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次美好的旅行
「非非马」遇到和你一样有智识、三观正、又爱美的朋友敦煌旅行第一日,回到酒店信手写了篇非典型游记和大家分享,意外地,竟颇受欢迎,于是,受了鼓励的我,大着胆子来继续分享这旅行途
「非非马」
遇到和你一样有智识、三观正、又爱美的朋友


敦煌旅行第一日,回到酒店信手写了篇非典型游记和大家分享,意外地,竟颇受欢迎,于是,受了鼓励的我,大着胆子来继续分享这旅行途中的碎碎念,以及用手机拍下的各种小照。

1
我们喜欢看故事,往往是因为喜欢在别人的故事里演绎自己的内心戏;我们喜欢旅行,大约是因为,我们想在看世界、看古人、看他人的时候,复盘、雕塑、重构自己的人生,拓宽自己的心灵与身体疆域。
于是,从常规的生活圈迈开腿走出去,构成了旅行意义完成的第一步;旅途中的外观内省,则完成余下的工作。
也因此,旅行的感受和意义,永远都是个人化的,私密的。

2
西晋墓在敦煌城外一滩戈壁中,不算有名,如若不是出租车司机介绍,离去鸣沙山又还有些多余时间,我原先根本没打算把此处纳为行程之一。
去到那里,要穿越一个很大的坟场。至今,敦煌人还甚少选择火葬。而原来,这世上除了土坟,还有沙坟。
不由想到敦煌读者暖玉与我晚餐时说的一句话,她12岁和父亲第一次坐火车出门,沿途看到山上竟然有树,不由惊叹,原来这世上还有这样长满了绿树的山!
旅行的有意思之处,就在于与各种差异和意外相遇吧。
抵达西晋墓,我遭遇了另一个意外。作为一处今人参观的景点,它意外地破败、简陋。

3
西晋墓连个像样的游客中心和售票处都没有。

西晋墓游客中心外景
一块八十年代感十足的牌子上写着“售票”。几把破败的椅子排开,就是游客休息室了。


负责售票的是一位老先生,他既是售票员、也是管理员和讲解员。他说,他为当地文物局工作。
他和自己的老伴,显然就住在这里。“售票处”不远的地方横着一条旧沙发,我抵达时,她老伴似乎刚睡完午觉,从上面爬了起来,冲我微笑、打招呼。

茫茫戈壁,千年古墓,一对老人,一处陋室,被叫作展览厅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堆文物与仿制文物,有些出人意料,但又并不意外。

敦煌是一个历史文化浓度与密度都很高的旅游之地,有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魔鬼城这样级别的宝藏,一处孤零零的千年古墓,也就不那么宝贝,很难获得足够的重视。
可也正因这不重视,那破败萧瑟之感,才更容易让人心生肃穆。
4
比起西晋墓的苍凉感,今日莫高窟的现代化程度倒有些令我吃惊,当然这也是出于保护的缘故,只是与我的想象颇有距离。


修缮前的莫高窟历史图片
游览莫高窟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因为每日游客限数,到旅游高峰季节,一票难求。6月,暑期未至,相对好约,提前个三五天都能约到。

此行在敦煌一路游览,所到之处人都不算多。但已经有朋友告诉我,7月莫高窟的门票都订不到了。所以,有旺季出行计划的朋友,需早做规划。关于莫高窟门票预约,可查看这个网址:http://www.mogaoku.net/cn/appointment/index.html
真正游览莫高窟前,游客会被安排在游客中心+数字中心先看两部电影,一个3D的,一个球幕,接受些背景知识教育,对于不熟悉历史背景的朋友,看看是有帮助的。
然后,从数字中心到莫高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出于减少景区汽车尾气排放、保护壁画的缘故,现在都不让外面的车驶入,景区自己提供穿梭巴士。

到了莫高窟,这里已俨然是修缮齐整的“现代景点”了。平整的马路,一新的栏杆,铝合金的门,有序种植的树,在这样的场景里,寻找历史的苍凉感,不那么容易。

莫高窟外景

莫高窟的铝合金门是当年邵逸夫先生捐助了
1000万统一更换的。
人来人往中,在导游的带领和讲解下,游客们接受的更多是知识的教育。若要情感酝酿、发酵,怕是得自己内心十分丰富,在自个儿脑海中演足戏码。
为了活跃气氛,导游在讲解中不时会穿插一些幽默的小段子,大家当然都会笑,可历史的深邃与庄肃感也在这笑声里被一并消解了。


因为莫高窟内不允许拍照,所以从网上搜了些图片。
这两处我都去看过。
虽然还没到旺季,但如今一个导游也就能领着你看8个洞窟,到旺季时,据说只能看5个洞窟、讲半个小时。
对了,在这里,所有游客都要排队等候被划分到某一个临时小团里,会由专业导游带着去看洞窟,不少洞窟都是去看时才会打开门锁。当然,如果真想多看一些洞窟,可以自己留下来,蹭别人的团再去多看看。
关于莫高窟的历史,壁画风格的演变,藏经洞的发现,文物的外流,有说也说不完的故事,写一本书怕是也不够,在这里也就不细细赘述了。

