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美国纽约旅行

从 2017 年 8 月至今,《The New York TimesTravelMagazine新视线》(官方亦称:《纽约时报旅行杂志》中文版)已经走过了 1 周年、7 期杂志的出版历程。在杂志创立最初时,即强调

从 2017 年 8 月至今,《The New York TimesTravelMagazine新视线》(官方亦称:《纽约时报旅行杂志》中文版)已经走过了 1 周年、7 期杂志的出版历程。在杂志创立最初时,即强调“世界与故乡,都在这里” 的创办精神。虽然承袭《纽约时报》放眼世界的制作广延,但我们的脚步并未一直流连于海外。相反,从创刊号开始,我们就强调“故乡”的重要性--如果对于塑造了我们自己的地域及文化都不足够了解,我们又如何判定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如何找到一个去探索海外世界的出发点?

于此“回故乡”与“看世界”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当我们更加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土地上有着何种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有着怎样巧夺天工的创意与技艺,又背负着哪些共同记忆时,再向远方进发,才会常有“新视线”。

《纽约时报旅行杂志》创刊至今,部分本土故乡封面一览。

在过去 1 年中,我们总共制作了关于中国 18 个省(山西、陕西、辽宁、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台湾、海南、湖北、广东、江西、河南、四川、云南、贵州、青海、甘肃),5 个自治区(内蒙、广西、西藏、宁夏、新疆),2 个直辖市(北京及上海)以及 1 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的目的地报道。其中浙江省在杂志上出现的次数最多,总共被报道了 7 次,分别为义乌、横店、绍兴、金华、象山、温州、杭州。

在杂志的报道中出现的最北方的目的地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满洲里,位于最南部的是中国海南省的三亚市,两地之间纬度相差超 50 度。到达中国最西部的城市为喀什,最东部为鞍山。

一、名人与故乡

截止到 2018 年 8 月刊,《The New York Times Travel Magazine新视线》与总计 14 位明星名人回到了他们的故乡,制作了不同的专题故事。明星名人既拥有更加广泛的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去关注他们的家乡,另一方面,在他们未成名前,对于家乡的记忆与大众的共同记忆并未有太大区别,于此他们也能以当地人的身份为读者们展现一个风景名胜与人气店铺之外更为真实的故乡。

1. 陈冲

上海市

在创刊时,听说我们要拍上海,陈冲一口应允下来,这既是对杂志创刊的支持,更是出于对上海的爱。拍摄当天,我们随陈冲在梅雨季节的城市穿行。她的经历与气质,很好地诠释了上海不止十里洋场或所谓小资情调,它有着丰富的时代向度和厚重的世俗层次。

2. Estelle Chen

浙江省·温州市

在第一次登上维多利亚的秘密秀场的前夕从小生活在巴黎的模特陈瑜(Estelle Chen) 回到了她的故乡,温州。

3. 马龙

辽宁省·鞍山市

马龙人生中的第一个乒乓球冠军,就是在故乡鞍山获得的。他在这个著名的有些粗糙的北方工业城市里度过了最初的 11 年,七八岁的马龙的生活简单到“单调”。但是从那个只是喜欢打球的鞍山小男孩到此刻的乒乓球界“地表最强六边形战士”,这座山爬得多么不容易,答案只有马龙自己知道。

4. 雷佳音

辽宁省·鞍山市

雷佳音和他的故乡鞍山很像,有熔炉一样的热情,也像钢铁一样坚硬,野,但是不脏。在雷佳音的故事里,我们看到是一个犹如青春男性试炼场般的炼钢之城。

5. 董洁

辽宁省·大连市

如今,董洁定居在她的家乡大连。切实而有趣的事是,她生活着的大连和她职业所在的那个环境,是两个完完全全不同的世界。选择这里,没有特意要做什么,也没有执拗地不做什么,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大连人不远游。

6.田壮壮

北京市

田壮壮眼中的北京,消失的不只是分明的四季,一同失去踪迹的还有与之相应的慢悠悠的生活方式。他身上自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散淡,这份散淡的成因究竟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多少关系,他自己也说不清。

7.陈可辛

香港特别行政区

迁徙和游离让陈可辛对香港的情感和普通人有点不一样,借助“抽离”,反倒让他浪漫,或者说,漂泊让抒情更直击人心。回到香港的拍摄,陈可辛带着我们走街串巷,把当年的回忆融入不同的城市故事,从喧闹的赫德道走进棉登径,世界也一下子安静下来。

