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倍光速旅行
旅行到宇宙边缘这片子太震撼了!猜猜多少年到宇宙边缘?
可视宇宙的大小130亿光年,根据暴涨理论四维宇宙的实际大小可能远远大于130亿光年。再者宇宙自身处于不断膨胀的状态,意味
旅行到宇宙边缘这片子太震撼了!猜猜多少年到宇宙边缘?
可视宇宙的大小130亿光年,根据暴涨理论四维宇宙的实际大小可能远远大于130亿光年。
再者宇宙自身处于不断膨胀的状态,意味着要花上130亿年以亚光速空间旅行。
此外,宇宙类似超球面,所有天体运动都是沿着表面进行,旅行到宇宙的边缘相当于寻找大地边缘,众所周知大地是一个球面。
...
将地球加速到10%光速要多少能量
展开全部 美专家称人类可能永远无法飞出太阳系 新浪科技讯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美国宇航局和军方的科学家表示,他们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即便是采用当今理论上最为先进的火箭推进技术,人类在其生命周期内也不可能登陆太阳系外的任何星体。
这也就是说,人类飞出太阳系的梦想几乎永远也无法变成现实。
近日,在美国哈特福德市举行的联合推进技术大会上,来自美国宇航局和美国空军的导弹专家们对人类的星际旅行之梦泼了一盆冷水。
大会收到了多个专门针对星际旅行的火箭推动技术的先进设计方案。
科学家们对这些设计方案进行了专业、细致的分析与计算,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
要想在人类的生命周期内登陆太阳系外最近的星球,即便采用当今理论上最为先进的火箭推进技术,这一梦想也几乎不可能实现。
从本质上来说,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不是个时间问题,而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问题。
也就是说,人类现在的科学技术还不能满足飞出太阳系的要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保罗-罗扎诺也是与会的航空航天专家之一。
保罗认为,星际旅行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难题,人们根本无法想象出工程的难度。
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火箭推进问题,包括动力持续时间问题以及燃料问题等。
比如,采用当前人类最先进的火箭引擎,理论上仍然需要5万年时间才能到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球。
据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罗伯特-弗里斯比介绍,如果采用理论上最有效的推进方式,即理想中的反物质动力引擎,也仍然需要数十年时间才能抵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
人类目前掌握的航天技术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需要。
例如,鉴于宇宙尺度的宽广,即使飞船的速度可以达到光速,但到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飞一个来回,仍需要近10年的时间,在银河系转一圈需要几十万年,要飞出银河系,到达最近的仙女座星系,需要230多万年,而要在宇宙中周游,则需要几百亿年的时间。
目前,人们寄希望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速度效应,即宇宙飞船高速飞行时,时间会膨胀,距离会缩短,越接近光速,速度效应越显著,到无限接近光速时,时间几乎停滞,尺寸几近于零。
另外,以当前人类的科学技术,同样无法解决火箭燃料的问题。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布里斯-卡塞蒂分析,要想利用火箭向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发送一颗探测器,至少要耗费地球上已产出的全部能量。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巨大数字。
更有甚者,这种想法如果真要付诸实施,那么实际的能量消耗可能会比预估的还要高出100倍。
人类不可能真的会去榨取地球所有的资源去实现遥远的星际旅行。
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内,人类主要还是开展一些相对可行的航空活动,如建立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发展廉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宇宙飞船的高能动力系统,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等。
目前在太空中飞得最远的人类文明“使者”--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正在向太阳系边界逼近。
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它一度可能已突破了太阳系与外部星际空间的第一道交界线。
但是严格说来,这些并不能说成是人类飞行的距离,因为它们都没有载人飞行。
真正人类最远的飞行距离,也就是载人航天器飞行的最远距离,只有从地球到月球那么远,约为38.4万公里,这一纪录还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创造的,至今未能突破。
这一纪录的创造者是“阿波罗”号载人登月飞船及其乘员。
(刘妍)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而速度,光速以及时间的具体关系是什么?...
