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假日的旅行小提琴独奏

阅读题 灵魂的倾诉 听帕尔曼小提琴独奏参考答案
灵魂的倾诉--听帕尔曼小提琴独奏 那枝纤巧的琴弓,似乎是不经意地落到了琴弦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用语言简直难以描述。美妙

假日的旅行小提琴独奏

阅读题 灵魂的倾诉 听帕尔曼小提琴独奏参考答案

灵魂的倾诉--听帕尔曼小提琴独奏 那枝纤巧的琴弓,似乎是不经意地落到了琴弦上。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用语言简直难以描述。

美妙的旋律,就产生在弓弦之间,它们如同奔濯的流水,如同飘忽的烟雾,如同隐藏在密林深处鸣唱的云雀,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徐缓,时而急促,时而嘹亮,时而轻幽......此刻,世界上没有任何声音能淹没它们的回旋和,鸣响,辽阔的空间被它们占据了,仿佛所有一切,都在它们的回旋和鸣响中颤动,甚至融化。

他坐在椅子上,脚下放着他的手杖。

可此时此刻,他却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由最敏捷的人。

他闭上了眼睛,可他却像一个兴致勃勃的旅行家,引导着我走进风光绮丽的花园,让我面对着美妙绝伦的风景惊叹。

他什么也没有说,可他却把人世间最曲折最优美的故事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的心灵为之震颤...... 琴声在寂静的黑暗中飘飞旋绕,不绝如缕。

我沉浸在这神奇的旋律中,犹如徜徉于山林,漫步于海滩,犹如迎着清新刚健的风走向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我不知道即将在我面前展现的又将是什么景象,兴奋的期待使我激动不安...... 陶醉在他的琴声中时,琴声却仿佛已经消失,幽冥之中,我分明面对着一个真挚而忧伤的灵魂,他正将他深沉的欢乐和痛苦和盘托出,使我无法不为之动容。

这是灵魂的倾诉!记得不久前看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故事结尾处,辛德勒和一大群被他拯救的犹太人告别,当时的场景很像在舞台上演话剧,辛德勒有大段的台词,重复着伤感而动情的话,但观众没有一个觉得假,泪水情不自禁地从很多人的眼睛里流出来。

这场戏的背景,是一把小提琴如泣如诉的独奏。

辛德勒说了些什么,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淡漠,然而那把小提琴的倾诉,却在我的心中深深地留下了印记,想起它,心弦便会随之颤抖。

这正是帕尔曼的琴声,是发自他灵魂深处的声音。

我想,他懂得生和死之间的深刻涵义,懂得生命的珍贵。

他把这一切,传达给了手中的小提琴,又由小提琴传达给了世界。

他手中这把意大利小提琴,已经在这个世界上鸣响了数百年。

这把小提琴真是值得庆幸,能遇到这样一位天才的主人。

在帕尔曼的手中,它变成了一艘神奇的船,载着一个对世界和人生充满挚爱的灵魂,自由自在地飞翔漫游,使所有 能看到它飞行的人,都为之陶醉,为之惊叹灵魂的多姿,惊叹艺术的神奇。

1994年11月24日深夜听音乐会归来于四步斋 把这个弄给他们看...

莫扎特的所有小提琴曲名?

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MOZART: Violin Sonatas莫扎特为小提琴和钢琴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有编号的共36首:第一号C大调,K6,作于1764年。

