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旅行箱儿童画
你知道奇异车哪里有卖吗奇异车是一种多功能折叠电动车,可以折叠成...
内容提要: 《格列佛游记》由四部分组成: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勒皮他(飞岛)游记和
你知道奇异车哪里有卖吗奇异车是一种多功能折叠电动车,可以折叠成...
内容提要: 《格列佛游记》由四部分组成: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勒皮他(飞岛)游记和慧骃国游记。
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不留情面地对十八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挞。
目录: 译序 格列佛船长给他的亲戚辛浦生的一封信 出版者致读者 第一卷 利立浦特游记 第一章 作者略述自身及其家庭——出游的最初动机——海上船只失事,泅水逃生——利立浦特境内安全登陆——被俘,押解到内地。
第二章 利立浦特皇帝在几位贵族的陪同下前来看在押的作者——描写皇帝的仪容与服饰——学者们奉命教授作者当地语言——他因性格温顺博得皇帝的欢心——衣袋受到搜查,刀、手枪被没收。
第三章 作者给皇帝和男女贵族表演一种极不寻常的游戏——描写利立浦特宫廷中的各种游乐活动——作者接受某些条件后获得自由。
第四章 关于利立浦特首都密尔敦多以及皇宫的描写——作者与一位大臣谈帝国大事——作者表示愿为皇帝效劳对敌作战。
第五章 作者以特殊战略阻止了敌人的侵略——被授予高级荣誉称号——不来夫斯库皇帝遣使求和——皇后寝宫失火;作者帮忙抢救了其余的宫殿。
第六章 关于利立浦特居民的情况:他们的学术、法律、风俗和教育儿童的方法——作者在该国的生活方式——他为一贵妇人辩护。
第七章 作者得到消息,有人阴谋指控他犯有严重的叛国罪,只好逃往不来夫斯库——他在那里受到欢迎。
第八章 作者侥幸找到离开不来夫斯库的办法,经历一些困难后,安全回到自己的祖国。
第二卷 布罗卜丁奈格游记 第一章 关于一场大风暴的描写;船长派出长舢板去取淡水;为了看看那是什么地方,作者随长舢板一同前往——他被丢在岸上;被一个当地人捉住,随后带到一个农民家里——他在那里受到招待,接着发生了几起事件——关于当地居民的描写。
第二章 关于农民女儿的描写——作者被带到一个集镇,接着被带到了首都——旅途中的详情。
第三章 作者奉召入宫——王后从他的农民主人手里把他买下来献给国王——他和国王陛下的大学者们辩论——朝廷为作者提供了一个房间——他深得王后的欢心——他为祖国的荣誉辩护——他和王后的侏儒吵嘴。
第四章 关于这个国家的描写——修改现代地图的建议——国王的宫殿及首都概况——作者旅行的方式——主要庙宇的描述。
第五章 作者经历的几件险事——一名罪犯被处决的情形——作者表演航海技术。
第六章 作者讨好国王和王后的几种方法——他表现了他的音乐才能——国王询问关于英国的情况,作者就此所做的叙述——国王的意见。
第七章 作者对祖国的爱——他提出一项对国王极为有利的建议,却遭拒绝——国王对政治一无所知——该国学术很不完善,且范围狭窄——该国法律、军事和政党的情况。
第八章 国王和王后到边境巡行——作者随侍——作者详细叙述他离开这个国家的情形——他回到英国。
第三卷 勒皮他 巴尔尼巴比 拉格奈格 格勒大锥 日本游记 第一章 作者开始第三次航海——为海盗所劫——一个心肠毒辣的荷兰人——他来到一座小岛——他被接入勒皮他。
第二章 勒皮他人的性格和脾气——他们的学术——国王及其朝廷——作者在那里受到的接待——当地居民恐惧不安——妇女的情形。
第三章 在现代哲学和天文学中已经解决了的一种现象——勒皮他人在天文学上的伟大进展——国王镇压叛乱的手段。
第四章 作者离开勒皮他——他被送往巴尔尼巴比——到达巴尔尼巴比首府——关于首府及其近郊的描写——作者受到一位贵族的殷勤接待——他和贵族的谈话。
第五章 作者得到许可前往参观拉格多大科学院——科学院概况——教授们所研究的学术。
第六章 再说科学院——作者提出几项改进的意见,都被荣幸地采纳了。
第七章 作者离开拉格多——到达马尔多纳达——没有便船可坐——短途航行到达格勒大锥——受到当地行政长官的接待。
第八章 格勒大锥概况(续)——古今历史订正。
第九章 作者回到马尔多纳达——航行至拉格奈格王国——作者被拘禁——被押解到朝廷——他被接见的情形——国王对臣民十分宽大。
第十章 拉格奈格人受到作者的赞扬——关于“斯特鲁德布鲁格”的详细描写;作者与一些著名人士谈论这个话题。
第十一章 作者离开拉格奈格,坐船前往日本——又从那儿坐一艘荷兰船到阿姆斯特丹,再从阿姆斯特丹回到英国。
第四卷 慧骃国游记 第一章 作者出外航海,当了船长——他的部下图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在舱里,后又弃他于一块无名陆地——他进入这个国家——关于一种奇怪动物“野胡”的描写——作者遇见两只“慧骃”。
第二章 作者由一只“慧骃”领到家中——关于房屋的描写——作者受到接待——“慧骃”的食物——作者因吃不到肉而感到痛苦,但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在这个国家吃饭的方式。
