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旅游产品
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一是市场化程度低。这是我们内蒙古发展旅游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现在还在处在官员旅游阶段,官员旅游夹杂着会议旅游。我市每年用于政
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存在什么问题?
一是市场化程度低。
这是我们内蒙古发展旅游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们现在还在处在官员旅游阶段,官员旅游夹杂着会议旅游。
我市每年用于政务接待的费用达380万元以上,而且还不包括上级和各科局用于接待的费用。
今年游客有40万人,而门票只卖出5万张。
什么时候导游带来的游客占绝大多数,我们的旅游才真正发展起来了。
旅游投资主要靠政府投入,还没有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良好格局。
现在阿尔山的旅游到处能够看到政府的影子:路是政府修的,宾馆是政府建的,节日是政府办的,客人是政府接待的,旅游企业是政府补助的。
下一步我们要引入市场机制,能交给市场解决的都要交给市场,政府对旅游业主要是规划、协调、指导、服务。
二是基础设施滞后。
旅游旺季的时候,旅客来了住不下,住下了服务不好,质次价高。
市旅游局统计全市(包括个体家庭旅店在内)仅有床位3045张。
投入不足还体现在综合功能不全,游客来了之后走马观花看景点,然后就只能呆在宾馆里。
购物、游玩、娱乐等功能不全,游客感到没意思,一个地方搞旅游只靠景点是不行的,还要有许多配套的东西,吃、住、行、游、购、娱各各环节是统一的、配套的。
三是交通瓶颈的制约问题。
从海拉尔、乌兰浩特等方向来的客人大多要沿原路返回,旅游最忌讳的是走回头路,来阿尔山的游客却要来来回回走回头路。
铁路是断头路,公路是三级路,特别是受制于飞机,飞机进不来,高端游客就没有,高端消费也就产生不了。
交通仍然是我们发展旅游业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四是服务产品档次不高,质量差。
对我们阿尔山市旅游业的评价是硬件不硬,软件太软。
城市脏、管理乱、服务差、档次低。
宾馆、饭店很多达不到基本的卫生要求。
我们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旅游大发展时期起步的,是在人均GDP1500美元的基础上起步,黄山是在人均GDP500美元的基础上起步,起步的阶段不一样,初级阶段不是说档次一定要低,如果起步阶段的档次低了,那么今后的发展档次就低。
阿尔山提出建设休闲度假型的国际旅游城市,这样的起点就更不能低了,所以现在就应该严要求,要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如果我们现在就要求不严,那以后我们想让它成为高档次的接待就不可能,因为它已经形成了那种习惯,变成了一种文化。
所以在起点的时候我们就要把标准定的高一些,就是初级阶段高起点。
软件太软,有很多游客对我们的意见很大。
一个旅游城市它的美誉度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提供的是旅游产品,名声怎么样很重要。
特别是旅游这个产业还有一个特点,一般情况下,一位游客到一个景点,一般只能来一次,没有特殊情况很少有机会来第二次。
而游客选择到什么地方去,一般也是依据这个地方的名气,听别人介绍怎么样。
游客又有这样一个习惯,游览一个景点后就会评论一番,这样景点的名声会一传十、十传百。
为此,我们的宾馆、饭店都要争取有好的名声,要力争传出去的都是好名。
夏季内蒙古旅游有什么好玩的?
去年跟着旅行社去了内蒙古多伦的一个地方,特别好玩,今年决定约朋友自驾去一趟,从北京出发三个小时就到了,还住到塞纳湾小镇,真的是住到小镇里吃喝玩样样都有,不出小镇够你待一假期的,家人度假,集体拓展,可组织的项目太多了,今年一定要去体验沙漠越野,弥补上次的遗憾,现在就约起来吧!
内蒙古旅游进入全景时代是真的吗?
近几年来,内蒙古冬季旅游对内立足于本地市场,从健康角度引导市民通过参加冬季游强健身体。
如今走出户外的人多了,在家喝烧酒猫冬的人少了,打麻将娱乐人的少了,一边玩冰弄雪,一边等待着上钩的鱼,然后是一顿饕餮鱼宴……对外,把旅游宣传送到客源地,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旅行社积极参与,并带着旅行社负责人去看、去体验增强发展冬季游的信心,珠三角、长三角的游客来了。
从事冬季地接业务的旅行社从最初的几家十几家到上百家。
优惠的机票、服务质量高的酒店、热情细致的景区服务、嘎巴脆的冷都是支撑我区冬季旅游的优势条件。
自治区旅发委主任郑宜平表示,内蒙古的冬季漫长,春季短促,夏季优美,秋季缤纷。
冬季游是制约全区旅游发展的一块短板,我区旅游业要实现四季均衡发展,就必须打破季节桎梏,把这种制约因素转化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惟余莽莽,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样壮观的景致宣传出去。
同时,自治区旅发委认真梳理本地冬季旅游产品结构、从差异化着手,从细分市场找机会,从客源分流上下功夫,形成的旅游产品不仅吸引南方游客,也能把黑吉辽三省的游客吸引过来。
如今,内蒙古已初步形成了冰雪那达慕、冰雪城市休闲、冬游+西部风情、冰雪+民俗摄影、冰雪+温泉、冰雪+越野车挑战赛、冰雪阿尔山等冬季旅游产品。
...
