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景区如何做好研学旅行

1日下午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高峰论坛在黄石兰博基尼酒店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地矿科普与绿色发展”为主题进行专题报告及互动交流副市长吴之凌在论坛上致辞

1日下午

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高峰论坛

在黄石兰博基尼酒店举行

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地矿科普与绿色发展”为主题

进行专题报告及互动交流

副市长吴之凌在论坛上致辞。吴之凌介绍说,黄石已发现的矿产有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4大类,计7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37种。黄石矿物晶体和观赏石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阔。近年来,黄石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习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地矿资源优势,高举地矿科普大旗,全力打造以地矿科普引领创新转型发展的黄石模式,努力建设“中国科普胜地,世界地矿名城”。

地球上有哪些宝藏?怎样充分发挥其价值?黄石矿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如何更好地发展黄石地学科普游?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作了精彩讲解。

随后,部分专家学者还围绕地矿科普与经济社会发展、地矿科普未来的发展前景、关于黄石进一步做好地矿科普有何好的建议这三个议题展开了讨论与互动。

下面,跟随小布一起来看看

专家们是怎样说的吧!

大力普及地球科学 充分发挥宝藏价值

刘嘉麒

中科院院士

地球科学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社会建设的各项重大工程都要靠地球科学支撑,地球科学为全人类谋福祉,人人都需要。弘扬石文化,充分发挥宝藏的价值,每件石品,都是一部书、一部档案、一部历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化石文化也将提升一个新的高度,要加强研究和创新,开发新产品,努力提升它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和应用价值,使无声之石变得生机勃勃,成为无价之宝;同时也要发挥它的经济效益。

黄石是中国矿业的摇篮,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矿城,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历史悠久,铜绿山铜矿、大冶铁矿、华新水泥、汉冶萍煤矿等许多矿床遗址驰名中外,展示了中华民族自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到现代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矿业发展,体现了德、英、日、加、美等多国早期采矿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是探究中国乃至世界矿业发展史的胜地,也是进行矿业知识普及的广阔课堂。要使古老的矿城焕发青春,必须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措施,努力创新。精诚所至,山石为开。创新就能开发出一片新天地。

发挥黄石地质文化优势 打造科普研学旅游基地

陈安泽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分会副会长

黄石是全国最先举办地矿科普的地级市,在全国已产生了良好影响。黄石地矿资源极为丰富,在中国人类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可以说黄石矿业引领了中华民族3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

黄石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地质公园(包含矿山公园),这为开展地矿科普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减少,转型经济发展已成为黄石的新方向。为了使黄石地学科普做得更好,使黄石经济走向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议利用黄石地矿及矿业地质文化优势,打造一批地学科普研学旅游基地。在三年至五年时间内,每个县、区都建成一处省级地质公园,争取申报成功两处国家地质公园、三处国家矿山公园,使黄石成为地质公园市。

市教育、科协、国土、旅游部门要紧密合作,遵照11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发旅行意见》把中小学生地学科普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起来。市内有地学专业的高校要设立“旅游地学”专业。把黄石地矿科普博览会培育成东方世界矿物会展中心,把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当作地矿科普基地来打造。

重视岩石矿物研究 推广科普地矿知识

莫宣学

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岩石矿物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对岩石矿物的研究,保证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能源的需求。我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必须有充分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保障。而岩石、矿物本身可以说就是矿产。岩石与矿产、能源资源有密切时间、空间乃至成因联系,岩石学研究就是寻找矿产和能源资源的基础与前提。

我国当前急需铜、铬等大宗矿产,对新能源矿产和新型非金属矿产等都有大量的需求,这进一步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对岩石矿物的研究,对地矿知识的科普与推广工作也要更加大力地展开。

在黄石矿博园,展览了很多令人惊叹的、非常漂亮的晶体、岩石,这些岩石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大自然之美。重视岩石矿物的研究,就能够发现更美丽的石头,把这些美石带到人们的生活中,让大家共同欣赏,提高社会文明的效果。

同时,岩石是揭示地球深部的“探针”和记录地球运动的“无字天书”,更多地了解岩石,就能够更多地探寻地球奥秘、掌握地球规律,更好地为人类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减灾的需求服务。