第三章 作者得到“慧骃”主人的帮助和教导,认真学习它们的语言——关于这种语言的介绍——几位“慧骃”贵族出于好奇前来看望作者——他向主人简单报告他的航海经过。
第四章 “慧骃”的真...
家长如何欣赏和评价儿童画
每节课后,总会听到家长对孩子的绘画作品进行好与不好的评价,其中评价中最常见的就是画的像不像,颜色涂得均匀不均匀。
抛去孩子对家长评论后的感受不讲,在大部分家长心中像不像与好不好一直是画“等号”的。
其实欣赏和评价儿童绘画,无论对成人或是孩子都应该加以重视。
对于家长来讲,要评价、欣赏儿童绘画首先应该了解、理解儿童的各个方面的特点。
不要用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
成人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会有相当的影响。
如果评价不好,可能会打击、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
儿童画,是一个与我们日常生活不同的神奇的世界。
那一幅幅充满稚拙、天真无邪、构思独特、造型夸张、色彩斑斓的儿童画作品,不仅体现了孩子对世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流露了儿童纯真的思想感情。
成人在看儿童画的时候,最大的偏见就是认为儿童画画得不像,乱七八糟。
其实,作为绘画艺术中描写记录现实物象的功能,已经在历史上被摄影替代,写实只是绘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已,那么儿童画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呢?其实是稚拙的童趣!不合乎比例、透视,却合乎表达的需要。
天真无邪,歪歪扭扭,粗粗细细,曲曲直直,这正是任何成人作品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
也正是儿童画特有的美感。
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的绘画,其审美价值的最大特点是天真幼稚,自由浪漫,不天真就不会幼稚,不幼稚也不会看到童心的可爱。
儿童画自由自在,不自由就会死板僵化。
那种片面追求画“画得像”的写实期的教学方法,不适于儿童学习,尤其是幼儿学画。
只有鼓励他们大胆自由自在的画,运用符合式的造型语言画出儿童自己的感受和天性,才会显示出儿童画的美。
儿童画的美又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完整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美;成熟是一种美,幼稚也是一种美;清晰是一种美,朦胧也是一种美;整齐是一种美,潇洒也是一种美;规范是一种美,自由更是一种美,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儿童画是那样的可爱。
一旦把绘画这层“窗户纸”看破了,就知道“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总之: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鼓励,您眼中的儿童画就会成为打开一扇通往儿童心理的大门,那里是一个妙不可言的神奇的世界。
1.以“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画。
人们赞扬一幅画时,常常用“画得真像!”“简直和真的一样”之类的话,以为是对画作者的最高褒奖。
许多人在看到儿童绘画时同样以“像不像”来评价,画得比较“像”的自然是好的,不太“像”的自然是不好的了。
其实,用像”与“不像”来评价一件作品的好坏是片面的,无法全面、深入地诠释作品的含义,如西方的“立体主义”“达达派”的作品,显然无法用“像不像”来评价。
2.以“合理不合理”评价儿童画。
“合理不合理”是指儿童画中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
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不高,他们描绘的事物往往与客观现实并不相符。
他们会把人的头画得很大,手却画得很小;上山的人的身体垂直于山的坡面;人在太空与外星人游戏;在森林里与动物们联欢……如果要找一找儿童画中不合理的地方,几乎是俯拾即是。
于是大人们“热心”地为儿童寻找画中的错误,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深入浅出地解释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直到儿童的画符合自己的意愿。
3.片面以“拙”来评价儿童画。
儿童画中的“拙”是在无意中产生的,是因为儿童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时无意识的行为,或者受自身技能的限制,还不能如实再现客观事物的缘故,并非是其有意追求的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拙”的味道也将慢慢消失。
