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社研学旅行实施方案

研学旅行顺利实施,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今天,踏着春天充满活力的步伐,顶着春天明媚的阳光,我们学校又组织了一年一度的研学旅行。我们坐上大巴车,经过40多分钟的车程,来到了本次

旅行社研学旅行实施方案

研学旅行顺利实施,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今天,踏着春天充满活力的步伐,顶着春天明媚的阳光,我们学校又组织了一年一度的研学旅行。

我们坐上大巴车,经过40多分钟的车程,来到了本次研学的目的地。

展开全部这次,我们要在位于五台山脚下的关中民俗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一踏进博物馆那外形古朴的大门,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民宅群中。

我们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入一座宅院,其中有三个宽敞的房间,院中花草丛生,一棵茂盛的木瓜树挺立其中,房间里有着一把把、一件件当时的文物、家具、摆设。

又参观了几家类似的宅院后我们走进了一所独特的宅院,之所以独特,是因为院子墙壁上的壁雕,导游为我们讲解了这一幅幅壁画的含义。

最令人称奇的是这间房宅的结构,它的主房和西房并无别样,只是它没有东房,东房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棵直径三米多,已长了1300多年的参天大树,“哇,多大呀!”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叹道。

出了这园又进那园,我们又参观了一个宅院中的武器、量斗、婚庆等展示室。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常在书中见闻的“梨园”,在哪里,我们欣赏了热情豪放的老腔。

中途,我们还和台上一位位和蔼的老者互动交流,一起吼起老腔来!最后,随着参观完写着“上善若水”四个字的老子、孔子宗庙后,我们走出了这座关中民俗博物馆,踏上了返程之路,一天收获的知识与景象一直在脑中回放。

...

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

2016.11.30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证了研学旅展开全部行的重要性;2017.1.10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2017.8.22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2017.9.25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已经确立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2017.11.20教育部发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正式官方公示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大力支持研学旅行,近年来发布多项重要文件,要求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研学旅程,创造更安全的研学环境。

研学旅行正当时!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于2016.11.30发布)解读: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2、《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国家旅游局于2017.1.10发布)解读:《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是国家旅游局针对研学旅行实施做出的权威性的规范文件,其中对人员配置、产品分类、服务改进、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研学旅行机构或学校可以针对此文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

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于2017.8.22发布)解读:《指南》主要明确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以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校外机构应与学校的通力协作,已达学校教育目标,这是尤为重要的。

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于2017.9.25)解读: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7.11.20)解读:文件大致明确了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和营地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研学旅行及营地教育从业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为何说研学旅行重在落实?

日前,四川省多部门联合发文,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日前四川省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报道称,专家表示,从认知层面看,研学旅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只有把研学旅行课上好、上活、上出效果,孩子学有所获,才能促成各方满意。

相关部门应对研学旅行消费提供优惠政策,研学活动组织者不能向学生摊派活动成本。

在实践中,研学旅行不能有名无实,学校不能仅为了完成考核任务或怕承担学生安全责任风险,只在表面上把课程设置到位,真正举办时却疏于实践。

...

研学是什么?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旅行研学怎样才能学到知识,旅行研学的方法有哪些

1) 能参与研究项目的 研究性旅行 (这就有点类似交换交流了)展开全部2) 旅行+学习, 这种旅行就会以旅行方式参观学习。

这种旅行会减少购物景观或者娱乐设施的游玩(甚至没有), 反而注重历史科研一类的地方进行参观。

这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进入学校短期学习课程会有专业老师指导,外加一些旅行参观。

第二种就是完全参观学习, 比如去名校参观和旁听一节课, 博物馆, 历史遗迹, 某著名企业,研究院或中心(比如苹果公司,BBC新闻台,航空中心……)3) 一半一半 (比如小记者团即会有专业老师指导又会安排实地采访还会去一些著名地方景点的参观)...

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有哪些?