第二号D大调,K7,作于1764年。

第三号降B大调,K8,作于1764年。

第四号G大调,K9,作于1764年。

第五号降B大调,K10,作于1764年。

第六号G大调,K11,作于1764年。

第七号A大调,K12,作于1764年。

第八号F大调,K13,作于1764年。

第九号C大调,K14,作于1764年。

第十号降B大调,K15,作于1764年。

第十一号降E大调,K26,作于1766年。

第十二号G大调,K27,作于1766年。

第十二号C大调,K28,作于1766年。

第十四号D大调,K29,作于1766年。

第十五号F大调,K30,作于1766年。

第十六号降B大调,K37,作于1766年。

第十七号C大调,K296,作于1778年。

第十八号G大调,K301/293a,作于1778年。

第十九号降E大调,K302/293b,作于1778年。

第二十号C大调,K303/293c,作于1778年。

第二十一号E小调,K304/300c,作于1778年。

第二十二号A大调,K305/293d,作于1778年。

第二十三号D大调,K306/300i,作于1778年。

第二十四号F大调,K376/374d,作于1781年。

第二十五号F大调,K377/374e,作于1781年。

第二十六号降B大调, K378/317d,作于1779或1781年。

第二十七号G大调,K379/373a,作于1781年。

第二十八号降E大调,K380/374f,作于1781年。

第二十九号A大调,K402/385e,作于1782年。

第三十号C大调,即K403/385c,作于1782年。

第三十一号C大调(改编自《C大调行板与小快板》),K404/385d,大约作于1785-1790年间。

第三十二号降B大调,K454,作于1784年。

第三十三号降E大调,K481,作于1785年。

第三十四号降B大调,未完成,作曲年代不详。

第三十五号A大调,K526,作于1787年。

第三十六号F大调,K547,作于1788年。

另有未列入编号的早期作品2首:C大调,K46d,作于1768年;F大调,K46e,作于1768年。

另有未完成的奏鸣曲乐章:1.A大调,KAnh48/480a/385e,大约作于1784年。

2.降B大调,K372,作于1781年。

3.C小调,K396/385f,约作十1782年。

4.G大调,KAnh47/546a,约作于1790-1791年。

5.降B大调,KAnh42/375b,约作于1782-1783年。

6.降B大调,KAnh43/375c,约作于1782年。

莫扎特《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变奏曲》有:G大调,为《牧羊女切里梅妮》(Labergere Celimene)主题而作的12段变奏曲,K359/374d,作于781年,梢快板,主题为三段体。

其版本可选:1.阿卡尔多与卡宁诺演奏版,Nuova,CD编号6742。

这张唱片上还收有莫扎特的《第二十号小提琴奏鸣曲》和《G小调变奏曲》(K.360)。

2.祖克曼与尼克鲁演奏版,RCA,CD编号RD60740。

这张唱片上另有莫扎特的第十三、二十、三十二号小提琴奏鸣曲;G小调,为《在泉旁》(Helas jai Perdu mon amant)主题而作的6段变奏曲,K360/374b,作于1781年;小行板,主题为西西里风格。

莫扎特:弦乐三重奏、二重奏MOZART: String Trios & Duos莫扎特创作的弦乐三重奏包括:1.为弦乐三重奏而作的三重奏鸣曲,降B大调,K266,作于1777年。

2.为弦乐三重奏而作的《6首前奏曲与赋格》(第一号D小调,第二号G小调,第三号F大调,第四号F大调,第五号降E大调,第六号F小调),K404a,作于1782年。

3.为弦乐三重奏而作的《降E大调嬉游曲》,K563,作于1788年。

而弦乐二重奏包括:1.《G大调二重奏》,K423,作于1783年。

2.《降B大调二重奏》,K424,作于1783年。

莫扎特:降E大调嬉游曲MOZART: Vertimento in E Flat这首为弦乐三重奏而作的《降F大调嬉游曲》,K563,作于1788年,共包括6个乐章:1.快板,2.柔板,3.小步舞曲、小快板、三重奏,4.行板,5.小步舞曲、小快板、三重奏,6.快板。

其 莫扎特:为小提琴、中提琴而作的G大调二重奏MOZART: Duo for Violin and Viola in G这首二重奏,K423,作于1783年。

共3个乐章:1.行板,G大调,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在开头以下行音阶开始,经过部与第一主题相似,转入D大调后小提琴先以弱音呈示第二主题,中提琴接替。

