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怎么叠衣服

最近陪小学生写作业的新闻不断发酵,我赶紧提前跟肯打个预防针:最好现在自己的事儿能自己多做点,别让我一年后也变成一个吼孩子做作业、面目可憎的妈,我不喜欢那样的我,你肯定也

最近陪小学生写作业的新闻不断发酵,我赶紧提前跟肯打个预防针:最好现在自己的事儿能自己多做点,别让我一年后也变成一个吼孩子做作业、面目可憎的妈,我不喜欢那样的我,你肯定也不会喜欢。

本来嘛,做作业就是自己的事儿,还什么事儿都把大人拉上,这不合理啊。小孩子都会说自己的事儿自己做,说得好听,也得做得好看啊。可话说怎样让小孩说到做到呢?

1

瞅准时机、果断放手

亲子之爱,唯一指向分离的爱。

初为人母的我尚对此思索不解,而生活已然给了启示。当我还计划扶着肯开始训练站立时,家人说不妨放手试试,发现他已经完美跳过站立阶段,直接在周岁生日前,完成了第一次直立行走;当我还在亦步亦趋边教边帮他喂饭时,我妈笑我“塞个勺就会吃了,还能吃到鼻子里?”果然给个勺就吃得好好的;第一次分享到伙伴的棒棒糖,为了初尝甜味,自己剥糖纸也不成难事。

这一切都比我预想的早。孩子是什么时候学会这些的?是他天生就会?还是我忽视了他内在的能力?

为什么在我眼中着急放手、不够负责的急性子家长,却像股市中瞅准时机果断出手的行家,还每每中大签?他们深谙此道,令我的脖子微微有些刺痒。

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我终于懂得了把我和他,在人格上真正分离独立,尽量让自己站在他的轨道外,尊重地静观,适度参与他的成长。尽管他还是满脸稚气、粉嫩一团,哪怕我经常也会戏精上身“我娃萌,我娃小,我娃只用做个安静的美少年就很好”,我也不得不承认:孩子的成长有内在驱动力和自己的路线轨迹。就像一株植物,春暖花开时,它周身都会散发生命力,自顾自地生长,并不需要谁的催促或示范提醒。

而明智父母要做的就是,瞅准时机,果断放手。

2

“自己事自己做”先让孩子自己玩

孩子的天职,是玩。

从刚出生,到十几岁的大孩子,玩是最重要的任务,培养专注力靠玩。在玩中倾注了专注力,是孩子做的功。刚出生的小宝宝都能自己做的事,就是玩。

玩都不会自己玩,也太说不过去了吧。自己搭积木,绕串珠,滚球,不必打扰,越不打扰他越开心越专注,需要找你时自会找。

深深记得,1岁多的肯在小桌前搭积木站定40分钟不言不语。等他回过神,仿佛瞥见新大陆一样望着我们(我何曾有这么专注过)。

肯还不太会说话时,有一次被奶奶打扰,他居然指着阳台“奶奶,嗯--”,示意奶奶去阳台,非请勿扰。

每个人内心都有个小世界,当他专注独处时,正是构建完美世界之际,原不须打扰。

像我们夫妻俩既工作又独立带娃的,家务琐碎亲劳,又要优质陪伴,辛苦之余,最奢望的就是孩子能多点独立,别太依赖大人。久而久之,磨合出相处之道。做饭时,他渐渐能自己看会儿书,有问题站厨房门口问一两句;我打盹儿时,会丢给他一本书、一个玩具,让他坐旁边玩,有事儿拍醒我。会自己玩之后,他知道自己也可以玩得很好。

小孩子并不是天生没有专注力,只是经常被大人以各种名义破坏了而已。兴趣所在,专注力就在。

3

可以协助,决不包办

每次幼儿园开家长会,我都觉得我和老师教的养的不是同一个肯。

这厢老师说孩子们早已学会很多事情,那厢很多家长都一脸懵逼再三和老师确认是不是真的。老师笑晕:“其实你们的孩子很奇怪,在学校自己用筷子勺子,一碗饭吃得干干净净,睡起来会叠被子,穿衣穿袜穿鞋,都做得非常好,可是一回到家就不会了。主要原因是家长觉得孩子不会。”

看来,真的有一种不会叫你妈觉得你不行、不会、不能。原来我们如此不了解孩子的内在能力。我暗下决心,绝不能让我所谓的时间表,破坏了孩子内在的能力时间表。我再也不要做包办家长,孩子再小,也有他这个年龄对应可以自主的事,我可以协助,但绝不替代。

上了3年幼儿园了,忘给肯带书包、枕头、胶袋等物品简直是家常便饭(当然这不是故意的)。肯总要生气大闹。有一次,老师说这不是你的事儿么,你还发脾气啊?