而艺术家的“拙”是历经数十年的追求和艰苦练习才达到的境界,是大巧若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果因此欣赏儿童画,其实不得要领,就算你给小孩评了个金奖,可能连他自己也莫名其妙。
这样的评价,仍旧脱不了技法的框框。
儿童学画不是一定要将其培养成大画家、大师、对于大多数学画的孩子来说,其成为专业画家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学画对于开发孩子智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学画本身。
科学资料表明,儿童早期绘画教育可将孩子的智商提高30%,儿童学画重在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美化人格,塑造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品格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儿童画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画家的教育,而是全面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表达力的教育。
重在启迪智慧,而非传授技能。
在众多儿童绘画作品中,不同年龄的儿童,绘画表现也不同。
并不是很小的孩子能画出成人所画的形象就是水平高。
因为绘画水平的高低标准并不完全是看谁临摹的像。
儿童绘画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
正确欣赏、评价儿童绘画,对孩子绘画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他们情感的变化,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事物的情感关系.
家长该如何欣赏儿童画?怎样评价儿童画?
儿童画,是一个与我们日常生活不同的神奇的世界。
一、别只看像不像,要看作品有没有童趣。
正常成年人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我们已经习惯于将看到的画面马上与脑海中常年储存的信息做比较,于是立即认出画面所表现的事物是什么东西,这画了一棵树,那是一座房子这种阅读方法几乎成为不自觉的,下意识的习惯了。
但对于儿童画欣赏却不适用。
成人在看儿童画的时候,最大的偏见就是认为儿童画画得不像,乱七八糟。
其实,作为绘画艺术中描写记录现实物象的功能,已经在历史上被摄影替代,写实只是绘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已,那么儿童画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呢?其实是稚拙的童趣!不合乎比例、*_*,却合乎表达的需要。
天真无邪,歪歪扭扭,粗粗细细,曲曲直直,这正是任何成人作品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
也正是儿童画特有的美感。
要求儿童过早模仿成人绘画,过分注重绘画的技巧,不能体现儿童的稚趣,这样的画不算好的儿童画。
二、别只看模仿能力,要看作品是否能表现儿童亲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表现想象力。
模仿能力是儿童的一种不断增长的学习能力,但不是唯一的。
看到老师的美丽的范画和为孩子们量身订做的欣赏作品,大多孩子都会产生审美愉悦,调动出画画的欲望。
尤其在开始阶段,模仿在所难免,但如果只是模仿,不论是模仿老师,还是模仿别的小朋友,始终不敢加入自己的想法,这样的画也不算好的儿童画。
好的老师应适时引导,要求大胆,大胆去想!大胆去说!大胆去画!通过画画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作品终究是儿童自己画的,每个孩子都有具体的经历和感受,才有可能避免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再现浓郁的生活情趣。
有一个6岁的男孩儿,叫高亦轩,在《宇宙太空》一课中,意想不到的画了许多小蚂蚁,一问才知道是家里养了蚂蚁,兴趣正浓。
于是在引导下出现了排成队的蚂蚁飞船。
这幅画看似简单,但却体现了小作者生活经验与想象的结合。
其实,想象画也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土壤。
三、别只看画面形象,要看作品是否有新意。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有一节课题是《冷暖色》,在欣赏了大量冷暖色对比的作品之后,要求小作者每人画两张,一冷一暖,7岁的郑念梓居然画了火烧赤壁和白日依山尽,可谓构思独特,扣题而又独具匠心。