呈示部结尾以强有力的16分音符分散和弦始。

发展部开始采用新素材,不久出现分散和弦与音阶组合,开始严格的卡农,从D大调发展到G小调,再回主调。

再现部反复呈示部。

2.慢板,C大调,自由形式。

开头的装饰主题先由小提琴呈示,中提琴接替后交换,经中提琴16分音符模进,小提琴细致的装饰,再回主调,在中提琴和弦伴奏下,呈现结尾主题。

3.回旋曲,快板,G大调。

主题先由小提琴呈示,中提琴反复,第一插句为D大调,第二插句由E小调与E大调两部分组成,严格的卡农。

最后以反附点下行进入回旋主题而通往结尾。

莫扎特:为小提琴、中提琴而作的降B大调二重奏MOZART: Duo for Violin and Viola in B Flat这首二重奏,降B大调,K424,作于1783年。

共3个乐章:1.序奏慢板,降B大调,转主部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由小提琴奏出后,经过句中有复弦奏法轻快的连奏,加入颤音、附点与分散和弦。

转入F大调后,第二主题先由小...

小提琴大师都有哪几位 真正意义上的大师 历史上

展开全部 帕格尼尼(Pagenini 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1880),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

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 西元1875年2月2日生於维也纳,1962年1月29日死於纽约,是著名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

以下是他们的具体简介帕格尼尼(Pagenini 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

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亚那。

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

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亚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

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

同时他还学习作曲。

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

11岁,在热亚那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

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

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

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

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

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

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

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

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

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

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

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

帕格尼尼的父亲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岁时就开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后来又让他师从小提琴家塞尔维托·科斯塔学习。

帕格尼尼8岁时便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并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尔的协奏曲。

9岁加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

11岁就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

12岁时把《卡马尼奥拉》改编成变奏曲并登台演奏,一举成功,轰动了舆论界。

随后又赴帕尔玛,师从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罗拉和指挥家帕埃尔学习。

返乡后,每天大约用12个小时练习自己的作品。

13岁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

1797年之后,他的琴声又遍及法、奥、德、英、捷克等国。

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师罗拉跳下病榻,自愧无颜为师。

法国著名小提琴家罗多尔夫·克罗采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为他惊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记中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

为此,人们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作“恶魔的演奏”。

帕格尼尼开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为名震欧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

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丰富,情绪激奋,如痴如醉,引人入迷。

他常在音乐会上才华横溢地即兴演奏。

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

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几乎慑服了欧洲所有的艺术家,如文学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梅涅、大仲马,音乐大师肖邦、舒曼、李斯特等,听过他的演奏无不为之激动不已。

他对肖邦、柏辽兹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柏辽兹还应帕格尼尼之邀写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献给他。

而帕格尼尼虽从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够辉煌),但仍然慷慨地增送给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柏辽兹2万法郎。

他去世10年后,人们才将他的作品编辑出版,总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杰出,其中《二十四首随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改编成钢琴曲;12首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其中6首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钟声》)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点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两个乐章遥相呼应,精彩迷人,无愧于它的标题《钟声》。

作品1851年刚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将它改编为同名钢琴练习曲。

原作与改编曲双双传于后世,至今仍是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

他还创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种室内乐作品等。

一、独弦操圣手 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传奇式的人物,他创作和演奏过不少小提琴"独弦操"。

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议的绝技,...

日本小提琴王子五岛龙来沪演奏哪些曲目?

展开全部 偶像级高颜值,哈佛大学物理系毕业,空手道黑带三段,日裔小提琴家五岛龙在音乐之外,还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

6月16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五岛龙带来了一台法兰西音乐专场,除了肖松《音诗》、圣桑《d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他还首次在音乐会上奏响了德彪西的传世名作《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这还是五岛龙第一次以主题的形式开音乐会,“浪漫法兰西”也是他专门为上海观众设计的,“法国作曲家的印象主义风格很梦幻,这场音乐会就像调色盘,而我是画家。