8. 俞飞鸿

浙江省·杭州市

名山大川、锦绣山河这一类繁盛的词语不适合与俞飞鸿放在一起。不紧不慢的她在大众眼里总是出水芙蓉的样子,所以说起故乡与山河,她眼中尽是杭州从前宁静的日常。看遍千山万水后再回看杭州,这座城市仍然是存在于血液里,最有分量的故乡。

9. 张雪迎

浙江省·义乌市

那些关于义乌的描述,对于张雪迎来说,或许并不真实。哪怕少小离乡,常年北漂,故乡的概念,也总是无限迂回、延伸、没有尽头地盘旋在她的脑海中。

在8月,《The New York Times Travel Magazine新视线》创刊一周年之际,我们策划了“南京女孩”系列专题,邀请了倪妮、陈碧舸、海清、杨子姗、梅婷,与我们一同深入南京城的肌理。

10. 倪妮

江苏省·南京市

大概是因为南京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很奇妙,在南方人眼里它是偏北方,在北方人眼里它又是偏南方,倪妮自认为这是故乡赋予她的尤为珍贵的属性:一种矛盾交融的特质。“我的性格里包含一种坚硬的东西,甚至有一点点男孩子的色彩,我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南京女孩儿。”

11. 陈碧舸

江苏省·南京市

2017年,陈碧舸被南京市选为“南京面孔”,在纽约的中央火车站做了一个很大的发布会。陈碧舸说:“我以前来到这里的时候,我要费很大力气告诉别人我的家乡在哪里,直到有一天,我的家乡来到了这里,我觉得这是一个时代的转变。” 她不觉得南京定义了她,但南京一定在陈碧舸的过去,和未来人生里是互为成就的。

12. 海清

江苏省·南京市

海清的南京老宅位于南京升州路与中山南路交界地段,甘家大院,曾经是晚清著名文人甘熙的宅第,如今成了南京民俗博物馆,拍摄当日老茶馆的戏台上来了两位唱白局的老师。海清说,小时候听到的白局,南京口音更重一些,家里也是一直热热闹闹,“天天像在过节。”

13. 杨子姗

江苏省·南京市

杨子姗觉得,一个人离开故乡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相反,它是一种逐渐抽离的感觉。每逢下雨的时候,木头里渗入了水分,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气味,这是成年之后的杨子姗对南京最怀念的一个时刻。

14. 梅婷

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是一座从电影里走出来的城市,阴雨绵绵时,像暧昧的柔焦;晴空白日里,明艳动人,每一帧都有经久不衰的配色。梅婷,就生长在这部电影里。她身上有南京城的气质,地处南北交界,性格有南方人的温柔,也有北方人的大方。

除了上述的 5 位南京女明星外,我们在周年刊上还第一次与“新世相”联手,面对他们的千万读者发起了“南京女孩”主题的故事征集活动,在收到的上千份故事中,我们最后一同选取了 5 位普通的南京女孩,并为她们专门拍摄了一组一同出游的封面故事。我们想听到更多当地人从他们的视角去讲他们的故乡。

二、历史与文献

关于文献的定义,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研究价值的知识。人们通常理解的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籍等的总和。但根据西方著名宗教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的观点,记录历史的载体不仅是承载文字的载体,前人所留下的建筑、艺术、手工艺等等,都是含有丰富历史信息、能为我们理解民族文化提供切入点以及证据的文献。

在《The New York Times Travel Magazine新视线》杂志上,我们以相同的思路,通过历史物证的方式去解读中国各地域的文化。

例如在“谁建造了银川”这篇封面专题故事中,从西夏王陵到当代的银川火车站,读者能够通过对于各个历史时期银川建筑的解读,而去了解当地民族变迁的复杂性以及如今民族融合的多样性。

银川市镇北堡影视城,电影《红高粱》《大话西游》均在这里拍摄,此图为月亮门的取景地。

在专题故事“西安,伽蓝故事从这里开始”中,我们通过到访西安现存的佛教祖庭来展示中国佛教于千年内的变化--这一宗教如何最初进入中国、如何在唐朝发展至鼎盛、又如何经历了后世的衰败。读者同时能够了解到在历史上西北地区对外交流最密切的唐朝,传教在文化交流中的重大意义。

