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创作为什么是精神旅行

2018年春天,文化和旅游部组建设立,文旅融合背景下,越来越多消费升级需求有待被释放,中国文旅产业不断涌现新的机会和活力。乘着春日暖阳,乘着产业春风,致力于为中国文旅产业赋能的

2018年春天,文化和旅游部组建设立,文旅融合背景下,越来越多消费升级需求有待被释放,中国文旅产业不断涌现新的机会和活力。

乘着春日暖阳,乘着产业春风,致力于为中国文旅产业赋能的“新旅界”不断成长。恰逢乔迁之时,新旅界诚邀业界好友相聚一堂,交流业务,把脉未来,不负春光。

这是一场乔迁老友暖房par,更是文旅行业交流的老友会。

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对中国文旅行业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旅游企业下一步运营和策略应该做出什么调整?在未来,旅游行业的跨界整合还将不断上演,旅游企业或将迎来哪些意想不到的新队友?

山水盛典副总裁王媛、云起资本创始合伙人丁文耀、山水股份副董事长钟晖、6人游创始人CEO贾建强在本par上还带来了主题对话《新形势下,文旅企业会迎来什么样的队友》,以下为他们的精彩分享:

王媛:内容为王

当下,消费旅游已经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进阶到以内容为主的主题游。山水盛典旗下的《印象刘三姐》已经诞生了14年,实现了2亿多的票房,位居全国旅游演艺界的榜首,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26个作品。3月18号,山水盛典创作的《越南往事》实景演出正式首演,也意味着我们“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愿景初步实现。

事实上,很多旅游演艺、景区、小镇都是应该以内容为王。

此次文化和旅游结合是基于当下的时代变化。我认为,拉动旅游一定是内容、特色、文化积淀才能够实现,而不是简单的观光。此山、此水、此人、此地,作为资深的旅行顾问会把人文、当地的风土人情介绍给游客。

此次变革,做文化的同志们算是迎来了春天。在做旅游演艺过程中,我们感觉到政府对文化的扶持,帮助文化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未来,我们还将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以内容为王,轻资产运营输出。

无论是旅游小镇、旅游综合体还是和旅游相关的所有产业,我认为未来急缺的就是运营和人才。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目前,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走,无论是国外的好莱坞、迪士尼等品牌涌进中国,还是国内的欢乐谷、华侨城等内资企业产品不断的更新换代。

此外,不断的新形势旅游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致。同时,因为游客的需求量和消费人群质的改变也倒逼整个旅游业的产品更新换代。未来,服务上、人才上、品质上及运营管理上会涌现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而大家的需求将会是个性化的,这就要求产品一定要有独特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运用,相信演艺领域会出现更多的供应商,许多优秀的产品也会从国外引进中国,开放的市场会吸引更多的海外运营及投资。

钟晖:旅游目的地需要航空和大交通解决方案

在消费升级下,我成功成为一个票贩子。作为旅游界的老兵,我从事旅游行业十多年,且是从业后第一次参加媒体老友会,在这里我把处女座送给新旅界。(此处应有掌声)

前几天家里聚会,外交家、金融家、艺术家一起吃饭,说起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我说:“直接拉低了文化部的品味”。过去中国旅行社信誉下降,很多人都不认同旅行社,但我坚定做了20年。

此次文化和旅游部结合,从国家层面来看是文化输出,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从生意方面来说,现在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最重要的就是消费升级下的内容,旅游从观光到休闲度假,所有的内容都是文化。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赋予内容给更多的产品、渠道,这符合了当下新兴业态的需求。

特色小镇是文化,民宿是文化,饮食也是文化。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这么火,就是因为有内容、有文化。旅游和文化的结合就是内容。

未来,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将会出现一些以文化和旅游为方向的金融企业。一个很好的旅游目的地,都需要配合一个航空和大交通的解决方案。在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转型中,我们会坚持做一个To B的服务商或供应商角色。未来我们也会服务好文化旅游产业涌现出的新兴企业,帮助他们实现产业闭环。

我们是旅游行业的票务部,我们将坚持做企业出行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把出行和商务做好,成为旅游行业中最懂机票、机票行业中最懂旅游的团队。