” 谈及为何要将肖松、圣桑、德彪西共置一台,五岛龙解释,“所有作曲家之间都有关联,去观察他们各自在体裁上的特点,他们互相之间的演变是很有意思的。

” 在他眼里,德彪西的音乐总是充满了试验性,肖松有一种空前绝后的情感深度,而圣桑在作曲的掌握上更为传统。

圣桑是五岛龙接触的第一位作曲家,他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小提琴的华丽技巧得以充分展示,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极高。

不少小提琴名家都演绎过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五岛龙大都听过,却从未想过要模仿它们,“对我来说,这部名作是可以任由演奏者发挥的。

我会放开来演,以随时迸发的灵感来演奏它,让音乐自由地流淌出来。

” 音乐会上,五岛龙还首次演奏了德彪西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是德彪西极富盛名的作品,这首朦胧而恬静的抒情歌曲曾被改编成许多版本,海鸥、海风、春天,每次听到《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五岛龙总感觉自己能闻到海风,看见春天,每次看到莫奈的《漫步在普韦尔海崖边》,他就很想听这首曲子。

“法国音乐是很复杂的,你要想从整体上理解这种氛围,必须沉浸在那个时代的写作、历史和各种艺术作品中。

”谈及如何抓住法国音乐的气质和特点,五岛龙笑说,他会去一些城市旅行,体验当地人的美食和文化,从中感受“法国味”。

很多小提琴家都把琴当作自己的“情人”,五岛龙手里有一把史特拉瓦里名琴“朱庇特”。

六年前,日本音乐基金会把琴借给了他,然而他和琴的缘分远不止六年,因为他的姐姐、日本国宝级小提琴家宓多里也拉过这把琴。

对五岛龙来说,“朱庇特”好比兄弟和队友,“我以前认为,琴拉得越久,越来越会是‘我的声音’。

然而,这把琴的质感很独特,带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音乐。

人与琴会互相影响,我们是一个整体,一同探索各种有趣的音乐。

” 来源:凤凰网

求一首曲子名。

很欢快,像是节日里一样,是用小提琴拉的

用皮鞋演奏的帕格尼尼 意大利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最擅长演奏旋律复杂多变的乐曲,他高深的琴技很受爱好古典音乐者的欣赏。

有天晚上,帕格尼尼举行音乐演奏会,有位听众听了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之后,以为他的小提琴是一具魔琴,便要求一看。

帕格尼尼立即答应了。

那人看看小提琴,跟一般的琴没什么两样,心里觉得很希奇。

帕格尼看出他的心事,便笑着说:“你觉得希奇是不?老实告诉你,随便什么东西,只要上面有弦,我都能拉出美妙的声音。

”那人便问:“皮鞋也可以吗?” 帕格尼尼回答:“当然可以。

”于是那人马上脱下皮鞋,递给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接过皮鞋,在上面钉了几根钉子,又装上几根弦,预备就绪,便拉了起来。

说也希奇,皮鞋在他手上,演奏起来竟跟小提琴差不多,不知情的人,在听了这个美妙的旋律之后,还以为是用小提琴拉的呢! 独弦操圣手 帕格尼尼是一传奇式的人物,他创作和演奏过不少小提琴“独弦**在g弦上的不可思议的绝技,据说是在监狱里练就的:谣传他曾因杀死情人而坐牢,看守准许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为消遣从而造就了他的g弦绝技。

但不论谣传是否可信,帕格尼尼确实在这根g弦上练出了真功夫。

1805年3月,拿破仑的姊妹卢卡和皮翁博公主埃丽萨·巴切科契请他到她的宫廷里当乐长,每两星期在宫廷音乐会上演奏一次。

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经,常常不等他演毕就离席,但还是十分欣赏他天才的创造力,经常鼓励他发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当时有一个贵妇人和他相恋,要求他写一首只用两根弦演奏的《爱情场面》。

他就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爱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热情的回答;最后,g弦和e弦上的双音结合成爱情的二重唱。

贵妇人听了他的演奏大为感动。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转的语气对他说:“你刚才演奏了在两根弦上无与伦比的东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发挥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应试试看。