他不吭声了,我觉悟了,幽幽然告诉他,妈妈就是个马大哈,你得自己操心点。以后临睡前只提醒下,他一想起我的不靠谱,就麻溜跑去收书包了。偶尔俩人都忘带枕头时,他还淡定安慰我:没事,可以拿衣服叠成枕头,不用返回家拿了。看来这世界对懒妈有优待。

看新闻说杭州小学生午餐不会剥虾、懒得剥虾,我当笑话跟肯讲。一听不会剥虾都上新闻了,他又心虚又心急,说那我们现在就学剥虾吧。剥完虾大出一口气,现在我可不用上新闻了(神逻辑)。

我一看,哟,不赖,看来能学会的事不少啊,那更可以放手了。

4

舍得多用孩子

我妈总说,别舍不得用孩子,小孩子每学会一件事,他自己都会很高兴。

多“用”孩子,既是解放自己,又是培养孩子。

肯上了大班,视野越来越开阔,学的玩的越来越多,每天想做的事一桩又一桩:画画,玩乐高,看绘本,浇花,喂鱼,下楼玩。但经常没有时间观念,东摸西搞、虎头蛇尾。

以前跟着他忙得鸡飞狗跳,经常大半夜了想起来这个还没玩那个还没画。现在我主管督促和检查:你的英语没打卡,你的书快到期了,你的玩具没收拾。

时间观念管理结合他主动提的需求来约束他:吃饭不要磨蹭,耽误你玩的时间和听故事时间,错过XX点我就不讲故事了啊。

于是,现在是出门前总是他提醒我“出门口诀”:衣服裤子毛巾胶带(他),手机钱包钥匙羊城通(我)。地铁转线分分钟拯救路痴妈于紧急时刻:方向反了、要换线了。

强调他是自己事情的第一责任人,是以他为主导去感知事物,感知时间安排和秩序感,希望他自律。并不是要斥责、孤立他。

小孩很烦人的是整天都在找东西。“妈!我的橡皮呢?我的乐高小人呢?昨天明明在这里的!我画的画呢?我的书呢?”不绝于耳。明明自己乱丢,明明我毫无头绪、毫无线索,还要硬着头皮帮他大海捞针。每次我都要被气死,找不到他还急得哭。

气得我唠叨他:与其急得哭,不如自己收、自己记住放哪里最划算,我可以帮你找,但不保证找到,你急也得忍着!

故意让他急了几次,再让收桌子就积极多了。我帮他规定了几处固定放文具、玩具、书本的地方,平时用完归位,有事儿就找那里。后来我发现,oh my god,人家整过的桌面,比我帮他收拾的好多了。

5

会做to习惯做,多参与就好了

眼看着圈友们6、7岁的女儿就能烤蛋糕给家人当早餐了,肯还没做过几样像样的家务呢。于是商量了几项家务给他,叠衣服,收书桌,丢垃圾,按件数折算成每周买蛋挞、面包的费用。想去旅行?那每人一个背包,自己的水、衣物、帽子、食物,都要自己背。

不做全能父母,要适度让孩子“失望”。与幼儿园老师沟通生病忌口、冷热不适,去牛奶店跟店员讲买几瓶牛奶,旅行中问个路,基本上都交给他自己去完成。

讲故事时候我也故意偷懒,我讲2个你自己看1个;故事的道理你也自己想想,我讲的是我主观认为的道理,不一定对;有些知识我也不懂,或许你可以自己去找去想,或者问老师。总之,我们在全情陪伴之余,总会留点“小尾巴”给他收尾,让他自己思考、处理。现在连学叽里呱啦APP上的生词,他都会自己查英语词典了,看得我不由要夸他。捡到有价值点的夸、夸到点上,孩子会得到极大满足和自信。

一切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形成独立的人格。爱孩子,那就从人格上尊重他,即便是个婴儿,他也有独立人格;即便是孩童,他也有精神世界里的认同感、满足感、成就感需要满足。

内在的满足感充足,才是精神上的贵族,这种特权,大人不能剥夺。

童等舱

由几位资深媒体人妈妈共同创建,

倡导有质量的亲子陪伴。

做孩子成长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后台直接回复“我要进群”

与我们一同分享你的育儿经验

----干货回顾----

----奇“货”推荐----

丨丨丨童等舱是个育儿经验的交流分享平台,欢迎小伙伴在公众号给我们留言交流!辣妈奶爸有更多更好玩的东西分享给你们哟,可戳下图扫码了解详情➷

坐上童等舱,忘掉年龄,跟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成长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无论读书还是旅行,我们只要有质量的亲子陪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