去内蒙古旅游,带点什么特产回去给朋友们分享啊?
欢迎全国各地朋友来百吉纳原产地内蒙古旅游。
百吉纳奶酒属发酵型奶酒。
是完全采用草原优质牛奶和乳清发酵酿制而成,剔除了牛奶中易使人体发胖的脂肪,富含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钙、锌等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12斤牛奶酿造成一斤的百吉纳奶酒。
酒体因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等而显出浅金黄色,奶香纯正、酸甜适口、醇和爽净。
它的度数一般在18度以下,具有低甲醇、低度、营养、绿色的特点,高营养及突出的保健强身功能,是自饮馈赠亲朋好友的尚好佳品。
跪求内蒙古旅游最佳线路
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 加快内蒙古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 □ 张广收 面向二十一世纪,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调整产业结构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避免结构雷同,又是国家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
因此,西部各省区必须从各自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准确定位,把握关键,突出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全面分析和认识内蒙古的各种自然资源以及区域特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情况认为,内蒙古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须走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
一、内蒙古产业结构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到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2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60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3.4:40.4:36.2,产业结构逐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已具备了生产粮食280亿斤、饲养牲畜7000多万头(只)的能力,每年可提供商品粮100亿斤、商品肉100万吨、羊毛6万吨、羊绒4000吨、羊皮1900万张、牛皮110万张和鲜奶109万吨,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工业重型化结构得到改善,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生产能力不断扩大,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达到97亿元,成为自治区第一支柱产业,涌现出了鄂尔多斯、伊利、仕奇、鹿王、兴发等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
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稳步发展,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原煤产量、发电量、钢产量分别达到8163万吨、465亿度和459万吨。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内蒙古经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农牧业、能源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稀土工业、生物高技术产业、草原文化旅游等行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牧业:内蒙古横跨“三北”,东西长2400多公里,南北宽1700多公里,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8,居第二位。
其中,草原、人均耕地和森林面积居全国首位。
丰富的土地资源,各异的自然条件,以及多样的动植物分布,为发展特色农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呼盟的奶牛和大豆,兴安盟的水稻,通辽、赤峰的玉米,锡盟的牛羊肉,乌盟的马铃薯,巴盟的小麦,伊盟、阿盟的绒山羊等等,特色明显,优势突出。
目前,这些特色农牧业均在地区农牧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乌盟的马铃薯,年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产量达到400万吨,实现增加值10亿元,占全盟农业增加值的28%,同时还带动了加工、保鲜、贮运等发展,目前有1.2万个马铃薯储存大户,有3.5万人、5万辆车从事马铃薯运输,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共10户,年加工马铃薯100万吨。
全盟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实现增加值15亿元,占全盟国内生产总值的16.4%,已成为全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另外,内蒙古有13亿亩草原,2.8亿亩森林,环境容量大,污染相对小,绿色产品是一大特色。
2000年,全区已有65家企业开发绿色食品,登记注册绿色食品176种,占全国绿色食品总数的10%以上,未来开发潜力很大。
内蒙古从东到西还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沙区总面积11.2亿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3%,结合生态治理,发展沙产业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农畜产品加工业:农畜产品是内蒙古的特色和优势,马铃薯、羊毛、羊绒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羊肉、牛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牛肉产量居全国第十位。
依托农畜产品资源发展起来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内蒙古第一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全区轻工业产值的80%以上,占全部工业产值的32%。
特别是在马铃薯、羊肉、牛奶、羊绒等农畜产品加工行业优势明显,并具备了相当实力。
2000年,全区羊绒产量近4000吨,已形成年梳绒1.5万吨、生产羊绒衫1200万件的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利税4.5亿元,并拥有鄂尔多斯、鹿王等驰名品牌,羊绒产量、加工规模、工艺技术、出口创汇等方面均居全国首位;牛奶产量近80万吨,已形成年加工鲜奶近8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区乳品加工企业109户,生产十大类近300个品种,乳制品产量达到6.6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利税超过3亿元,伊利集团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2亿元、利税超过2亿元;马铃薯产量700万吨,大中型加工企业12户,年加工马铃薯150万吨;羊肉产量32万吨,草原兴发集团已形成年加工100万只羊的生产能力。
能源工业:内蒙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煤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储量在100亿吨以上、适宜露天开采的特大型煤田有五处,现已形成年产原煤1亿吨的生产能力。
同时,内蒙古靠近水源,...
内蒙古旅游+体育渐成风尚是真的吗?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体育旅游每年增长14%,是全球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行业。
前不久,携程旅行网发布的《体育主题旅游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通过携程旅游预订体育旅游线路的人数环比增长400%。
在全民健身、大众化休闲消费的背景下,体育旅游正蓬勃发展。
内蒙古是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提高体育旅游项目建设水平,加大体育旅游产品研发推广力度,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旅游赛事和节庆活动,体育旅游渐成新风尚。
赤峰市旅发委副主任王利说,赤峰市依托比邻京津冀地区的区位优势,主动迎合广大市民体育休闲需求,加大体育旅游产品供给,其中美林谷旅游区将建成赛马场接待中心和多功能体育馆,玉龙沙湖景区将建成30公里马术赛道、汽车沙漠越野公园等项目。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