几星期后,他果然写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军队奏鸣曲(作品31号),标题是《拿破仑》。

8月,在广大宫廷听众之前演奏了这个作品。

他后来所作的《玛丽路易丝奏鸣曲》(作品65号)、《宣叙调和三首咏叹调的变奏曲》等,也都是专用g弦演奏的“独弦操”。

探索吉它艺术 帕格尼尼这个名字,总是与小提琴有着不解之缘。

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诣,则鲜为人知。

事实上,帕格尼尼不但会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称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

帕格尼尼为了潜心研究吉它,曾放弃了公开的小提琴演奏活动达数年之久。

欧洲的古典吉它艺术在十八世纪曾盛极一时,这与当时的几位吉它艺术家如索尔、阿瓜多、朱里亚尼的努力倡导是分不开的。

这几位杰出人物作古之后,欧洲古典吉它艺术一时趋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得以复兴。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时代,正是古典吉它艺术处于低潮之时。

他将许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机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强了小提琴的表现力。

帕格尼尼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也留下不少吉它曲,都堪称艺术精品。

有趣的是,他的小提琴曲几乎都以技巧艰深而著称,但他的吉它曲却很少有“炫技之作”,大多平易而优美。

帕格尼尼是吉它艺术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留下了几首堪称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在吉它艺术处于低潮之时对吉它艺术苦心扶植,为吉它艺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复兴,做出了与日月同辉的贡献。

帕格尼尼,19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天才,一个充满争议的音乐巨星。

他精湛绝伦的琴技常常令观众如醉如狂,但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以及种种绯闻使他的人生犹如一个传奇,以致人们发出他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的疑问。

本书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笔触,再现了帕格尼尼生活和艺术中的点点滴滴,其情节起伏就像观赏西区柯克的悬疑电影,引人入胜。

爱情与赌徒 1802至1805这几年间,关于帕格尼尼停留过的地方,没有任何确切的事实、文献资料或第三证人可资证明。

所有想要填补这段空白的研究都有缺陷,最后都失败了。

然而,还是有许多未经证实的说法流传着:“一段爱情奇遇诱使他来到某位美女隐秘的城堡中,他坠入她的情网,以音乐歌咏着她的美色和爱情的喜悦。

”“她在比萨附近有座城堡,是位令人着迷的吉他演奏家。

”“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真正的爱情,她让他变得温柔害羞。

这段爱情使他迷恋,他感觉置身在另一个世界中,两人被深深攫获了。

因此他自然觉得,他们两人必须消失一段时间,在荒僻的地方藏匿并保护他们的爱情。

” 唯一可靠的传记(GeraldinedeCourcy,1957)质疑这段浪漫传奇的真实性,但作者也没有提出任何可资反驳的依据。

他认为帕格尼尼可能避开了所有的义务,好不受任何干扰,让自己的小提琴琴艺能够更臻完善。

但是没有一本帕格尼尼生平的传记否认过他早年沉迷于赌博的事实。

“有些晚上,他在赌博中输掉好几场音乐会的收入。

”帕格尼尼自己也承认:“我经常一个晚上就输掉几场音乐会的成果,”但这句话还有下文,“……常常看着自己因为漫不经心而变得窘迫尴尬,只有我自己的技艺才能不断救我于脱困。

” 当然,有一...

有哪些好的小提琴家

蒂博(1880-1953),法国小提琴家,他与科尔托、卡 萨尔斯组成的室内乐团,被称赞为“黄金三重奏团” ,是本世纪最高水平的室内乐团。

海菲兹(1901-1987),犹太血统美籍俄国小提琴家, 6岁即在音乐会上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 ,对这位演出行程式50万海里的伟大小提琴家的普 遍评论是:海菲兹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把炽热的情 感与深邃的智慧熔于一炉,为候控制得恰到好处;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性做到的,他都能做到,并且做得 出类拨萃、不同一般。