若说一点私人感受,那就是,千年不过一瞬间,个人在历史的长河里,实难留下什么印记。可是,又不尽然,这辉煌的文明,不就是那众多一个个如今连名字都没留下的人铸就?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里,在完全没有现代工具辅助的年代,那些凿窟绘画的工作必然是无比艰辛,如若不是被权势强迫,就非得是自己心里有对信仰的无比虔诚与执着,怕才能完成这工作。
不论哪个年代,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有意义,认为自己活得值得了,就是幸福的。
5
祁师傅是在敦煌开车的司机,旅游旺季时开车载游客,淡季时做电工。
提前在网上跟旅行社租了辆车去阳关、玉门关、雅丹地质公园一日游(注:一天价格500元),他在出发前一天,才被派单。最近,他天天出车。

雅丹地质公园
而这样的忙碌,在他看来是充实,因为会带来不错的收益。在敦煌,普通居民的月均收入大概在两三千元一个月,祁师傅旅游旺季时的开车收入能到六千元每月。
去阳关、玉门关和雅丹的路,是很容易开疲倦的,因为很长一截路,两边的路景就像静止般一动不动,连个可参照的坐标都没有,一望无际的戈壁。这样的路,祁师傅要开无数趟,熟悉到几乎闭着眼都能开了。

我问他不觉得单调?这个笑起来有点憨厚的男人说,不会啊。每次客人都不同,聊的内容也不同,什么都能听到。何况,路上一直还放着音乐,各种网络流行歌曲,也不乏旋律悦耳的,其中还有不少薛之谦的歌。
“这些歌都是你自己挑选的吗?”
“不是,直接买个USB,里面存了上千首歌。”
也是一种吸取精神食粮的方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精致得、或者有机会精致到细细挑选自己的读物,或者是娱乐节目。很多人对于生活,更多是接受。大到留在哪个城市,做什么工作,小到听一首歌。
一天下来,彼此混得熟了,我们在回程的路上聊起他的感情经历。他直到31岁才娶上媳妇。在敦煌,男生娶媳妇要给6~8万的彩礼,还得买房。一个月两三千元收入的年轻男子靠自己那点工资,是攒不出这个钱的,就必然得靠家里,如果家里不宽裕,不能予以支持,娶媳妇就会成为难题。
祁师傅是个特别手巧、肯干活的男人,可这些好男人的特质要被欣赏,在一个现实的环境里,通常得建立在你经济基础良好的情况下。比如,他一直努力工作、努力攒钱,做着两份工,收入终于远高过敦煌人均收入线之上,买了房也买了车,他才有底气去追那个他心仪的美丽姑娘。也果然,他追到手了。

雅丹地貌
他到她家里见父母,什么活儿都干,烧菜、洗碗样样来,姑娘的父母对他印象特别好,寻常人家的父母都希望女儿嫁给这样顾家的好男人吧。
在姑娘怀孕两个月之后,两人领证结婚。他妻子辞去了原先营业员的工作,专心在家带孩子。虽然是个美女,但她很懂居家过日子。“成熟、不乱花钱。” 对妻子,祁师傅是十二分的满意。
尽管也会抱怨高达400元一桶的代购羊奶粉让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但祁师傅整体而言对自己的生活品质很满意,“很充实,很踏实。”
白天,他忙着在外面挣钱养家,晚上回家,妻子与十个月大的孩子在等自己。对于祁师傅而言,这样的生活就是美好的。他脸上露出特别满足的微笑。
我这才发现自己原先是多么的想当然。你觉得单调枯燥的工作,未必人家干得苦闷,哪怕每天开着一样的路,在同一个馆子吃着同样的菜。你觉得这里自然环境如此恶劣,气候干旱,缺水严重,可适应了的人未必觉得有多糟。

阳关
每个人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要求都不同。不假想他人的生活,不带有优越感的同情,理解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尊重差异性,这不正是我们出来看世界的目的和意义之一吗?
就像我前面说的,不论哪个年代,认为自己活得值得了,就是幸福的。
6
或许是因为做记者出身的缘故,我到哪里都很喜欢与当地人聊天,坐车多,那么和司机聊的也就最多。他们其实也是见闻十分丰富的一类人群。
我总觉得,我们去旅行,并不止是去看美丽、新奇的自然景观,也不止是去看被封存在绘画、凝结成文物、固存在历史古迹中的历史景观,还包括去观察我们身边活生生正在发生的历史。

当然,今日我和司机祁师傅的聊天,我与他作为历史长河中一颗沙粒的人生,都不会是日后被“流传的历史”的一部分,一如那一千年里无数个开凿莫高窟、绘制精美壁画的匠人,他们有幸,把自己的生命熔铸进了作品,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延展了自己的生命,尽管,终究有一日,连莫高窟也会沉埋沙下。

而我们这些无数的小个体呢,存在也许只是一瞬,也写不进历史,可我们那几十年的生命时间,对我们自己,就是至珍贵的的存在。而谁又能说,我们不是历史的一部分?这或许是更广袤、更真实的历史。
好了,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却还没写完,图片也没发完。阳关、玉门关、坐直升机俯拍的雅丹公园、骑马于阳关大道,拍得还算不错,我发在朋友圈里,点赞颇多,咱们就下篇继续唠叨吧:)当然,如果你们爱看的话。
待会儿就要飞伦敦了,今天就早点推送,大家夏安!

编辑助理/Jessie

有一种爱叫点赞和分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