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公司旅行类型有哪几种

很多时候,一个老板的基因决定了这个公司的寿命,因为他的历史从业背景决定了这个项目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否可以转型还是继续就像现在一样艰难的苟活着。老板的基因决定了

很多时候,一个老板的基因决定了这个公司的寿命,因为他的历史从业背景决定了这个项目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否可以转型还是继续就像现在一样艰难的苟活着。

老板的基因决定了公司的寿命

对于来找我问营销、品牌问题的老板,我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你的团队基因到底是什么?”,其实,我问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最想问这个老板以前干过些什么职业,不同的职业会导致他特有的思维定式,而这种定式直接导致了他的项目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在外部环境大变化的今天,是否可以转型,还是继续艰难的维持现状,甚至决定了他的项目可以活几年。

“你的团队基因是什么?”这个太重要了,时代的机遇是外力,而团队基因几乎是内功的全部,占据了项目成败的40%以上的因素。

腾讯永远做不好电商,淘宝永远做不好社交就是团队基因导致的,甚至是老板的个人基因导致的,腾讯是技术基因,产品基因,偏静,所以做工具类产品一流,但是做商业、卖吼货确实不行,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自己的电商平台。

而淘宝是销售基因出身,团队很狼性,偏动,做商业一流,但是做产品就一团糟,支付宝改版那么多次,但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清晰的用户使用逻辑,而且越改越乱,评价也在里面、社交也在里面、各种五花八门的小插件、小功能也在里面,给人的感觉就像商场货架上的促销广告,所有功能都想第一时间同时给用户呈现出来,没有主次,这就是“销售员”基因的明显体现,因为“销售员”的基因不会做减法,崇尚的是“货卖堆山”

大家可以猜一下下面的这张手机截图是哪款APP里的截图,这居然是和钱有关系的支付宝APP里的子分类的内容的截图,原本应该专注于和钱包有关系的APP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杂货铺,木匠不赚漆匠钱啊。当然,从这里也能够隐约的看得出来阿里公司大了,各种内部部门的流量之争,各种势力的相互博弈,不然不会搞那么散。

我们再来看苹果,自从乔布斯挂了以后,整个苹果的画风就变了,乔布斯是产品经理思维,一切从用户的易用性出发,再兼顾美观等等,在罗永浩和罗振宇的对话当中,罗永浩甚至说苹果这几年是退步的。

比如苹果新发布的笔记本电脑Macbook pro,居然把带磁的充电线给去掉了,而换成了然Thunderbolt 3接口,那个带磁充电线可是人类笔记本出现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甚至当年好多人买mac都是因为这个接头。

Apple笔记本以后会全面淘汰magsafe磁力充电,网上骂声一片

为什么会被换掉呢?因为今天做决策的是一个设计师,是设计师基因,而以前做决策的是一个产品经理,设计师的处女座情节可能觉得没有洞的电脑才是最美观的电脑,但是完全没有考虑到用户易用的问题,而一个产品经理定义一个产品的时候,既要考虑设计上的美观,也要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只有产品经理才会考虑到发明一个磁铁的充电线,即便用户一不小心绊到了充电线,也不用担心自己昂贵的MacBook会从桌子上摔落下来,这就是一个解决痛点的发明,所以苹果如果继续设计师当道,我不看好未来的苹果。

所以,什么样的团队基因,领导人基因会导致这个品牌的走向,甚至决定了这个品牌的寿命,上面讲的都是大公司,我们现在来说说小公司的基因问题。

最可怕的是老板是工厂思维

我个人觉得最可怕的就是老板是工厂思维,也叫技术思维,举个例子,一位富二代老板,他说他父亲最近想收购一家饮料厂来生产饮料卖,他告诉我他父亲找到了一个配方,可以赶超王老吉的降火功能,我说那你们到时候生产出来了以后怎么卖呢?他说他还没有想过。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位父亲的思考逻辑不对,应该先找到了销售渠道,先确定了谁买单才再去研发这个产品,但是我告诉大家,我接触了上千位中国的老板,可能80%以上多多少少都是这样的思考方式,从国外看到了一个国内没有的产品、一个模式,就想投资来山寨,从哪里搞到了一个所谓的先进的配方或者生产工艺,就想颠覆行业,其实这样的思路是不对的,甚至是可怕的。

为什么创业的失败率那么高,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责任。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的卖的好的产品,有可能都不是这个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工艺的产品,但是绝对是综合评分最高的产品,比如这个产品有不太差的生产工艺,有容易购买的销售渠道,并且在消费者头脑里有很多关于这个品牌的信任,这个综合评分才会导致了这个产品的成功,而仅仅是产品工艺、配方、功能的牛逼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一个很大的坑。关于工厂思维的老板,最好的对应策略就是在投资或投产以前一定要先想清楚一个事情:谁会来买单。

中国不缺制造产品的工厂,缺的是有销量的品牌

一位上海做教育产品的老板,她说她做了一套关于青少年灾害应急处理的游戏教育软件,还是VR版本的,比如地震了,小朋友该怎么躲,火灾了,小朋友该怎么逃生,可以通过VR眼镜来实现危险场景的模拟,然后训练小学生的逃生技能。

我听了以后,我觉得东西挺好,但是我接下来问了她一个问题:这东西谁来买单?