他对弓子压力很大,发出宏亮 的声音,左手的力的揉弦带来辉煌的辉煌音色。

他的 演奏表情深刻,强弱对比出神入化;风格朴实优美, 销量已超过300万张。

他改编过150首小提琴作 品。

最近,rca将海菲兹的全部录音制成cd,全集共 46辑65张cd。

米尔斯坦(1904- ),美籍俄国小提琴家,他的演奏 给人一种严峻的感觉和高贵的气质,技巧极为出色, 跳弓轻巧精确,音色美妙精致、优美,他的精湛技艺 和优美风格使他挤身于当代名家之列。

d·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前苏联小提琴家,他 的演奏技术精湛,风格朴素高尚,表情深刻,气魄豪 放,音色温暖感人,被公认为当代最卓越的小提琴家 之一。

梅纽因(1916- ),犹太血统的美国小提家、指挥家 、国际音乐活动家,1969年起,三次连任国际音乐家理 事会主席。

演奏技巧高超、感情丰富、音色清澈甜美,具有非常迷人的魅力。

谢林(1918- ),墨西哥籍波兰小提琴家。

他的演奏优 美雅致,风格高尚,音色优美,能很好的表达原著的思 想感情,被认为是一位很敏感、很有修养的艺术家。

他录制的6首无伴奏以巴赫奏鸣曲是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录音。

里奇(1918- ),美国小提琴家,技术高超,演奏19 世纪炫技性曲目尤为得心应手。

其演奏惊人的准确,以 技巧取胜。

他的演奏继承了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和风格 。

技巧娴熟,音色清澈。

他是第一个录制帕格尼尼的24 首随想曲的小提琴家,是最有特色的小提琴大师之一。

斯特恩(1920- ),美籍犹太血统的小提琴家。

演技 精确无暇,音色温暖,音量宏大,以力度恰到好处著称 。

他与著名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伦纳德·柏恩斯坦 同是当代美国音乐界的领袖人物。

格鲁米欧(1921-1986),比利时小提琴家,比利时小提 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音色纯净圆润,风格优雅, 技法娴熟,乐曲处理洗练细腻,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耐人 寻味的韵律。

科岗(1924-1982),前苏联小提琴家,擅长演奏帕格尼 尼的作品。

他的演奏具有浓郁的斯拉夫风格,感情丰富 ,轻松自如,纯净精确,明快优雅,富抒情性。

演奏不同风格的作品,都能提示乐曲的神韵,令人回味无穷。

拉宾(1936-1972),美国小提琴家。

音色优美,技巧华 丽而娴熟,曲目极其广泛,对个时期的作品都有深刻的 理解和动人的表演。

可惜他英年早逝,评论家说,他若多活几年可以与海菲兹并驾齐驱。

阿卡多(1941- ),意大利小提琴家,指挥。

演奏技艺辉煌,感情丰富,能深深拔动听众的心弦,有“帕格 尼纪专家之称”。

帕尔曼(1945- ),当代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生 于以色列,不幸4岁患小儿麻痹,双腿残废,坐轮骑演奏,演奏感情真挚,风格宏伟,技巧娴熟而辉煌。

善于 以变幻无穷的音色表现不同时代作曲家的特点和心理, 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魄力。

朱克曼(1948- ),当代著名小提琴家,与帕尔曼同 生出于特拉维夫,他的演奏具有火一般的热情,音色 优美、富有歌唱性,技巧和表现力相当出色。

他常同妻 子(长笛演奏家)到世界各地演出。

郑京和,韩国著名青年小提琴家,演奏技艺高超,音色 纯净优美,表情丰富,亲切感人。

克雷默(1947- )前苏联小提琴家,演奏技巧精湛, 善于细腻而生动的表现内在情感。

穆特(1963- ),德国女小提琴家,演奏即豪放、冲 动,又温柔、沉静,表现出睿智和较深的音乐感。

“ 风格沉静而忠于原作,左手手指十分灵活,颤音妙不可言。

”而且经卡拉扬指点后,“揉弦更加饱满、结 实,乐曲的演奏工整完善,一丝不荀”。

卡拉扬称赞 她为“自年轻格梅纽因之后的最伟大的青年音乐天才”。

还有帕格尼尼(Pagenini 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

伊扎克·帕尔曼(ItzakPerlman,1945-),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

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年4月22日—1999年3月12日)1916年4月22日生于美国纽约,父母是俄罗斯犹太人,梅纽因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罕见的神童”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是上世纪苏联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

打字打了好久,望采纳!