这个形式简洁优美的理论蕴藏了太多令人惊讶的内容,100年来,人们时时从中悟出宇宙层出不穷的奥秘,直到今天,这里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被我们悟透。
文/甘信风 相对论的研究对象是超越我们日常经验的高速运动世界和广阔的宇宙,这是我们难以理解相对论的主要原因。
自相对论诞生之日起,它所带来的时空观革命就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
从相对论中,人们发现了时间旅行的奥秘、原子裂变的巨大能量、宇宙的起源和终结、黑洞和暗能量等奇妙现象。
几乎宇宙所有的奥秘都隐藏在相对论那几行简单的公式中。
时间旅行 时间旅行也许意味着可以去修正或改变命运的发展,或是与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们一起去见证伟大的历史事件;人们当然也有可能去未来旅行,比如去那里了解股市行情,探知科学上的新发现。
时间旅行打开了一扇既可以回到过去又可以踏入未来的大门。
如果认为时间旅行仅仅只是一个科幻小说的题材,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相对论的思想表明,时间旅行是可能的。
狭义相对论证明高速旅行会使时间变慢,假定将来的某个时候,人们已解决了所有的技术难题,能够制造一艘以亚光速飞行的宇宙飞船,一定意义上的时间旅行就变成可能了。
如果飞船以亚光速从地球出发向遥远的星系飞去,来回的旅程仅仅几年(按飞船上的时间),但在此期间地球上却已过去了几千年,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果人类文明依然还存在的话,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新的模样呢? 广义相对论表明,时空可以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
我们可以在地球与宇宙遥远的地方这两点之间凿出一个虫洞,然后用某种“奇异物质”把洞口撑开,使之成为一个突然出现在宇宙中的超空间管道,让我们在瞬间到达遥远的彼岸。
然后当我们返回时,虫洞的奇异性质让我们年轻了很多。
广义相对论判定足够的质量能改变和扭曲时空,数学家法兰克·提普勒据此设想了把时空卷起来的时间旅行方法。
他认为,如果太空中的一个巨大物体以一半光速旋转,时空便会扭曲折回。
因此,只要将来有人制造一个巨大的圆筒,它的长约为直径的10倍,然后使圆筒以15万公里/秒的速度旋转,便会使圆筒中央附近产生一个扭曲折回的时空。
要将这圆筒当时间机器使用,宇宙飞船一定要开到圆筒的中心沿圆筒内壁盘旋飞行:逆圆筒旋转的方向航行是驶入过去,顺圆筒旋转的方向航行是驶入未来,每盘旋一周都使宇宙飞船更深入过去或未来一些。
时间旅行者到达了目的时间,便将飞船驶离圆筒。
有一件必须明了的事是,正像所有理论上的时间机器一样,就是驶向过去无论怎样也不能到达比制成圆筒更早的时间。
时间旅行是一个极具幻想色彩、也极具魅力的话题,长期以来,科学家们提出的方案一个又一个,时间旅行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被热烈讨论着。
总有一天,相对论迷人的光芒会照耀着我们开始真正的时间旅行。
原子裂变 1905年11月,爱因斯坦同样在德国《物理学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文章:《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包含的能量有关吗?》,这是一篇短文,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一个物体的质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就是运动中物体的“质增效应”。
现在我们想象我们在推一辆小板车,板车很轻,上面什么东西也没有。
假设这是一辆在真空中的“理想”板车,没有任何摩擦力、也没有任何阻力,因此,只要我们持续地推它,它的速度就越来越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钢铁,然后好像是装着一座喜马拉雅山、再然后好像是装着一个地球、一个太阳系、一个银河系……当小板车接近光速时,好像整个宇宙都装在它上面——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
这时,你无论施加多大力,无论推多长时间,它都不可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由此可见,光子既然以光速传播,它的静止质量就必须等于零,否则它的运动质量就会无穷大。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我们不断地对物体施加外力,供给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困难,我们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
这就是说,物体质量的增加与动能增加有着密切联系,或者说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爱因斯坦在说明这种联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 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使是在不甚关心其实用价值的纯理论型的物理学家看来也是惊心动魄的,而在绝大多数人眼里,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即能量是质量的900万倍,是多么诱人的前景呀!指甲盖般大小的物质的质量如果完全消失,其释放的能量是用以万吨煤炭来计算的。
遗憾的是,没人能随便减少质量,譬如一块石头,我们尽可以用锤子砸成小块,然后碾成碎末,可是当你仔细地收集这些碎末后就会发现它的质量并未变化。
但是,十几年后的1939年,约里奥·居里、费米、西拉德这三位科学家分别独立发现了链式反应,使人类找到了释放巨大原子能的方法。
铀235的核收到中子轰击就会发生裂变,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新原子核,放出1~3个中子,并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些中子又能引发其它铀核再分裂,如此反复,形成连锁反应,...