生活不同领域的恐龙 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性

Cristiano dal Sasso

意大利米兰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

CristianodalSasso于1992年鉴定了意大利发现的第一类恐龙--棒爪龙,当时一些杂志给这只化石恐龙起了一个小名叫“Ciro”,是一个常见的那不勒斯名称。1998年,棒爪龙登上了《自然》杂志的封面。

棒爪龙被分类在兽脚亚目的虚骨龙类。由于只有幼体的骨骸被发现,不能将其做出进一步的分类。经过漫长及不顺利的验证,棒爪龙被发现保存了其化石化的内脏,故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脊椎动物发现之一。此外,棒爪龙被认为是生活在浅礁湖的地带,因为这些地带的水体多是缺氧的,才可以将它的化石保存得如此完好。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其中四川、内蒙、新疆、甘肃、宁夏、黑龙江、山东、河南、云南、广东等省区发现恐龙骨骼及恐龙蛋化石非常丰富。

通过对中国与意大利两国发掘的恐龙化石外形进行细致对比,包括头骨、腿骨、关节、牙齿等各方面细节,从而推测出生活在这两个不同地域的恐龙,因自然环境的影响,会在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有着不同。

中国珠宝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郭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副院长、

中国科协科学传播学科首席专家

珠宝行业的发展,受到经济环境、消费能力、消费意识、消费欲望、产业能力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近几年来,中国珠宝行业的零售额年复合增速维持在15%以上,经过了2008年至2013年的高速发展,自2014年起,国内珠宝行业的发展逐渐进入了停滞期。2016年,国内的珠宝零售市场销售总额达到了5250亿元,但黄金消费量和黄金首饰用量都呈现同比下降,消费者的黄金购买诉求明显转向保值目的。

我国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首饰品类依次为戒指、项链、耳环、手镯、手链,与现在年轻人购买结婚首饰的品类一致,尤其是国内结婚钻饰的市场规模,从2009年至2016年,一直持续上升,到2016年,已有370亿元的市场规模。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消费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中国珠宝行业正逐渐进入黄金发展期,今后一段时间内,珠宝行业的市场调整期仍将长期持续,未来珠宝消费态势将会向高端定制、小众定制、规模定制稳步发展,珠宝行业全渠道模式不断完善,个性化消费趋势也会更加明显。

实景体验将为博物馆带来新生

Paul Bernhard

休斯顿自然科学博物馆副馆长

触摸屏幕,感知无处不在的海量内容与数据,这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已经是相当熟悉的一种参观体验。如今的博物馆参观者们越来越多地喜欢更为复杂先进的技术,正是因为如此,面对未来,自然地质博物馆所需要做的就是为参观者们营造出他们在家里所不能体验出来的自然环境与参观活动。

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威斯能源馆”从原先的8500平方英尺扩大成为一个大小差不多如同一个足球场大的展馆,扩展的能源厅,加入了重新设计的全新展品,这使得它的技术领先于世界上任何一处的能源科学展示。进入威斯能源馆,游客走出电梯后,可以看到一个代表休斯顿地区的2500平方英尺的三维景观,通过邀请参观客人在展厅里进入一个模拟岛屿,对太阳能、风能进行模拟勘探,设身处地了解可再生能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实景体验并不虚妄,对于我们来说也并不是遥不可及。只有将展品与实景增强技术相结合,才可以为我们的博物馆带来新生。

运用先进技术让化石活起来

王章俊

中国地质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科协首席专家

中国不仅是古生物大国,而且也是古生物强国。在古生物研究方面,有诸多世界第一,包括地球上出现的第一条鱼、第一个有颌的脊椎动物、第一个长毛会飞的恐龙、第一只出现的真正的鸟儿、第一朵花等。

在过去,一般会把科普当作事业来做,难以做强做大。如今,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要抓住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因此,必须要走科普产业化的道路。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VR、AR、MR等,让化石活起来。每一个化石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要采用不同的形式让人们走近化石、认识化石,让化石活起来,让化石告诉我们生命的进化历程,地球的变迁历史以及文明的起始原点。

同时,要实施科普产业化,就要树立大文化、大旅游、大科普、大出版的理念,坚持内容为王。这就要求要策划研制出人们满意的、喜欢的、青睐的地矿科普产品,包括图书、影视、游戏、展览等,从而让大家享受更高端、更个性化的地矿科普产品。

来源 | 黄石日报

黄石发布

就差你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