小提琴谁最厉害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

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亚那。

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

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亚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

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

同时他还学习作曲。

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

11岁,在热亚那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

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

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

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

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

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

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

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

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

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

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

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

La Campanella(钟)的背景

李斯特根据《钟》写出了《帕格尼尼大幻想曲》。

作者资料 尼科罗·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Pagenini 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作曲家。

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亚那。

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

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亚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

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来。

同时他还学习作曲。

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

11岁,在热亚那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

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

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

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

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

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

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

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幼年即学琴,后去热那亚和帕尔马学习,九岁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岁旅行演出,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

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他的演奏将小提琴的技巧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

他还将吉它的技巧用于小提琴的演奏,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

由于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极少,绝大部分系去世后出版。

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等。

帕格尼尼的父亲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岁时就开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后来又让他师从小提琴家塞尔维托·科斯塔学习。

帕格尼尼8岁时便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并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尔的协奏曲。

9岁加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

11岁就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

12岁时把《卡马尼奥拉》改编成变奏曲并登台演奏,一举成功,轰动了舆论界。

随后又赴帕尔玛,师从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罗拉和指挥家帕埃尔学习。

返乡后,每天大约用12个小时练习自己的作品。

13岁开始在意大利北部旅行演出。

1797年之后,他的琴声又遍及法、奥、德、英、捷克等国。

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师罗拉跳下病榻,自愧无颜为师。

法国著名小提琴家罗多尔夫·克罗采听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为他惊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记中写道:“犹如见到恶魔的幻影”。

为此,人们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称作“恶魔的演奏”。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无论到哪里演出都大获成功,收入颇丰,可是源源而来的金钱,又因他嗜赌的恶习而输的精光。

据说他父亲也是个赌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为赌注输掉了。

在帕格尼尼为演出无琴发愁之际,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国商人借给他一把瓜尔内里制造的名琴“卡隆珀”,这使演出大为增色,获得巨大成功。

里沃隆非常感动,对帕格尼尼说:“这把名琴就送给您了,但请切记千万不可给别人。

” 帕格尼尼感激之余,一生遵守了这一约定。

在他去世后,后人遵照他的遗嘱将这把小提琴交于日内瓦博物馆收藏。

1801年起的五年间,他忽然隐居起来,据说在练习吉他和务农,也有人说是为了与一位年长而富裕的寡妇之间的恋爱而躲避起来。

此间,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与吉他合奏的奏鸣曲。

1805年,23岁的帕格尼尼复出赴意大利各地演出。

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被拿破仑的妹妹莉萨·波拿巴·巴乔基聘为皮昂比诺的音乐指挥。

三年合同期满后,帕格尼尼的踪影再次消失了。

1814年再度复出,在意大利许多城市举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乐会。

1828年维也纳、1831年在巴黎和伦敦的演出均引起轰动。

1833年定居巴黎。

1839年去马赛,然后去尼斯,并于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开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为名震欧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

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丰富,情绪激奋,如痴如醉,引人入迷。

他常在音乐会上才华横溢地即兴演奏。

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断小提琴上的一两根弦,然后在剩下的琴弦上继续演奏。

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几乎慑服了欧洲所有的艺术家,如文学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梅涅、大仲马,音乐大师肖邦、舒曼、李斯特等,听过他的演奏无不为之激动不已。

他对肖邦、柏辽兹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柏辽兹还应帕格尼尼之邀写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献给他。

而帕格尼尼虽从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