虫洞,关于时空旅行((近光速飞行历史上最快的有人驾驶飞行器,...
速度接近光速就要用相对论来计算时间,这是计量的长度变化,如果你用的是钟表,那在飞船上的你觉得过去了一分钟,在飞船上的钟表显示的就是过去了一分钟,地球上也一样,但是时间流逝的相对速率就不是1比1了.虫洞存在但目前发现的太小无法支持时空旅行,理论上只能到达未来,不能回到过去,这是悖论.
阳光照射的速度是多少?
光速不仅仅是光传播的速度。
它是信息传递速度的绝对极限。
它不仅把时间与空间以一种根本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还保证未来 不会先于过去发生。
因此,听说我们能够止住光的脚步,可能会 让人感到惊讶。
在你阅读这个句子的时间里,迈克尔·舒马赫可以驾着他的 法拉利跑出300米,而光则可以在地球与月亮之间走个来回。
光 运动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间里,它被认为 是瞬时传播的。
我们现在知道事实当然并非如此,还学会了控制 光的速度。
我们可以使光的运动变慢甚至停止,然后轻轻按一下 开关使它重新运动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光在一场赛跑中打败它自 己,还可以利用光速来测量宇宙的年纪。
它甚至能够决定你有多 高。
丹麦天文学家罗默(Ole Romer)在17世纪首次成功地计算 出光速。
他使用木星的一颗卫星有规律的轨道运动作为计时器, 每次这颗卫星被巨大的行星(木星)所掩食,他便记录下一个 “滴答”。
但他发现,从地球上观察,这些滴答的出现并不像预 想的那么规律,在一年之中会时而快几分钟,时而慢几分钟。
罗默计算出,这些时延是木星和地球在绕太阳运动时它们之 间的距离变化所引起的。
通过计算一年里地球、木星及其卫星在 轨道上的相对位置,他算出了光穿过宇宙空间的速度。
罗默于 1676年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他的结果,数值与目前被接受的值之 差不超过30%。
对光之本性的理论探讨也使人们对光速有所了解。
19世纪60 年代中期,苏格兰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创建了一组 方程,描述电磁场在空间中的行为。
这个方程的一个解表明,电 磁波在真空中必须以约为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播,与罗默及其 后人的测量结果相当接近。
伦敦皇家研究院的迈克尔·法拉第用电场和磁场的概念解释 静电力和磁场力,并表明光会受到磁场影响。
这证实了可见光事 实上是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
对电磁波谱其它部分——微波,红 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传播速度的直接测量表明, 它们在真空中都有相同的速度。
用于测量光速的实验不断地变得更精确。
到20世纪50年代, 电子计时装置已经取代了古老的机械设备。
20世纪80年代,通过 测量激光和频率(f)和波长(λ),运用c=fλ公式计算出了光 速(c)。
这些计算以米和秒的标准定义为基础,就像现在一样, 1米定义为氪-86源产生的光的波长的1,650,763.73倍,1秒则定 义为铯-133原子超精细跃迁放出的辐射频率的9,192,631,770倍。
这使得c达到非常高的精度,误差只有十亿分之几。
1983年,光速取代了米被选作定义标准,约定为 299,792,458米/秒,数值与当时的米定义一致。
秒和光速的定义 值,表示1米从此定义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走过的距 离。
因此自1983年以来,不管我们对光速的测量作了多少精确的 修正,都不会影响到光速值,却会影响到米的长度。
你有多高事 实上是由光速定义的。
但光速还定义着比长度更加基本的东西。
阿尔伯特·爱因斯 坦的工作表明了光速的真正重要性。
由于他的功劳,我们知道, 光速不仅仅是光子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还是连接时间与空间的 基本常数。
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曾经问自己,如果人运动的速度快到足 以跟上光的脚步,光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理论上它看上去像是 你身边一个静止的峰,但爱因斯坦知道,麦克斯韦方程组不允许 这种结果出现。
他得出结论认为,要么是麦克斯韦的理论不适用 于运动中的观察者,要么是相对运动力学需要更改。
爱因斯坦在他1905年发表的狭义相对论里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一理论基于一个通用原则:相对任何以恒定速度运动的观察者 来说,不管这个速度是多少,物理原理及光速都是一样的。
爱因 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使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 化,强调了光速在物理学中的根本地位。
想象你在一枚火箭里,与一道激光脉冲一同冲入宇宙空间。
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这一脉冲以光速远去。
无论你相对于地球 运动的速度为多少,譬如光速的99%罢,光线仍以光速超越你。
看起来似乎很荒谬,但这是真的。
使这为真的唯一途径,就是你 火箭中的居住者和地球表面的观察者以不同方式衡量时间和空间。
时间与空间看上去当然是不同的,这依赖于你是在地球上还 是在宇宙空间里。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将引力描述为时空几何 结构的扭曲。
这种说法的一个推论,就是始终沿可能的最短路径 穿越时空的光线,在大质量物体附近会弯曲。
这在1919年日食期 间观测掠过太阳附近的星光被太阳的质量所弯曲而得到证明。
这 一观测使爱因斯坦的理论最终得到接受,并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 声誉。
但按照基本力学原理,如果光线偏转,它会被加速。
这是否 将使光速发生变化,动摇相对论的根本原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 的:我们从地球上观察到的光速,在它从太阳附近经过时确实会 变化。
然而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不能被抛弃。
引力的恶作剧——眼见不为实 爱因斯坦认识到,引力是无法自由运动的观察者们经历的某 种幻象。
想象从一堵墙上跳下。
在自由落体的过程中,你不会感 动周围的引力作用,但任何在地面上瞧着你落下来的人,都会解 释说你的运动是引力的...