展开全部 2016.11.30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证了研学旅 行的重要性; 2017.1.10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 2017.8.22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 2017.9.25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已经确立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 2017.11.20教育部发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正式 官方公示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大力支持研学旅行,近年来发布多项重要文件,要求为学 生创造更丰富的研学旅程,创造更安全的研学环境。

研学旅行正当时!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于2016.11.30发布) 解读: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 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 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2、《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国家旅游局于2017.1.10发布) 解读: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是国家旅游局针对研学旅行实施做出的权威性的规范文件,其中对人员 配置、产品分类、服务改进、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研学旅行机构或学校可以针对此文 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

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于2017.8.22发布) 解读: 《指南》主要明确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以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研学旅行实施 过程中,校外机构应与学校的通力协作,已达学校教育目标,这是尤为重要的。

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于2017.9.25) 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17.11.20) 解读: 文件大致明确了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和营地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研学旅行及营地教育从业 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研学旅行怎么写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例文:金秋十月,秋高气爽。

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和充分准备后,我校决定组织八年级部分学生于10月19日到杨凌农林博览园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早上7点,所有的学生早早的来到学校教学楼前集合,登上了开往杨凌农林博览园的旅游大巴车。

一路上学生欢声笑语,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怀着好奇的心情,对农博园充满了向往之情。

虽然已强调纪律与安全,但第一次带学生出来,我还是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们第一站到达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无土栽培区)。

一下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虽已十月,但大棚内仍百花争艳,让人赏心悦目。

园区引进种植国内外优质瓜果蔬菜、名优花卉新品质,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

先进的设施,先进的种植技术,让我们领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

对农业示范园的参观,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感受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与众不同,受益匪浅。

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进行参观,他们认真听讲并不时拍照、做笔记。

看到学生的表现,我的心稍稍放松。

第二站我们到了杨凌农林科技大学博览院。

这里是农业主题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同时也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

园内建设有昆虫馆,蝴蝶园,中国农业史馆,植物馆,动物馆,土壤馆,种植资源圃等各式博物馆。

走进博览园,感觉就是进入了生物世界的大观园,各式动植物标本,活体,配上色彩明快的解说展版,现代的声光电展示技术,令人留连于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让人大开眼界。

的确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学生兴趣极高,围着讲解员不停地问,不停地做着记录,没有我所担心的混乱,没有任何学生脱离集体,秩序井然。

午餐期间,由于部分学生把书包放在车上,没有午餐,好多学生主动把自己的午餐分给那些没带午餐的学生,没有了斤斤计较,没有了是是非非,他们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在此刻充分体现出来了。

吃完午餐后,他们都能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内,班干部又及时将学生组织起来做游戏,做到了散而不乱。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我们十一组的同学们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文明出行,在公众场合不喧哗,安静有序,做到心中有学校、心中有集体。

在遇到困难,他们能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关键时刻表现出了秦陵中学学生的文明素养。

所到之处,同学们不断做记录、仔细询问导游关于考察点的文化知识。

特别是班干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随时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无法处理的及时汇报老师,出进景点清点人数,保障了此次活动的秩序及安全。

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行程中,同学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吃苦耐劳,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

达到了“研学旅行”的目的,即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培养、锻炼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班主任,我也积累了不少校外活动的经验。

与金秋同行,收获的不仅是精神的财富,还有人生的一份沉稳与厚重。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如何设计?

据报道,日前,四川省多部门联合发文,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对此专家表示,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

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研学旅行主要趋势是不同学科的课程融合,需要旅游行业和教育行业共同商讨、研究制定研学旅行的课程标准。

谨防研学旅行中不懂教育规律简单化的伪课程。

同时,研学旅行导师培训需要具备综合素养。

而且刚刚开始起步的研学旅行让很多旅行社嗅到了商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在研学旅行既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国家认可的研学旅行导师的情况下,研学旅行将会混乱很长一段时间。

希望相关的标准可以早日出台!

小学生研学旅行报告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的渠道和载体。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以及家长,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要动员社会广泛的资源,包括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祖国大好河山、工厂、农村、企业、学校等,都可以作为研学旅行的基地,让学生去看、去体会、去感悟。

第三,形成一个研学旅行基地的网络,每个基地的课程资源、特点、接待条件等都上网,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首先鼓励就近搞研学旅行,根据年龄的不同特点可以搞跨区域的研学旅行。

第四,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

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文化的内涵、革命的精神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

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讲解员的培训,要体现这份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要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爱听、听得懂和听得进去。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