还是这个孩子,在《疏密组合》一课中,非常出色的达到课题要求,居然想到并画出一幅优秀的草船借箭。
平时,幼儿园的作品多画太阳、草地、大红花、小白兔之类,以是不是和老师画的一样,是不是涂色均匀为标准。
能否从这几幅画中,在选材、构思上得到一些启发而有所突破呢?我们经常见到:孩子画中,人比大树还高,太阳是绿色的四、别只看常见的技法是否熟练地掌握,要看技法是否多样。
清代画家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主张: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之人,不能出一头地也。
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一头地也,冤哉!其实就是说画画要面向生活、师法自然,为开创中国绘画新纪元奠定了深厚基础。
儿童画虽然不同于国画,但画理是一样的。
其实人类天生就有探索、尝试的学习能力。
绘画不仅不该限制,反而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
儿童画画的类别应该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油画棒、水彩笔、水粉等,也可以尝试水墨画、面塑、沙画、版画、油水分离等。
只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这些画种的工具、材料和技法,能较完美地表现对象,并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优秀的儿童画。
其实就是一种工具,也有许多的表现方式。
正如构思、构图一样,形式不拘泥,能举一反三才是好画。
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主任:何韵兰老师所说:中国孩子不能只用眼睛去看日本卡通,也应该看看京剧、脸谱、水墨画和中国丰富的民间艺术。
中国孩子不应该只用手去摸电子游戏机,只用笔去画画参加比赛,也应该摸摸剪刀、剪纸、泥巴、竹、木、布、纸等材料,学习把创意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让他们更亲近自己的民族文化!总之: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鼓励,您眼中的儿童画就会成为打开一扇通往儿童心理的大门,那里是一个妙不可言的神奇的世界。
孩子很喜欢画画。
小学生学习哪种画好呢?动漫、儿童画、水粉、线描...
我学会了画画我从四岁开始就在美术培训班学习绘画,当时的我,十分没兴趣,老是画走了样,明明是根萝卜,差点画成了章鱼,明明是条恐龙,却画成了什么的怪物``````于是,老师教我们先起稿, 再画画.我按照老师所说的去做,不到一个月,画画水平渐渐地提高了,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从不间断. 至今已经坚持8年了,现在,绘画已成了我学习和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在绘画方面我还取得了不少成绩呢,已多次获得全国市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美术类比赛一、二、三等奖和其它各类奖项。
从油画棒画、油水分离画、线描画、黑白画、纸版画、水粉画,到现在我学的国画,我都非常喜欢,从中我不但学到了许多绘画知识和技能,还学到了许多常识,了解了许多画家的作品和他们眼中笔下的大千世界。
马上我就又要升班了,开始学习素描和色彩。
在我学过的绘画方法中,最令我感到神秘的要算是国画了。
简单的水、墨、笔和宣纸,既能画花鸟、山水,又能画动物和人物。
一支软软的毛笔,配上墨的浓淡就可以把大千世界表现出来,不但可以有形,还可以给人一种神似的感觉。
更神奇的是画在纸上的墨和颜料,遇水不会掉色。
国画真不愧是我国的瑰宝。
国画不但好看,它的画法也是多种多样,变化多端。
比如一笔两色,在毛笔尖上蘸上两种深浅不同的颜色,通过控制笔的角度和力度,就可以画出不同意境的画,画出来的画有一种很强的立体感。
在工笔画中,有一种技法叫渲染。
它是用笔先蘸上颜色画在纸上,然后再用一根干净的笔蘸上清水,把颜色往外带,根据需要控制渲染的遍数,便会出现一种由深变浅的过度效果,画面非常自然,这样画出的人物、花鸟、山水,给人一种栩栩如生,妙不可言的感觉……。
可以说,国画带给我的是惊奇和神秘,我愿意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掌握国画的精髓。
绘画已经成为我的一项爱好。
每当我高兴的时候,我会想起画画;每当我累了,我就会画画;每当我烦闷的时候,画画会使我忘掉烦恼;每当我遇到难以用言语表述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画笔……。
绘画带给我的是轻松、喜悦、充实和智慧。
我很开心,无论在什么时候,绘画都能陪伴我。
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放弃绘画的!!
