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的服务业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特征,在发展传统旅游项目同时,休闲、度假、生态、探险旅游等多种项目也在我们的旅游消费中逐渐形成。

针对这种需求变化,我们相应项目的标准化工作也会进一步开展,通过全域旅游实践,可以大大地加快旅游标准的覆盖范围。

旅游标准化事实上是保障主客体双方利益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热点在于提升旅游服务,难点在于服务个性化。

旅游服务业是一种带给旅游者安逸、休闲、欢乐、愉悦、安心的产业,旅游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服务的好坏则代表标准化是否在服务环节上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建立旅游服务标准化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举措。

服务是旅游业的主要精神和核心,没有良好的服务就不可能有旅游服务业的存在。

再则,错误的理解服务,将带给产业极大的伤害,因此,正确的理解旅游服务标准化在发展上的功能和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

服务标准化是所有服务的基础工程,活用旅游标准化的精神,展开温馨的服务才是关键。

应该主张在服务标准化理念下展开个性化的服务,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挥职能的唯一保证。

在标准化的服务下,应该要有个性化、要有创新,因为任何标准随着时间、产业的发展都在发生变化。

景区通过标准化范围内的个性化服务来打动游客,撬动市场,吸引游客前来。

中景合天致力于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