贾建强:文化+旅游就是主题旅游

我是从IT业跨界来做旅游的,刚进来时各种不适,互联网和旅游之间的融合还需要打磨。酷讯的老板曾对我说,旅游这个行业很复杂,要3、5年来学习,而我却不以为然,毕竟我是高大上的互联网出身。然而进入这个行业后才发现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我们不断的学习并进行产品迭代,目前公司进入到一个还算满意的状态。

说起文化和旅游部的结合,文化和旅游在人类需求上是有共性的,都是精神上的消费。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中国的旅游最开始基于山水、历史文物的观光式旅游,到度假式旅游、主题式旅游,我认为现在的文化+旅游就是主题旅游。主题旅游涵盖很多东西,但旅游行业本身的业态就很复杂,从酒店、机票、旅行社到资源,而文化和旅游结合对资源的影响是最大的,这意味着旅游不仅仅只依托旅游的山水、历史,还要把文化融入到旅游。

之前,旅游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不太高端的服务业,而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有利于把旅游服务放到一个更好的角色上。6人游的从业人员名叫旅行顾问,我们希望这个职位能够像保险经纪人、理财经纪人等成为一个高大上的职位。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可以让旅游从事人员的价值受到认可,其对旅游行业、市场升级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未来,6人游要做的事情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产品升级,供给侧改革来自于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变化,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来自于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变化,他们需要更多的主体性内容。对6人游来讲,我们需要更多适合旅游新消费的产品,旅游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在已有的旅游产品中做出更多的增值,是行业内产品的升级。

第二个方面是整合营销,旅游可以开始在文化方面整合许多看似不太相关的资源,比如把马头琴、造纸术升级为旅游产品,超出之前的机票+酒店+门票,变成一个体验式的旅行。更多的整合营销,一方面盘活文化资源,一方面让用户享受到文化的消费。

当下,我们会和已有的队友合作,拥抱资源方,无论是景区、文化小镇还是民宿都需要深入行业和资源方成为紧密关系,才能更好的为未来赋能。此外,在科技上,其均服务于行业,AI、区块链都是为行业赋能,脱离行业讲技术都是在忽悠人。

丁文耀:现实中的诗和远方

作为旅游行业的新兵,我们虽然一直在做投资,但从前年初才开始关注旅游行业,并挖掘旅游投资机会,这是一个被资方忽略的一角。

文化和旅游部的结合实现了现实中的诗和远方,其实这是一个市场倒逼的结果。目前,政府方应该已经体会到把文化和旅游分隔开是有弊端的,这种弊端导致市场结构不协调。

在金融行业,文化、旅游都是精神消费,人的精神消费相关产业在融合,而不久前,证监会和保监会也正式合并,跨界融合成为当下市场趋势。

事实上,我们的调整在一年前就已经完成了,我们是从传统的VC转向旅游市场。有些投资方会看回报时长,互联网企业往往会产生爆发性增长,而偏旅游行业很少有这种情况。旅游企业一般会有稳定的资金流,我们投资时会看对方是否有长期的运营能力。

其次是产融结合,和之前做VC不同,我们会尝试做些产业和金融结合方面的投资。

未来,我认为有可能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的可能是从做VC然后进入这个产业成为旅游行业的投资人;另外,有很多像拥有景区的资产方,之前只是景区的运营、投资,但之后会慢慢关注内容;而互联网企业也会从关注线上流量到关注线下流量。

p.s.感谢复星旅游文化集团、携程、同程、凯撒旅游、众信旅游、云地接、凤凰旅游、路书、云起资本、聚元资本、黄浦江资本、中国旅游产业基金、中景信、山水盛典、六人游、皇包车、华谊兄弟山水股份、青普文化、鲁能集团、大地风景、瞰邦投资、山里寒舍、美团旅行、康辉旅游、上海恩创公关、指南猫、驴妈妈、传奇文化、山水文园集团、安科运达、好巧网、美通社、北京晨报、旅业家传媒等40余企业及媒体代表出席本次乔迁par并为新旅界送上祝福,撒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