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

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有哪些
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广东省、重庆市、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试点工作要求:(一)试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

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

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有哪些

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广东省、重庆市、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试点工作要求:(一)试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遴选本省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地区及学校,及时了解情况,加强指导检查,定期进行评估。

要与我司委托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学旅行课题组密切配合,做好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

(二)试点地区和学校要把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纳入学校课程计划,要从运行模式、内容设计、活动流程、条件保障、责任主体、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活动总结及评价等方面认真规划,制定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经验。

(三)要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研学旅行活动意义,逐步引导大众转变教育观念,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研学旅行活动,要及时收集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情况,宣传介绍试点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做好示范引导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

2016.11.30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证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2017.1.10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2017.8.22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2017.9.25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已经确立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2017.11.20教育部发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正式官方公示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大力支持研学旅行,近年来发布多项重要文件,要求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研学旅程,创造更安全的研学环境。

研学旅行正当时!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于2016.11.30发布)解读: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2、《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国家旅游局于2017.1.10发布)解读:《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是国家旅游局针对研学旅行实施做出的权威性的规范文件,其中对人员配置、产品分类、服务改进、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研学旅行机构或学校可以针对此文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

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于2017.8.22发布)解读:《指南》主要明确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以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研学旅行实施过程中,校外机构应与学校的通力协作,已达学校教育目标,这是尤为重要的。

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于2017.9.25)解读: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7.11.20)解读:文件大致明确了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和营地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研学旅行及营地教育从业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有什么意义?

(一)补充现实所需内容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新事物令人目不暇接,课本上的知识更多呈现前人的知识理论经验,无法与现实日新月异的事物有效衔接。

因此,行知达研学旅行便成为弥补这一缺陷有效手段。

研学旅行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可设计空间大,可紧跟时代发展加强活动内容设计,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多样化多渠道多方面地吸收知识,补充课本内容的不足。

(二)延展未来必备内容 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待人接物、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能力也是必备的素质。

行知达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升处事能力的机会,旅行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处理与其他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挑战,让学生在困难面前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学生与同学协作配合面对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能力。

这些都是课堂所不能触及的方面,研学旅行将成为帮助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因此,建立中小学研学旅行体系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研学旅行应该学什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的渠道和载体。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以及家长,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要动员社会广泛的资源,包括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祖国大好河山、工厂、农村、企业、学校等,都可以作为研学旅行的基地,让学生去看、去体会、去感悟。

第三,形成一个研学旅行基地的网络,每个基地的课程资源、特点、接待条件等都上网,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首先鼓励就近搞研学旅行,根据年龄的不同特点可以搞跨区域的研学旅行。

第四,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

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文化的内涵、革命的精神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

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讲解员的培训,要体现这份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要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爱听、听得懂和听得进去。

...

国家为什么要采取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意见》提出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意见》提出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

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

同时,国务院将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并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

...

中小学研学旅行哪个城市好?

新东方中小学研学旅行公益营会带孩子去香港太平山顶,鸟瞰壮丽海港,享受璀璨市景,悠闲的感受香港当地生活文化。

还通过比照英美、香港好的公益项目剖析、谈讨,启发孩子进行头脑风暴。

在导师辅导完成之后的活动策划方案。

之后瞻仰上海电视台的内部具体运作,领略权威媒体的运作流程,开阔国际视野。

中小学生年龄偏小,不适合难度过大,距离过远的游学旅行。

新东方中小学研学旅行香港户外营、公益营可以让孩子在玩的经过里相互教育、相互鼓励、相互进步,体味帮助别人的快乐,达到成长的目的。

因此香港是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最佳选择。

...

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参加研学旅行?

研学的本质,是通过关注和利用学生观念的丰富性,借助学生对“旅行”、“研学”的热爱和乐于分享的状态,鼓励学生整理观念,并建立起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一致性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生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聚焦于思考力的研学,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质量、催化孩子优秀品格、反哺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个两岸学生的“领袖思考力”研学走读很不错,孩子回来进步很大。

“领袖思考力”研学走读...