如何善待儿童"涂鸦",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孩子画画,被大人们称为涂鸦。
孩子在涂鸦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带有创新意识的“力作”,而这些“力作”,往往不被成人看好,常常是简单的一句“没道理”就把孩子的画作否定了。
其实在任何一个人的记忆中,童年的涂鸦总是快乐记忆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当你拿起笔,信手涂着画着的时候,就会暂时远离心中的烦恼。
而涂鸦更是孩子们表达自己心中所思所想,描述他们眼中现实世界的一种语言,一道桥梁。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事实上,只要有人想到的东西终有人做到,这已经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常识,今天的异想天开或许就是明天的发明创造,可见想象对人类是多么重要。
幼儿比成人敢想,他们是很有创造天赋的,在他们的头脑里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没有太多的定势,他们的想像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胆离奇的, “儿童画”则是幼儿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即绘画是发展幼儿想象的一种有效手段。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其想象力,发展其想象潜能,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在我参加幼儿教育工作的多年里,在与孩子们的亲密接触中,我慢慢领悟了涂鸦在幼儿的成长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于是我便在我的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试图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涂涂画画中快乐的成长。
让涂鸦的快乐,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开出更为芬芳的花朵。
一、顺其自然 幼儿绘画从涂鸦阶段进入图式阶段(在小学阶段时再进入写实倾向阶段),这是种客观规律,是幼儿绘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是,现在的许多成人恰恰忽视了这两个阶段,尤其是第一个阶段——涂鸦。
涂鸦长期以来被一些人视为一种简单笨拙、毫无意义的活动而加以忽视。
他们总希望孩子能画出一些“像样”的画。
当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便对孩子的艺术才能失却了信心,甚至责难孩子,导致幼儿绘画兴趣的丧失。
造成这种情形,主要是由于教育者拿成人画的标准要求幼儿画,扼杀了幼儿画中的自然、质朴和稚拙。
不少教师认为幼儿的作品一定要经过指导、甚至加工才能上交,否则就“不完整、形不成作品”。
我们也常会在一些幼儿园里看到“幼儿绘画作品展”之类的东西,在为之感到欣然、惊叹的同时,也在想:这些成人化的绘画作品是否代表着全体幼儿的绘画水平?幼儿园的绘画教育是否应是小学美术课的“预科”?为什么看不到“涂鸦作品展”?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这种过高的要求会导致幼儿对绘画失去信心,随之失去兴趣。
实际上,涂鸦刺激着幼儿的眼睛和心灵,并从这种活动的结果中获得想象。
涂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对幼儿发展的特殊价值。
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当一个婴儿咿咿呀呀发出没有任何实在意义的声音时父母会欣喜若狂而倍加关注,而涂鸦却会被成人视为无益之物而加以否定。
事实上,涂鸦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的萌芽,其地位决不在咿咿呀呀学语之下。
幼儿正是在这种简单重复的行为中练习视知觉、制作以及情感的协调,为跨入艺术大门作好最充分的准备。
涂鸦中一个明显的行为就是重复。
幼儿不断重复某一种式样,短期内甚至看不到任何进展和变化,但将之放在艺术心理发展中的长河中,就能发现其微妙的演进。
而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变化却浓缩着一段心理发展的进程。
皮亚杰认为,智力发展的特征之一就是随着幼儿智力一天天发育成长,相应的他的行为也会具有很大的重复性,重复行为对幼儿智力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智力迅速成长的外部表现。
因此,不能超越幼儿绘画发展的任何阶段,我们要鼓励幼儿乱涂,乱画,让所有的幼儿都主动参与到绘画中来。
二、自信的基础 美术活动中,老师最怕的莫过于孩子用天真的眼神望着你,说:“老师,我不会画。
”其实孩子会这样说,代表了他没有自信,没有将心中所想画出来的信心。
为什么会呢?从我的观察中得出,很多孩子能讲得很好,却落笔很难,因为他们缺少基本的绘画技能,缺少一些点线面的构成因素。