净土祖宗庭香积寺,三祖善导大师的供奉塔前,一位僧人环绕着塔顺时针经行。在古印度,右绕是赞叹、随顺的意思,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佛弟子也一直将右绕佛像和塔寺作为对佛菩萨最虔诚的礼仪。

同样通过建筑去解读城市文化,我们还在创刊号上刊登了关于青岛原德国殖民区的故事。这座经济实力雄厚的山东城市虽然如今迎来了扎哈·哈迪德雷姆·库哈斯等建筑大师的杰作,但曾经德国建筑师留下的新艺术风格建筑、新罗马风格建筑、折中式建筑等也是青岛建筑史上的高峰,并为人们研究 19 世纪末期及 20 世纪早期的殖民文化提供了直接物证。

青岛德式建筑群俯拍图。

除了建筑这样体量皇皇的“文献”外,我们还尝试通过更多的方式来展现中国的人文生活

通过倾听口述历史、探访祖宅、走进规模较小的地方博物馆,我们重新梳理了中国近代史上教育普及率最高的地区:广东省梅州市

旧时的椅子依然保存完好,安然座落于斑驳的墙前。

通过图片报道的方式,我们呈现了新疆伊犁昭苏县多民族混居的冬季乡村生活,这组照片的摄影师郭濮源同我们说道:“那里的孩子有宝石色的双眸。”

骑马的哈萨克少年,男孩子们六七岁就开始骑马了。

通过纪录短片纪实摄影的多种方法,我们展现了青海省热贡唐卡的制作过程。读者能发现这种宗教艺术品背后是当地人几十年坚持训练技法的虔诚

九美尖措师傅在寺院服务僧众之余,很大一部分依旧用于传授唐卡技艺,年都乎寺里便有四五位僧侣师从于九美。

三、山河与风物

除关注人文历史的故事外,我们还关注中国的国土上那些源于自然的恩赐

经常有出国归来的旅行者感叹:“看都市、看小镇可以去美国、去欧洲,看自然,中国就够你去的了。”

在创刊号上,一篇名为《冈仁波齐在召唤》的文章,讲述抵达这一海拔有 6721 米的神山的山脚有多么不易,而这一地区高原山脉的天然屏障又如何影响了其周围国家的多边关系。

转山途中的风景。

目光移至不远处同属青藏高原的高黎贡山,这里又全然是另一幅景象:鲜少遭到破坏、植被茂密的高黎贡山是动植物学家眼中最理想的田野考察地之一

俯瞰高黎贡山。

从青藏高原向东南沿海进发,中途在河南有一处被称作“草药王国”的地方隐于河南省西峡县,县城里处处是靠着此地伏牛山出产的金钗、松百合、石莲或自己种植一些中草药而维持生计。

隐在林中的农居。

有靠山吃山的,自然也有靠海吃海的。福建省宁德市是中国的大黄鱼之乡,我们走访了几位当地渔民,听他们讲关于常年养殖、捕捞黄鱼,漂泊于海上,并与台风斗争的生活经历。

日出时分,渔民们坐在刚装载完的用以支撑鱼排的泡沫浮球上休憩。

这些故事之外,我们还报道过海南的咖啡之乡绍兴的黄酒酿酒厂以及扬州的早茶等等。这些“一方水土与一方人”的故事,就是中国国土上每一刻正发生的故事。

巴厘村,工人在林子里烧荒。火烧土是花木种植最好的表土。

很多酒家至今使用传统酒提,将黄酒拷至蓝边碗。

扬州的文丝豆腐,是淮阳的一道名品,讲究刀工。

四、城市与生活

而对于生活节奏紧凑快速的当代人来说,杂志每一期都提供了不同中国城市的“36 小时”城市指南。“36 小时”是《纽约时报》的经典城市指南栏目,旨在为只有 3 天 2 夜停留时间的出行者提供一份最精华的城市游玩指南。在《纽约时报旅行杂志》中文版(即《新视线》)上,我们希望中国的读者不止能知道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城中最值得一去的地方,还想让读者得到关于岳阳、南昌、贺州等不那么被人关注的中国城市的游玩指南。

岳阳洞庭湖湿地的候鸟。

南昌保吉寺全景。

广西贺州玉石林。

创刊至今,《The New York Times Travel Magazine新视线》刊登了如下中国城市的“36 小时”城市指南:

无论走到世界的哪里,总有一条路是通往故乡的路。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们将会制作更多关于中国的故事,希望你的故乡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Copyright © 2018 NYTimesTravel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