研学旅行怎么写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例文:金秋十月,秋高气爽。

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和充分准备后,我校决定组织八年级部分学生于10月19日到杨凌农林博览园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早上7点,所有的学生早早的来到学校教学楼前集合,登上了开往杨凌农林博览园的旅游大巴车。

一路上学生欢声笑语,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怀着好奇的心情,对农博园充满了向往之情。

虽然已强调纪律与安全,但第一次带学生出来,我还是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们第一站到达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无土栽培区)。

一下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虽已十月,但大棚内仍百花争艳,让人赏心悦目。

园区引进种植国内外优质瓜果蔬菜、名优花卉新品质,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

先进的设施,先进的种植技术,让我们领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

对农业示范园的参观,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感受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与众不同,受益匪浅。

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进行参观,他们认真听讲并不时拍照、做笔记。

看到学生的表现,我的心稍稍放松。

第二站我们到了杨凌农林科技大学博览院。

这里是农业主题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同时也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

园内建设有昆虫馆,蝴蝶园,中国农业史馆,植物馆,动物馆,土壤馆,种植资源圃等各式博物馆。

走进博览园,感觉就是进入了生物世界的大观园,各式动植物标本,活体,配上色彩明快的解说展版,现代的声光电展示技术,令人留连于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让人大开眼界。

的确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学生兴趣极高,围着讲解员不停地问,不停地做着记录,没有我所担心的混乱,没有任何学生脱离集体,秩序井然。

午餐期间,由于部分学生把书包放在车上,没有午餐,好多学生主动把自己的午餐分给那些没带午餐的学生,没有了斤斤计较,没有了是是非非,他们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在此刻充分体现出来了。

吃完午餐后,他们都能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内,班干部又及时将学生组织起来做游戏,做到了散而不乱。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我们十一组的同学们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文明出行,在公众场合不喧哗,安静有序,做到心中有学校、心中有集体。

在遇到困难,他们能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关键时刻表现出了秦陵中学学生的文明素养。

所到之处,同学们不断做记录、仔细询问导游关于考察点的文化知识。

特别是班干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随时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无法处理的及时汇报老师,出进景点清点人数,保障了此次活动的秩序及安全。

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行程中,同学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吃苦耐劳,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

达到了“研学旅行”的目的,即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培养、锻炼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班主任,我也积累了不少校外活动的经验。

与金秋同行,收获的不仅是精神的财富,还有人生的一份沉稳与厚重。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被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了吗?

日前,四川省多部门联合发文,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报道称,日前四川省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

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意见要求四川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明确研学旅行的意义、时间、内容、行程等安排,并提前告知师生和家长。

研学旅行一般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开展。

学校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尽量错开旅游高峰。

要求四川各地结合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组织国外研学旅行活动。

...

研学旅行的国家政策及相关文件有哪些?

展开全部 2016.11.30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认证了研学旅 行的重要性; 2017.1.10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详细提出研学旅行的安全性问题; 2017.8.22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 2017.9.25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已经确立纳入学校教育学分系统; 2017.11.20教育部发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正式 官方公示了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国家大力支持研学旅行,近年来发布多项重要文件,要求为学 生创造更丰富的研学旅程,创造更安全的研学环境。

研学旅行正当时!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于2016.11.30发布) 解读: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 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 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2、《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国家旅游局于2017.1.10发布) 解读: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是国家旅游局针对研学旅行实施做出的权威性的规范文件,其中对人员 配置、产品分类、服务改进、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研学旅行机构或学校可以针对此文 件查漏补缺,及时调整。

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部于2017.8.22发布) 解读: 《指南》主要明确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以推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研学旅行实施 过程中,校外机构应与学校的通力协作,已达学校教育目标,这是尤为重要的。

4、《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于2017.9.25) 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17.11.20) 解读: 文件大致明确了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和营地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对研学旅行及营地教育从业 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