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 大公报

图:关山月一九六三年作品《快马加鞭未下鞍》“关山无限─纪念关山月诞辰105周年作品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以时间为主要线索,以“笔墨当戈”、“漫道寻真”、“江

图:关山月一九六三年作品《快马加鞭未下鞍》

“关山无限─纪念关山月诞辰105周年作品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以时间为主要线索,以“笔墨当戈”、“漫道寻真”、“江山多娇”、“辉光日新”四个主题板块重点呈现关山月艺术生涯中的写生创作,包括抗战画、旅行写生作品等,并以此再现关山月对中国画传统笔墨形式的探索创新。

旅行写生 万里征途

关山月(一九一二至二○○○年)是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画家,也是为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美术教育家。关山月的一生与时代同行,用自己的画笔表现时代和生活,他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彪炳史册,影响深远。展览展出了关山月各时期代表作品及文献资料、创作手稿等百馀件,以此再现其艺术创作的历程和成就。

作为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新国画”主要倡导者高剑父的入室弟子,关山月早在一九三九年就以《渔民之劫》等作品参加了在苏联举行的中国美术展览会。是年秋至一九四○年春,首次于澳门、香港及湛江举办个人抗战画展,并作了远至云贵川以及甘肃、青海等七省区的旅行写生,还临摹了敦煌壁画,奠定了他坚实的绘画造型基础和表现能力。一九四七年出版的《关山月纪游画集》(两辑),可以表明他在青年时期的绘画就已有过人之处。

关山月是将西方写生概念付诸中国画实践的先行者之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于抗战的全面爆发,大批知识分子、艺术家逃亡到西南西北,原本已到澳门的关山月想为抗战尽一分力,所以冒险穿过敌人封锁线偷渡回内地,并开启了自己万里写生的征途。与那些留学西洋的画家不同,“写生”对传统中国画家而言,是放下固有的套路,重返真实世界去解读大自然、感受鲜活人生的勇气与能力。

关山月辗转于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等地写生、开抗战画展,艰苦岁月的磨炼,不仅使他的绘画艺术有了丰厚的积淀,更让他对高剑父所倡导的“新国画”的核心理念有了非常深切的领悟,对艺术的社会价值和艺术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逐渐由认同变成了自觉,成为了他艺术生命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怀着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关山月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描绘新中国建设,反映新时代精神的创作中去。一九四九年,关山月作为香港“人间画会”的成员,参与绘制了表现毛泽东形象的巨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此之前,他的《春耕》参加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举办的“艺术作品展览会”。一九五九年,关山月与傅抱石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作《江山如此多娇》,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作品。此后的每一个时段,关山月都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创作,如七十年代的《绿色长城》、《俏不争春》等。

折衷中西 融会古今

关山月的作品秉承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写实性,以山水画和画梅见长。关山月的艺术风格,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末。这个时期的作品受西方绘画的影响,强调写实性,注重形体刻画,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的构图法和明暗技巧,虽仍以水墨为主,但在描绘场景时采用焦点透视的手法,而不是传统国画的散点透视,现实感强烈。作品有:《拾薪》、《侵略者的下场》、《嘉陵江码头》、《岷江之秋》、《黄河冰封》、《祁连放牧》、《萧邦故居》等。

第二时期: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个时期关山月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新中国的景象。这时的作品仍有很强的写实性,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区色彩,同时加强了笔墨的表现力。作品有:《江山如此多娇》、《疾风知劲草》、《春到雁门》、《俏不争春》、《天山牧歌》等。

第三时期: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古稀之年的关山月仍创作不断,作品在保持写实性的同时,也加入了笔墨、意境等传统中国画的成分。笔触更为老辣奔放,构图更为简洁,画面更为丰富、含蓄。从对“形”的关注升华为对“神”的关注,注重笔墨意趣。这个时期的作品有:《巨榕红棉赞》、《乡土情》、《榕荫曲》、《天香赞》、《碧浪涌南天》、《轻舟已过万重山》、《岭南春色》等。

该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岭南画派纪念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承办,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博物馆等协办。展览举行至十一月二十三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