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 ??
外星系人类●外星人是人类对地球以外智慧生物的统称,现在人类还不确定是否有外星人或外星生物的存在。
●比喻完全不了解社会现状的人。
●比喻在某方面能力超过常人的人[编辑本段]外星人外星人是对地球以外智慧生命的统称。
古今中外一直有关于“外星人”的假想,在各国史书中也有不少疑似“外星人”的奇异记载,但现今人类还无法确定是否有外星生命,甚至是“外星人”的存在。
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太空探测器,是人类第一次以科学的方法尝试联系“外星智慧”。
虽然科学家鉴于星球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认为即使有外星人,也不可能飞抵地球,但他们并未否定外太空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
[编辑本段]外星人是否存在?恒星演化和行星的形成生命[2]只能出现在能发出光和热的恒星周围的行星上,但并非所有恒星都必然带有行星。
星云说认为,恒星是从自转着的原始星云收缩形成的。
收缩时因角动量守恒使转动加快,又因离心力的作用星云逐渐变为扁平状。
当中心温度达700万度时出现由氢转变为氦的热核反应,恒星就诞生了。
盘的外围部分物质在这过程中会凝聚成几个小的天体——行星。
星云说可以合理解释许多观测事实,但也存在一些困难。
另一方面,计算机理论模拟计算表明,如果星云物质在收缩过程中没有角动量转移,那结果不会形成一个中央恒星和周围一些小质量行星,而是会形成双星。
在双星系统中即使形成行星,不用多久它们也会落入某颗恒星中,或者被抛入宇宙空间,不可能长期在恒星周围存在。
看来大自然给原始星云两种发展的可能:物质保持它原有角动量,演化后形成双星;或者两者在演化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分道扬镳,结果生成中央恒星以及绕它运转的行星。
生成智慧生物的漫长过程生物的进化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之长完全可以同太阳的演化过程相比。
化石的研究发现,早在35亿年前地球上就已有了一种发育得比较高级的单细胞生物,称为蓝——绿藻类。
根据恒星演化理论以及对地球上古老岩石和陨星物质的分析知道,太阳和地球的形成比这种生物的出现还要早10~15亿年。
太阳系形成后大约经过50亿年之久地球上才有人类。
现在设想把每50亿年按简单比例压缩成1“年”。
用这样的标度1星期相当于现实生活的1亿年,1秒钟相当于160年。
从宇宙大爆炸起到太阳系诞生,已经过去了大约2年时间。
地球是在第3年的1月份中形成的。
3、4月份出现了蓝——绿藻类这种古老单细胞生物。
嗣后,生命在缓慢而不停顿地进化。
9月份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有细胞核的大细胞,10月下旬可能已有了多细胞生物。
到11月底植物和动物接管了大部分陆地,地球变得活跃起来。
12月18日恐龙出现了,这些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仅仅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个星期。
除夕晚上11时北京人问世了,子夜前10分钟尼安特人出现在除夕的晚会上。
现代人只是在新年到来前的5分钟才得以露面,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开始于子夜前的30秒钟。
近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旧年的最后数秒钟内一个接一个加快出现,子夜来临前的最后一秒钟内地球上的人口便增加了两倍。
由此可见地球诞生后大部分时间一直在抚育着生命,但只有很短一部分时间生命才具有高级生物的形式。
行星上诞生生命的苛刻条件现在我们看到了,智慧生物的诞生要求恒星必须至少能在约50亿年时间内稳定地发出光和热。
恒星的寿命与质量大小密切相关。
大质量恒星的热核反映只能维持几百万年,这对于生命进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类似太阳质量的恒星才是合适的候选者,银河系内这样的恒星约有1000亿颗,除双星外单星大约是400亿颗。
单星是否都有行星呢?遗憾的是我们对其他行星系统所知甚少,但是确已通过观测逐步发现一些恒星周围可能有行星存在。
考虑到太阳系客观存在,甚至大行星还有自己的卫星系统,不妨乐观地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
