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小学课文豆瓣的旅行

谈到国产医疗影视作品,《人间世》绝对是No.1 。豆瓣9.6 的超高评分,几乎可以让它在国内纪录片领域横着走。这样一部以医院为主要场景,聚焦医患关系的纪录片,最大的特点,也是备受

谈到国产医疗影视作品,《人间世》绝对是No.1 。

豆瓣9.6 的超高评分,几乎可以让它在国内纪录片领域横着走。

这样一部以医院为主要场景,聚焦医患关系的纪录片,最大的特点,也是备受好评的地方,来自于 「真实」。

《人间世》的摄制团队没有脚本,没有编排,没有预设对象。

每一个故事都是现场蹲守出来的。

如果按照剧本走,我们也许永远都看不到真实的医院。

当初谁都没想到它会那么火,否则也不会不上星,只在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如今第二季启动,将登录东方卫视的黄金时段。

片名《人间世》的出处是,《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对医者来说,在急诊室的日子,就是 「饮冰十年,难凉热血」。

两年前,鱼叔已经推荐过《人间世》了。

今天要说的,是它 背后的事迹。

就在最新一期《奇葩大会》里,第二季《人间世》的总导演 秦博 分享了三个故事。

而这三个故事,也刚好代表是医院里的三个人群--

医生、病患、家属。

第一个故事,关于一位病人家属。

这是一位父亲。

他的女儿陷入长期的深度昏迷,基本没有了苏醒的可能性,但家里人不愿意放弃。

长期昏迷会导致不可逆的 脑损伤,这时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和病患说话,刺激她的脑神经。

女孩的父亲,开始想各种方法,试图唤醒她。

为了保证一直都有人在女儿耳边说话,他弄了一个收音机,不停换电池,24小时播放。

后来,他觉得光是录音机喊名字没什么用,于是开始模拟女儿的日常生活。

在女儿耳边还原她一天的经历。

他的女儿是小学语文老师,所以他会拿着女儿的教案,开始讲课、朗读课文。

有一天,他读着一篇特别简单的课文,念着念着,突然就 嚎啕大哭。

不知道这篇小学课文里,是哪一个点触碰到了这位父亲 崩了那么久的神经。

这一篇课文,讲的是对对子。

说得快,

对得巧,

大家夸我脑子好。

多么简单,女儿曾经站在讲台上,就是这样念给孩子们的。

可现在,这么简单的句子,她怎么自己还听不懂了。

「 大家夸我脑子好 」 这句话,对着已经脑死亡的女儿,该怎么说出口。

第二个故事,关于一个癌症患者。

这是一个28岁的年轻妈妈。

刚结婚不久,怀有5个月的身孕,就被查出了 癌症晚期。

她以前总爱出去旅行,总觉得世界很大很大,但生病之后才发现原来世界那么小,小到只有家人。

她想了很久,坚持把孩子生了下来后,才接受化疗。

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于是,在有限的生命里,为孩子准备了18年的礼物,录好了想说的话。

这些礼物将陪伴着她的孩子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长大成人。

她没办法陪伴孩子长大,但她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

这位年轻的妈妈,很乐观,她甚至开玩笑地说道:

我们家小笼包1岁的时候,我28岁;他18岁的时候,我还是28岁。我青春永驻啊!

第三个故事,关于一位医生。

这是一个外科医生。

他的病人的腰椎上长了肿瘤,需要做手术。

但在手术过程中,他发现肿瘤位于腰椎深处,那里神经盘根错节,没办法取出肿瘤。

因此,只能缝合。这相当于白白做了一次手术,让病人多遭了一次罪。

手术结束,医生很害怕,他不知道该怎么告诉病人。

该怎么让病人理解,这不是白挨了一刀呢。因为只有做手术,才能知道肿瘤的具体情况。

可是,他心中还有一个声音,告诉他其实他可以做的更好。

面对这个病人,他忐忑不安。

可是病人居然没有多说什么,就问了一句:“这伤口是你缝的吗?缝的还挺好看。”

听病人如此宽慰,他 内疚极了。

这个病人最终还是走了。

后来,他3D打印了这个病患的腰椎模型,放在办公桌前,提醒自己,每一次做大手术前,他都会留时间对着这个模型好好想一想。

在秦博的讲述中,除了这三个个体的故事,还涉及到了一类人,也就是作为拍摄者的他们。

他讲述了作为驻扎在医院里的记录者的困境。

虽然,他们以陪伴着的身份,跟着这些家庭经历风雨,也帮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忙。

可是这种经历和陪伴,是带有目的性的。

因为他们是摄制组,他们到医院的目的,是要拍下有用的 「 素材 」。

“我确实和他们上了一艘船,风平浪静的时候陪他们一起度过,狂风暴雨也在,但我们不是一条心。”

这让他们常常有种愧疚感,别人的苦难与悲剧凭什么要给你看,让你拍?

那些所谓 「悲悯」 的镜头,真的是悲悯吗?

记录别人苦难的人,哪有资格高高在上地说什么悲悯。

不过是那些病患可怜他们,允许他们拍摄,允许他们以陪伴者的身份,分享这么深刻的命运。

医院是离生死,离苦难最近的地方。

其实 「生死」 和 「苦难」 两个话题,《奇葩说》都有辩论过。

可是辩题终究是假设。

但发生在医院里的生死和苦难,却无法回避,是必须面对的。

而在这种最接近绝境的地方,无路可退,也终将引发最深刻的思考。

那样的反省会让人清醒,也让人有了走向未来的力量。

曾经作为《奇葩说》季前赛,筛选选手的《奇葩大会》,已经改变了主题,变成了 「奇葩人类大会」。

少了竞技,多了分享。

有看起来木讷老实的 考古博士刘拓,在伊拉克被当地警察当成恐怖分子抓起来。

在小小监狱里,关着的竟是人与人的温情。

有试图为“大妈”群体正名的 戏精牡丹,一条丝巾、一把折扇生动还原“无道具不照相”的仙女妈妈们。

还有用科学态度、严谨地逻辑解决生活小问题,发明「无用」但「有趣」小装置的清华化工博士 毕啸天。

除了各路网红,各界戏精,这一季的《奇葩大会》还多了许多带着故事来分享的 「大咖」。

中国风填词届的王者方文山,纪录片《二十二》导演郭柯,里约奥运冠军、中国排球女队队长惠若琪……

越来越多的“特别人类”上台分享特别的生命体验和独特观点。

这些分享,大多令人动容。

然而,台上十来分钟的故事,背后可能是几年,几十年经历的苦难。

就像《人间世》,播出仅10集,却是搭上了命,耗费3年才拍出来的。

活着已经够艰难了,为什么还要去记录苦难呢。

是为了感谢苦难吗?没有必要。

但如若避不开,逃不掉,至少让它还有价值。

凝视困境,感受疼痛,我们被苦难塑造,也终能落地开花。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