第一,卖给政府,政府教委是否会采购或者是推荐学校购买?她说她现在没有对接政府。

第二,卖给学校,那现在联系学校了没?学校购买这个产品的动机是什么?教委规定的?和校长的KPI考核挂钩?还是学校领导有回扣吃?因为从纯商业角度来说,对学校来说是采购是有成本的,却没有看到明确的购买动机,在现在这个特别现实的社会,学校绝对不会单纯的为了学生好去采购这么一个东西,或者说可以有低成本的替代品,在操场上自己演习演习就好了,还不花钱呢。

第三,卖给家长或者学生,2C,对他们来讲,东西也很鸡肋,至少现在有购买门槛, VR设备现在并不是那么普及,就算这个模拟游戏卖100元,但是却要先花1万来购买VR设备,购买了设备了,可能也不会选择购买这个逃生演习软件,直接买好玩的VR游戏了就好了,不说逃生了,躲子弹都练习了。所以,一定要先想清楚生产出来的东西谁买单,不见兔子不撒鹰,想清楚了,再投资,再创业,一定要避免闭门造车的工厂思维,这不是铜臭,或者是太现实,而“先活下来”才是保证这个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除非这个事情只是你的爱好而已。

不花任何成本的学校火宅演习

第二可怕的是老板是财务思维

第二,最可怕的就是财务思维,说到底了就是“扣”或者“轴”,马云说过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理由是财务官的职业是检查和控制,所以财务官出身的CEO可能会缺乏远见。

之前投资了一个项目,CEO就是做财务出身的,因为各种国家政策问题导致项目进度很慢,都拖了半年时间,那天突然有一些进展了,然后需要所有高层回总公司开会,好赶紧制定下一步的计划,结果CEO第三天才回到总部,为什么呢?因为遇到出行旺季,买不到机票,只有头等舱,为了控制成本,他舍不得买头等舱,结果所有人都因为他的时间把会议往后面推迟了两天。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骂他因小失大,但是在财务认知里,真的是没毛病的,因为这个项目还没有正式落地,现金流还没有跑起来,在产品研发阶段总投资就已经花了将近一半,却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做,花将近1万的头等舱的钱是有心里压力的,而且他作为CEO也需要自己做一个表率,不然更难控制整个公司员工的成本心态。

这个事情没有对错,最关键的是公司的最高决策者是怎么样的基因背景,但是对于不少创业初期的小公司来说,是不太建议财务出身的人当CEO的,因为整体思路都是防守型的,天天看着数据报表是没有办法攻城略地、杀出一条血路的,创业是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的,财务基因的创始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跳出已有的舒适区

不过,财务基因的人在已经走过了创业初期的集团大公司做CEO还是比较适合的,麦肯锡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英国和美国有20%的CEO曾经担任过CFO,也就是具有财务基因,可以说,CFO接任CEO已经成为了一种管理的趋势。

因为公司到了这个级别,主要是在做资本运作了,资源整合了,财务基因在这个阶段就很具优势,比如在国内,阿里巴巴的前CEO卫哲和现任的张勇都是财务出身,新浪的CEO曹国伟是财务出生,优酷土豆CEO古永锵等等不少大公司的CEO都是财务出身。

另外我多说一点,我对成本的理解,每天都要花的钱叫成本,一次性的投入不叫成本,比如你开面馆的,要去买调味料,可能成本5元钱,你都要想办法把价钱谈成4.5元,但是如果要请一合作伙伴吃1万元的饭,那就不叫成本。

老板是媒体思维

第三,媒体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虽然非常符合现在这个时代,但是依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一个空岛,现有想法在冰岛租一个房子,而且地方也找好了,是在一个冰岛的海滩上,而且那里还有一个废旧的坠毁的飞机,如果把那里改造成空岛的旅行者营地是非常酷的,因为自带营销势能,可以获得大量的免费媒体的曝光,但是被叫停了,为什么呢?

在冰岛南部坠毁的一架美海军c-47skytrain飞机,如果在旁边做空岛的太空舱酒店将非常的震撼

因为不赚钱,甚至还会亏很多钱,因为那边的人工工资非常高,普通的服务员基本都是30万人民币一年的薪资,如果是房东自己的房子,自己在AirBnB上挂出来做民宿是赚钱的,因为可以不计算自己的工资,毛利即纯利,但是一旦请员工了,那这个成本就会非常大,投资的回报周期非常长,是非常不划算的,所以现在冰岛旅游很多导游不用当地导游,而让欧洲其他国家的导游飞过去,就算算上机票,也比本地导游便宜。

做事情,追求的东西的根本就两个,求名和求利,但是媒体思维的人看重噱头,而忽视盈利能力,所以,媒体人基因的团队做项目的可持续性会很成问题,我知道的北京有几个媒体人出身做的项目,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了,虽然名气很大,但是都不赚钱,因为内部的管理一团遭。

上面三种老板的思维基因是我个人接触得最多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基因的形态,比如设计师思维、码农思维、中介思维等等等等。每个人的从业经历已经无法更改,每一种基因有都有各自的利弊,所以在这个多元的时代,一定要思维跨界,并且要有江山轮流坐的豁达,一帮股东、一帮合伙人,首先要多元互补基因,另外在不同的企业阶段,如果不同的基因的CEO轮流的来带着企业走一段那才是最好的。

因为我是营销基因,所以打天下我去,但是同样因为我是营销基因,守天下,我肯定是昏君,会导致企业规模大了以后内部管理一团遭,所以我把CEO交给我的合伙人,财务来负责,他比我更适合守天下,稳中求进,当然最关键的,股份我愿意多留给做事的人,多劳多得嘛,而且从另外一个很自私的角度上来说,不用负担那么多的责任了,不用每天都做你不擅长的事情了,而利润分配呢?分1000万和分800万有多少区别呢?所以当老二、当老三有的时候是最舒服的。我还是那句话,木匠不赚漆匠钱,做自己最擅长,最开心的事情。

最后我再啰嗦一句,打个总结,在现在的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个人认为对现代商业特别有帮助的主导基因:第一、是互联网或者媒体基因,第二、是风险投资的融资基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