有行星不等于有生命,更不等于有高等生物。
关键在于行星到母恒星的距离必须恰到好处,远了近了都不行。
由于认识水平所限我们只能讨论有同地球类似环境条件的生命形式,特别要假定必须有液态水存在。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但明确处在能有条件形成生物的所谓生态圈内的只有地球。
金星和火星位于生态圈边缘,现已探明在它们的表面都没有生物。
对一颗行星来说,能具有生命存在所必须满足的全部条件实在是十分罕见的。
太阳系中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幸运儿。
详细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
另一个限制条件是地外生命应该与地球上生命有类似的化学组成。
天文观测表明,除少数例外,整个宇宙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相当均匀,因而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遥远行星上也能找到构成全部有机分子所需要的材料。
事实上已经在不少地方发现了许多比较复杂的有机分子。
因而可以认为,生命在某个地方只要理论上说可以形成,实际上也确实会形成。
于是银河系中就会有100万颗行星能有生命诞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
能找到外星人吗?如果我们为100万这个大数目感到欢欣鼓舞的话,认为找到外星人不成问题,那就高兴得太早...
上帝粒子是什么? 有什么用?
强子对撞机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出传说中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玻色子不仅是解开大爆炸初期宇宙起源之谜的关键钥匙,也是产生物理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尚未被发现的粒子——希格斯单粒子——的先决条件。
按照范德比尔特大学物理学家汤姆·韦勒(Tom Weile)的设想,希格斯单粒子将会“在孕育了该粒子的对撞爆发之前诞生”。
听上去是自相矛盾?事实上,时间旅行理论便可解释这不可思议的一切。
我们所处的时空拥有四个维度——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漂浮在一个10或11维的宇宙中。
所有已知的力与粒子均是这四维空间的“囚徒”,然而根据所谓的M理论,希格斯单粒子能够“散射”到其他维度,在不同的时空之间来回跳跃。
因此,只要找到希格斯玻色子与希格斯单粒子同时出现的证据及相关的衰变产物,便可证明后者是由过去发生的某次对撞产生,或者说是过去的希格斯单粒子“预测”了未来的碰撞,通过另一维度进入现在的时空。
“我们的理论需要长期的追踪观察,然而它没有违反任何物理学原理或实验法则。
” 韦勒称,时间旅行理论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它避免了所有可能产生的物理学矛盾。
“假如科学家能够控制希格斯单粒子,那便意味着人们可以向未来或过去的时空发送信息。
”载人时间旅行是否可能?“时间旅行仅限于这些特殊的粒子。
一个人不可能回到过去,然后谋杀自己的生父。
” 韦勒断然否决了载人时间旅行的可能性,莫斯科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阿列菲娃和伏洛维奇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相信,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粒子会发出令时空扭曲的强大冲击波。
两股狭路相逢的冲击波将足以撕出一个连接宇宙遥远区域的时空环路即所谓的“虫洞”,其出现频率甚至可能达到两秒一次。
暗物质的作用将使“虫洞”入口保持敞开,并扩张到足可容人类通过。
这意味着我们有望通过时空隧道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自由穿梭,甚至可以在须臾之间到达亿万光年之外的遥远时空!然而,即使上述猜想得到证实,时间旅行恐怕也并非如想象中一般轻松惬意。
穿越时空隧道时,你得设法避免被X射线和伽马射线烤焦,还得提防着“虫洞”因为微小的扰动而坍塌。
更大的可能性是,你还没来得及向过去的自己问好,便被巨大的引力吞噬得一干二净。
外星人到底是否真实存在?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又能否找到外星人存在的...