于是我就从基本的技能开始,带领孩子们进入涂鸦的世界。
由“沙滩上的脚印”让孩子们知道了怎样画沙子,什么叫“点”。
由“快乐的曲线”,在音乐与彩带的双重感受下,让孩子们将波浪线,流畅地绘在了“河” 里。
通过“颜色造房子”引导小朋友们很小心的将不一样的颜色,分别填进信手画的直线格子里。
于是他们学会了分块面涂色,感受到了由线条形成的“房间”、“块面”。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不知不觉的积累了起来,“老师,我不会”这样的话语越来越少出现。
三、想象的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为了使幼儿达到表现思维创造结果的需要,老师要传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识。
可以教给幼儿观察事物的方法、分析概括事物形状的技法、合理安排构图的技法……但老师不能为传授技法而教技法,在传授技法的同时要鼓励幼儿举一反三。
对于一个主题,可以鼓励幼儿从多角度去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
如何正确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41
展开全部 每节课后,总会听到家长对孩子的绘画作品进行好与不好的评价,其中评价中最常见的就是画的像不像,颜色涂得均匀不均匀。
抛去孩子对家长评论后的感受不讲,在大部分家长心中像不像与好不好一直是画“等号”的。
其实欣赏和评价儿童绘画,无论对成人或是孩子都应该加以重视。
对于家长来讲,要评价、欣赏儿童绘画首先应该了解、理解儿童的各个方面的特点。
不要用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
成人的态度和评价对孩子会有相当的影响。
如果评价不好,可能会打击、挫伤儿童绘画的积极性。
儿童画,是一个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神奇的世界。
那一幅幅充满稚拙、天真无邪、构思独特、造型夸张、色彩斑斓的儿童画作品,不仅体现了孩子对世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流露了儿童纯真的思想感情。
成人在看儿童画的时候,最大的偏见就是认为儿童画画得不像,乱七八糟。
其实,作为绘画艺术中描写记录现实物象的功能,已经在历史上被摄影替代,写实只是绘画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已,那么儿童画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其实是稚拙的童趣。
不合乎比例、透视,却合乎表达的需要。
天真无邪,歪歪扭扭,粗粗细细,曲曲直直,这正是任何成人作品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
也正是儿童画特有的美感。
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的绘画,其审美价值的最大特点是天真幼稚,自由浪漫,不天真就不会幼稚,不幼稚也不会看到童心的可爱。
儿童画自由自在,不自由就会死板僵化。
那种片面追求画“画得像”的写实期的教学方法,不适于儿童学习,尤其是幼儿学画。
只有鼓励大胆自由自在的画,运用符合式的造型语言画出儿童自己的感受和天性,才会显示出儿童画的美。
儿童画的美又是全方位多层次的。
完整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美;成熟是一种美,幼稚也是一种美;清晰是一种美,朦胧也是一种美;整齐是一种美,潇洒也是一种美;规范是一种美,自由更是一种美,这样就可以看到儿童画是那样的可爱。
一旦把绘画这层“窗户纸”看破了,就知道“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总之: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鼓励,眼中的儿童画就会成为打开一扇通往儿童心理的大门,那里是一个妙不可言的神奇的世界。
...
刚入一年级小学生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大家好,秋天到了,我也来了。
我叫XX,今年X岁啦!非常高兴能成为XX小学的学生,心情激动地站在这里跟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我好动并且很喜欢玩,妈妈说我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就总是伸胳膊蹬腿儿,把妈妈的肚皮撑得鼓起一块儿,可惜没有录像,要不然我就能看到了,那将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啊!我也喜欢看书,特别是有新书的时候,更是急不可待地要一睹为快!有时候因为看书影响了其他事情,总是被爸爸数落,甚至说我看书没有条理,走马观花!其实书里有些东西我看不太懂不理解,但我知道看书是一个好习惯,我会坚持下去,随着日积月累,我能变得会看书! 我很愿意交朋友,因为我十分开朗,交到我这个朋友,我们会过得很愉快,赶快行动吧!谢谢 ! XXXX年XX月XX日 XXX XX...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