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带我去远方旅行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通讯员严莉燕10月15日报道:“我喜欢坐在图书馆里,幻想着化作一枚小小的书签,沉醉在一页页文字里。我爱阅读,阅读的世界最温馨,阅读的世界最美丽,阅读的画面是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通讯员严莉燕10月15日报道:“我喜欢坐在图书馆里,幻想着化作一枚小小的书签,沉醉在一页页文字里。我爱阅读,阅读的世界最温馨,阅读的世界最美丽,阅读的画面是最美的风景。”9岁的小朋友刘恋用声音诠释着阅读之美。今天下午,2017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阅读好声音”全城微朗读大赛颁奖暨展演在同济大学大礼堂举行。展演通过“阅读好声音”百强市民代表介绍自己的阅读体验,朗读名家名作、亲子作品,并邀请专家对朗读与分享进行了点评,推动市民“读好书”和“善读书”,提倡回归深阅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本次颁奖展演围绕“家文化”主题向市民推荐了《爱弥儿》、《孩子你慢慢来》、《上海穿堂风》等百本优秀书目,其中既有“家规、家训、家教、家风”等传统文化篇目,也有“家庭、家乡、家园、家国”等文化传承篇目,经典读物中激荡着家国情怀。少儿组岳思含小朋友是岳飞的35代传人,她推荐朗诵的《岳传》,体现了家风家训的传承;家庭组荣获全国书香之家的王丽娜家庭祖孙三代齐参赛,推荐朗诵的《唐诗三百首》是家中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精神纽带;成人组浦东新区的马争参赛时还是一位准妈妈,她带着肚子里的宝宝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获得阅读好声音的称号,未能来到展演现场的她希望自己未出生的孩子也能和自己一样热爱阅读。

人生有涯,阅读不仅能让我们“穿越”古今、阅览中外,还能看到城市的发展、世界的未来,更能净化心灵,带来丰富的人生体验。《再不远行,就老了》是一位80后的单身女孩写的,她辞掉外企工作独自环游世界,一路上写下50万字旅行心得,引来100多万旅行爱好者互动。嘉定区孙玮是一位上班族,虽然抛不开琐琐碎碎的现实生活,但是他认为“倒不如抛开烦扰的一切,踏上惊喜的‘旅程’!”他在大赛中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他要通过阅读去寻找“诗和远方”、领略更多的异地风采。徐汇区的腾陈烨在展演中推荐了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书中记录了每个星期二他在即将离世的老师莫里的病床边,听他讲课的笔记。观众们在文字中在朗读中共同感受了老师莫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爱的呼唤。

读书可以是一个人的事情,而阅读推广却能成为大家的事情。大赛中,不少阅读组织慕名而来,他们推荐好书、用“好声音”分享好书,他们推广阅读,让更多的人走进书籍的世界,和他们一起阅读。黄浦区音之魅诵读沙龙是一群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朗诵爱好者。“我们还是一群用声音帮助视障人士通过聆听来阅读的志愿者,希望通过朗读传播人间真、善、美。”杨浦区七色花诵读社是一群由老师和孩子组成朗诵团,团队中最小的刚上小学,最老的已年过花甲。他们跨越年龄,亦师亦友,分享好书,分享感悟。如今队伍越来越庞大,甚至吸引了其它区的孩子和老师的参与。展演中60岁的彭老师带着几位孩子分享了《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他们希望告诉大家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才有希望。

本次大赛由中共杨浦区委宣传部、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主办,杨浦区文化局、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等单位承办、杨浦区图书馆等单位协办。近年来,杨浦区着力打造书香杨浦,“阅读好声音”、“我的小书房”、“书香下午茶”等阅读品牌推广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全民阅读中来。2015年以来,杨浦区连续三年举办“阅读好声音”。今年的比赛升级为2017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五大市级赛事之一,参赛音频超过4000部,参赛人群超过9000人,参赛选手既有牙牙学语的孩童,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上海市朗诵协会理事王一帆认为,这个大赛没有门槛,每个人都可以来到这个舞台上分享自己喜欢的好书,分享感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