我想外星人应该会存在的,只是我们尚无法发现或永远无法发现而已。
你想,偌大的宇宙星球无数怎么可能只有地球人存在呢?据美国科学家研究,仅我们银河系估计就有200亿颗行星像地球(之前曾说有20亿、600亿颗等等,总之数量十分惊人),这些行星都有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这意味着在距地球不远处,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而宇宙中像我们银河系那样庞大的河外星系目前已经发现了数十亿个之多!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宇宙中适合外星人生存的星球也是不计其数的! 虽说普遍认为宇宙中会有外星人存在,但现代天文观测已经排除太阳系内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性。
在往外就进入以光年为单位的星际空间,这对我们人类或其它智慧生物来说是难以征服的遥远距离!所以说巨大的宇宙空间距离似乎成了智慧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即使有外星人存在我们也难以发现,也不知道他们生活在哪里。
所以我们对外星人的生存状况一无所知,更不知他们的科技是否比我们先进?。
你可以设想一下,连每秒30万公里的光速都要跑上数年、数十年、数百年和数千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难以想象的遥远而漫长的距离啊!因此所谓外星人造访或入侵地球,甚至绑架和控制地球人,简直就是不可能的!受物理法则的制约,我很难相信智慧生物能制造出以光速飞行的宇航器,那都是科学幻想出来的,哪有那么容易?因而不足为信。
退一步说,就算智慧生物有能力制造出以光速或超光速飞行的超级宇航器,要想在以光年为单位的浩瀚的星际空间来去自由也是不可能的事。
我为此而悲观的认为,人类在宇宙中也许只能永远孤独地存在下去!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真实可信的证据能证明外星人曾到访过我们地球,所有关于外星人到访地球的传闻都是不可信的。
因此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不可能有人亲眼见过外星人,关于外星人的长相都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毫无科学依据。
真正外星人的长相如何?是否如此丑陋?对我们来说也许永远是一个不解之迷。
仅凭几张照片就想证明外星人曾到访过地球是远远不够的,反正本人是不会相信的!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另据最新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新研究称银河系可能存在两千亿颗类地行星,这些星球上都有可能存在着生命物质。
...
天文地理的问答题
北京市中学生网上天文知识竞赛答案 Part 1 选择题 (每题一分,共40分) 01、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A) A、金星 B、水星 C、火星 02、 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是( C ) A、火星 B、土星 C、木星 D、天王星 03、 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是(A ) A、木星 B、土星 C、天王星 D、海王星 04、 太阳系中自转最慢的行星是( B )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05、太阳黑子位于太阳大气的(A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 D、对流层 06、太阳耀斑位于太阳大气的( B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 D、对流层 07、太阳的能量来自于( C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核聚变 D、核裂 08、太阳系行星中在地球上看起来最明亮的是(B )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09、下列卫星中,哪一个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D ) A、冥卫一 B、木卫一 C、土卫一 D、月球 10、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是( C ) A、维苏威火山 B、五大连池 C、奥林匹斯火山 D、马特峰 11、伽利略号探测器(Galileo)探测的目标为 (B ) A. 金星 B. 木星 C. 土星 D 火星 12、1997年10月15日,有一颗探测器飞向土星,将于2004年飞临土星,这个探测器是( B ) A、旅行者1号 B、卡西尼号 C、奥德赛 D、旅行者2号 13、太阳系中大气活动最猛烈、表面风速最快的行星是( B ) A、天王星 B、海王星 C、冥王星 D、水星 14、下列行星中,会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 A ) A、金星 B、火星 C木星 D、土星 15、下列行星中,会发生冲日现象的是 ( D ) A、水星 B、金星 C、地球 D、木星 16、近地小行星中,穿越地球轨道的称为 ( B ) A、阿莫尔型 B、阿波罗型 C、阿姆斯特朗型 D、阿耆尼型 17、1994年撞击木星的彗星名叫 ( D ) A、百武彗星 B、哈雷彗星 C、海尔-波普彗星 D、苏梅克-列维9号 18、下列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 ( B )????????????????????????????????????????????????????????????? A、木星 B、土星 C、火星 D、海王星 19、长庚是中国古代对哪一颗行星的称呼? ( B ) A 水星 B. 金星 C. 火星 20、狮子座流星雨与哪颗彗星有关? ( A ) A. 谭普-塔特尔彗星 (Comet Temple-Tuttle) B. 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 (Comet Swift-Tuttle) C池-谷关彗星 (Comet Ikeya-Saki) 21、内行星在哪一个时候最适宜观察? ( A ) A. 东大距 B. 上合 C. 西大距 D冲 22、第一颗小行星是谁发现的? ( A ) A. 皮亚齐 B. 奥伯斯 C. 基普索恩 23、人们日常所用的时间是(C) A. 恒星时, B. 真太阳时, C. 平太阳时 24、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24节气中的(C) A 春分, B. 秋分, C. 夏至, D. 冬至 25、肉眼看来,星空中最亮的恒星是___C____。
A.大角星 B.织女星 C.天狼星 26、冬夜星空中最具代表性的星座是 ( B ) A.大犬座, B.猎户座 C.双子座 D.金牛座 27、春夜星空最突出的星座是___A____。
A.狮子座 B.室女座 C.天蝎座 28、轩辕十四位于哪一个星座? ( C ) A. 仙王座 B. 大熊座 C狮子座 29、以下哪颗星与冬季大三角无关? ( B ) A. 参宿四 B. 心宿二 C. 南河三 30、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请问织女星位于哪一个星座? (C) 仙女座 B. 室女座 C. 天琴座 31、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__B____。
A 阿姆斯特朗 B 加加林 C 查理.杜克 32.通常说某个天体的视差是多少,视差表示所观测天体的__B___。
???????????????????????????????????? A 角度 B 距离 C 天体大小 33、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是__A_____的反映。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太阳公转 34、按星区划分,全天共有__C___个星座。
A 28,B 68,C 88 35、某地的地理纬度和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之间有_A___的关系。
A 两者相等, B 前者大于后者, C 前者小于后者,D 不确定 36、埃及人利用哪一颗天体制定365日的历法? ( C ) A. 太阳 B. 月球 C. 天狼 37、中子星的密度高达10亿吨/立方厘米,它主要是由 B 组成。
A 质子,B 中子,C 电子 38、猎犬座中的星系M51(NGC5194)是___A____。
A. 旋涡星系 B.椭圆星系 C.不规则星系 39、M1蟹状星云(Crab Nebula)位于哪个星座? ( B ) A. 巨蟹座 B. 金牛座 C. 天蝎座 40、白矮星的质量不能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钱德拉塞卡极限大约是多少个太阳质量? ( A ) A. 1.44 B. 3.0 C. 2.4 Part2 填空(每空一分,共40分) 01、和狮子座流星雨相关的彗星的回归周期约为__33__年。
02、通过特殊望远镜可以看到太阳光球层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颗粒状结构,这种结构称为太阳的_米粒____结构。
03、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 白道 04、 月食分为月全食和_月偏食__两种,它只能发生在农历的__十五___。
05、 月全食包括五个阶段,即 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 。
08、日食只能发生在 朔 日,即农历的 初一 。
9、近年来,用远紫外和X射线观测,发现日冕的某些特殊位置上出现暗区,称为 冕洞 。
10、太阳系的大多数行星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例外的有 金星 和天王星;另外,天王星 的自转轴和公转轴几乎垂直,差不多是"躺"在轨道上自转。
11、已知北京的地理纬度为北纬40度,那么在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及夏至日北京正午时太...
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 观后感
霍金先生讲到了要以四维的角度看时间。
所有的物体都是三维的,包括你和你坐的椅子,任何事物都有长度、宽度和高度。
但是还存在一种维度,即时间维度。
而所有的事物在时间上都有长度,人的寿命80余年,石头可以延续数千年,太阳系则能长达数十亿年。
接着以台球桌为例,说明任何事物其实都有小洞和细缝(那为什么不以玻璃为例呢,这样更有说服力),相信这些在三维空间里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同样适用于四维空间,即在时间的空间里虫洞无处不在。
但是虫洞非常微小,是比原子分子还微小的量子泡沫,在量子的世界里,穿越时空的微小隧道或捷径,不断形成、消失、再形成,它们连接了两个独立的区域和两处不同的时间。
不幸的是这种真实存在的时间隧道只有10 -33 厘米大小,人类或者宇宙飞船想要穿越其中的话只能通过把虫洞放大数万亿倍。
此外,虫洞还面临另外两大致命问题,悖论和反馈。
悖论。
一个科学家拿着枪,装好子弹,然后穿越到了1分钟之前(虽然只是短短的1min,也足够说明问题),面对1分钟前还正在装子弹的这个自己开枪,过去的自己死亡了,那开枪的这个人又是谁?这便是个悖论,这完全说不通,这种情形是宇宙学家的恶梦。
这样的时间机器会违背主宰宇宙的基本法则,使因果关系颠倒,倘若这样的事情发生,整个宇宙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乱。
因此霍金先生认为终究会有状况发生,从而避免悖论的出现,也总会有某种原因避免那位科学家处在射杀自己的困境中,既然如此,虫洞本身就是问题所在。
至此,霍金先生认为,这样的虫洞根本不会存在,其原因就是反馈。
反馈。
以音箱为例,声音进入麦克风,经过电缆传送,再由扩音器放大,最终由音箱发出。
但倘若有太多的声音由音箱返回麦克风,声音便会在此回路中不断折返,并被逐次放大,如不加阻止,反馈信号将毁坏音箱系统。
霍金先生认为这同样适用于虫洞,只是虫洞传播的是辐射而不是声音,虫洞一旦张开,自然辐射是巨大的,进入其中并终结于回路,反馈会变得无比巨大以至于将虫洞摧毁。
因此,尽管微型虫洞的确存在,但其生命之短暂则无法被用作时间机器。
事实上,霍金先生基本不相信可以利用虫洞,或者其他可能手段重返过去,否则会导致悖论(我在想影片回到未来三部曲中主角回到过去面对自己和正被杀的博士,也是悖论,但影片中的穿越方式不一样),因此回到从前似乎永远不会发生,但对于历史学界却是一种解脱。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时间旅行都不可行,霍金先生对时间旅行深信不疑,相信人吗能够跨入未来。
第二种方式,环绕巨型黑洞。
众所周知,如同流水一样,时间在不同的地点流逝的速度并不一样。
在太空中负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31颗卫星,上面配备的计时系统已十分准确,但每天都会走快大约十亿分之一秒的三分之一,系统必须更正这些偏差,否则这一细微的偏差会导致地球上所有的GPS设备每天出现约6英里的误差。
问题并不在于时钟,时钟走得快是因为在天空中时间本身就比在地球上快,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巨大的质量。
爱因斯坦意识到,物质滞延时间,物体越重滞延时间越长。
这一惊人的事实,打开了一扇穿越未来的希望之门。
恰好有一个符合条件的物体,银河系中心的特大质量黑洞,距离我们26000光年,是整个银河系中质量最大的物体,质量相当于400万个太阳。
黑洞隐藏在大片气体和星体中,直径为1500万英里的黑暗球体区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挤压成一个点,离黑洞越近引力作用越强。
这使之成为一个天然的时间机器,未来宇宙飞船可以挑战利用这一奇观。
它首先必须避免被吸入其中,关键要准确无误地沿切线驶过,处于完全正确的轨道并达到精准的速度,如果一切正常 宇宙飞船就会进入一个直径为3000万英里的巨型圆轨道,在这里它就安全了,它的速度足以避免其坠入黑洞。
如果某航天局从地球或其他任何远离该黑洞的地方远程操控该任务,会发现飞船沿轨道运行一周需16分钟,但是对于飞船上的宇航员时间会减慢一半,每16分钟的轨道运行,他们实际只需用8分钟时间。
试想当宇航员绕着黑洞转了5年返回地球(地球上已经过了10年),发现地球上所有人的年龄都比他们多增长5岁,宇航员们回到的是未来的地球,他们应该经历了一段空间更是时间的旅行。
它优于虫洞的地方是不会产生悖论,并且不会在反馈瞬间摧毁自身,但它仍然非常危险,行路迢迢,而且也不能将我们带入非常久远的未来。
第三种方式,趋近于光速旅行。
一个奇妙的宇宙事实是,世界上存在宇宙速度极限速度(光速 186000英里/秒),这是世间最快的速度,也是最具权威的科学定理之一,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动你就能穿越至未来。
试想有一条紧绕地球的极速列车专用轨道,假定这列虚幻列车无限接近光速,列车上的乘客手持通向未来的单程票。
列车一圈又一圈绕地球行驶不断加速 ,无限接近光速意味着达到每秒7圈。
但无论列车有多大动力,物理法则的限定使它永远无法到达光速,但我们假定它无限趋近于光速,仅略微慢一些。
相对于列车外 ,列车内的时间逐渐减慢,就如同黑洞周围的情形,不过更慢,列车上的一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